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091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docx

宝鸡中学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

宝鸡中学2009级高三月考四化学试题

命题人:

桑文博审题人:

王红太A卷

(说明:

本卷分Ⅰ、Ⅱ两卷,Ⅰ卷共23小题,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

Ⅱ卷答在答题纸上,全卷共120;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C12O16N14Cl35.5Al27)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9分)

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Pt和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常温下,100mL1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

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6.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NH4Cl NH3↑+HCl↑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D.2Na2O2+2CO2=2Na2CO3+O2

7.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8.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9.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1.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12.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1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14.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

I-、Cl-、NO3-、Na+

B.石蕊呈蓝色的溶液中:

Na+、AlO2-、NO3-、HCO3-

C.含大量Al3+的溶液中:

K+、NO3-、Na+、ClO-

D.含大量OH-的溶液中:

CO32-、Cl-、F-、K+

1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2Fe3+===Cu2++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H2O====2Na++2OH-+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Cl2+H2O===2H++Cl-+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6H++5H2O2=2Mn2++5O2↑+8H2O

16.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Xa+与nYb-,得m+a=n-b

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18.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

19.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20.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

X的核电荷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性:

X的氢化物>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B.简单离子的半径:

M的离子>Z的离子>Y的离子>X的离子

C.YX2、M2Y都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ZO4

21.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

A.0.0075mol·L-1       B.0.008mol·L-1

C.0.075mol·L-1         D.0.08mol·L-1

22.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23.甲、乙、丙、丁4种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某钠盐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第2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Ⅱ卷

二.非选择题:

(四个小题共51分)

24.(10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2(g)+I2(g)=2HI(g)ΔH<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速率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理由是__________。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和1molI2,反应速率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5)提高起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5.(14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1分)已知:

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C与E同主族,D、E、F同周期,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能分别与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的分子,且A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均呈液态,A能分别与E、F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气体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

D:

________,E:

________,元素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甲物质是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生产F单质及此产品的工业称____________。

(3)B与F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

(4)为除去化合物乙A2EC4稀溶液中的A2EC3,常采用A2C2为氧化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以原子个数比为4:

2:

3所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其水溶液的PH_________7(填“大于”“等于”“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常温下,0.1mol/L50ml甲溶液与0.06mol/L50ml乙溶液混合,策得放出QkJ的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6分)可逆反应

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方程式中,a:

b:

c为________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为________。

(3)B的转化率φⅠ(B)、φⅡ(B)、φⅢ(B)中最小的是________,其值为_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与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

T2______T3(填“大于”“等于”“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鸡中学2009级高三月考四化学答题纸

24.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⑴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E:

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答案

A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B

D

C

D

D

D

A

D

C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D

A

B

C

D

B

D

D

A

D

24.答案:

(各1分)

(1)增大增大反应物浓度

(2)不变反应物浓度没变

(3)减小反应物浓度降低(4)不变反应物浓度不变

(5)增大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25.答案为:

(各2分)

(1)HCl NH4Cl

(2)Cu+Cl2

CuCl2

(3)2Mg+CO2

2MgO+C(4)NO O2

(5)2H2S+3O2

2H2O+2SO2

26.答案:

(各1分)

(1)NaS第三周期ⅦA族

(2)略

(3)略(4)H2O2+H2SO3=2H++SO42-+H2O

(5)离子晶体<略(6)ΔH=-400QkJ/mol反应式略

27.答案:

(各2分)

(1)1:

3:

2

(2)vⅠ(A)>vⅡ(A)>vⅢ(A)(3)φⅢ(B)19%

(4)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

(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