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8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精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对总体的规定中,历史又是最基本的方面。

  历史范畴与总体范畴是互为规定的,历史是具有总体性的历史,总体也是历史性的总体。

  卢卡奇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总过程,是理解历史的真正基础和全部根据。

  当然,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也都是从人出发来理解历史的,但为什么他们陷入人与历史事件的直接性而失去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呢?

卢卡奇认为,关键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人自身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同,资产阶级思想必须把一切有意义、有目标的东西从历史过程中排除出去,停留在历史时期的及其社会的和人的载体的纯粹‘个别性’上来理解历史。

  虽然资产阶级历史学也试图对历史作以具体的研究,但他们在个体的经验和既定的意识中去发现历史的具体,所以一旦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最具体的东西时,其实是与具体的历史总体最远。

  也就是说,他们是把某些完全抽象的东西当作具体了。

  历史的总体是不可能建立在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的基础上的,根据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是无法把握历史总体的。

  因为根据人的个别性来理解历史,历史就会表现为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对象。

  历史被按照形式主义僵化了,这种形式主义不可能按照社会历史结构的真正本质把它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被推离了历史理解的真正起源,并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被隔绝起来了。

  [1]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了一种盲目力量的结果,至多也只能是伟人意志的体现。

  卢卡奇认为,把握历史总体的第一步就应当是把握人的总体或总体的人,正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才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发展的根源,使历史表现为一个总的、流动着的统一过程。

  在他看来,马克思由于把历史的本质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因而看到了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当然,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并不是不变的和永恒的,它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即造成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的历史环境中才能起到历史作用,离开具体历史环境来谈论人的意志和思想就会把它抽象化。

  而历史环境又是受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制约的。

  在这里,人的意志和思想、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具体的历史环境三个因素构成了相互制约的总体。

  研究历史,如果只从这个总体中取其中一个因素作为理解历史总体的出发点,就会陷入资产阶级科学的二难困境。

  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想家只看到人的意志和思想,通过个人精神来理解历史,因而把历史变成了随机性和非理性的结果,造成历史理解中的英雄主义。

  与人本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类思想家则突出了历史环境对人和人的意志、思想的制约性,对历史作出了形式主义的理解。

  这两种思想倾向一旦提出对历史总体的理解问题都必然要置自己于环境和人的二难困境中。

  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试图通过历史的规律性和客观性来理解历史,但由于它不懂得这种规律性和客观性只是具体的历史总体的一个因素,所以最终把历史看作是某种不变的、永恒的规律的消极产物。

  卢卡奇认为,与这些思想倾向不同,马克思肯定了人的意志和思想的历史作用,历史中的人都是根据其意志和思想采取历史行动的和有意识地去完成自己的历史行动。

  但在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面前,作为历史的和社会的人的意志和思想并不是每个人的真实意志和思想,而是与每个人的意志和思想不同的。

  尽管每个人的意志和思想都是以特定的历史环境为根据的,但在社会历史的总体中却表现为虚假的意识。

  当然,马克思并不因个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虚假性而否定之,相反,马克思把这种‘虚假性’意识当作它所隶属的那个历史总体的一个因素,当作它在其中起作用的那个历史过程的一个阶段,加以具体的研究。

  [2]而具体的研究就意味着是研究与作为整体的社会关系。

  因为只有在这种关系中,人们当时所具有的关于他们的存在的意识的全部本质的规定才表现出来。

  卢卡奇说意识一方面表现为某种来自社会的和历史的状况的主观上被证明的东西,表现为可以理解的和必须理解的东西,因此表现为‘正确的’意识,同时它又表现为某种客观上无视社会发展的东西,表现为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没有相应地表现这一发展的东西,因此表现为‘虚假的’意识。

  另一方面,这同一个意识在相同的关系中表现为主观上不能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而同时又促进和实现对它来讲是不了解的,不想要的社会发展的客观目标。

  [3]

  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意识的这种矛盾面前是束手无策的,只有马克思超越了这种矛盾,把意识与社会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因而马克思既认识了人们在特定的生活状况和历史环境中可能具有的思想和感情等,又找到了理解历史总体发生、发展的根据。

  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意志和思想等作为历史总体的现实要素必然体现为人的活动。

  历史一方面主要是人自身活动的产物当然迄今为止还是不自觉的,另一方面是一连串的过程,人的活动形式,人对自我的关系就在这一串过程中发生着彻底的变化。

  [4]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的全部现实都是历史的,反过来说全部历史都是人的活动,我们考察历史,那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人的活动。

  对于人的活动来说,总体性是一个无需证明的问题。

  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以一个阶级和集团的形式而进行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的活动,还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进行的日常活动都具有不可怀疑的总体性。

  人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其一切活动都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活动,人的活动赖以发展的物质资料和作为人的自觉活动的思想因素都是来自于社会历史的总体和作为这个总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人的活动本身就在创造着历史的总体。

  同时,人的活动在对人自身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改变中又使人的总体性质愈益加强。

  总之,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又不断地改变着历史。

  正是人的活动使历史总体排除了任何僵化、固定化的可能,成为不断发展着的、时时都有新的内容的运动过程。

  二

  总体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的过程卢卡奇认为,历史总体既不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总体,也不是一个在社会运动中日益趋近的目标。

  历史总体不固定在某一社会整体的形式上,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打破了对总体的形式化理解,而人类社会的未来任何形态也不可能是总体最终完成了的形式。

  历史总体永远都是历史本质的总体化,是历史地生成着的。

  它一方面是人的活动的目标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总体是贯穿于一切社会之中的人的本质联系的总和,每一社会都会以特定的方式或媒体来表现这种联系、利用这种联系或压抑这种联系。

  私有制社会就明显地使这种联系物化和异化了。

  但另一方面人的本质联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和越来越展现出一切社会假象都无法掩盖的总体

  性质,一些原先看来不具有总体性质的领域也具有了总体的性质。

  以意识为例无产阶级意识就与资产阶级意识不同,它超越了资产阶级意识拘泥于个别事件的个别性和虚假性,成了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意识和对无产阶级目前局部利益意识的矛盾统一体,因而是具有总体性质的意识。

  既使在无产阶级意识中包含着某些虚假性的因素,包含着某些客观必然的错误,那么也会在对正确东西的追求中体现出总体的性质。

  在人类历史的总过程中,每一历史阶段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实际上只不过是更加丰富了历史总体的具体性,而不是把历史总体分解为各个片断。

  同样,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社会整体的各个因素之间无尽的平衡与非平衡的辩证关系,也促成了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种阶段性和连续性又使总体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就一定社会而言,这个社会的整体往往表现为某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它不是总体。

  因为组织形式是僵化的暂时的东西,是不断地被打破和改变的。

  当然,每一次打破和改变旧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历史运动都是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

  我们应当看到,以往的历史变革都是不彻底的,它们并未真正实现对现实的冲破和对现实的改变。

  卢卡奇说现实只能作为总体来把握和冲破,而且只有本身是一总体的主体,才能做到这种冲破。

  只有阶级才能在行动中冲破社会现实,并在这种现实的总体中把它加以改变。

  [5]当然,这个阶级必须是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存在。

  因此,只有无产阶级能够肩负起真正的社会革命。

  无产阶级是总体的主体,是个人意志、思想及其规律性和客观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总体,只有它能够把握对象的总体性质,并使历史总体成为一个自觉的过程。

  卢卡奇说作为总体的历史一般历史既不只是个别历史事件的机械总和,也不是一个对立于个别历史事件的先验的观察原则。

  历史总体性问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把握任何历史事件在历史过程中的真正作用,都离不开历史的总体性问题,这个问题在对极短的一段历史的描述,或对历史片断的描述时,都是必然要出现的。

  [6]

  之所以研究个别历史事件时离不开总体问题,是因为历史总体蕴含于历史事件之中,而又不断地冲破个别的历史事件。

  因此,历史总体是对历史事件的扬弃,一切蕴含着总体的个别事件都是历史总体借以实现自己的中介。

  每一历史事件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作为历史总体的特定环节的位置,但这些环节却不会叠加组成历史的总体,也就是说,个别历史事件不能够被理解成历史总体的机械的部件。

  历史总体恰恰是个别历史事件从自身中发展出全部丰富内容的,同时,又相对于每一个别历史事件都具有隐蔽性的那种可能性因素。

  当然,这些可能性因素仅仅针对于个别历史事件而言属于可能性的,一旦这些可能性的因素在历史中展开,并被统一到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之后,就是最具现实性的历史总体。

  辩证的扬弃不是要否定个别历史事件的可能性因素,相反,是要否定个别历史事件现实的和直接的存在。

  尽管作为个别历史事件的现实性和直接性会不断地以新的形式出现,但扬弃决不会停留在更高阶段的现实性和直接性上。

  扬弃是对一切个别历史事件的现实性、直接性的否定,只有在这种扬弃中才能获得历史总体的现实性。

  所以,卢卡奇认为,已经成为事实的历史事件是隶属于总体的,并在总体中才能变为现实的。

  他说,只有当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过程的性质这一点被认识了,人们才能懂得即使是人们习惯称之为‘事实’的东西也是由过程组成的。

  然后人们才懂得,‘事实’也只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是分离出来的、人为地孤立的和僵化了的环节。

  这样人们也就同时懂得了,为什么当整个过程的过程式本质还是极其纯净,还没有被物化所僵化所污染的时候,和事实相比,这样的整个过程就代表着真正的更高级的现实性。

  [7]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在本质上把历史总体看成一个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新的阶段,即每一次对个别历史事件的扬弃都生成着新的特征和增加新的内容。

  作为历史总体本质的人与人的联系是不停地产生和再产生的。

  所以,历史总体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是常新的。

  这就是真正积极的扬弃的结果。

  每一项新的东西一旦被纳入历史的总体之中,成为历史总体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时,就开始在自身中产生出被扬弃的趋势。

  因此,新的东西是历史总体的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连接点或中介因素,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另一方面也是历史总体的承载物。

  或者说,无数个这种中介因素按历史顺序的结合,就包含了统一的历史总体过程。

  在这里,一切问题都是历史问题,一切关系、联系都表现为历史过程本身的因素,它不会被固定下来或永恒起来。

  相反,一切关系和联系及其结构都是历史地变革着的自我扬弃。

  历史是真正的主题,历史的统一过程是总体,而总体正是历史中的全部关系和联系的自我扬弃。

  三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历史总体的认识

  尽管历史的总体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但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总体一直是一个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历史过程。

  卢卡奇说在封建社会中,人还不可能看到自己是社会的存在物,因为他的社会关系还主要是自然关系。

  [8]与封建社会不同,资产阶级社会实现了这种使社会社会化的过程。

  资本主义既摧毁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壁垒,也摧毁了不同等级之间的法律屏障。

  [9]资本主义是第一个按其倾向而言能够在经济上完全渗透整个社会的生产制度,[10]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把人们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整个社会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主线串连在一起,从而为认识历史总体提供了可能。

  但是,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却不能实现对历史总体的认识。

  在它那里,历史现实的思想形式的概念只是一些片面的、抽象的和虚假的形式,只是随着无产阶级的出现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为看到社会的整体提供了有用的出发点。

  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本性决定它认识历史总体就是阶级的自我意识,即无产阶级的觉醒。

  因为对无产阶级说来彻底认识它的阶级地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因为只有认识整个社会,才能认识它的阶级地位;

因为这种认识是它的行动的必要前提,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才同时产生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和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进化的总过程的学说。

  [11]

  无产阶级的自我认识是和对总体的认识一致的。

  因此,对历史总体的认识并形成总体范畴也是历史的产物。

  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发展把历史的总体性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了;

另一方面,历史的发展创造出了无产阶级。

  而无产阶级又提出了建立本阶级的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这种方法正是辩证的总体范畴。

  卢卡奇说历史唯物主义来自无产阶级的‘直接的、自然的’生活原则,对现实的总体认识来自无产阶级立场。

  不过,卢卡奇接着指出这决不是说这种认识或方法论观点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所天然固有的[12]。

  总体范畴的产生,也需要从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理解。

  当无产阶级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时,尽管它有着冲破资产阶级罗网的愿望,但却无法成为现实,即使在这个阶段中会产生出某些思想体系,也只能是在方法论上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空想主义。

  只有当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阶级,即成为认识社会总体现实的自觉主体时,才能够提出科学的历史总体范畴。

  历史总体范畴的提出,打破了概念僵硬的自我封闭性。

  历史的总体范畴在概念的历史生成中来理解概念,认为造成概念独立性的一切因素都在历史生成中被消除了,任何概念的结构都由于建立在具体内容上而不断获得新的性质,从而迫使概念的结构不得不时常通过变化来适应内容,达致与内容的统一。

  如上所述,历史因素的流动性是历史总体的前提,在这里,概念的变化特性使总体范畴在自身中获得了逻辑的可理解性。

  因为概念一旦失去固定不变的独立性,唯一的方向就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从而构成总体意义上的互动。

  概念的独立性和具体性是完全不同的,当概念失去独立性时,恰恰获得具体性。

  正是由于概念变化的特性使过去一切带有空想性质的对具体性的企求成为可能,即在概念的联系、统一和转化中,在历史地生成着的总体中消除概念的抽象形式,把其本身应有的具体性归还给概念。

  总体范

  畴的科学性一开始就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对抗性时表现了出来。

  从总体上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这个社会的矛盾本质,了解了这个社会的生产制度是建立在各种相互对立的因素的基础上的。

  根据总体范畴所提供的方法,把资本主义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真正趋势,从而找到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途径。

  卢卡奇说总体范畴决不是把它的各个环节归结为无差别的统一性、同一性。

  只有在这些环节彼此间处于一种动态的辩证的关系,并且能被认为是一个同样动态的和辩证的整体的动态的辩证的环节这层意义上,它们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所具有的表面的独立和自主才是一种假象。

  [13]矛盾、差别是社会系统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出属于这个社会的总体的而又与这个社会相对立的因素。

  这种因素支持着资本主义社会,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时又为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社会作好准备。

  总体范畴的提出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在科学上的分工和专门化的影响,开始了从总的联系中认识历史的理论活动。

  因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社会的各个学科,都是从阶级的观点出发来考察每一个问题,而只有作为阶级的主体才能够提出总体的观点。

  无产阶级自身就是总体,或者说是总体范畴的主观方面。

  无产阶级作为认识社会总体现实的自觉主体与一切个人主义的立场格格不入。

  个人主义往往立足于个人的观点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环境,因此,个人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立面的,而这个世界则是肆意凌虐个人的无情的命运。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异于人的、难以捉摸的和不受人的行为能力影响的人的环境,对于它,人们在理论上往往称作规律,即看作是不可理解的合理性存在;

而在现实中则是以宿命论的方式接受了它。

  这样一来,就把人变成了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完全消极的存在物。

  马克思主义从阶级的立场出发看待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它把无产阶级自身与这个世界视为一体,视作总体中相互规定的总体因素。

  作为阶级的人是总体性的主体,它把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都看作是属人的而加以改造,而人自身的改造又有赖于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的改变。

  因此,阶级的观点是历史总体观的基础,正是由于无产阶级有了自觉的阶级意识,总体范畴在科学-方法上的优越性才表现了出来。

  在历史总体的关系中研究问题,不仅可以发现避免虚假意识的借鉴,而且能够在历史总体中正确地把握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由这种生活状况所决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等,从而确定人们所希望的东西和所追求的目标,以及为此应当采取的正确行动,并进一步了解这些行动对历史总体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

  这种自觉意识的出现使无产阶级的行动从自在阶段走向自为的阶段,成为自觉地推动历史总体发展的革命实践活动。

  就是说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活动为最终实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即实现思想规定的起源和现实生成着的历史过程的统一提供了基础。

  注[1][2][3][4][5][6][7][8][9][10][11][12][1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第101页,第103页,第104页,第275页,第91页,第231页,第273页,第69页,第70页,第119页,第70页,第72页,第6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