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006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

他在《山谷别集》中说:

“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

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

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

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

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重视“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

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

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8日04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如何提出的?

2.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请结合第⑤段内容,说一说“读书种子”的新内涵。

5.阅读全文,说说如何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壶口,壶口

莫 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

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

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

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

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⑥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

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

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

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⑦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

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

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

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

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

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

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⑧我们全看呆了。

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

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

那是我们必须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

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睹姿容!

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

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6.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

7.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分点说明。

8.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说明。

10.请赏析第⑨段中的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

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

”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

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

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

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

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

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

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

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

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

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

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

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

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

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

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

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

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

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

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

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

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

体检结果:

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

桑果嘀咕着:

“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

”水妹低声说。

桑果连忙摇头:

“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

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

”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

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

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

他的头发白了很多。

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

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

”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1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1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

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1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句子默写

15.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李白)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

(《相见欢》李煜)

(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

(《夜雨寄北》李商隐)

(5)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

(《黄鹤楼》崔颢)

(6)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三则)

(7)自然本无意,奈何人有情:

白居易漫步西湖,用“_____,_____”描绘出莺飞燕舞的早春之美;刘禹锡身居陋室,用“_____,_____”勾勒出幽美静谧的环境之雅。

三、课内阅读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增其旧制____________

(2)薄暮冥冥____________

(3)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

(4)忧谗畏讥____________

(5)微斯人_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

(1)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

他们“忧”的各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

19.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否做到?

为什么?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四、名著阅读

20.阅读语段完成习题。

原来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与表叙论,必来窃听。

是时正在屏风后,闻玄德此言,心甚恨之。

玄德自知语失,遂起身如厕。

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少顷复入席。

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问之。

玄德长叹曰:

“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骑,髀里肉生。

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

是以悲耳!

”表曰:

“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

”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

“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表闻言默然。

玄德自知语失,托醉而起,归馆舍安歇。

后人有诗赞玄德曰:

 “曹公屈指从头数:

天下英雄独使君。

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1)语段出自名著《____》,作者是____

(2)文中那一细节凸显了刘备的英雄形象?

____

(3)建功立业,这是大丈夫的人生追求,而慨叹年华老去壮志难酬往往成为一种心结,这让人想起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句子:

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21.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六、作文

22.作文。

请以“        ,有句话早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对象,如,“爷爷”“老师”“校长”等等,然后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2、

3、

二、句子默写

1、

三、课内阅读

1、

四、名著阅读

1、

五、综合性学习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