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7980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模拟试题

2018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预测试题

 

  1.复杂分解爆炸类可爆物的危险|生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

下列危险化学品中,属于这一类物质的是(  )。

  A.乙炔银

  B.可燃性气体

  C.叠氮铅

  D.梯恩梯

  【答案】D。

  【解析】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可按爆炸反应物质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复杂分解爆炸类可爆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

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

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

  2.关于化学品火灾扑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应立即采用沙土盖压,以减小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

  B.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应采用泡沫、酸碱灭火剂扑救

  C.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往往采用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

  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答案】D。

  【解析】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②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

③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

④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扑救;水溶性液体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

⑤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

⑥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3.人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苯、甲苯等苯系物质可引起刺激或灼伤。

苯、甲苯的这种特性称为危险化学品的(  )。

  A.腐蚀性

  B.燃烧性

  C.毒害性

  D.放射性

  【答案】A。

  【解析】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肺部和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

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4.有些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危险化学品中毒的措施有多种,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替代

  B.联锁

  C.变更工艺

  D.通风

  【答案】B。

  【解析】目前,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5.《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规定,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和(  )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A.强氧化性

  B.遇湿易溶

  C.遇湿燃烧

  D.强腐蚀性

  【答案】C。

  【解析】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和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6.在用乙炔制乙醛过程中需采用汞做催化剂。

为消除汞对人体的危害,工厂决定用乙烯替代乙醛,通过氧化制乙醛,从而不再使用汞做催化剂。

这一控制危险化学品中毒的措施属于(  )。

  A.原料替代

  B.变更工艺

  C.毒物隔离

  D.汞替技术

  【答案】B。

  【解析】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

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

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7.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内并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危险特性属于(  )。

  A.化学性

  B.腐蚀性

  C.毒害性

  D.放射性

  【答案】C。

【解析】危险化学品的毒害性是指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I生或持久性的病弹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8.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全套施工图设计完成并进行会审、交底后,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组织编制的,经审核后由(  )审批签字后生效的技术文件。

  A.专业监理工程师

  B.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C.项目经理

  D.项目负责人

  【答案】B。

  【解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全套施工图设计完成并进行会审、交底后,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组织编制。

并经本单位的计划、技术、质量、安全、动力、材料、财务、劳资等部门审核,由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生效的技术文件。

  9.基坑开挖后,其边坡失稳坍塌的实质是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  )。

  A.大于土的抗剪强度

  B.小于土的抗剪强度

  C.小于土体的内摩阻力

  D.大于土的内聚力

  【答案】A。

  【解析】基坑开挖后,其边坡失稳坍塌的实质是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的抗剪强度。

而土体的抗剪强度又是来源于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

因此,凡是能影响土体中剪应力、内摩阻力和内聚力的,都能影响边坡的稳定。

  10.在起重吊装作业中,钢丝绳的绳卡主要用于钢丝绳的临时连接和绳头的固定,使用时一定要求绳卡之间排列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  )倍。

  A.2~3

  B.4~5

  C.6~8

  D.9~10

  【答案】C。

  【解析】绳卡之间的排列间距一般为钢丝绳直径的6—8倍,绳卡要一顺排列,应将U形环部分卡在绳头的一面,压板放在主绳的一面。

  11.建筑业是危险性较大的行业,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易发生的五大伤害事故是(  )。

  A.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坍塌

  B.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

  C.高处坠落、火灾、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

  D.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火灾

  【答案】B。

  【解析】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

建筑施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等4个类别的伤亡事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被称为四大伤害。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从高层到超高层,其地下室亦从地下一层到地下二层或地下三层,土方坍塌事故增多,特别是在城市里拆除工程增多,因此,在四大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坍塌事故。

  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专项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专项方案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  )负责人签字。

  A.企业

  B.项目

  C.技术

  D.安全

  【答案】C。

【解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在全套施工图设计完成并进行会审、交底后,由直接组织施工的单位组织编制,并经本单位的计划、技术、质量、安全、动力、材料、财务和劳资等部门审核,由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生效的技术文件。

13.煤巷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和钻屑指标法

  B.综合指标法和钻屑指标法

  C.地质统计法和单项指标法

  D.综合指标法和单项指标法

  【答案】A。

  【解析】煤巷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和钻屑指标法。

石门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综合指标法、钻屑指标法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结合瓦斯涌出衰减系数。

  14.排土场事故类型主要有排土场滑坡和泥石流等。

排土场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取决于排土工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表水和地下水及(  )的影响等。

  A.施工人员能力

  B.环境温度和湿度

  C.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

  D.基底承载能力

  【答案】D。

  【解析】排土场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基底承载能力、排土工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等。

  15.煤矿各地点的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风速、温度及每人供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其中按排尘风速计算,硐室采场最低风速应不小于(  )m/s。

  A.0.15

  B.0.25

  C.0.5

  D.1.O

  【答案】A。

  【解析】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4m3;按排尘风速计算,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小于0.15m/s,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小于0.25m/s,电耙道和二次破碎硐室巷道不小于0.5m/s;箕斗硐室、破碎硐室等作业地点,可根据具体条件,在保证作业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的前提下,分别采用计算风量的排尘风速;有柴油机设备运行的地下矿山,按同时作业机台数供风量4m3/kW•min计算。

  16.在有突出危险的煤矿矿井中,对于巷道布置,错误的做法是(  )。

  A.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

  B.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

  C.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域

  D.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等主要巷道布置在突出煤层中

  【答案】D。

  【解析】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则:

①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山和下山(盘区大巷)等主要巷道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②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③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④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域。

  17.地下矿山工作面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时,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  )m3。

  A.4

  B.3

  C.2

  D.1

  【答案】A。

  【解析】煤矿矿井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少于4m3。

  18.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其理化性质有关。

其中与矽肺病的发生最密切的化学特性是(  )。

  A.爆炸性

  B.分散度

  C.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D.溶解度

  【答案】C。

  【解析】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游离二氧化硅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19.道路路面标线主要有(  )三种。

  A.禁止标线、指示标线、警告标线

  B.禁止标线、导行标线、白色标线

  C.黄色标线、导行标线、警告标线

  D.黄色标线、指示标线、白色标线

  【答案】A。

  【解析】路面标线有禁止标线、指示标线、警告标线,是直接在路面上用涂料喷刷或用混凝土预制块等铺列成线条、符号,与道路标志配合的交通管制设施。

路面标线种类较多,有行车道中线、停车线标线、路缘线等。

标线有连续线、间断线、箭头指示线等,多使用白色或黄色。

  20.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铁路运输安全设计技术、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事故救援技术三大类。

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和(  )等。

  A.无线列调

  B.机车信号

  C.自动停产装置

  D.铁路车辆探测

  【答案】D。

  【解析】铁路运输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有铁路列车检测、铁路列车超速防护、铁路车辆探测系统等。

  21.水运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外界条件、技术保障、不良的航行条件、导航失误等因素密切相关、技术故障主要有船舶动力装置和电力系统技术故障、操舵及螺旋桨遥控装置失控、惰性气体系统故障、导航设备故障和(  )。

  A.船舶避让操纵失误

  B.航路标志故障

  C.航海图资料失效

  D.通信设备故障

  【答案】D。

  【解析】水运交通事故技术故障包括:

①船舶的动力装置、电力系统技术故障;②操舵及螺旋桨遥控装置失控;③惰性气体系统故障;④导航设备故障;⑤通信设备故障。

  22.公路安全护栏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越出路外,防止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

公路安全护栏按结构可分为(  )。

  A.金属护栏、木制护栏、合成树脂纤维护栏

  B.柔性护栏、半钢性护栏、刚性护栏

  C.波型梁护栏、缆索护栏、水泥混凝土护栏

  D.路侧护栏、中央隔离带护栏、护栏端头

  【答案】B。

  【解析】道路交通安全护栏的分类:

护栏按地点不同可分为路侧护栏、中央隔离带护栏和特殊地点护栏;按结构可分为柔性护栏、半刚性护栏和刚性护栏。

公路上的安全护栏既要阻止车辆越出路外,防止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同时又要具备诱导驾驶人视线的功能。

  23.对列车位置和运行状态实时检测,可有效地避免和控制铁路运输事故。

常见的列车检测技术有轨道电路、查询应答器、卫星系统以及(  )等。

  A.机车信号机

  B.集中连锁设备

  C.车上检测感知器

  D.热轮探测器

  【答案】C。

  【解析】对列车位置及运行状态的实时精确检测,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控制运输事故。

常见的列车检测技术有轨道电路、查询应答器(通常被安装在轨道上,当列车通过查询应答器时,查询应答器进行识别,并通过无线电把列车的位置回传到信号控制点)、卫星系统,以及车上检测感知器等。

  24.搁浅事故是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领航或损害的事故。

搁浅事故的等级按照搁浅造成的停航时间确定,停航在24h以上7d以内的,确定为(  )。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大事故

  D.重大事故

  【答案】B。

  【解析】搁浅事故是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害的事故。

搁浅事故的等级按照搁浅造成的停航时间确定:

停航在24h以上7d以内的,确定为一般事故;停航在7d以上30d以内的,确定为大事故;停航在30d以上的,确定为重大事故。

  25.列车轴箱发热探测器是一种地面热传感装置,当车辆通过时,探测器测量轴承发射的红外线辐射热,并与(  )进行比较,以便及时作出处理。

  A.轴温发热探测器记录的标准温度

  B.地面温度

  C.同一列车的相邻轴承温度

  D.钢轨温度

  【答案】C。

  【解析】轴箱发热探测器是一种地面热传感装置,可检测车轴轴承发热情况。

当车辆通过时,探测器测量轴承发射的红外线辐射热,并与同一列车的相邻轴承进行比较,如果记录到一个读数高,则向列车监控中心发出信号,给出怀疑发热轴箱的位置,以便及时作出处理。

26.防尘防毒工作对用人单位保护工作场所劳动者职业健康至关重要,就防毒工作而言,用人单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防毒通风控制措施

  B.使用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

  C.高效的个体防护措施

  D.生产工人轮岗操作

  【答案】B。

  【解析】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

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27.石英砂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包括破碎、粉碎、筛分、分装等生产环节,其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主要是(  )。

  A.无机性粉尘

  B.混合性粉尘

  C.有机性粉尘

  D.植物性粉尘

  【答案】A。

  【解析】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

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28.评价作业场所高温控制是否满足要求的主要指标是(  )。

  A.作业地点的气温

  B.作业地点的温度与湿度

  C.作业地点的风速

  D.作业地点的WBGT指数

  【答案】D。

  【解析】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GT指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29.生产性粉尘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水泥和金刚砂属于(  )性粉尘。

  A.无机

  B.有机

  C.合成

  D.加工

  【答案】A。

  【解析】粉尘的分类:

①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

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②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等。

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③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

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30.机械加工厂房内的噪声很大,很容易对作业者的听力造成损害。

为降低

  噪声危害,企业应优先选用的措施是(  )。

  A.降低噪声源

  B.高低区分隔

  C.工人轮岗制

  D.设置隔声室

  【答案】A。

  【解析】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控制噪声。

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的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1.粉尘分散度与发生尘肺病密切相关,直径小于(  )μm的粉尘易于到达呼吸器官的深部。

  A.5

  B.10

  C.15

  D.25

  【答案】A。

  【解析】在生产环境中,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也易于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