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756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docx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

鉴别化肥的几种方法

1、包装鉴别法。

一是检查标志,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笺等标志,如上述标志没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质化肥。

二是检查包装袋封口,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是掺假。

2、灼烧鉴别法。

取一小勺化肥放在烧红的木炭上,剧烈地燃烧,仔细观察情况,如冒烟超大、有氨气味的是硝酸铵;爆响、无氨气味的是氯化钾;无剧烈反响,有氨气味的是磷矿粉。

3、定性鉴别法。

鉴别过磷酸钙和钙美磷肥时,将两种肥料取出少许,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用PH广泛试纸鉴别,呈酸性的是过磷酸钙,呈中性的是钙美磷肥;参加5%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物,为硫酸钾,参加10%硝酸根时,产生白色絮状物的为氯化钾。

4、水溶鉴别法。

取需检的化肥1克,放于干净的玻璃管或玻璃杯、白瓷碗中,参加10毫升蒸馏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充分摇动,看溶解情况,全部溶解的是氮肥或钾肥;溶于水但有残渣的是过磷酸钙;溶于水无残渣或残渣很少的是重过磷钙;溶于水但有较大氨味的是碳酸氢铵。

5、气味鉴别法。

通过闻气味也可进展鉴别,如有强烈刺鼻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刺鼻氨气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如过磷酸钙有很强刺鼻怪酸味,那么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尤其水稻秧池不能使用。

6、形颜鉴别法。

〔1〕尿素为白色或蛋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

〔2〕硫酸铵为白色晶体。

〔3〕碳酸氨铵呈白色或其它杂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结晶。

〔4〕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5〕硝酸铵为白色粉末结晶或白色、淡黄色球状颗粒。

〔6〕氨水为无色或深色液体。

〔7〕石灰氮呈灰黑色粉末。

〔8〕过磷酸钙为灰白色或浅肤色粉末。

〔9〕重过磷钙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状。

〔10〕钙美磷肥为灰褐色或暗绿色粉末。

〔11〕钙镁磷钾肥为灰褐色或暗绿色粉末。

〔12〕磷矿粉为灰色、褐色或黄色细粉。

〔13〕硝酸磷肥为白色颗粒。

〔14〕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或粉末。

〔15〕氯化钾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

〔16〕磷酸一铵为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

〔17〕磷酸二铵为白色或淡黄色颗粒。

〔18〕铵化磷肥为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剂型。

此外在生产实践中,农民还掌握一些真假化肥鉴别法。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化肥虽然是真的,但含量低,如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最低标准应达12%,而有的含量只有百分之几,连10%都达不到,可见这些劣质化肥,又如复XX,氮、磷、钾含量各15%,经检测均达不到,故为劣质化肥,对作物肥效不大,满足不了作物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如何鉴定真假化肥

  一、从包装上鉴别:

1、检查标志。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等标志;如果上述标志没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质化肥。

2、检查包装袋封口。

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化肥有可能掺假。

二、从形状和颜色上鉴别:

1、尿素:

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

2、硫酸铵:

为白色晶体。

3、碳酸氢铵:

呈白色或其他杂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结晶,个别厂家生产大颗粒扁球状碳酸氢铵。

4、氯化铵:

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5、硝酸铵:

为白色粉状结晶或白色、淡黄色球城市颗粒。

6、氨水:

为无色或深色液体。

7、石灰氮:

呈灰黑色粉末。

8、过磷酸钙:

为灰白色或浅肤色粉末。

9、重过磷酸钙:

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状。

10、钙镁磷肥:

为灰褐色或暗绿色粉末。

11、钙镁磷钾肥:

为灰褐色或暗绿色粉末。

12、磷矿粉:

为灰色、褐色或黄色细雨粉。

13、硝酸磷肥:

为灰白色颗粒。

14、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或粉末。

15、氯化钾:

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

16、磷酸一铵:

为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

17、磷酸二铵:

为白色或淡黄色颗粒。

三、从气味上鉴别:

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刺鼻氨味的细粒是碳酸氢铵。

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有特殊腥臭味的是石灰氮。

如果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怪酸味,那么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劣质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

四、加水溶解鉴别法:

取化肥1克,放于干净的玻璃管〔或玻璃杯,白瓷碗中〕,参加10毫克蒸馏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充分摇动,看其溶解的情况,全部溶解的是氮肥或钾肥,溶于水但有残渣的是过磷酸钙;溶于水无残渣或残渣很少的是重过磷酸钙;溶于水但有较大氨味的是碳酸氢铵;不溶于水,但有气泡产生并有电石氯味的是石灰氮。

五、灼烧鉴别法:

取一小勺化肥放在烧红的木炭上,剧烈地燃烧,仔细观察情况,冒烟起火,有氨味的是硝酸铵;爆响,无氨味的是氯化钾;无剧烈反响,有氨味的是尿素和氯化铵;加点硫酸铵而无氨味的是磷矿粉。

六、化验定性鉴定:

鉴别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时,将两种肥料取出少许,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用pH广泛试纸鉴别,呈酸性的是过磷酸钙,呈中性的是钙镁磷肥。

鉴别氯化钾或硫酸钾时,可参加5%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硫酸钾;参加1%硝酸银时,产生白色絮状物的为氯化钾。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有些肥料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如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那么属于劣质化肥,对作物肥效不大。

如果遇天这种情况,可采集一些样品〔500克左右〕,送到当地有关农业、化工或标准部门进展鉴定。

发布时间:

2004、09、20来源:

中国农业推广

取需检验的化肥1g,放于干净的玻璃管或玻璃杯、白瓷碗中,参加10ml蒸馏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充分摇动,看其溶解的情况:

全部溶解的是氮肥或钾肥;溶于水但有残渣的是过磷酸钙;溶于水无残渣或残渣很少的是重过磷酸钙;溶于水但有较大的氨味的是碳酸氢铵。

需提醒的是,有些化肥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如劣质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这些化肥应属劣质化肥,对农作物肥效不大,消费者应请专业人员鉴定。

****鉴别化肥优劣的几个要点

(发布日期:

2005-6-1315:

03:

08)浏览人数:

70

注意标明的养分含量

什么叫"含量抽条〞?

质监人员告诉记者,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有主要养分、次要养分、微量养分3种。

一般来说,1个养分的生产本钱大约在30元左右。

由于目前肥料成分鉴定困难,消费者凭肉眼又无法识别,因此许多不法企业打起了"养分抽条〞的主意,在产品标识上做假,趁此牟利。

例如,明明有效成分还不到10%,但产品包装上却注明养分含量80%。

假的包装较粗糙

农民朋友自己能不能鉴别真假化肥?

答案是肯定的。

质监人员告诫大家,购置之前,一定要首先查看经营者是否有肥料登记证、营业执照,然后再通过眼、耳、鼻检测一下产品的真假。

按照规定,化肥的包装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等标志。

假冒伪劣化肥的包装大都使用劣质材料,粗糙,不符合规格,破损率高,字迹不清,商标模糊。

为了促销,假冒伪劣产品包装上的说明一般不用汉字,多用拼音,不明确标明产地和生产厂家。

通过看闻听鉴别化肥

化肥还可以通过"看实物〞来鉴别:

真化肥颗粒呈圆形而且大小一致,假化肥一般颗粒形状不一,碎粒现象严重;通过"看体积比重量〞:

真化肥的比重比假化肥大,同样重的化肥,真化肥体积小,假化肥体积大;通过"闻〞:

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的刺激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

如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怪酸味,那么说明在生产过程中参加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通过"听〞:

抓一把化肥从高处松手,让化肥自由下落,落地声音尖细,为假化肥;声音沉重的,为真化肥。

劣质尿素外观往往是颗粒大小不均一,颜色不均匀,球形不规那么等,也有些劣质尿素外观很完美。

劣质尿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尿素的工艺不过关,在生产尿素的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缩二脲。

缩二脲对植物生长有毒害作用,尤其是幼苗。

缩二脲含量大于1%,即为劣质尿素

1、尿素

外观为颗粒或结晶,容易吸湿,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和氨水中。

在炉子上放一块铁片,将尿素颗粒放在上面,尿素很快熔化并挥发掉,同时有少许白烟,可以闻到氨气味。

农用总氮含量〔以干基计〕为46.0%。

一、鉴别化肥优劣四法   漫步农资产品市场,各类农用化肥品种很多。

消费者在购置化肥时,不应忽略对化肥质量的鉴别。

现就几种常用的化肥优劣鉴别方法作如下介绍:

 包装鉴别法""1、检查标志: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笺标志。

如上述标志没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质化肥。

2、检查包装袋封口:

对包装袋封口有明显拆封痕迹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有可能掺假。

 形状、颜色鉴别法""1、尿素:

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无粉末或少有粉末。

2、硫酸铵:

为白色晶体。

3、氯化铵:

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4、碳酸氢铵:

呈白色或其他染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结晶。

也有个别厂家生产大颗粒扁球状碳酸氢铵。

5、氨水:

为无色或深色液体。

6、过磷酸钙:

为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

7、重过磷酸钙:

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状。

8、硝酸磷肥:

为灰白色颗粒。

9、硫酸钾:

为白色晶体或粉末。

10、氯化钾:

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

11、铵化磷肥:

为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剂型。

  气味鉴别法""通过闻气味也可进展鉴别。

如有强烈刺鼻氨味的液体是氨水;有明显刺鼻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

如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怪酸味,那么说明生产过和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毒性,极易损伤或烧死作物,尤其是水稻秧池不能用。

""""加水溶解鉴别法""取需检验的化肥1g,放于干净的玻璃管或玻璃杯、白瓷碗中,参加10ml蒸馏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充分摇动,看其溶解的情况:

全部溶解的是氮肥或钾肥;溶于水但有残渣的是过磷酸钙;溶于水无残渣或残渣很少的是重过磷酸钙;溶于水但有较大的氨味的是碳酸氢铵。

""""需提醒的是,有些化肥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如劣质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这些化肥应属劣质化肥,对农作物肥效不大,消费者应请专业人员鉴定。

二、购置化肥有学问  购置化肥首先要注意的是肥料的名称。

一般来说,化肥中所含的最主要的元素都能在名称中表达出来,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倘假设您要购置某些特殊的专用肥料的话,必须看一下包装上有没有"××专用肥〞字样,而不能只听信销售商的信口开河;二是不能受某些产品名称的误导,产品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扩大性质的词语,如"高效×××〞、"××肥王〞、"全元素××肥料〞等。

  购置化肥要注意的第二个方面是配合式。

配合式是化肥中氮、磷、钾三大元素的含量在外包装上的直接表达,它是按N-P2O5-K2O〔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其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百分比含量的一种方式。

如配合式为"15-15-15〞时表示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都是15%,假设配合式为"20-15-0〞时,那么表示肥料中氮的含量为20%,磷的含量为15%,最后的"0〞表示肥料中不含钾元素。

  购置化肥要注意的第三个方面是留意外包装上有没有什么特殊提示。

同样是钾肥,氯化钾在施加到土壤中以后氯离子很容易溶解到土壤的水分中,从而和钾一起被作物吸收。

但是有些作物对氯元素十分敏感〔如一些蔬菜和水果〕,在吸了氯元素后,会造成黄叶和坐果率降低的危害。

而硫酸钾那么不会造成这种危害,硫酸根离子一般会和土壤中的钙离子化合生成硫酸钙沉淀,使作物无法吸收,这样能进入作物体内的就只有钾元素,而不会产生化肥残留。

所以有关标准规定,假设肥料中含有氯元素且其含量超过3%时,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含氯〞字样。

  购置化肥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厂名、厂址、标准代号、产品等级以及产品类别和生产日期等内容。

除了上述几点,在购置化肥时最好不要忘记向销售商索要发票,这样在发现质量问题时就可以作为投诉的证据。

三、化肥施用十忌  忌氮肥浅施。

因为氮肥施用在浅层,受太阳光照射后,很容易使氮素分解挥发,其中碳酸氢铵的挥发性尤为突出。

因此,要改变表层撒施的习惯,采取开沟深埋的方式,以防氮素的挥发。

  忌单施一种化肥。

单施一种化肥会导致土壤团粒构造被破坏,质地变硬,引起土壤变酸或变碱,严重破坏其理化性质。

而且单施一种化肥还会影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活动,降低土壤活性。

所以要合理配方施肥,做到无机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忌大棚或温室内施用氨水或碳铵。

因为大棚或温室生态环境处在高温状态和封闭环境下,这两种肥料在高温条件下极其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氨〞挥发越快,挥发量越多,这样会使氨气熏伤植株,阻碍正常生长。

  忌一次过多施用高浓度化肥。

不管是氮化肥还是有机化肥都不要一次施用过量,如尿素含氮量高达46%,假设一次施用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就会使作物根系出现"倒吸〞现象,致使根受到损伤,出现烂根死亡。

要做到"少吃多餐〞,稳施巧施的施肥原那么。

  忌不顾肥料性质,乱配混施两种肥料。

如对一些"氨态氮〞类肥料,就切忌与草木灰、石灰、磷肥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否那么,酸碱中和,不仅加速了氮素挥发,而且其生成物会使土壤板结。

  忌在豆科类作物上过量施用氮素化肥。

大豆、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其根部均附有根瘤菌,假设氮素化肥施用过多过猛,就会直接损伤根瘤菌的固氮活性能力,养成"惰性〞,降低固氮能力。

假设种植豆科作物的土壤极度缺氮肥,可与磷肥配合施用少量氮肥,可收到平衡施肥的效果。

  忌含氯化肥过多施用于敏感作物。

如烟草、柑桔、薯类、葡萄等作物,对含氯化肥十分敏感,切忌一次性向这类作物施用过多氯肥。

  忌撒施或面施磷素化肥。

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浅施〔撒、面施〕,就使磷  忌夏秋晴天中午进展叶面喷肥。

因为夏秋晴天中午气温高,假设在此时进展根外喷肥,不仅肥分蒸发快,而且附着幼嫩枝叶上的肥料易灼伤作物,既浪费肥料,又阻碍作物正常生长。

最正确喷肥时间,应在热天的早晨或黄昏。

  忌大雨之前施肥。

暴雨或降雨降临前施肥,极易被冲走,特别是水溶性强的尿素,过磷酸钙等氮、磷肥更不要在大暴雨前施用。

四、如何提高化肥的肥效利用率  氮素化肥利用率低是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为了减少化肥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其经济效益,农机和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一直在进展研究、探索和试验。

据测试,当气温为29℃、土壤含水率为13.6%时,地表施用碳酸氢铵,12小时后挥发损失5.49%;而将同样的肥料深施到6厘米以下土层,12小时后挥发损失仅为0.3%。

由此可见,化肥深施可提高其肥效利用率。

此外,采用化肥与固氮剂或其他化肥混施的农艺措施那么可从另起炉灶方面起到显著地提高肥效利用率的效果。

  1、化肥混施  〔1〕碳酸氢铵添加剂  将化学助剂碳酸氢铵添加剂按比例添加到碳铵中一起施用,可有效地抑制氮的分解挥发,从而使碳铵的肥效利用率提高3-4倍。

  〔2〕掺入固氮剂  按比例固氮剂掺入到氮肥中深施,固氮量可提高1.5-2.0倍,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30%。

  〔3〕尿素与硼砂混施  将尿素和硼砂按〔400-500〕:

1的比例混施,可显著降低氨的挥发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并可有效防止小麦粒不饱、油菜花不实、棉花蕾不花等现象发生。

  〔4〕尿素与草酸混施  棉花施底肥,如铵"氮肥200、磷肥140、钾肥40、草酸5〞的比例施用,可使氨化细菌数量增加4.6倍,氮肥利用率提高17.3%,氮素损失率降低25%。

  2、化肥深施  〔1〕深施底肥  将施肥器加装在犁架上,拖拉机耕地时将肥料随犁铧翻垡深施到土壤耕作层中。

  〔2〕播种的同时深施种肥  将施肥装置与播种装置同装一机,在播种的同时将肥料深施到种子下方或侧下方。

要保证种肥之间有3-5厘米的土壤隔离层,用以防止种、肥混合损伤种子。

  〔3〕追肥深施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追肥器或将追肥器加装在中耕培土机械上,完成开沟、松土、排肥、覆土等多道工序,将氮肥深施到作物根部。

五、化肥贮运"十防〞  化肥贮运中要注意防止以下十点:

  一防露天堆放。

化肥不能露天堆放,如碳铵露天放置在20℃气温下,氨损失率是1天8.8%,5天48%,10天损失达74%。

因此,化肥应放在屋内的阴凉枯燥处。

  二防潮湿。

硝氨受潮后"化水〞流失,过磷酸钙受潮会结成硬块难溶。

因此,化肥应用塑料或油毡包严,最好架空不接触湿源。

  三防受热。

温度愈高,化肥的潮解挥发和结块愈严重〔稳定性愈差〕,因此要适时调节贮存房屋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下,当房外温度低时,应翻开门窗降低室温,  四防挥发。

碳铵稳定性差,易分解挥发,当气温高于20℃时,它会分解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而造成流失。

因此,要检查包装是否破损,轻搬轻放,用多少拿多少。

  五防火灾。

硝酸铵、硝酸钾等有助燃性,贮存时不能和易燃物如煤油、汽油、秸秆、木屑等堆放在一起,以免引起火灾。

  六防爆炸。

硝酸铵、硝酸钾等容易爆炸,假设与铜、铁等金属粉末混在一起,一旦摩擦撞击,就会引起爆炸事故。

所以这些化肥结块硬化后,不要用金属物猛击,要用重物碾碎。

  七防腐蚀。

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酸,对贮存器具和人体皮肤都有腐蚀作用,贮存时尽量不要直接接触,或裸露放置于金属容器内,也不能和作物种子及衣物等放在一起,以免影响发芽率及腐蚀物品。

  八防混放。

化肥有酸性的和碱性的,应分门别类,按产地、种类、性质分别放置和保管,以免降低肥效。

  九防中毒。

在搬运有毒和腐蚀性化肥时,如碳铵有明显刺激气味,会挥发一种有毒物质——氰氨化物,最好戴上口罩、手套、风镜以防中毒,搬运后应洗干净裸露皮肤。

  十防误用。

肥料不能和农药、人畜药品、食用物品〔如白糖、食盐〕等混放,以免误用。

特别要防止小孩在贮藏场所玩耍误食等,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