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800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docx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

 

科技创业园工程

旋挖桩超前钻勘察报告

 

附表

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表1

附图

1图例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

200)2涨

3钻孔柱状图(1:

200)110张

 

附件

1岩土检测报告

 

1、前言

公司特委托市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对科技创业园工程5#倒班楼、地下车库进行基础超前钻施工勘察。

本工程位于市园区,根据甲方提供的桩位自编号基础平面布置图5#倒班楼桩孔共计53个,地下车库桩孔共计312个,本次超前钻施工勘察主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章、《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5-2011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5.1.5条的有关规定,本次超前钻抽取设计桩基总数的30%,共布置110个钻孔。

1.1工程概况

科技创业园工程5#倒班楼、地下车库基础超前钻施工勘察桩基参数如下表:

桩基参数表表1

项目

序号

对应楼栋

新编号

桩基设计等级

基础

型式

抽取基桩数量

桩径

(mm)

备注

1

5#倒班楼

乙级

桩基

16

1000-2200

2

地下车库

乙级

桩基

94

1000-2200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超前钻施工勘察的目的是根据《科技创业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参数的基础上,对场地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不良地质作用等进行勘察。

对场区岩土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处理方案作出分析评价和建议。

(1)查明本工程拟建物抽取桩的土质情况及持力层范围内的岩石性状,查明持力层的埋深情况及成桩桩底基岩完整性情况,检验桩端以下3倍桩身直径或5m深度范围有无空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指导基础施工;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和发育规律,阐述其对场地的影响,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3)依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工程实际经验,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方案;

(4)预见性地对处理成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问题提供依据,指导基础施工,为整个基础施工的过程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2、勘察工作概况

2.1执行的技术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5-2011;

(2)《旋挖成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2.2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本次超前钻施工勘察主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章、《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5-2011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5.1.5条的有关规定,取设计桩基总数的30%进行超前钻施工勘察,本次科技创业园5#倒班楼、地下车库设计基桩总计365根,本次超前钻施工勘察共布置110个钻孔。

按规范要求,孔深的确定基本原则:

根据设计方案,嵌岩深度为2-4倍桩直径,桩直径1000-2200mm,设计嵌岩深度进入中风化基岩2.00-8.80m,本次钻孔深度要求达到设计桩基持力层底下3D(桩径)或5米范围以下。

查看桩基持力层底部以下3D(桩径)或5米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现象。

2.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检测工作采用机械钻孔法,组织4台XY-150型钻机进场施工,土层采用小水量钻进,基岩清水钻进,采取芯满足规范要求;于2019年5月20日~2019年6月3日完成外业工作,共施工钻孔110个,共完成进尺2132.45米。

2019年6月4日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完成实物工作量见下表2.3。

实物工作量统计表表2.3

工作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工程测量

钻孔定测

110

钻探

m/孔

2241.10/110

取样

岩样

37

室内试验

岩样

天然抗压

37

饱和抗压

37

3、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位于工业园区,西侧为港城大道,南侧为兰溪路,北侧和东侧为整平施工区。

地貌原属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场地已基本整平。

地形与设计整平高程基本一致,场地地形平缓,地形坡脚一般5~10°,地形地貌简单,内有施工便道通过,交通较方便。

4、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四川盆地内,第四纪以来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整体性抬升,差异活动不明显,是一个新构造运动较微弱的地区。

场地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北碚向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约122°∠14°,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附近岩石露头调查裂隙,场区主要发育二组裂隙,裂隙属稍发育~较发育,其特征如下:

1)340°∠72°,裂面闭合~微张开,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一般,延伸长3~5m,间距1.0~1.5m;

2)60°∠68°,裂面微张开,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一般,延伸一般5m,间距2.0~3.0m。

岩层层面结构面:

产状122°∠14°,闭合,平直光滑,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

场地构造裂隙不发育,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分布,地质构造简单。

5、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dl+e1),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砂岩,现将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3.3.1素填土(Q4ml):

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含量约30-70%,均匀性差,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和北部,填方厚度较大,为多为场地周边市政道路修建平场回填形成,一般为棱角状,填龄5年左右,场地内部填方厚度相对较小,多为为近期场平后回填覆土。

3.3.2粉质粘土(Q4el+dl):

褐色,可塑状,刀切面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少量碎石。

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和北部,连续性差,残坡积形成,厚度变化大。

3.3.3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

1)泥岩:

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钙质、粉砂质及水云母,局部含砂质重,多夹砂质条带。

为建设场地主要岩层,全场地分布。

2)砂岩:

浅灰色~灰褐色,中~细粒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含粉砂质、泥质,局部夹泥岩条,为建设场地主要岩层。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附录G,划分场地环境类型属Ⅱ类。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场地内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中,受大气降水补给,赋存条件主要受堆积物分布范围、厚度和渗透性控制,由于填土堆填时间短,孔隙性好,透水性强,总体赋水性差,但由于局部填土厚度较大,雨季深厚填土下部可能汇集地下水。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受大气降水及上部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场地基岩主要为泥岩,其次为砂岩,泥岩属于相对隔水层,赋水条件差,砂岩为良好的含水层,但由于泥岩的隔水作用,砂岩含水层连续性较差,且砂岩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不利于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和赋存,故场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少。

2.5.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场地地形和基岩面整体南北高,中间低,西侧高,东侧低,大气降雨大部分沿素填土下渗,下渗的地表水部分赋存于场地松散堆积层孔隙及基岩风化裂隙或构造裂隙中,最终排出场外,由于场地基岩起伏较大,地下水径流速度相对较快,但由于基岩面多形成低洼汇水区域,且根据钻探及原始地形图揭露,场地原始为北西-南东向冲沟,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场地降雨后场地内地下水赋存时间长;裂隙水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迳流途径短的特点,从高处往低处排泄流出场区或汇集于低洼地带形成局部上层滞水,雨季水量较大,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总体而言,场地北侧和西北侧深厚填方区雨季地下水较丰富。

根据《科技创业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反映:

勘察期间,对所施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所有钻孔终孔24小时后观测其水位,勘察期间场地水位埋深在15.49-19.66m之间,高程在约197.31-199.05m,场地内揭露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高填方区,说明勘察期间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存在地下水,素填土透水性较好。

根据工程地质剖面,揭露地下水的钻孔均位于原始地貌低洼处,且下伏基岩均为泥岩,相对隔水,由此可见,钻孔揭露的地下水均为局部松散层滞水,场地内未形成稳定连续的潜水面。

场地整平后,地表地势较缓,地表径流较少,而素填土厚度较大且透水性好,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沿填土下渗,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原始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基岩面低洼,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因此场地整平后基岩面低洼处形成积水的可能性较大,尤其雨季水量较大,对施工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桩基础施工可能出现涌水,施工中应做好抽、排水措施,及时疏干,根据工程经验,素填土成分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取5~10m/d,属于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取0.05~0.1m/d,属于弱透水层,强风化岩取0.02~0.05m/d,属于弱透水层,砂岩取0.5~2.0m/d,属于弱透水层,中风化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5、岩石力学参数的分析

5.1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来源

为了取得桩端持力层的岩石定量评价指标,检验桩基竖向承载力;采集中等风化岩芯样37组(大于基桩总数365根的10%),进行室内岩石的天然和饱和抗压强度指标测试。

5.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

根据室内岩石测试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如下公式进行数理统计: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式中:

fi——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

n——数据的个数;

rs——修正系数。

按以上公式统计分析,其测试结果统计见表5.2.1-5.2.2。

 

砂岩抗压强度力学参数统计表表5.2.1

孔号

岩石名称

抗压强度指标(MPa)

天然(单值)

饱和(单值)

159#

中风化砂岩

18.9

19.6

20.1

12.9

13.7

14.5

103#

37.8

39.2

40.2

25.8

27.4

29.0

175#

27.4

23.9

26.1

20.2

17.8

19.6

243#

30.2

28.7

31.6

23.9

22.0

24.4

257#

28.5

33

31.7

22.0

24.7

23.9

210#

24.4

25.5

22.9

18.1

19.0

17.7

227#

29.6

27.1

26.9

22.8

20.3

19.8

307#

29.6

32.1

31.7

22.9

25.5

23.6

2#

39.6

40.2

37.4

31.1

32.0

30.2

1#

25.5

30.2

28.9

19.9

22.2

21.3

265#

23.3

20.2

21.9

17.4

15.2

15.9

统计件数n

33

33

平均值

28.9

21.7

标准差

6.18

4.91

变异系数d

0.21

0.23

修正系数rs

0.94

0.93

标准值

27.1

20.2

区间值

18.9

-

40.2

12.9

-

32.0

软化系数

0.75

 

泥岩抗压强度力学参数统计表表5.2.2

孔号

岩石名称

抗压强度指标(MPa)

天然(单值)

饱和(单值)

57#

中风化泥岩

8.55

7.44

6.18

5.33

4.55

3.88

122#

6.55

5.22

6.19

3.88

3.07

3.65

71#

6.66

9.11

8.19

4.11

5.55

4.88

148#

4.88

5.11

5.06

2.88

3.01

3.11

73#

9.22

7.44

8.18

5.98

4.66

5.28

96#

6.88

9.11

7.48

4.48

5.97

4.69

112#

5.22

5.19

5.98

3.22

3.22

3.39

115#

5.88

6.55

5.11

3.65

4.11

3.18

195#

4.88

5.22

4.69

2.78

3.02

2.69

274#

6.55

5.22

5.19

3.88

3.11

3.18

235#

9.22

7.88

8.37

6.11

4.88

5.56

295#

5.55

7.11

6.29

3.4

4.48

3.99

281#

7.44

6.55

8.11

4.66

4.11

5.11

252#

6.55

9.22

7.44

4.22

6.1

4.66

269#

6.55

6.17

5.11

3.99

3.78

3.02

288#

8.11

9.11

7.26

5.22

6.11

4.58

25#

5.22

6.22

4.61

3.11

3.65

2.89

59#

6.75

5.22

7.17

4.44

3.44

4.25

7#

5.55

7.11

6.36

3.55

4.55

4.11

14#

6.11

7.82

7.00

3.91

5.01

4.52

45#

8.11

9.55

8.97

5.55

6.33

5.98

16#

5.22

6.88

7.03

3.44

4.22

4.22

28#

6.33

4.55

5.25

3.55

2.99

3.32

45#

8.55

7.88

6.65

5.35

4.69

4.36

20#

7.88

7.55

6.99

5.22

4.55

4.44

50#

6.88

9.11

8.48

4.55

6.00

5.45

统计件数n

81

81

平均值

6.82

4.28

标准差

1.37

0.97

变异系数d

0.20

0.23

修正系数rs

0.96

0.96

标准值

6.56

4.09

区间值

4.55

-

9.55

2.69

-

6.33

软化系数

0.63

注: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计算统计。

带*号的值异常,未参与统计。

 

5.3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确定

根据统计结果:

泥岩天然、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6.56MPa和4.09MPa,软化系数为0.63,为软化岩,属于极软岩。

砂岩天然、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27.1MPa和20.2MPa,软化系数为0.75,为软化岩,属于较软岩。

根据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出具的《科技创业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等风化带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91MPa;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77MPa;根据本次超前钻施工取样统计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大于地勘单位提供的设计值,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略低于地勘单位提供的设计值,与原勘察报告基本一致。

5.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6-1确定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砂岩的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1.7MPa,属较软岩,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确定砂岩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

泥岩的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28MPa,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均为Ⅴ类。

强风化基岩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6、桩端基础持力层选择及埋深确定

6.1桩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桩端进入中风化基岩内;

2)桩端嵌入中风化基岩不小于1倍桩身直径;且满足最小桩长6m;

3)相邻桩基础嵌岩深度,其基础底面外边缘应满足不大于45°的传力角,以保证相邻桩基的稳定性。

4)桩底以下3倍桩身直径或5m深度范围无空洞、破碎带或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6.2不良地质条件

《科技创业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6章节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描述:

“经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建设场地内未见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填土以下无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根据原始地形图,拟建5号厂房填土以下有原道路涵洞一座,本次钻探未揭穿,推测涵洞未填埋,涵洞对建筑桩基础施工有不利影响,建议桩基施工前对涵洞进行注浆回填”

经本次超前钻施工钻探及调查,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地下洞室、地下构筑物,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与原勘察报告基本一致。

5#倒班楼桩基持力层选择汇总表表6.2-1

序号

钻孔编号

桩径

(m)

孔口高程(现地面高程)

桩端持力层

中风化顶面高程

不良地质作用

1

1#

1.3

215.36

中风化砂泥岩

207.56

2

4#

1.3

214.70

中风化砂泥岩

207.60

3

9#

1.6

215.19

中风化砂泥岩

206.19

4

12#

1.8

214.53

中风化砂泥岩

205.73

5

14#

1.6

214.63

中风化砂泥岩

207.93

6

16#

1.0

215.74

中风化砂泥岩

194.14

7

20#

2.2

215.06

中风化砂泥岩

199.76

8

22#

2.2

214.45

中风化砂泥岩

206.95

9

26#

1.0

215.79

中风化砂泥岩

193.99

10

28#

1.3

215.39

中风化砂泥岩

194.39

11

32#

1.8

214.32

中风化砂泥岩

204.21

12

34#

1.6

213.99

中风化砂泥岩

203.99

13

45#

1.3

214.90

中风化砂泥岩

194.70

14

47#

1.3

214.20

中风化砂泥岩

197.20

15

50#

1.3

213.98

中风化砂泥岩

192.68

16

53#

1.3

213.69

中风化砂泥岩

200.79

 

地下车库桩基持力层选择汇总表表6.2-2

序号

钻孔编号

桩径

(m)

孔口高程(现地面高程)

桩端持力层

中风化顶面高程

不良地质作用

1

2#

1.3

219.23

中风化砂泥岩

217.13

2

4#

1.3

218.70

中风化砂泥岩

208.30

3

5#

1.3

218.18

中风化砂泥岩

205.57

4

7#

1.3

217.27

中风化砂泥岩

198.27

5

10#

1.3

216.84

中风化砂泥岩

197.04

6

11#

1.3

219.10

中风化砂泥岩

216.60

7

14#

1.0

218.47

中风化砂泥岩

209.97

8

18#

1.0

217.13

中风化砂泥岩

194.23

9

22#

1.3

218.76

中风化砂泥岩

215.86

10

25#

1.3

217.58

中风化砂泥岩

204.68

11

27#

1.3

217.13

中风化砂泥岩

194.93

12

30#

1.3

216.46

中风化砂泥岩

194.86

13

32#

1.3

217.98

中风化砂泥岩

207.28

14

35#

1.3

217.37

中风化砂泥岩

196.07

15

37#

1.3

216.96

中风化砂泥岩

194.16

16

39#

1.2

216.56

中风化砂泥岩

193.36

17

40#

1.3

216.38

中风化砂泥岩

193.18

18

43#

1.8

217.51

中风化砂泥岩

201.11

19

45#

2.2

217.37

中风化砂泥岩

198.77

20

49#

1.2

216.41

中风化砂泥岩

193.71

21

51#

1.3

218.19

中风化砂泥岩

204.09

22

54#

1.8

217.42

中风化砂泥岩

204.22

23

57#

2.2

216.90

中风化砂泥岩

198.60

24

59#

1.6

216.24

中风化砂泥岩

199.04

25

62#

1.3

215.64

中风化砂泥岩

198.44

26

63#

1.3

215.52

中风化砂泥岩

197.92

27

65#

1.3

214.71

中风化砂泥岩

193.91

28

68#

1.6

217.81

中风化砂泥岩

200.91

29

71#

2.2

216.96

中风化砂泥岩

199.86

30

73#

2.2

216.97

中风化砂泥岩

202.37

31

75#

1.6

216.07

中风化砂泥岩

203.57

32

77#

1.6

215.57

中风化砂泥岩

201.97

33

81#

1.3

214.13

中风化砂泥岩

192.83

34

96#

1.6

217.82

中风化砂泥岩

210.93

35

99#

1.3

216.84

中风化砂泥岩

209.04

36

101#

1.2

216.15

中风化砂泥岩

205.65

37

103#

1.2

215.91

中风化砂泥岩

211.31

38

105#

1.2

215.12

中风化砂泥岩

207.02

39

108#

1.3

214.36

中风化砂泥岩

197.56

40

112#

1.6

217.59

中风化砂泥岩

212.09

41

115#

1.3

216.48

中风化砂泥岩

208.68

42

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