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317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docx

教育提高心理学收集理解练习第六章知识的知识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选题

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判断          B.概念        C.推理        D.比较

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  )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命题学习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

A.比较            B.概括          C.变式        D.抽象

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派生学习

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类属学习      D.命题学习

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注意             B.感觉登记        C.复述          D.组块

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类属学习      D.命题学习

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

 A.正例             B.反例            C.提供变式     D.科学地进行比较

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命题学习         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                 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

13."1/3+2/5“属于( )。

 A.陈述性知识       B.感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感知

14.小学生在学习“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 )。

A.上位学习        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后一致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

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公式学习       B.原理学习         C.推理学习           D.命题学习

17.感觉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2秒—1分钟   B.5秒—2分钟    C.0.25秒—2秒   D.0.2秒—0.5秒

18.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艾宾浩斯

19.带小学生去工厂参观访问或去农村实地考察的直观教学形式是()。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式直观

20.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

21.演示各种实验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

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有关情景和人物形象的讲解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概括

23.教师在上课时会做必要的走动以及运用手势,以增加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活动律B.差异律C.组合律D.强度律

24.及时复习是指()。

A.当天复习B.在大面积遗忘开始前复习

C.一周以后复习D.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25.短时记忆的容量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4—8B.5—7C.5—9D.6—8

26.用“鲸不是鱼”作为例子说明鱼的概念的本质特征,这属于运用()。

A.正例B.感性概括C.反例D.直观

27.教育学生进行知识概括不包括()。

A.运用正例和反例B.科学进行比较C.运用变式D.教师自己概括

28.让学生观察各种高原的图片并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上的特征,确定这些地带的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属于()。

A.异类比较B.同类比较C.正例D.反例

29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亚里斯多德的()。

A.干扰说B.动机说C.线索提取说D.痕迹衰退说

30.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叫()。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31.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32.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又不是总括关系时进行的学习叫()。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33.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叫()。

A.直观B.命题学习C.变式D.概括

34.个人能直接陈述并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描述性知识C.理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35.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叫()。

A.直观B.命题学习C.变式D.概括

36.变式是指(),是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D.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

37.桑代克在“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致逐渐消失,这是用()对遗忘的解释。

A.干扰说B.痕迹衰退说C.动机说D.线索依赖学说

38.前摄抑制与()有关。

A.干扰说B.痕迹衰退说C.动机说D.线索依赖说

39.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和紧张,这是()。

A.干扰说B.痕迹衰退说C.动机说D.线索依赖说

40.动机遗忘理论最早由()提出。

A.冯特B.弗洛伊德C.斯金纳D.华生

41.识记一段材料中,中间位置的材料最容易遗忘,这是因为()。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痕迹消退

42.以下哪种不属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A.深度加工材料B.有效运用记忆术C.尽可能过度学习D.进行组块编码

43.识记“18511921193718401949”最好采用()进行记忆。

A.集中复习B.尝试回忆C.反复诵读D.进行组块编码

44.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求声音洪亮,其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差异律B.活动律C.组合律D.强度律

45.如果学生识记六遍刚好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想达到最佳识记效果,同时在时间上又最经济,最好再识记()。

A.2遍B.3遍C.6遍D.9遍

46.复习时间的安排一般是()。

A先疏后密B.先密后疏C.随自己D.均衡安排

4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二次复习的时间应安排在()。

A.下课前B.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

C.一个星期后D.一个月后

48.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是()。

A.并列结合学习B上位学习C.发现学习D.下位学习

49.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理性概括B.形象概括C.感性概括D.表象概括

50.让学生观看各种图片和图表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概括

二、多选题

1.按照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

2.按照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

3.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三角形”,这种学习不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

6.儿童在知道“苹果”、“桃子”和“橘子”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不属于()。

A.下位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上位学习D.归属学习

7.通过学习,儿童知道用“狗”来代表所看到的具体的狗,这不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

8.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其依据的感知规律不是()。

A.强度律B.活动律C.差异律D.组合律

9.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演示实验B.图片C.图片D.模型

10.以下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演示实验B.观察实物C.到实地参观访问D.观看教学电影

11.学习体积与重量概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类属学习

12.儿童认为蔬菜必须煮熟后再吃,进而认为西红柿不是蔬菜,这不属于()。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感性概括D.理性概括

13.“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属于()。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14.理性知识包括()。

A.符号B.概念C.表象D.命题

15.感性知识包括()。

A.表象B.概念C.感知D.命题

16.下列名称属于城市概念的正例有()。

A.苏州B.长安街C.人民广场D.华盛顿

17.下列关于程序性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行为测量B.不发出行为指令

C.激活速度较慢D.提取需要有意识搜寻

18.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实现()。

A.知识直观B.表象C.知识概括D.感知

19.有效的观察直观对象,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A.强度律B.组合律C.差异律D.活动律

20.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一般是().

A.结尾部分B.中间部分C.开始部分D.都一样

21.下面的词语中表示概念的词语是()。

A.BookB.地球C.西红柿D.西安事变

2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3.程序性知识包括()。

A.概念B.心智技能C.认知策略D.命题

2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

A.瞬时记忆B.表象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25.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痕迹消退说B.同化说C.动机说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6.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B.图像的学习

C.历史事件的学习D.汉字学习

27.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是()。

A.创造态度B.创造能力C.创造想象D.创造理念

28.知识学习的作用有()。

A.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任务之一B.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C.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形成各种技能的基础D.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29.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来实现。

A.概念B.直观C.概括D.命题

30.在教学中,属于直观教学方式的有()。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概括直观

31.知识的学习三阶段包括()。

A.知识的遗忘B.知识的保持C.知识的提取D.知识的获得

32.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式有()。

A.词与形象的配合B.运用感知规律

C.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D.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3.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主要可以采取()。

A.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大B.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C.强度大的直观对象容易被感知D.空间上颜色不一致的事物容易为人们感知

3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做到()。

A.词与形象的结合B.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地任务

C.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D.要求学生写观察报告

35.下列属于球的否定例证是()。

A.柚子B.足球C.篮球D.西瓜

36.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概括时,常会发生以下错误()。

A.在概括中减少对事物的本质特征B.人为的增加事物的本质特征

C.认为“生活在水里”是鱼的本质特征D.提供多种变式

37.下位学习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A.派生类属学习B.符号学习C.相关类属学习D.概念学习

38.高年级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不是()。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类属学习

39.遗忘的理论解释主要有()。

A.动机说B.干扰说C.痕迹衰退说D.效果说

40.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主要有()。

A.深度加工材料B.有效运用记忆术C.尽可能过度学习D.进行组块编码

41.下列学习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

A.人名学习B.学骑自行车C.时间的学习D.学习投篮

42.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事物()。

A.“是什么”B.“做什么”C.“为什么”D.“怎么样”

43.关于程序性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B.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C.解决事物“怎么做”的问题D.回答事物“怎么样”的问题

44.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英语单词的学习B.图像图表的学习C.地理位置的学习D.历史事件的学习

45.关于下位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又称类属学习B.是通过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C.包括相关类属和派生类属学习D.又称总括学习

46.以下描述中属于模象直观特点的是()。

A.给人真实感B.突出本质要素

C.可根据需要扩大直观范围D.给人以亲切感

47.下列关于言语直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受时间限制B.受设备条件限制

C.不受地点限制D.非常鲜明、完整、稳定

48.知识的概括包括两种抽象程度不同的类型,即()。

A.直觉概括B.理性概括C.分析概括D.比较概括

49.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是揭示事物的()。

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C.本质因素D.外部因素

50.比较的两种形式是()。

A.同类比较B.相互比较C.先后比较D.异类比较

三、判断题

1.感知是人脑对过去所从事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策略性知识。

()

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

4.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客观表征。

()

5.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内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

6.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也不是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

7.程序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

()

8.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在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

()

9.在小学里教面积概念时,教师让学生比较台面、桌面、教室地面、墙面、操场等的面积大小,最后概括出“面积就是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这一命题,即面积的定义,这样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

10.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

()

11.实物直观能给学生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实物直观用得越多越好。

()

12.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和表层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的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

13.符号学习不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

14.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上位学习。

()

15.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 )

16.知识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

17.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18.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

19.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做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

20.实物直观是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

21.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外部特征与内部联系。

()

22.对教学电影的观察和演示属于模象直观。

()

23.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变式。

()

24.模象直观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

()

25.言语直观是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

26.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且形成的表象鲜明、完整和稳定。

()

27.实物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模象直观。

()

28.观察顺序一般是先部分后整体,然后再整体到部分。

()

29.感性概括是指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

30.理性概括是指揭示事物的一般因素和本质因素,是高级的概括形式。

()

31.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而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

32.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

()

33.把“重量”和“质量”的概念进行对比属于同类比较。

()

34.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

35.程序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

36.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

()

37.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出现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38.反复阅读的效果优于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

39.一般来说集中复习的效果比分散复习的效果更好。

()

40.感性概括又称为直觉概括。

()

41.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

()

42.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或者达到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

()

43.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描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

44.概念是反映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

4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和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实物直观。

()

46.符号学习就是词汇学习。

()

47.根据知识本身的复杂程度来划分,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48.“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是一个命题。

()

49.总结学习就是下位学习。

()

50.凡概念或规则都是正例和反例。

()

四、案例分析

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这符合什么规律?

2.有的小学生经常抱怨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可总觉得效果不好,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3.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4.有的年轻老师在给小学生上课时,很喜欢花很大精力去找实物进行教学,可后来发现虽然上课的气氛很活跃,但教学效果反而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呢?

请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