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605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docx

中考作文全网上各种技巧汇编

2013中考作文十个写作技巧:

真切

知识要点:

1、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2、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感情的倾诉要适当节制,但不要有范围的限制。

  考试说明:

  中考作文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

在2001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非常强调。

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

那么,考场作文中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这里以2001年几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来具体谈谈。

  

(1)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

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我发现爸爸老了》是南通市的一篇优秀中考作文,作者写的就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

小时候,为了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呆在家里,父亲将两条毛巾平铺在装满秧苗的筐上,用那根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扁担挑着我,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送走了我的童年。

当时的父亲,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壮汉子;如今,父亲原先那嘹亮清脆的号子声已失去昔日的雄壮,隐约间还夹杂着几丝沙哑,原先油亮的黑发现在已染上了霜色,原先红润的面庞在已渐渐变得土黄,原先笔直的腰杆也略显弯曲……由于都是亲眼所见,印象特别深刻,写出来就有真情实感。

  

(2)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

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细节不细,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是荆州市的优秀中考作文,之所以说它有真情实感,就是因为它有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如:

伸出手,扶住竹竿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洒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

又如:

有时,我们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在竹子上,做成秋千。

摇啊,荡啊,从秋千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

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且写得也富有诗意。

  (3)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

虽不能说凡具体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以为真。

你简单地说某地发生一件抢劫案,听者不一定会信,假如你有鼻子有眼睛地说,把抢劫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单位或姓名及被抢劫的数量都说出来了,那别人就会相信。

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为自己喝彩》是泉州市的中考优秀作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我坐在座位上,手捧着《简o爱》,心无旁骛。

忽然不知谁传来消息:

"明天要体检了!

"体检?

我一愣,小心翼翼地探听:

"测些什么?

"同桌不以为然地说:

"身高、体重,这些都免不了呗。

"啊,我心里发虚,低头看看自己的"虎背熊腰",想想矮矮的个儿,听着后排那两个瘦如麻杆、身材苗条的女生半真半假对自己的身段作着自我批评,真是欲哭无泪。

这个开头,把什么人、正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问些什么、想些什么等,都通过对话介绍出来了。

因而,给人真实的感觉。

  (4)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

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尽量有生活气息。

用生活语言,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我喜欢童年的竹林》一文中用了不少拟声词,仔细体味,你就会发现用得非常准确,如"哗哗"形容摇竹的声音;用"簌簌"形容雪花飘落的声音;用"咯咯"表示我们童年快乐时的笑声;用"沙沙沙"表示风吹竹林时的响声……作者把生活中确实如此的声音准确地搬进了文章之中,让人读后自然就觉得亲切感人。

用生活语言,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而老年人口中一般就不会有这样的词。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尽量写出个性。

  (5)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它是人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

之所以称"潜",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不经意袒露出来。

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有时是为了礼貌,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

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要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

有真情实感。

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

晚上,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地端详自己。

不!

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上进、奋发、勇敢,知识填高了我,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

这几句话,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人说的,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

心里想的就是这样,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6)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加工和改造。

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

这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

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

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

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

如果写的是一位老年男子,那么,就不妨借助自己的外公或爷爷,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想一想:

假如爷爷在遇到这种事时会怎么对待?

如果所写的是中年妇女,那不妨借助自己的母亲或邻居的大婶,根据母亲等平时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想一想:

她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本文就中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给考生作一些解答,以帮助考生获得比较好的作文分数。

  一、如何审题和取题

  写作文首先要审题,审什么呢?

审题意。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一般都包含两部分:

题干和要求。

所以考生审题可分两步走:

  1.审题干。

题干的内容是作文题的核心,包含命题者对作文写作的所有信息。

虽说中考一般不设审题障碍,但是,考生还是得逐字逐句地看清楚、弄明白写作的中心、材料的范围等问题。

不少考生在写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就是因没有仔细推敲题干中的字句以致于忽略了命题者的“提醒”造成的。

  2.审要求。

一般作文题都有几点具体的要求,这是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为的是让考生在具体的构思过程中少走弯路。

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要求。

  比如下题:

  作家刘心武在《为你自己高兴》一文的最后写道:

“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的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

  相信你也有作家笔下所写的值得高兴的事,或者你还有作家没写到的高兴事,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我真为自己高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你自己的高兴事写出来。

  基本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3)600~800字。

  这道作文题分两部分。

引题部分引用了一段话,这段话绝不可忽视,因为它提出了值得高兴的几个方面,对考生选材有很大的启发。

正题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提醒考生不要受引题几个方面的限制;二是写什么,这最核心——写自己的高兴事。

就这一句话,就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

写自己,不能写别人;要写的必须是件事,而且是值得高兴的事。

不符合这两个要求,就会偏题。

  再看“基本要求”。

第一点三层意思个个重要:

既是写事,内容就得具体,前因后果必须交代清楚;既是写自己的事,就应该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没有感情谈何高兴;既是作文,就应该有作文的规矩,结构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

以上没考虑好,不要动笔;以上没做到,不会有高分。

  这就是审题。

  除了审题,考生还会面临给作文取题的问题。

有两类题是要考生取题的:

一是话题作文题;二是半命题作文题。

  近一两年,受高考作文的影响,中考话题作文越来越多。

由于这类作文只提供了可供写作的某个话题和写作内容的指向,没有明确的题目要求,所以,考生就多了给作文取题的问题。

如何取题呢?

有两种方法可作参考:

  1.在仔细审清话题的内容指向后,先确定自己围绕话题想说的想写的内容是什么;再为这些内容确定一个中心,也就是你想说的想写的内容的目的,不管是记叙、议论还是说明,你所确定的中心(目的)必须和所给的话题有密切的联系;最后从最小的角度,用简洁而明确的词语拟出文题。

这里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

拟题的角度要小,越小越不会偏离话题,也就不容易导致文章偏题。

  2.考生如果觉得第一种方法把握不住,那就用下面这种简单的方法:

在话题词语的前后加上恰当的词语,组成一个能明确表达某个意思的文题。

  比如,以“倾听”为话题,就可加上词语组成新题——倾听风的声音;用心灵倾听……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文题。

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一定要拟题,不要用话题直接做文章的题目。

  半命题作文的取题要注意的是:

空缺的一半不能随随便便就填了,要先想好写什么,再确定用什么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如何选材

  面对作文考题,选择写作材料是考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如何选材?

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考前准备时,要建立自己的材料库。

考生尽管生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所见所闻各不相同,各自的生活经历也不同。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甚至都有自己的爱好,或者还有一技之长等。

这当中或许有感人的事情,或许记载着你的酸甜苦辣,你把它们收集起来,筛选整理以备写作之需。

  比如,如果你喜欢集邮,集邮过程中的一切就是你写作的材料库的材料,这些材料在考试中都用得着,可以适合不同的主题需要。

你看,集了不少邮票,长了见识——收获;为了求一张好邮票——心愿;集邮中的酸甜苦辣——体验(感受);参加邮展——成功……只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注意从自己的材料库里“挖掘”材料,是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考试中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只要符合题意,不必回避曾经写过的事情,关键是要扣题。

  还得注意,以下材料不能用或者少用,那就是男生的球赛和女生的黑板报。

这类事情尤其要引起那些没有自己生活经历的学生的注意,这些学生平时不大接触校园之外的现实生活,写作时只能从学校生活中去取素材,这样的话就可能出现材料雷同,从而影响得分。

  三、如何构思

  有了写作的材料,还要有好的构思,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不一样,构思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不管怎样,考生在作文构思中要注意:

  安排好结构:

好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

安排结构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形式上要考虑全文需要几个段落,开头和结尾各几段,主体部分几个段落,需要过渡的话,哪个段落过渡等等。

务必请考生注意,写文章一定要分段落,段落是你思路的外在表现,不能只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段落,一篇文章最少不能少于六个段落。

  内容上要考虑开头的方式,主体内容从哪些方面展开,写些什么,怎样总结全文等等。

这些问题的考虑,要和段落的安排紧密结合。

  记叙要具体:

记叙文的最主要要求就是言之有物,切忌纯粹的空洞的抒情与论述。

记叙文中人、事记叙不具体,不能突出中心。

要做到记叙具体,就要注意多“记”,不能只“叙”。

所谓“记”就是对人和事多作客观记录,比如,人物要说话,就让人物自己说出来,不要用自己的话来转述。

我们有些考生写人物,通篇看不到引号,全是他自己在叙述。

不能记录人物的语言就看不出人物的语气语调,就看不出人物的性格,也就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中心,这样的文章也就不会生动了。

 四、如何不偏题

  写文章最关键的是不能偏题。

如何不偏题呢?

除了思想上重视外,考试时一定要注意:

  1.快速入题。

有些考生文章写得不怎么样,可在开头却舍得花笔墨。

哼哼呀呀地绕弯子,不管合不合适,开口就是“有生以来”、“人生如何如何”,个个如同哲人一般……行文将半,还不知写什么,这样的开头离偏题不远了。

所以,要不偏题,就要快速入题。

第一段就必须扣住话题要求来写,这一段不能长,不管是何种题型,三句话之内(不超过五句为好)必须点题,千万不能写了几段还看不出和话题有何关系,阅卷老师是没有时间仔细“欣赏”你的文章的。

  2.多处点题。

所谓“多处点题”,就是在行文中作好铺垫。

除了在开头点题外,在主体的展开中也要点题。

这当中要时刻注意内容上的铺垫、照应,让所写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心,不能只顾叙事而忽略了叙事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这一目的。

如果没有能力做到,也一定要在主体的叙述中有一处点题,不能只在最后贴“标签”来点题。

  3.深化中心。

作为记叙文,叙事不是目的,所以,叙事完结只是故事的结束,不是文章写完了。

记叙文写人叙事是为了表现某个中心。

中心是什么,不能让读者猜。

尽管文章主体部分有所照应,考生还必须用议论性的语言对写人叙事所要表现的中心进行归纳、揭示,这种揭示可以明确也可以含蓄(含蓄不等于没有)。

如果考生没有含蓄揭示的能力,还是以明确揭示为好。

在归纳时,要尽量做到两点:

一是要和文章开头或主体的有关点题的内容照应,以使文气贯通;二是对中心进行深化,以使文章的中心表现得更有深意,而不是就事论事。

  五、如何叙述

  写文章特别是写记叙文,都得考虑如何叙述。

那么,考生在考试中如何注意这一问题呢?

  1.以“我”的口吻来写,不要用其他人称。

考生平时作文可能不大注意这一点,随意用人称,甚至在文中随便更换人称,使得叙述混乱,文气不贯通,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2.尽量将“我”写入文中,或作陪衬,或作线索人物,或作主要人物,这样叙述,行文方便,内容也显得真实可信。

  3.不要像记者一样写他人的事,所写的事情如果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的话,是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何况你对他人不可能了解得太多,不容易展开。

  六、如何得高分

  写成一篇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要做到:

  1.在不偏题的前提下做到三个“基本”:

基本写得明白;基本写得通顺;基本写得完整。

  2.话题作文不能复制话题材料。

  写成一篇能得高分的作文要做到:

  1.要有手法的运用。

比如,对比、衬托、描写、设置悬念等等。

就像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南师大何永康教授所说的:

“要向上跳(扬),向下挖(抑),不能骑着马儿过草原(平铺直叙)。

  2.要有亮点。

哪些是亮点呢?

最大的亮点是构思,机智的构思。

所谓“机智的构思”,何教授称之为“亏你想得出来”。

  大亮点没有就要有些小的亮点。

比如,写小的题材,大的题材不是考生能表现的,以小见大,中心反而突出,不过要注意不能材料相似,题材撞车。

有一年,南通市以“合作”为考题,结果男生大都写踢足球,女生大都写出黑板报,造成题材撞车而影响得分。

再一个就是要有恰当的描写,尤其在写人时,要有心理描写。

实在做不到有亮点的话,哪怕写一句好的话,用一个好的词语也是好的。

  这些都可能使你得高分。

  七、几个注意点

  1.写言之有物的记叙文,不写纯抒情散文,要让老师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2.不要写成“故事新编”。

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打动人,不能瞎编。

  3.不写科幻小说、童话、诗歌之类的文章。

考生一般不具备写这样的文章的能力,虽说体裁不限,但是选择了哪种体裁,可就要按哪种体裁的要求来评判。

  4.不写题记。

题记虽好,但用得不恰当反而画蛇添足。

有的考生“题记”引用得不错,也含有一定的“哲理”,可是文章内容却不怎么样,造成题记与文章不相称。

  5.不用小标题。

中考作文一般不超过800字,篇幅很短,无需用小标题;用小标题会造成中心不突出,甚至多中心;有些考生用小标题来过渡,这更不可取,文章的过渡是行文的自然需要,用小标题恰好暴露了你在这方面的弱点。

  6.不能求奇。

考场作文和竞赛作文不同。

竞赛作文讲究出奇制胜,考场作文却要力求四平八稳,哪方面都不能出现明显的问题,力求写得符合要求,要像篇文章——基本要求都能体现,那就拿到基本分了。

  俗话说,文无定法。

以上的几个方面只是就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向考生提个醒,不一定对每个考生都有用。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实际,有所选择,只要对自己的作文有帮助的,能用一点也是好的。

2010备战中考语文作文打造高分作文开头6大技巧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几乎一半的分值就表明了它的分量。

它的成败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成败,而语文的成败又牵动着全局。

所以洞悉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成为众多学子的迫切愿望。

在此,结合历年月考及期中期末统考的考场作文中学生的优秀写作范例,就中考作文的开头,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技巧一:

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例1:

起点对于人生有一种神圣的美。

是这种美,给了人前进的动力,力量的源泉,进取的心灵,搏击的勇气。

一个个新的起点,如同缀连着的美丽的珍珠,延伸着生命的价值与辉煌。

(《起点之美》)

  例2:

当小树从黝黑湿润的土地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它知道,是土地给予了它生命。

于是,它便跨过重重艰难险阻,想要长成参天大树,来报答他的土地母亲。

心存感激,我们就能像这棵小树一样,跨过生命中种种沟壑。

(《心存感激》)

  点评:

文章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统摄全文,有提纲挈领之功效。

  在考场上,好的开头大多是言简意明的。

它的目的在于给人以清楚明白而又不同凡响的印象,激发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

但是由于考场作文的写作,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所以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让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或者情感。

切忌故弄玄虚、兜圈子,有意让人捉摸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

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就字数来讲,开头结尾不宜过长,一般说来,标准的考场作文纸,100字左右即足够,三四行左右为宜。

  技巧二:

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例3:

从山川,到大河,从古诗,到俗语。

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语文的存在。

思壮阔,则有金戈铁马,虎峰烟举;想清新,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说凄婉,则有泪洒潇湘,秦淮风月;论哲思,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语文,轻轻地来到我的身边,又轻轻地从我身边走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例4:

大韵中华,浩浩五千年文明;大情华夏,荡荡九百万平方。

纵横贯古今,捭阖通南北。

韵海情天,诗词传承了中国人的血脉,顶起了中国人的脊梁。

(《韵海情天》)

  点评:

这两则开头,巧用排比和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文采飞扬,而且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直率刚健的语言风格,显示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让人为之一震,激发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例3中古典诗词的恰当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有关的古典诗句,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内容充盈,语言有意蕴,彰显了文化品位。

  例5:

廊内的春风轻轻拂过,窗外的绿色流光溢彩,我的视线不由被你的风采吸引,走近你,我的心顿时轻舞飞扬。

莺雀嬉闹,彩蝶飞舞,雁排长空,虎啸深山。

大海上一片静谧,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而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灯,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红光镶在黑暗之间,像一颗红玉。

(《别样青春年华》)

  点评:

开头清婉亮丽,纤美多姿,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这样的开头,给全文营造了一股浓浓的抒情氛围,充满诗情画意。

  练就好的语言,犹如拥有一把锋利的武器,让自己的作文在考场上纵情驰骋、所向披靡。

短短的阅卷时间,一般也就3分钟左右,如何吸引评卷人的眼球?

对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讲,语言是最大的突破口。

所以在语言上下功夫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在平时应该多积累好词佳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要让作文扮靓,尽力给语言美美容。

  技巧三:

巧用修辞,增强文采。

  例6:

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微笑着面对一切,它缘自佛祖拈花微笑的智慧,于是,微笑便成了一种态度,一种领悟,一种修行。

因为它,你可以自信而不傲慢,悲伤而不颓废,年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轻狂……(《微笑着面对生活》)

  例7:

语文宛若一束香草,时时浸润着人们的心脾,使人陶醉其中;语文宛若一阵小雨,时时甜美着人们的心扉,使人们迷醉其中;语文宛若一根支柱,时时支撑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沉醉其中。

这就是语文,它总是轻轻地从人家身边走过,从我的身边走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例8:

小时候,父母把一位老人领到我身边,告诉我他叫语文。

我打量着他,他满头白发,却老当益壮,风采丝毫不输年轻人。

后来我才知道他已经上千岁了,从夏商西周到21世纪,他脑中的智慧一辈子也听不完,于是我央他授予我智慧。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点评: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上面几例中,例6运用排比手法,例7运用比喻、排比手法,例8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开头如此不凡,自然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

  技巧四:

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例9:

老实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心里有点犯难。

微笑着面对生活,现在的初三生活中,课本如高山,习题如海洋,生活已把我们压得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了,又如何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呢?

(《微笑着面对生活》)

  例10:

微笑很美,它胜过世上任何其他表情。

蒙娜丽莎的微笑宁静神秘;奥黛丽·赫本的微笑清丽亲切;茱丽叶·罗伯茨的微笑自信并充满活力……面对这些微笑,我不仅要问:

她们的微笑为什么美?

(《微笑着面对生活》)

  点评:

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味。

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有启发性。

例9从学生生活的实例出发,对题目提出了质疑,这样反而能激发人的阅读兴趣,想看看作者独特的想法,自然也就吸引人阅读下去;例10开门见山,在列举了数个名人迷人而倾倒众生的微笑之后,提出了疑问“微笑为什么那么美”,巧妙地扣题,并激发人的想象空间和阅读欲望。

  技巧五:

广泛引用,多姿多彩

  例11:

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人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而我说“半山腰”的风景独好。

因为它展现的是过程中的美丽。

(《半山腰的风景》)

  例12:

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柏拉图如是说。

——题记。

(《翅膀载梦向远方》)

  例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诗》)

  点评:

让语言美起来,引用不失为一个良策。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俗语谚语很多,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还有影视剧歌词,既增添了文采,还可以加深文章的意境或者增添思想的深度。

  技巧六:

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例14:

(首)时间流逝,光阴飞转。

十四岁的春秋,我已与父母走遍数载花开花落。

从我生命的始初以同一速度不可挽回地向未来飞速冲刺。

待偶尔停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