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599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docx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之欧阳治创编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时间:

2021.03.09

创作:

欧阳法

周荣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

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

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  伤后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

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

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  伤后6-8周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

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

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外旋转运动。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外旋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等。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

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

患肢上举爬肩梯(手指爬墙法),抗阻牵拉(手拉滑车)法;反掌上举法;肩、肘屈伸法;。

但在骨折2周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在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收动作。

(二)肱骨干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应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

肩、肘关节活动:

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

旋转肩关节:

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

外展、外旋运动:

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

双臂轮转:

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

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

如此循环往复。

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

以上锻炼方法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

3注意事项:

同锁骨骨折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在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屈、收动作。

(三)尺桡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轴线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

肩、肘关节的活动:

伤后2-4周肿胀消除后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

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

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

骨折愈合后的锻炼:

骨折愈合后,增加前臂旋转活动及用手推墙动作,使上、下骨折端产生纵轴挤压力。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肿胀消除后可行肩、肘伸屈活动,但不宜做旋转活动。

(四)腕指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

腕屈伸法;腕侧偏法;腕部回旋法;抓空握拳法;手捻双球法;等。

(五)股骨颈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每天3-4次,每次10下。

术后第2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蹬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抬起臀部。

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位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

主动屈伸、旋转活动。

有直腿抬高法,举屈登空法,侧卧展腿法,以及下蹲起立法等。

3注意事项:

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六)股骨粗隆间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可增加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功能锻炼的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锻炼程序与股骨颈骨折的锻炼方法相同,但进程可适

当加快。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六)股骨干骨折

1目的:

股骨干骨折越靠近膝关节,对膝关节功能的损害越大,血肿易使股中间肌粘连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须早期开始功能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少粘连形成,增强肌力。

2功能锻炼方法:

骨折早期,做下肢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伸屈活动。

4周后可以练习坐在床边进行髋、膝、踝部的主动运动(锻炼方法同股骨颈骨折)。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七)髌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早期疼痛稍减轻后,病人即可开始练习股四头肌静止收缩,髋、膝、踝、

趾关节主动运动。

固定后3-5天可两腿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运动,扶拐进行患肢负重练习。

石膏固定的病人,4-8周可去除石膏,此时可做髌骨倾向被动活动,做主动屈膝活动练习,6-8周可负重行走。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术后初下床行走的病人应注意保护,以防摔倒、摔伤。

(八)胫腓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神经肌肉粘连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外固定后早期,疼痛减轻即刻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髌骨被动活动及

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

外固定去除后,伤口愈合,可充分练习下肢各个关节活动,并逐步去拐行走。

增加髋、膝、踝关节活动练习,可做起立与坐下练习,健肢站立,患肢做髋屈伸、收。

外展活动,膝、踝关节去说活动,踝关节外翻抗阻活动。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

外固定早期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稳定。

(九)肩关节脱位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即日开始在胸前固定位做指、腕、肘关节的主动练习,每个动作重复5-6次,

可每天增加抗阻练习和在悬吊带做肩前屈、收和旋的摆动练习,即病人用健侧肢体缓慢推动患肢做外展与收活动,活动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

去除悬吊带后:

①肩外展、后伸和外旋的主动运动练习,动作应缓慢、柔和,幅度逐渐扩大;②肩前屈、收、旋的练习。

3周后病人可进行弯腰、垂臂、甩肩锻炼,即病人弯腰9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作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围小,逐渐扩大划环的围。

4周后病人可作手指爬墙和手高举摸头顶锻炼。

即病人面对或健侧身体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

手高举摸头顶是指患侧手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患侧手越过头顶触到对侧耳朵,或锻炼用患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活动围以不引起患肩疼痛为限。

(十)肘关节脱位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方法:

固定期间可做伸指、握拳等锻炼,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

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增强肘关节周围肌力。

可利用握小

球帮助锻炼。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锻炼时应注意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时动作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而加重肘关节僵硬。

二骨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1目的:

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术后肌力训练是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容。

应该在手术后即刻开始

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

术后第2、3天,髋外展并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并可以开始练习直腿抬高锻炼。

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

对于骨水泥全髋假体固定可在术后24小时就可以达到完全固定。

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就开始站立训练。

患者在进行站立训练时,每侧肢体伸直练习脚趾、脚后根的抬高离地锻炼,手术侧逐渐部分负重,练习股四头肌、臀肌收缩舒,伸直髋、膝关节。

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CPM机)辅助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被动练习训练常用CPM机辅助完成。

其活动围可随时调节并逐步增加。

一般将CPM机开始的最大的活动角度定为40°,此时髋关节活动围为25°~45°,以后每日增加5°~10°。

每日可训练3~4h。

至术后1周左右,CPM机最大活动角度为900,髋关节活动围为25°~85°,以后可逐步停用CPM机,而逐步以主动活动为主。

坐位训练:

指导和协作患者把患侧肢体移近床旁,靠近床沿放下后坐起,坐起时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

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体位,因此,术后早期患者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

坐位时的练习包括伸髋练习、屈髋练习和屈髋位外旋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练习时应教育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避免使其假体超过自身的极限。

为了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及预防关节损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屈髋不能超过90°,上身不要向前弯腰超过90°;

2.髋关节的收不能超过中线,膝关节或踝关节不要交叉;

3.髋关节不能外旋,卧位及翻身时患腿应保持在外展位,坐位时不要向患侧方弯腰;

(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

1目的: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有助与增强膝关节伸屈肌群的肌力,可使膝关节稳定,又可获得膝关节的满意活动度,还可促进患肢血肿吸收,防止肌肉神经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2功能锻炼的方法:

⑴术后第1-3天股四头肌静止收缩练习:

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动作,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3秒。

健膝屈曲,患膝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髌骨可轻微上下移动,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

(2)术后第4-7天主动练习:

患者双手抱住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每隔2小时5-10下。

患者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每隔2小时5-10下。

患者仰卧于床边,将患侧小腿悬于床沿下,通过自我调节髋关节的位置及外展角度来调整膝关节屈曲度,以完成膝关节自我控制下的主动屈曲,角度逐渐增大。

患者坐于床沿练习:

将健侧(或一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或另一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健侧(或一侧)足勾于患侧(或另一侧)足根部,协助患侧(或另一侧)小腿做上举的动作。

)或用一根绷带一头绑于足部,另一头牵于病人手中,自行牵引使小腿抬起,膝关节伸直。

两者交替进行,每2小时练习20-30分钟,以增加关节活动围。

手牵绑于足部的绷带向上牵引抬起小腿

(3)术后第8-14天卧床直腿抬高练习:

抬30°即可,保证膝关节伸直及背部展平,坚持5-7秒,每天练习3-4组,每组30次。

一开始患者或许不能完成上述动作,可在患肢下垫一软枕帮助,逐渐降低枕头高度。

卧床直腿抬高练习:

扶栏杆做下蹲练习:

蹲下后坚持5-7秒,每天3-4组,每组30次,逐渐增加

扶栏杆做下蹲练习:

渐进式膝踝屈伸练习:

慢慢地同时抬起脚跟,直到脚尖着地,然后放回直到脚跟着地;两脚交替练

习。

抬脚练习:

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方向,要让整个脚掌在地面上滑动,一定要用力压地

板并要有绷紧肌肉的感觉;两脚交替练习。

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

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让腿完全伸直。

拉回腿的时候让脚掌完全贴在地面上;两腿交替练习。

将一条腿伸开,离开地面一段距离。

保持7秒钟,慢慢放下腿,让脚后着地,然后脚掌着地,慢慢拉回腿;

将一条腿伸开,离开地面一段距离

􀂾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次在做最后一个动作时保持7秒钟。

图45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直􀁺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公斤,每天练

习3-4次,每次10-20分钟。

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

被动练习:

术后第4-7天可增加CPM机的练习,有200-300开始,逐渐增加

角度,每天3-4次,每次30分钟。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个体化、力量、安全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时间:

2021.03.09

创作:

欧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