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8995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docx

WindowsXPOPC配置以及操作

------------------------------------------WINDOWSXP---OPC配置---------------------------------------

1>Windows网络防火墙:

客户端与服务端都要设置例外情况:

<1>服务端:

DCOM的135口,OPCEnum.exe,OPCServer主程序以及mmc.exe程序;

<2>客户端:

DCOM的135口,OPCClient主程序,最好也加上OPCEnum.exe以及mmc.exe程序;

<3>OPC公共接口动态库安装:

OPC公共接口动态库,一定要已安装在服务端与客户端,一般的软件会自动打包安装,如果客户端未安装过公共包,一定要单独安装;

<4>OPC服务端程序安装在服务端,一般不需要安装在客户端,只有少数低版本OPC服务程序会要求在客户端注册,否则客户端无法识别OPC服务标识,安装注册后,可删除掉但不要卸载;

<5>网络安全策略:

WindowsXP、Windows2003Server一定要安全策略上修改一下参数,否则,无法远程通讯;控制面板à管理工具à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

将“网络访问:

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项设置为:

”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已的身份验证”;

<6>DCOM安全设置:

DCOM公用的访问/启动的“限制权限”中需将所有用户类型的远程访问权限勾上;

在缺省访问/启动权限中或自定义权限中,一定加上Everyone,Network,System,最好再加上Anonymous,Interactive,并把所有的“远程访问”权限勾上;

<7>客/服用户名:

最好用户名与密码相同,或客户端用户名与密码在服务端注册上(不一定要特权用户),实际发现:

只要用户名与密码都不同,也能访问;

服务器详细配置:

1,将DCS程序放到C盘指定位置(C:

\ProgramFiles\csyf)以后,打开TOOLS文件夹,点击文件名为“Install.bat”的批处理文件,注册OPC客户端以及相关文件。

双击文件名为“YFOPCSvr.reg”文件,注册OPC服务。

2,防火墙配置(建议配置时先关闭防火墙,配置成功后再进行防火墙设置)

系统防火墙:

路径:

“控制面板”-“安全中心”-“Windows防火墙”,配置如下:

例外:

1)添加程序:

将所有YiFeng.OPCServer,以及MicrosoftManagementConsole(即mmc.exe,它位于Windows\System32目录下)和OpcEnum应用(opcenum.exe位于Windows目录下)添加到例外列表。

添加端口:

名称:

DCOM

端口号:

135

选择TCP

其它防火墙:

(配置情况未知,建议关闭,)

3,Dcom配置(配置DCOM前须验证网上邻居是否可用,本次测试中两个计算机处于同一工作组,从工作组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互访)

运行Dcomcnfg,打开“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点右键打开属性:

常规,选项和MSDTC这三项不做修改

默认属性:

勾选“在此计算机上启用分布式DCOM”,默认身份验证级别选“连接”,默认模拟级别选“标识”。

默认协议:

“面向连接的TCP/IP”,“面向连接的spx”。

(此项一般不用修改,本次测试连接成功后存在如下两项DCOM协议,其中TCP/IP协议在上面)

COM安全:

访问权限框:

点击编辑限制按钮――组或户名称中存在ANONYMOUSLOGON和Everyone,本地访问和远程访问均为允许(打勾)。

点击编辑默认值按钮――组或用户名称中存在Everyone,SELF和SYSTEM三项,本地访问和远程访问均为允许,(如无Everyone需自己添加)。

启动和激活权限框:

点击编辑限制按钮――组或用户名称中存在Administrators,Everyone两项,启动和激活权限均为允许(打勾)。

点击编辑默认值按钮――组或用户名称中存在Administrators,Everyone,INTERACTIVE,SYSTEM四项,启动和激活权限均为允许(打勾)。

4,OpcEnum设置:

路径:

“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DCOM配置”,找到OpcEnum,点击右键打开属性:

常规:

身份验证级别选“无”;

位置:

选择在此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打勾);

安全:

启动和激活权限:

使用默认值

访问权限:

使用默认值

配置权限:

自定义(不需要编辑)

终结点:

(不修改)

标识:

选交互式用户

5,YiFeng.OPCServer设置:

路径:

“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DCOM配置”,找到YiFeng.OPCServer,点击右键打开属性:

常规:

身份验证级别选“无”;

位置:

选择在此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打勾);

安全:

启动和激活权限:

使用默认值

访问权限:

使用默认值

配置权限:

自定义(不需要编辑)

终结点:

(不修改)

标识:

选择交互式用户。

6,网络安全策略:

路径:

“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

将“网络访问:

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项

设置为:

”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已的身份验证”

7,开启“启用来宾账户”

路径:

“控制面板用户账户用户账户更改账户GUEST启用来宾账户

8,新建一个系统管理员用户,要求用户名和密码与客户端登陆用户相同。

实际操作发现只要用户名和密码都不相同就可以访问

9,DCS程序部分设置

1,组态里面OPC数据的发布

发布数据操作如下图:

红色框选中以后,点击修改数据,就将这个点的数据发布了,其他数据发布也是这样修改。

2,生成YFOPCSer.ini文件

发布完所有OPC数据点以后,点击按钮”OPCs点”,生成YFOPCSer.ini文件。

操作如下图:

将生成的YFOPCSer.ini文件从C:

\ProgramFiles\csyf\mdb中复制到

C:

\ProgramFiles\csyf\ini文件夹下,覆盖以前的YFOPCSer.ini文件

YFOPCSer.ini中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1)第一行需要加入

“Test-000VT_R40”做为测试使用

Test-000VT_R40

Public.PIC-01101VT_R40

Public.PI-01102AVT_R40

Public.PI-01102BVT_R40

Public.PI-01102CVT_R40

Public.PI-01103AVT_R40

Public.PI-01103BVT_R40

Public.PI-01103CVT_R40

“Public”表示的是数据组名称,意思是公共数据组,后面的“PIC-01101”是仪表位号“VT_R4”表示数据类型,一般不需要更改,为实型。

“0”表示数据初始值为0

其中数据组以及仪表位号的排列的循序非常重要,必须和在YFOPCSer.ini中自动生成时一样,否则可能出现数据错位的情况。

2)单炉数据的发布

Device1.runstateVT_R40

Device1.SXWDVT_R40

Device1.XXWDVT_R40

Device1.SXYLVT_R40

Device1.SpeedVT_R40

Device2.runstateVT_R40

Device2.SXWDVT_R40

Device2.XXWDVT_R40

Device2.SXYLVT_R40

Device2.SpeedVT_R40

其中“Device2”表示的是数据组名称,意思是第二台炉

“runstate”表示炉子开停状态“SXWD”表示上行温度

“VT_R4”表示数据类型,一般不需要更改,为实型

“0”表示为初始值为0

每台炉发布数据的多少需要根据客户那边的需要在软件里面增加,同时配置才做相对应的增加或者修改。

3,System.ini中OPC数据发布的更改

1)opc数据发布设置

4,重新启动电脑和DCS程序,检查数据是否发布

重新启动程序以后会发现任务栏里面新加人物,红色框表示的就是OPC服务器已经工作。

双击服务器就可以看到数据发布情况了,如下图:

 

客户端配置:

1,将DCS程序放到C盘指定位置(C:

\ProgramFiles\csyf)以后,打开TOOLS文件夹,点击文件名为“Install.bat”的批处理文件,注册OPC客户端以及相关文件。

2,防火墙配置(建议配置时先关闭防火墙,配置成功后再进行防火墙设置)

系统防火墙:

路径:

“控制面板”-“安全中心”-“Windows防火墙”,配置如下:

例外:

1)添加程序:

将所有OPCClint.exe,以及MicrosoftManagementConsole(即mmc.exe,它位于Windows\System32目录下)和OpcEnum应用(opcenum.exe位于Windows\System32目录下)添加到例外列表。

添加端口:

名称:

DCOM

端口号:

135

选择TCP

其它防火墙:

(配置情况未知,建议关闭,)

3,Dcom配置(配置DCOM前须验证网上邻居是否可用,本次测试中两个计算机处于同一工作组,从工作组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互访)

运行Dcomcnfg,打开“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点右键打开属性:

常规,选项和MSDTC这三项不做修改

默认属性:

勾选“在此计算机上启用分布式DCOM”,默认身份验证级别选“连接”,默认模拟级别选“标识”。

默认协议:

“面向连接的TCP/IP”,“面向连接的spx”。

(此项一般不用修改,本次测试连接成功后存在如下两项DCOM协议,其中TCP/IP协议在上面)

COM安全:

访问权限框:

点击编辑限制按钮――组或户名称中存在ANONYMOUSLOGON和Everyone,本地访问和远程访问均为允许(打勾)。

点击编辑默认值按钮――组或用户名称中存在Everyone,SELF和SYSTEM三项,本地访问和远程访问均为允许,(如无Everyone需自己添加)。

启动和激活权限框:

点击编辑限制按钮――组或用户名称中存在Administrators,Everyone两项,启动和激活权限均为允许(打勾)。

点击编辑默认值按钮――组或用户名称中存在Administrators,Everyone,INTERACTIVE,SYSTEM四项,启动和激活权限均为允许(打勾)。

4,OpcEnum设置:

路径:

“组件服务”―“计算机”―“我的电脑”-“DCOM配置”,找到OpcEnum,点击右键打开属性:

常规:

身份验证级别选“无”;

位置:

选择在此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打勾);

安全:

启动和激活权限:

使用默认值

访问权限:

使用默认值

配置权限:

自定义(不需要编辑)

终结点:

(不修改)

标识:

选交互式用户

5,网络安全策略:

路径:

“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

将“网络访问:

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项

设置为:

”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已的身份验证”

6,开启“启用来宾账户”

路径:

“控制面板用户账户用户账户更改账户GUEST启用来宾账户

7,新建一个系统管理员用户,要求用户名和密码与服务器登陆用户相同。

实际操作发现只要用户名和密码都不相同就可以访问

8,DCS程序部分设置

1)在C:

\ProgramFiles\csyf\system.ini文件中设置如下项:

2)在组态中配置OPC服务器接收过来的数据

首先,要知道发送过来数据的列表,包括每个数据的:

数据名称,数据组号,仪表位号,量程范围,单位。

然后,添加数据如下图:

其中:

图中标出的1,填写仪表位号。

2,填写数据名称。

3,填写单位

5,填写数据的量程范围。

5,打开下拉菜单,选择2-OPCClinet,这是区分OPC采集数据和其他数据的标志。

6,填写的是标签,为“数据组号”+“。

”+“仪表位号”。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出现多个数据组中相同仪表位号的数据。

7,点击“添加数据”,则在下面的数据框内可以找到我们添加的OPC数据点。

3)测试OPC是否连接正常

1、使用任意的标准的OPC客户端连接工具进行连接测试(如我们的“OPCClient.exe”)。

2、客户端的网段必须跟服务端在同一个网段。

3、知道服务端“服务名”

(如我们的服务名是“YiFengOPCServer”)。

4、要连接测试的服务端的服务程序已经运行正常。

 

1.运行OPCClient.exe(如下图)

2.选择CONNECT…菜单(图一)。

3.打开(图二)。

4.单击“REFRESHLIST”。

5.在SERVERMODE下的下拉列表选择同网段运行OPCSERVER的机器。

6.在“AVAILABLESERVERS”选择服务名。

7.单击“OK”。

1.选择打开”OPC”菜单下的“ADDITEM..”

2.选择“ROOT”下分组项。

3.选择在右边显示每个分组发布的仪表位号。

4.单击“ADDITEM”按钮。

5.在测试工具的主画面会显示增加点。

说明:

1、TAG:

仪表位号显示

2、VALUE:

更新数值的显示

3、TIME:

更新时间的实时显示

4)启动DCS程序以后会在任务栏中增加OPCClint任务,也就是客户端程序,如下图:

其中红色框为客户端图标,双击客户端程序图标,就会打开客户端程序,如下图:

点击“设置”按钮,就会出现如下的提示框:

输入密码为:

csyfadmin。

会出现以下的“通信设置”框。

其中,“服务器名”填写的是需要连接的OPC服务器的名称

“IP地址”填写的是需要连接的OPC服务器的IP地址

“目录组”填写的是需要连接的OPC服务器中发布数据所设置的数据组(其中数据组可能存在多个,这里只填写一个。

以上几项设置或者修改以后,会相对应的记录到C:

\ProgramFiles\csyf\system.ini文件中,也就是第一点种介绍到的位置。

断线自动连接需要选择,打勾。

此项所起的作用:

当对方(OPC服务器的电脑重新启动时候,自己连接对方OPC服务器,防止出现对方电脑故障重启以后OPC连接断开的问题。

点击“确定”,设置完成。

点击“数据查看”按钮,在下面的数据框内就可以看到,接收到得数据值。

如下图:

配置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