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8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七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期末模拟试题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制酸奶的乳酸杆菌

B.导致胃病的幽门螺旋菌

C.臭豆腐上长的霉菌

D.引起淋病的淋球菌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步行时两脚受到的摩擦力总向后

B.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C.人们总是设法减小有害摩擦

D.质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3.学习了昆虫的生长周期后,小明同学以简图的方式整理比较了家蚕和蝗虫的生命周期,关于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家蚕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

B.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A时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产量

4.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夜晚墙壁上出现的手影B.树底下太阳的圆形光斑

C.湖水中天上飞鸟的倒影D.水中石头看起来变浅

5.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a)所示,图(b)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6.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质量不同的两个木块M、N,N的质量较小。

按照如图两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种方式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1>F2B.F1<F2

C.p1>p2D.p1=p2

7.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时代,一种无桩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柯桥很多场所都能看到共享单车。

下列关于共享单车涉及的科学知识,正确的是()

A.水平匀速骑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骑自行车下坡时,人和自行车受到的惯性越来越大

D.将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8.将一只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瓶内,如图所示。

接通电源可看到电铃在振动并发出铃声,在逐渐抽出玻璃瓶内的空气时,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依据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玻璃能传播声音

B.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C.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空气减少使电铃的振动减弱

9.如图所示,小球沿斜上方抛出,会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地。

如果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一刹那,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小球将会(  )

A.立刻保持静止不动

B.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C.仍沿原弧线落地

D.立刻沿竖直方向落地

10.很早以前,我国先民就掌握了养蚕技术,下列家蚕的发育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11.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

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每隔0.02s闪亮一次),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匀速运动,受到阻力大B.乙球用时短,受到重力大

C.甲球用时较长,为0.12sD.两球频闪时间相同,均匀速运动

12.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其位于太阳系中心

B.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C.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D.彗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所以不能每年都见到

13.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根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

当日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14.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可以确定()

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15.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次数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

1

0.1

0.98

9.8

2

0.2

1.96

9.8

3

0.3

2.94

9.8

A.小红认为本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小张认为利用原有器材,在月球表面也可以完成本实验

C.小亮处理数据时,算出每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如上表),可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D.小明处理数据时,给出重力G与质量m的关系图(如图),可得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向水中的情形,其中反射角是_____(填数字);游泳池里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了_____引起的。

17.小麦是我国北方常见农作物,图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土壤的贫瘠与肥沃不会影响小麦种子的萌发,因为小麦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________。

(2)由图可知,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__。

18.“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今年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对月球背面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与之前“嫦娥三号”所携带的“月兔号”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一样,“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即将着陆时,会向下喷出气体,使安全着陆(如图)。

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喷气可以达到减速软着陆的原因。

________

19.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1)表一中“?

”处的数据是________。

(2)表二中“?

”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

20.某同学在河边走过,看到①岸边的树木②水底的鱼③水中的白云,其中属于虚像的是________,和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

21.按要求作图:

(1)图中的米袋和粗糙的输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请画出米袋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甲所示,同学将一硬币放在不透明陶瓷杯的底部,眼睛移到A处刚好看不见硬币。

将平面镜放在杯边适当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眼睛在A处从平面镜中看到了硬币的像,这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在乙图中画出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硬币像的光路图。

22.如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________内;

(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________形成听觉;

(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填字母)。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23.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

如图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机器。

该机器上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________(选填远或近)些。

三、探究题

24.科学研究表明:

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会发出大量蓝光。

长时间的蓝光(390nm~760nm)照射会诱发致盲眼病。

其中又以波长为415~455nm之间的高能蓝光对视网膜的危害程度最大。

(1)根据图甲所示,有害短波蓝光不同于A、B波蓝光的是它能依次穿过________,从而导致视网膜细胞衰亡。

(2)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色带。

据此,选取了一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实验,请画出蓝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大致图像。

_______

(3)并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其中有部分蓝光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

下图是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25.江南的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

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

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干燥、温暖环境里2天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湿、温暖环境里2天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湿、① 环境里2天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组中的①处应填________;

(3)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一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________。

26.小柯和小妍使用相同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他们的实验器材摆放位置和间隔如图所示,光具座紧挨着(图中未画出),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奇怪的是,他们在光屏上看到了相同性质的像。

(1)光屏乙上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妍根据实验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3)小妍完成了实验后,吹灭蜡烛乙,光屏甲上的像也随即消失(蜡烛甲仍燃烧,且高度几乎不变)。

像消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柯继续实验,保持蜡烛甲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甲都找不到蜡烛甲的像。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小金用未知焦距的凸透镜1个、蜡烛,光屏、光具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

(2)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金将烛焰移至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屏上得到_____实像(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正立缩小、正立放大)

(3)不改变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将原来的透镜位置换上一块焦距稍大些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此时在凸透镜与蜡烛间安放一块适当的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这个过程模拟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矫正。

2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丽所在小组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要测量出每次木块A与水平放置的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沿木板水平拉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实验中很难控制木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她重新设计实验如图乙,当她水平向左加速拉动木板时,待木块A稳定后,A受到的摩擦力_____(填“<”、“>”或“=”)弹簧秤所受的拉力;

(2)小丽按图乙,只改变砝码,做了4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4

砝码重G(N)

3

5

7

9

木块G(N)

1

1

1

1

弹簧秤示数F(N)

0.8

1.2

1.6

2.0

(3)实验中,小丽拿掉木块A上的砝码,对木块A、以及对A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分别测量,测得截去后的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完整时的一半。

她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她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

(4)小张用如丙图的方式来测定滑动摩擦力,但实验屡次失败。

在弹簧秤符合实验要求,且不改变木块放置、不换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改进建议_____。

2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F沿B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F向后转动,则在屏F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30.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A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20℃

B

3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或纱布20℃

C

3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10℃

D

3

培养皿中的种子被水淹没20℃

(1)用培养皿A与C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本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4)如果选择上表中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结果种子未能萌发,对此应从什么方面寻找原因?

________

(5)如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应该让种子处在与上表哪个培养皿相同的环境中?

________

(6)若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实验。

第一步:

配制营养液

第二步,取两个烧杯编号E、F之后,各垫上纱布,再放入一定数量的种子

第三步:

定期往E烧杯中滴加营养液,往F烧杯滴加________,并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

第四步,几天后观察萌发情况

对于种子萌发的情况,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

(7)种子萌发生长出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分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

A.乳酸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

B.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不符合题意。

C.霉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C符合题意。

D.淋球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

【点睛】

主要考察了常见真菌和细菌,以及其细胞结构。

2.C

解析:

C

【详解】

A.步行时,人的双脚向后用力蹬地,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这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这就是人能够前进的原因,故A错误;

B.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无关,只与它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故B错误;

C.人们总是设法减小有害摩擦,增大有益摩擦,故C正确;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A

【分析】

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

A.家蚕的一生要经过D卵、A幼虫、B蛹和C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符合题意。

B.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D卵、A幼虫、C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

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成虫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而不是A幼虫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C不符合题意。

D.家蚕的一生要经过D卵、A幼虫、B蛹和C成虫四个时期,“春蚕吐丝”主要是幼虫发育后期吐丝作茧,化为不食不动的蛹,蛹过一段时间羽化为成虫,延长幼虫期,是A幼虫发育良好是提高蚕丝质量的关键,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动物的生长时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C

解析:

C

【分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有平面镜成像和倒影等。

【详解】

A.夜晚墙壁上出现的手影,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树底下太阳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湖水中天上飞鸟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水中石头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

D

【详解】

由题意可知:

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

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B

【详解】

左图中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GM,图中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GM+GN,因此图中木块对地面的压力更大。

物体M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相同,由

知道,图中木块对地面的压强更大,即p1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因为图中木块对地面的压力更大,所以图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即f1

因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等于推力,因此图中推力更大,即F1

故选B。

7.B

解析:

B

【详解】

A.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作用在车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肯定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故B正确;

C.骑自行车下坡时,人和自行车受到的惯性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将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D

【详解】

AB.铃声能通过空气、玻璃传到外面,说明玻璃能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B不符合题意,A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既然能听到声音,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C错误;

D.铃声越来越小,是因为传播介质减少造成的,不能得出电铃的振动减弱结论,故D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B

【详解】

当小球在飞行到最高点时,在竖直方向速度为0,但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此时若一切外力消失时,由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小球将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昆虫的发育可以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详解】

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四个时期。

发育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

A。

【点睛】

理解和掌握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11.A

解析:

A

【详解】

A.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断变大,故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阻力等于重力;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大于阻力,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故甲球受到的阻力大于乙球受到的阻力。

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甲球用时0.02s×5=0.1s,乙球所用时间为0.02s×3=0.06s,故甲球用时较长,乙球用时短;甲乙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故BC错误;

D.由ABC分析可知,两球频闪时间不相同,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

故D错误。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太阳系的概况,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故A错误;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故B错误;

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故C正确;

彗星也是太阳系的天体,故D错误;

故选:

C。

【点睛】

考查太阳系的概况。

13.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短,所以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如图所示。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14.D

解析:

D

【详解】

AC.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可能是P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

故A和C不符合题意。

B.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故B不符合题意。

D.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故D符合题意。

15.A

解析:

A

【详解】

A.在探究“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探究物理规律,所以不是为了减小误差,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月球上也有重力,只是比地球上小,所以利用现有器材,也可以在月球上完成本实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小亮的表格中,三组对应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都相等,所以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小明画出的图像中,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所以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不合题意。

二、填空题

16.∠2折射

【详解】

[1]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因此,图中的反射角是∠2。

[2]于光的折射现象。

空气中的人看水中的物体是变浅的虚像。

解析:

∠2折射

【详解】

[1]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因此,图中的反射角是∠2。

[2]于光的折射现象。

空气中的人看水中的物体是变浅的虚像。

17.胚乳胚根

【分析】

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在种子萌发时,储存在胚乳里的营养物质将供给胚芽、胚

解析:

胚乳胚根

【分析】

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在种子萌发时,储存在胚乳里的营养物质将供给胚芽、胚轴和胚根发育,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详解】

(1)土壤的贫瘠与肥沃不会影响小麦种子的萌发,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胚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