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338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docx

中牟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

中牟县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2016-2030年)

 

文本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第一章总论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排水防涝设施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中牟县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中牟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其可实施性与操作性,按照中牟县城乡规划局的统一部署,编制《中牟县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

第二条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2005年7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年3月);

9、《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9年11月);

10、《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1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建城【2013】98号);

12、《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13、《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建城函【2014】275号);

14、《河南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豫建城【2013】63号);

15、《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二)相关规划

1、《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评审成果);

2、《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

3、《中牟县域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30)》(评审方案);

4、《郑州都市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

5、《郑州新区防洪及水系规划》;

6、《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生态水系规划》(2015.11);

7、《郑州市绿博组团生态水系规划》(2013.11);

8、《中牟都市区现代水城水系总体规划(2012-2030年)》;

9、《郑州市白沙组团生态水系规划》

10、《中牟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6-2030年)》;

11、《中牟县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初步方案);

12、《中牟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初步方案);

13、《郑州市中牟县城(陇海铁路以北)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成果)。

(三)技术标准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7、《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

8、《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1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1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1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1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技术规范》(SL278-2002);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

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

优先安排社会要求强烈、影响面广的易涝区段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筛选重点项目,提高建设标准,增强城市御灾能力。

2、系统性协调性原则

系统考虑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协调“排放、截留、调蓄、处理“能力,处理好城市排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先进性原则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突出理念和技术的先进性,因地制宜,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结合,实现生态排水。

采用水力模型的模拟分析手段,对管网、地面和河道进行综合模拟。

4、可持续性原则

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雨水综合利用、稳步提高利用水平;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确定各类排水设施用地规模;重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5、经济合理性原则

合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从工程经济的角度贯彻全系统省资源、省能源的方针,体现国家在排水工程中的技术经济政策。

6、可实施性原则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远近期结合、加强近期建设规划,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

第四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本次专项规划编制范围为中牟县中心城区及姚家新市镇,即连霍高速公路、新G107、郑民高速公路、福山路、郑东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351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思路

以内涝风险评估为主线,以加强标准研究和搭建雨水模型为基础,统筹源头径流消减、排水过程控制和末端集中治理,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防涝设施系统和管理保障体系,重点进行排涝标准确定、数学模型分析、内涝风险评估、雨水径流控制和应急预案制定等五个方面内容,解决常规和超常规雨水排放问题。

第七条规划目标

建立“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经济合理、措施协调”的排水、防涝体系,实现“中雨不积水、大雨不断行、暴雨有对策”的目标。

第八条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郑州市2015年暴雨强度公式,该公式可作为中牟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015版公式1暴雨历时5-180分钟:

2015版公式2暴雨历时5-1440分钟:

第九条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新建地区的径流排放应以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原则,综合径流系数按照不超过0.5进行控制;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综合径流系数高于0.7的地区应采用渗透、调蓄等措施。

第一十条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一)暴雨重现期

规划中牟县中心城区、姚家新市镇雨水管渠设计暴雨重现期取值为:

重现期

标准

区域

一般地区

重要地区

道路立交、隧道、下沉式广场

中心城区

P=3年

P=5年

P=30年

姚家新市镇

P=3年

P=5年

P=20年

(二)径流系数

规划中心城区、姚家新市镇平均径流系数为0.6。

第一十一条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中牟县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姚家新市镇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地面积水应满足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

第二章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第一十二条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本次规划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采用芝加哥雨型法研究,雨峰系数r值取0.5,按2015年郑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生成1、2、3、5、10年重现期下、降雨历时3小时的降雨。

第一十三条长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本次规划采用典型历时降雨放大法与同频率分析法推算长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长历时设计暴雨选择24h降雨历时,采用5min时段作为设计暴雨单位时段的雨型,推求出10、20、30、50、100年重现期下长历时设计雨型降雨过程线数据。

第一十四条下垫面解析评估

本规划采用按地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径流系数,将建设用地的类型作为下垫面类型划分的依据,具体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等5大类,并确定各类下垫面的综合径流系数。

第一十五条评估软件及模型

本次规划选用国产的鸿业科技研发的暴雨排放和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V2.0的模型软件,对中牟县城组团建模研究,模型涵盖了中牟县老城区和新城区主要管线,对城市现状排水防涝系统能力进行评估,模拟超标雨水下城区淹没情况,综合评估城市内涝灾害的危险性。

第一十六条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1、建成区城市雨水管渠覆盖程度在90%以上;

2、以2002版雨水规划确定的P=2的标准衡量,各雨水分区管渠达标率程度不一。

3、中心城区已建雨水泵站基本全部达标。

第一十七条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按照郑州市2015年暴雨强度公式校核,中牟县县城组团现状雨水管网应对能力在3年一遇以下,其中老城区大部分地区排水能力低于1年一遇,新城区排水能力介于1-3年之间。

第一十八条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1、内涝风险评估的设计暴雨采用P=50年的长历时降雨雨型。

2、中牟老城组团高风险区域占县城建成区总面积的0.21%;中风险区域占县城建成区总面积的1.55%;低风险区域占县城建成区总面积的2.59%。

3、中牟县城组团目前内涝区域范围较大,内涝风险形势严峻;新城区内涝风险较老城区低;内涝积水区域多为道路交叉口附近较低区域。

第三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第一十九条径流量控制目标

中牟县新开发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为75%~85%,建成区的改建、扩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区域面积年增长率不低于12%。

第二十条径流量控制措施

采取透水性铺装、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调蓄池等多种措施,将雨水滞纳在不同的空间中,从而达到降低峰值雨水量,控制雨水径流量的目标。

第二十一条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建设项目区域内雨水径流年SS(悬浮物)总量去除率按照40%~60%控制。

第二十二条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采取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多种措施,达到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第二十三条径流峰值控制目标

新建地区的径流排放应以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原则,综合径流系数按照不超过0.5进行控制;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综合径流系数高于0.7的地区应采用渗透、调蓄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径流峰值控制措施

采取湿塘、雨水湿地、调节池、调节塘等措施等多种措施,雨水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最后达到降低区域径流系数、削减洪峰流量的目的。

第二十五条建筑与小区径流控制指标

规划新建居住小区和旧城改造居住小区,需要配套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调蓄规模分别为为140立方米/公顷、206立方米/公顷。

规划开发商业项目和旧城改造商业项目,需要配套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调蓄规模为157立方米/公顷、155立方米/公顷。

规划开发公共设施项目和旧城改造公共设施项目,需要配套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调蓄规模为147立方米/公顷、155立方米/公顷。

规划开发工业项目,需要配套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调蓄规模为155立方米/公顷。

第二十六条城市道路径流控制指标

新建园林景观道路的绿地率指标不低于40%;红线大于50米道路的绿地率指标不低于30%;红线大于40米、小于等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30%;红线大于30、小于等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指标不低于20%。

按照道路路面与绿化面积比例计算低影响开发措施的调蓄规模,城市道路需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调蓄规模为139-173立方米/公顷。

第二十七条绿地与广场径流控制指标

城市广场需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调蓄规模为208立方米/公顷。

第二十八条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指标

(1)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新建建设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

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配建调蓄容积不小于25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2)新建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70%,改、扩建项目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30%。

(3)住宅类建筑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15%,商业服务类建筑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30%,公共服务类建筑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35%。

(4)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和公园绿地,绿化用地中下沉式绿地率应不低于50%,宜结合下沉式绿地布局不低于绿化总用地面积5%的水面。

(5)合理控制地下空间利用率,居住用地应小于60%,教育科研用地应小于50%,公园绿地应小于30%。

(6)地下室顶板或其他地下构筑物上覆土厚度应不小于1.5米,其中覆土厚度超过3米的区域不少于其总面积的50%。

(7)城市降雨滞蓄率为规划区域内江河湖库能够有效滞蓄雨洪的调蓄容积与多年平均降雨总量的比值,应不低于20%。

(8)城市水域面积率为规划区域内的河湖、湿地、塘洼等面积与规划区总面积的比值,应不低于5%。

第二十九条雨水资源化利用

至2030年,城市雨水利用率达到30%,雨水利用量达到2244万立方米。

在中心城区功能区及河道下游修建72座雨水调蓄池,使区域内的雨水暂时滞留在调蓄池内,经适当处理后加以利用,至2030年,雨水调蓄池总容积达到42.72万立方米。

第四章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

第三十条排水体制

中牟县中心城区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第三十一条排水分区

依据地形地貌及河湖水系分析,确定规划区雨水排放系统分为:

贾鲁河、大孟沟、水溃沟、堤里小清河、老丈八沟、郝桃沟、台前河改线七个雨水系统分区。

1、贾鲁河雨水系统分区

贾鲁河系统主要服务区域有文创园组团的贾鲁河改道以西区域、县城组团老城区东风路以北区域、县城组团新城区站前大道-寿圣街-商都大道以北区域、大孟片区西干渠以西区域以及汽车城组团堤里小清河以东区域,服务面积为95.1平方公里,区域内有龙城明渠、富贵渠、金水明渠、凤源河、凤翔河等规划明渠,最终出路均为贾鲁河。

2、大孟沟雨水系统分区

大孟沟雨水系统分区主要服务区域为大孟片区西干渠以东区域,服务面积为18.3平方公里,大孟沟系统最终出路均为贾鲁河。

3、水溃沟雨水系统分区

水溃沟雨水系统分区主要服务区域是官渡组团,服务域面积为29.1平方公里,区域内有大成明渠、郑开明渠、申厚明渠等除涝明渠,最终排入水溃沟,水溃沟系统最终出路是贾鲁河。

4、堤里小清河雨水系统分区

堤里小清河雨水系统分区主要服务区域为汽车城组团南干渠以东、堤里小清河以西区域、县城组团老城区清溪街以东、官渡大街以南、建设路以西、陇海铁路以北区域,以及姚家新市镇台前河以东区域;服务面积为23平方公里,堤里小清河系统最终出路为贾鲁河。

5、老丈八沟雨水系统分区

老丈八沟雨水系统分区主要服务区域汽车城组团老丈八沟以西区域、县城组团新城区寿圣街以东、商都大道以南区域,服务面积为17.5平方公里,老丈八沟系统最终出路为贾鲁河。

6、郝桃沟雨水系统分区

郝桃沟雨水系统分区主要服务区域为郝桃沟以西、老丈八沟以东、郑民高速辅道以北、南干渠以南区域,服务面积为10.5平方公里,郝桃沟雨水系统最终出路为堤里小清河。

7、台前河改线雨水系统分区

台前河改线雨水系统分区主要服务区域为汽车城组团郝桃沟以东、南干渠以南、台前河改线以北区域,以及姚家新市镇台前河以西区域;服务面积为8.7平方公里;台前河改线雨水系统最终出路为堤里小清河。

第三十二条雨水管网规划

1、县城组团

县城组团雨水主要排入贾鲁河和堤里小清河。

新G107、站前大道、滨河路、寿圣街、商都大道围和区域以及东风路以北、老丈八沟改线以东、建设路以西属于贾鲁河系统。

区域雨水主要通过广惠街、牟山路、人文路现状d600-2x3000x1500雨水管涵,城东路规划2xd600-4x2800x1400暗涵,环城北路规划2xd600-2x1600x1200雨水管涵、陇海快速路规划2x600-2x1800x1200雨水管涵、S223规划2xd600-2x3000x1400雨水管涵,平时自流入河,汛期时经泵站排入贾鲁河。

东风路以南、老丈八沟改线以东、建设路以西围和区域属于堤里小清河系统。

区域雨水内沿中兴路、建设路有现状2xd1000-2x1600x1400雨水涵排入堤里小清河;沿其他道路规划d600-2x1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堤里小清河。

老城区现状合流管管径大多为800x600-800x800,在满足地块规划重现期内雨水量排放需求情况下,规划将部分合流管改造为雨水管,部分予以废除。

2、文创园组团

文创园组团雨水主要排入贾鲁河和大孟沟。

金水大道以北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1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龙城明渠,最终排入贾鲁河改道;金水大道以南、绿博大道以北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1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凤源河,最终排入贾鲁河改道;绿博大道以南、中原大道以北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1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风翔河,最终排入贾鲁河改道;中原大道以南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d600-2x2200x1400雨水管涵排入贾鲁河。

贾鲁河改道以东、西干渠以西片区雨水主要沿道路规划2xd600-2x2000x1400雨水管涵排入贾鲁河改道;西干渠以东片区雨水主要沿道路规划d600-2x2200x1400雨水管涵排入大孟沟。

3、官渡组团

官渡组团的雨水主要出路为水溃沟和贾鲁河。

官渡大道以东、金水大道以北区域沿道路规划2xd600-2x18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郑开明渠、申厚明渠,最终排入水溃沟;其他区域沿道路规划2xd600-2x20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水溃沟。

西干渠以南区域,沿道路规划d600-2x1800x1200雨水管涵,向南排入贾鲁河。

4、汽车城组团、姚家新市镇

汽车城组团雨水主要出路为堤里小清河和贾鲁河。

堤里小清河以西区域属于堤里小清河雨水系统,堤里小清河以东区域属于贾鲁河雨水系统。

老丈八沟以西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1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老丈八沟,最终排入堤里小清河;郝桃沟以西、老丈八沟以东、郑民高速辅道围和区域内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16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郝桃沟,最终排入堤里小清河;郝桃沟以东、南干渠以西、郑民高速辅道以北围和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2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台前河改线;南干渠以东、堤里小清河以西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2600x1400雨水管涵排入堤里小清河;堤里小清河以东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2800x1600雨水管涵排入贾鲁河。

姚家新市镇雨水主要出路为台前河和南运河。

台前河以西区域雨水沿道路规划2xd600-2x2400x1200雨水管涵排入台前河,最终排入堤里小清河;台前河以东区域雨水排入沿G310、福山路规划2xd600-2x4000x1800雨水管涵排入南运河。

第三十三条雨水泵站规划

中心城区及姚家新市镇规划新建19座雨水泵站;中心城区现状有8座雨水提升泵站,规划对其中5座进行改造。

第五章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第三十四条防涝系统控制目标

通过采取渗透、调蓄、设置雨洪行泄通道和明渠整治等综合控制措施,中牟县中心城区达到50年一遇、姚家新市镇达到30年一遇的内涝防治标准。

第三十五条平面与竖向控制

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和滞纳调蓄广场的竖向高程低于周边地块高程,以便与雨水地面径流汇入。

已建地区在可进行竖向调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低水区的收水范围。

如无调整可能性,考虑增加调蓄和设置行泄通道等方式以减少内涝带来的影响。

第三十六条河道防洪除涝标准

防洪标准除贾鲁河为100年一遇,贾鲁河改道采用100年一遇,台前河改线采用20年一遇,其余河道均为50年一遇。

排涝河道除涝标准均为10年一遇。

第三十七条内河水系综合治理原则

1.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着眼将来,给流经规划区的河道留有充分的行洪空间,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2.要充分结合现状,差异化定位,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对于区域内承泄郑州市区洪水的贾鲁河等排洪河道和以排内水为主的中牟境内河、明渠,区别对待;

3.融入生态理念:

将传统的防洪除涝与河道的生态修复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河道的自然风貌和生态功能。

第三十八条蓝线规划

各河流水系蓝线控制表

序号

名称

规划范围

蓝线(米)

功能

1

贾鲁河

七里河口-出中牟边界

280

防洪除涝

2

贾鲁河改道

改线起点-入贾鲁河

200

防洪除涝

3

大孟沟

王庄村-李贤庄

100

防洪除涝

李贤庄-平安大道

120

平安大道-金水大道

80

金水大道-入贾鲁河

120

4

水溃沟

贺岗-新龙路

30

防洪除涝

新龙路-入贾鲁河

90

5

堤里小清河

汇合处-中兴路

120

防洪除涝

中兴路-建设路

80

建设路-入贾鲁河

120

徐家闸-入贾鲁河

115

6

台前河

100

防洪除涝

7

郝桃沟

100

防洪除涝

8

老丈八沟

120

防洪除涝

9

台前河改线

50

防洪除涝

10

南干渠

30

灌溉

11

西干渠

40

灌溉

12

南运河

20

除涝

13

金水明渠

25

除涝

14

大成明渠

10

除涝

15

郑开明渠

30

除涝

16

富贵渠

20

除涝

17

风源河、凤翔河、龙城明渠

结合用地及景观确定蓝线

除涝

第三十九条河道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设计,用明渠均匀流进行计算。

第四十条河道水面线积算

河道水面线积算河道水面线采用水力学中天然河道水面线K值法计算。

第四十一条内河治理规划

采取“拦、蓄、排、分”等综合措施治理,同时疏浚整修河道,增加河道排洪能力,加高加固河道堤防,形成抗御外洪的屏障;加固河流上游拦洪工程,合理有效地运用上游水库拦蓄和调节洪水,保证城市安全。

重点治理贾鲁河、贾鲁河改道,完成河道的堤防建设和河道疏浚,并注重水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

第四十二条主要明渠治理规划

文创园组团规划龙城明渠、凤源河、凤翔河、富贵渠、金水明渠;老城组团规划城东路暗涵;官渡组团规划大成明渠、郑开明渠;姚家镇规划南运河。

除涝重现期均采用10年一遇。

规划明沟(渠)按照规划排水标准和设计流量所确定的断面进行开挖、护砌。

要尽快修建规划明沟,禁止占压、填埋明沟,明沟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绿化带内禁止建设与明沟保护无关的设施。

第四十三条城市涝水泄行通道规划

规划24条道路涝水行泄通道,总长度为48.1公里,总面积为193公顷。

第四十四条城市雨水调蓄设施规划

规划雨水调蓄池72座,其中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生态调蓄池35处,结合广场、体育场建设灰色调蓄池20处,利用河湖蓝色调蓄池17处。

规划有效调蓄总容积42.72万立方米。

第四十五条积水点改造规划

中牟县城区有11处积水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青年路、建设路、官渡大街、府前街围合区域和县城北侧环城北路和解放路交叉口;文创园区绿博大道(万三公路-人文路)、汽车城组团万洪路(中兴路-建设路)等区域。

主要通过加快下游管网建设和河道治理,清理淤积的雨水口和管网,增加雨水调蓄设施和行泄通道等措施解决雨水易涝问题。

第四十六条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结合《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统筹防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