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739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docx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实例

 

环境工程专业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及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在我国,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

求日益提高,要求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

内,正在兴建及待建的污水厂也日益增多。

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水污染

控制工程这门课程,为了检验学习的内容和自主设计能力,老师安排了此

次课程设计。

根据日处理污水量将污水处理厂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

日处理量大于 10 万 m3 为大型处理厂,1-10m3 万为中型污水处理厂,小于

1 万 m3 的为小型污水处理厂。

本文是中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流量

20000m3/d,无论何种规模的处理厂,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除了保证处

理效果这一基本条件外,主要目的是降低基建投资,节省日常的运行费用,

以求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使经营成本最小。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小型污水厂处理厂往往具有这样的

特点:

  

(1)由于负担的排水面积小,污水量较小,一天内水量水质变化较

大,频率较高;

  

(2)一般在城镇小区或企业内修建,由于所在地区一般不大,而且

厂外污水输送管道也不会太长。

所以,其占地往往受到限制,处理单元应

当尽量布置紧凑。

  (3)一般要求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减少工作人员配置,降低经营成

本。

  (4)污水厂往往位于小区或工业企业内,平面布置可能会受实际情

况限制,有时可能靠近居民区或地面起伏不平等,平面布置应因地置宜,

 

2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变蔽为利。

(5)由于规模较小,一般不设污泥消化,应采用低负荷,延时曝气

工艺,尽量减少污泥量同时使污泥部分好氧稳定。

由此,本设计选择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

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

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设计包扩工艺处理流程、主要构筑物的剖面结构、污水厂初步平面

布置和主要设备的说明。

本工艺理论上运行可靠,操作简便,出水各项污

染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3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1

第二节基础资料………………………………………………………………………2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3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3

第一节格栅间和泵房…………………………………………………………………3

第二节初沉池…………………………………………………………………………6

第三节生物接触氧化池…………………………………………………………9

第四节二沉池…………………………………………………………………………10

第四章主要设备说明(设备一览表)………………………………………………12

第五章污水厂总体布置………………………………………………………………13

第一节主要构(建)筑物与附属建筑物……………………………………………13

第二节污水厂平面布置………………………………………………………………13

第六章设计依据…………………………………………………………………………13

结束语……………………………………………………………………………………14

致谢………………………………………………………………………………………14

 

4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5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的其它原始资料,设计污水处理厂,具体内容包括:

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2、选择处理构筑物并通过计算确定其尺寸(附必要的草图)。

3、按照标准,画出污水厂的工艺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

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及处理构筑物发展的可能性。

4、按照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剖面图一张。

5、编写设计说明说、计算书。

二、设计题目

苏州某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1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基础资料

 

一、设计资本资料

1、污水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

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即现状污水量)为:

20000 m3 d ,水量变化系数 kz 为

1.02。

原污水水质为:

COD=350 mg L , BOD5 =220 mg L

 SS=230 mg L

NH3 - H =30 mg L

TP=4

mg L

处理出水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级标准,

出水水质应达到如下要求:

COD≤60 mg L , BOD5 ≤20 mg L ,SS≤20 mg L ,TP≤1 mg L , NH3 - H =8 mg L

2、厂址及场地现状

污水处理厂拟用场地较为平整。

假定平整后厂区的地面标高为 ±0.00m ,原污

水将通过管网输送到污水厂,来水管管底标高为 -1.5m ,充满度为 0.5m 。

3、苏州地区气候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

季长,春秋季短。

无霜期年平均长达 233 天。

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

独特的小气候。

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

降水

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

这种小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

南部双、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4、污水排水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河流,其最高洪水位为 -2.0m ,常水位为

-3.0m ,枯水位为 -4.0m

 

2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二章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污 水

 

格 栅

 

初沉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泥脱水间

 

鼓风机房

 

二沉池

 

出水

 

第三章 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第一节 格栅的设计计算

水线

泥线

气线

 

一、格栅的计算

(1)城市排水量为 20000 m3 / d ,Kz=1.02。

(2)平整后厂区的地面标高为 ±0.00m ,原污水将通过管网输送到污水厂,来水管管

3

排出口径

流量

扬程

转速

功率

效率

100mm

3

110 m s

10m

1450 r min

5.5kw

67%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底标高为 -1.5m ,充满度为 0.5m 。

Qmax = 20000 ⨯1.02 = 20400m3 / d

Qmax =20400 ⨯ 1000/24 ⨯ 3600=236L/s

 

 

1、栅槽宽度

Qmax =20400 ⨯ 1000/24 ⨯ 3600=236L/s=0.24 m 3 / d

设栅前水深 h=0.4m,过栅流速 v=0.9m/s,栅条净距 b=0.021 m ,格栅倾角α = 600

n= Qmaxsin α /bhv=0.24 ⨯ sin α /0.021 ⨯ 0.4 ⨯ 0.9=22(个)

栅条宽度 s = 0.01 m

B=s(n-1)+bn=0.01 ⨯ (22-1)+0.021 ⨯ 22=0.67 m

式中B——栅槽宽度,m;

S——格条宽度,m;

b——栅条净间距,粗格栅 b=50~100mm,中格栅 b=10~40mm,细格栅

b=3~10mm;

n——格栅间隙数;

Qmax ——最大设计流量, m3 / s ;

α ——格栅倾角,度;一般采用 450 ~ 750 。

h ——栅前水深,m;

v ——过栅流速, m / s ,过栅流速一般采用 0.6~1.0 m / s ,最大设计流量时

为 0.8~1.0 m / s ,平均设计流量时为 0.3 m / s 。

sin α ——经验系数。

2、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4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v2

2g

h1 = h0k

式中

h1 ——设计水头损失,m;

h0 ——计算水头损失,m;

g ——重力加速度, 9.81m / s2 ;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增大倍数,一般采用 3;

s

b

β = 2.42

h0 =0.097m

h1 = h0 k=0.097 ⨯ 3=0.29m

3、栅槽高度

H = h + h1 + h2

H = h + h1 + h2 =0.29+0.3+0.4=1m

式中, H ——栅槽总高度, m ;

h ——为栅前水深, m ;

h2 ——栅前渠道超高,一般采用 0.3m

4、栅槽总长度

H1 = h + h2 = 0.4 + 0.3 = 0.7m

式中:

 H1 ——栅前渠道深, m ;

设 B1 =0.5m

l1 =

B1 - B

2 tan α1

=

0.67 - 0.5

2tan20o

= 0.23m

l2 =

l1

2

=0.12m

 

5

格栅宽度

(mm)

耙齿有效长度

(mm)

格栅间距

(mm)

提升速度(

m min )

电动机功率

(kw)

B=800

100

10

2

0.5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l = l1 + l2 + 0.5 +1+

H1

tan α

= 0.23 + 0.12 +1.5 +

0.7

tan 20o

= 2.53m

式中:

 L ——栅槽总长度, m ;

l1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m ;

B1 ——进水渠宽, m ;

α1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一般可采用 200 ;

l2 ——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m ;

H1 ——栅前渠道深, m ;

每日栅渣量计算:

W =

Qmax ⨯W1 ⨯ 86400

Kz ⨯1000

W =

86400 ⨯ 0.24 ⨯ 0.07

1000 ⨯1.02

= 1.42 > 0.2 m3 d

式中,W ——每日栅渣量, m3 / d ;

W1 ——栅渣量( m3 /103 m3 污水),取大于 0.1 的值,粗格栅用小值,细格栅用大

值,中格栅用中值

Kz ——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宜采用机械清渣

根据格栅的宽度 B 选取型号为 XWB-III-0.8-2 的格栅

 

第二节初沉池的设计计算

 

1、池子的总表面积

A =

Q ⨯ 3600

q/

 

6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Qmax =20400 ⨯ 1000/24 ⨯ 3600=236L/s=0.23m 3 /s

A =

0.23⨯ 3600

2

= 416.7m2

3

q/ ——表面负荷, m3 (m2 ∙ h) ,一般为1.5 ~ 3.0 m3 (m2 ∙ h) ,这里取 q/

= 2.0 m3 (m2 ∙ h) 。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2 = q/ ⨯ t

t ——沉淀时间

h2 = 2 ⨯ 2.21 = 4.42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 / = A⨯ h2

V`= 416.7 ⨯ 4.42 = 1842 m3

4、池长

L = vt ⨯ 3.6

L = 3.6 ⨯ 2.21⨯ 6 = 47.7m

式中:

 v ——水平流速,设水平流速为 6m/s

5、池子的总宽度

B =

B =

A

L

416.7

47.7

 

= 8.8m

6、校核长宽比、长深比

长宽比:

L

B

=

47. 7

8.8

= 5.39 > 4 (符合要求)

长深比:

L

h 2

=

47.7

3

= 15.9 > 8 (符合要求) 池子的长深比不小于 8,以 8~12 为宜。

7、污泥部分需要的容积

 

7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V =

 

V =

Q(C1 - C2 ) ⨯ 86400 ⨯100T

γ (100 - ρ0 )

20000 (0 .00023 - 0. 00002) 100 ⨯ 2

1 (100 - 95)

 

=168 m3

式中: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d。

设 T=2d

C1 ——进水悬浮物浓度, t m3 ,SS=230 mg L

C2 ——出水悬浮物浓度, t m3 ,SS≤20 mg L

γ ——污水密度, t m3 ,其值约为 1。

ρ0 ——污泥含水率,%。

设污泥含水率为 95%

8、污泥斗容积

为避免污泥过深,设置四个污泥斗 则

V1=

V

4

=42 m3

设污泥斗高度为

h4/ ,挡板距离出口为 0.5m 。

(挡板距出口 0.25 ~ 0.5m )

(4.5 - 0.5)

2

1

3

f1 f2 )

1

3

= 20.26m3

式中:

 f1 ——斗上口面积, m

2

f2 ——斗下口面积, m2

h4/ ——泥斗高度, m

设斗底宽为 0.5m

f1 = 0.5⨯ 0.5 = 0.25m2

f2 = 4.5⨯ 4.5 = 20.25m2

9、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l + l2

2

) ⨯ h4 ⨯ b

8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h`4 = (47.7 - 0.5 - 4.5) ⨯ 0.01

=0.43m

l1 = 47.7m

l2 = 4.5m

V2 (

47.7 + 4.5

2

) 0.43⨯ 4.5 = 50.5 m3

式中:

 l1 、 l2 ——梯形上下底边长, m

h4 ——梯形的高度, m

10、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V = V1 + V2

= 50.5 + 20.26 = 70 m3 ﹥42 m3

11、池子的总高度

H = h1 + h2 + h3 + h4

式中:

 h1 ——超高,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 0.3m ,取 h1 = 0.3m 。

h3 ——缓冲层高度,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 0.3 ~ 0.5m ,取 h3 = 0.5m 。

 

h4 ——污泥部分高度, m 。

h4 = h`4 +h``4 = 3.46+0.43=3.89m

H=0.3+3+0.5+3.89=7.69m

 

第三节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计算

 

1 有效容积 V

V=  =  =1020 m3

LV4

Lv 一般取 2-5[ kgBOD5/(m3*d)],此处取 Lv=4[ kgBOD5/(m3*d)]

2 总面积 A 池数 N

9

曝气量(

3

m h ∙ )

服务面积

2

( m )

氧利用率(%)

动力效率

阻力

( mmH2O )

1-3

0.3-0.5

20-25

4-6

150-350

直径( mm )

厚度( mm )

微孔平均孔径(

um )

孔隙率(%)

材料

200

20

200

40-50

陶瓷板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A=V/h0=1020/3=340 m3

取 h0=3m

取 N=8

A1 =

A

N

=

340

8

=42.5,则每格接触氧化池的尺寸为 7m ⨯ 6m

3 校核接触时间 t

t=

NA1H

Q

=

8⨯ 42 ⨯ 3

20400 ÷ 24

= 1.18 h

4 池深 H

取 h1=0.6m, h2=0.5m, h3=0.3m, h4=1.5m 填料层数 m=3

则 H=h0+h1+h2+(m-1)h3+h4=3+0.6+0.5+(3-1)0.3+1.5=6.2m

5 污水实际停留时间 t`

t`=

NA1(H - h1)

Q

⨯ 24 =

8⨯ 42 ⨯ ( 6. 2 - 0.6)

20400

⨯ 24 = 2.21h

6 填料总体积 v`

选用φ 25 玻璃钢蜂窝填料,则

v`=N A1 h0 =8 ⨯ 42 ⨯ 3=1008 m3

7 曝气需氧量 D

采用多孔管鼓风曝气供氧,取气水比 D 0 =15,则所需总空气量

D=D 0 Q=20400 ⨯ 15=306000 m3 /d=212.5 m3 /min

D1 =D/N=38250 m3 /d=26.6 m3 /min

根据曝气器的服务面积,选择微孔曝气器,型号为 HWB-3,每格 56 个。

 

10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四节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应采用竖流式沉淀池

射中心管内流速 V0 =0.03m/s,池数 n=6

1、中心管面积

Q`max=Qmax/n=0.24/6=0.04 m3

A=

Q`max

V0

=0.04/0.03=1.3 m2

2、中心管直径

d=

4 A

π

=

4 ⨯1.3

3.14

=1.3m

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间隙高度

设 V1 =0.02m/s

d1 =1,35d=2.16 m

h3= Q`max / V1 d1 π =

0.04

0.02 ⨯ 2.16 ⨯π

=0.29m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

设表面负荷 q`=3 m3 /( m2 ·h)

V=3m/h=0.00083m/s

A`= Q`max /V=0.04/0.00083=48 m3

5、沉淀池直径

D=

(A + A )

π

2 + 48

π

= 7.9 m<8m 符合尺寸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沉淀时间 t=1.5h,有效水深

h2=3600vt=3600*0.00083*1.5=4.48m

径深比 D/h2=7.9/4.48=1.76<3(符合要求)

7、设城市人口为 6000 人,每人每日污泥量 s=0.5L(人·天),清除污泥的时间间隔

 

11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参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污水泵

100YW110-10

3

Q = 110 m h H = 10m

2

一用一备

2

格栅机

XWB-III-0.8-2

B = 800mm 格栅间距10mm

1

3

微孔曝气

HWB-3

服务面积 0.3~0.5 m2

224

分四格,

每格 56 个

4

螺旋式栅渣

压榨机

SLY 3000 / 11型,螺距 300mm

1

5

潜水污泥泵

350TSW-600IIA

Q = 269.9l / s H = 18m

1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t`=2d,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V=

sNt`

1000

=

0 .5⨯ 6000 ⨯ 2

1000

= 60m2

每格沉淀池污泥体积 V1=

V

n

=60/6=10m 2

8、圆截锥部分容积

设圆截锥部分半径 r=0.2m,侧壁倾角 55 o

则圆截锥部分的高度 h5=(R-r)tanα =(7.9/2-0.2)tan55 o =5.36m

圆截锥部分容积 V 2 =

π

3

h5 (R 2 + Rr + r2 ) =92.2m 3 >15m 3

9、池子的总高度

设超高 h1=0.3m, 缓冲层 h4=0.3m,则池子总高

H= h1 + h2 + h3 + h4 + h5 =0.3+4.48+0.29+0.3+5.36=10.7m

 

 

12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五章污水厂总体布置

第一节主要构筑物与附属建筑物

主要构筑物:

格栅,泵房,初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鼓风机房,变电所,

消毒间

附属建筑物:

门卫室,办公综合楼,职工食堂,职工宿舍楼,篮球场

 

第二节污水厂平面布置

 

第六章 设计依据

本设计计算公式,设计参数依据《水污染控制工程》 ,《给水工程排水设计计算》

 

13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

 

结 束 语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污水处理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整个污水系统的建设投资是很大

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使用体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

在污

水深度处理、超深度处理、污水再生回用已经实用化了的今天,按照传统规划方法,

污水处理厂厂址要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日标、城市布局、受纳水体功能及流量等因

素来选择,一般尽可能地安放在各河系下游、城市郊区。

城市污水厂的数目不应拘泥

于传统经验,而应该依据城市实际中水回用的需要在适当位置建设合适规模的污水处

理厂,使得整个城市形成大、中、小,近、远期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

在确

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除了保证处理效果这一基本条件外,主要目的是降低基建投资,

节省日常的运行费用,以求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使经营成本最小。

要做到这一

点,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选择合理的处理工艺,既能有效地

利用土地面积,有效处理污废水使其达标排放,又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

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

径。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