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28865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ppt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个问题,李含琳(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教授),讲座主要内容,科学认识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规律性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辩证法,一、科学认识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规律性,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资源决定型的经济增长。

农业资源土地,工业资源矿产,劳动力资源。

这是初级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市场决定型的经济增长。

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专业市场带动企业成长。

这是相对高级形式的经济增长。

能力决定型的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人才开发、战略研究。

这是高级形式的经济增长。

一、科学认识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规律性,2、经济增长水平的科学比较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比较要素,主要是GDP总量,在世界和全国的排位、人均GDP、财政收入、水平等。

科学比较经济增长需要考虑的要素:

一是经济总量的基数大小;二是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潜力大小),一、科学认识经济增长和运行的规律性,3、科学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经济发展和运行的空间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是基本没有空间概念的,也就是没有洲界、国界、省界、市界、县界的。

市场没有办法封闭运行。

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时间问题。

市场经济是365天的,不是一天或者一个月。

不论是工业品、消费品、服务产品等都必须保证365天的同质量供给。

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波动问题。

21世纪以来,不论是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不论是发生多大的事件,经济运行并没有大起大落,运行比较平缓。

二、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1、非常重视“国家战略”问题。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到2010年的350当中,决定西方国家发展的因素除市场经济体制、政治议会道路和公共社会秩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是一个国家中长发展战略当中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战略。

西方国家国家战略的历史演变经过了“贸易战略”-“资本战略”-“科技战略”的三大阶段。

二、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2、非常重视人才开发和保护问题以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影响为例,我们看三大国家都在干什么?

美国:

花费了40多亿美元,把前苏联科学院的3000多个专家“搬迁”到美国。

日本:

制定了“产业西进计划”,打算在俄罗斯等国建立新的外向化产业基地。

1992年法国的知识产权法典,2002年日本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1999韩国的韩文成为国际专利申请可用语言之一。

中国:

开放了10多个口岸市场,向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其他中亚国家低价倾销小商品。

二、世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3、非常重视控制核心产业和产品技术发达国家企业的利润结构变化:

从100%到70%:

30%,经营自主知识产权的收益比较生产利润大得多。

目前,国际技术转让的80%和科研开发的90%都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

政府有法律和政策规定,不允许跨国把研究机构设在国外,对高科技人才的移民规定非常严格,高薪招募国外的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企业有制度和运作方式。

出让无形资本和技术必须附带各种保护性条件,比如,技术监督队伍、核心部件、垄断经营高新技术。

三、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区别内涵不同: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经济发展的数量变化及其要素结构,包括资本、劳动和技术;经济发展则包括了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变化,除数量要素之外,还包括体制、机制、政策、规划、战略、社会、环境等。

重点不同:

经济增长侧重于要素与速度的组合;而经济发展侧重于发展的协调性,也就是发展的社会公平问题。

目标不同:

经济增长的目标是比较单纯的GDP变化;而经济发展目标则是综合性的,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的全面均衡发展状态。

方式不同:

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投资、投劳,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科学制定规划和选择战略、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科技进步、人才开发等。

三、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高代价的需要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出口,过度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从投入和消耗来看,投入大、消耗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资源消耗率高:

2008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8%,而其消耗的主要资源总量却达到了30%以上,其中,钢材31.8%、原煤39.6%、水泥48%,石油7.4%、氧化铝25%、水泥40%。

产值能耗率高。

我国万元产值能耗就分别是日本的8倍、德国的7倍、美国的6.5倍,甚至是印度的2.3倍。

高速度的环境代价。

在过去高速发展的2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GDP总量的10%。

造成了严重的空气质量、地下水质、地表水质、地方病等环境问题。

高速度的劳动代价。

由于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换取微薄的加工利润。

我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美国的1/30,日本的1/27,韩国的1/20,欧洲与韩国基本一致。

三、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中国经济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经济体制、市场机制、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科学技术、人才开发、可持续性等。

我国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

包括战略决策人才、高级科技人才、高级企业管理人才。

过时的和盲目的国产化率概念。

不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界定标准,而是国界。

科技进步受到人口规模和充分就业的压制。

人口和就业对经济竞争力形成双重反向压力。

政府政绩抑制可持续发展格局的形成。

国家和人民要经济增长和发展,而政府官员要形象工程,要短期效应。

任期制没有法律作用。

当前我国的技术替代成本(以计算机和汽车产业为例),无形资产或者知识产权:

全世界由少数几个国家控制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商标、产品设计、外部包装、核心部件等。

美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已经达到3%左右,我国仍在0.5%-0.7%的水平上徘徊。

汽车产业:

市场控制:

国际资本占40%,市场销售占50%,利润分配占70%核心部件:

60%的市场份额,80%的轿车销售,95%的汽车电子和发电机零部件核心技术:

我国高付费购买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但是,只是该技术的部分,不可能是核心技术计算机产业:

我国现在每销售一台计算机,要向专利国交纳800元的专利使用费。

三、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软要素对经济全面发展的约束力增加。

经济体制的约束。

大中型国有企业基本垄断了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资源,给私人资本的投资和发展留下的空间很小。

现在的难题不是改革公有制的问题,而是改革垄断。

市场机制的约束。

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市场功能不强,市场档次很低,特别是在许多地方,专业市场带动企业成长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政府政策的约束。

我们的许多政策是限制民间投资的,限制私人利润最大化的。

对“双赢”、“三赢”的提法也要反思。

三、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5、人才短缺的约束。

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不重视人才的国家。

在儒家学说中还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问题,而在道家、法家的学说中就基本没有了。

中国现实上也是一个不重视人才的国家。

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彻底分流,制造了科技人才进入上层社会的鸿沟。

专业技术人员要考评,而国务院是述职。

科举制度是罪魁祸首。

因为从隋朝和唐朝建立科举制度到清代为止,科举中没有工科和理科。

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在2500多年前有“四大发明”,而到现在再没有世界性的大发明的根本原因。

三、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建立创新型政府的条件越来越差。

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格局更加明显。

目前,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企业经营盈余和政府间接税净额三者大体呈602713的分配格局。

美国、日本的劳动者报酬比例较高,在66%以上,其他国家的劳动报酬分配率也普遍都在5465之间。

欧盟是55%到65%之间,菲律宾、泰国是28%,伊朗是25%,非洲几乎都在20%以下。

我国的情况是,从19972008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之比从53%降至38%,而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从GDP的11%上升到21%,企业分配比率由16%上升至22%。

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001年为2.79:

1,2005年为3.22:

1。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城乡收入比为3.31:

1。

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直接用于民生的约占30%,而西方国家大都在60%以上,甚至更高。

65%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由10%的高收入者算数平均拉上去的,平均收入不能等于平均消费,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目标,1、转变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发展理念以GDP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从以做大“蛋糕”为主转向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并重起来。

从“国富优先”为主转向“民富优先”为主,也就是“民富国强”的理论。

从以满足政府利益为目标转向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来配置国有资本。

从“国退民进”转向“国引民进”的体制改革新思路,把国有企业搞活,而不是搞垮。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目标,2、基本目标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过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总量,今后需要把发展目标从追求经济总量转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上来。

居民收入占GDP总量,2000年为55%左右,现在下降到42%左右。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这四项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在28%左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第二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的实质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次转型的实质是由追求总量转到追求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人均GDP4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时候,进入到扩大公共消费阶段,公共消费占整个消费的20%。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目标,3、把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把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应当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现在有一种倾向,说是为了民生,但实际工作起来还是落到保GDP增长。

现在很多问题看起来是经济的问题,但是背后是社会问题。

中国发展到现阶段,需要一场社会变革,以新的社会形态支撑新的经济形态。

要大力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要把解决民生问题强化到农村,强化到全民,无论是公共服务体系,还是行政体制等,都需要尽快完善。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

“八个加快”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

跨越式创新。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只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必须在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

集群式创新。

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

协作式创新。

政府之间、公司之间、个人之间,都需要通过协作来促进资本、土地、劳动、人才、技术等提高使用效率,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整合式创新。

要素整合,提高聚集程度。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4、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多区域增长极的共同协调发展;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推进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结构优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参与经济全球化下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构优化。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机制劳动流动机制。

农民培训标准化,农民培训职业化,农民培训制度化,这些应该成为人大提案。

目前,培养一个博士生从小学到博士毕业,国家需要投入近100万元,一个大学生需要40万元,而一个农民只有1500元。

资本流动机制。

应选择的正确战略是:

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互动、城市资本与农村资本的互动、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的互动。

市场实现机制。

工业化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扩张,由于知识经济部门的产品主要是技术和知识,它的应用将主要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知识经济部门与传统经济部门之间构建共生共荣的关系。

政府创新机制。

包括机构改革、职能转变、人数压缩、管理体制、政策性分流、角色换位、打破垄断等。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对策,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辩证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必要与重要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国情与省情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优势与劣势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二、三产业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要认识和处理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