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29422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docx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

起重吊装习题题库

 

 

一、填空题

1、起重吊装包括结构吊装和设备吊装,其作业属高处危险作业,作业条件多变,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作业方案必须针对工程状况和现场实际具有指导性,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确认符合要求。

3、起重机械按施工方案要求选型,运到现场重新组装后,应进行试运转试验和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并有记录、签字。

准用证。

4、起重机经检测后可以继续使用并持有省、市级有关部门定期核发的

5、经检查确认安全装置包括超高限位器、力距限制器、臂杆幅度指示器及吊钩保险装置均符合要求。

6、起重扒杆的选用应符合作业工艺要求,扒杆的规格尺寸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设计计算应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

7、扒杆选用的材料、截面以及组装形式,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组装后应经有关部门检验确认符合要求。

&扒杆与钢丝绳、滑轮、卷扬机等组合后,应先经试吊确认。

可按1.2倍额定荷载,吊离地面200〜500mm,使各缆风绳就位,起升钢丝绳逐渐绷紧,确认各部的滑车及钢丝绳受力良好。

轻轻晃动吊物,检查扒杆,地锚及缆风绳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9、钢丝绳断丝数在一个节距中超过10%钢丝绳锈蚀或表面磨损达40%以及有死弯、结构变形绳芯挤出等情况时,应报废停止使用。

断丝或磨损小于报废标准的应按比例折减承载能力。

钢丝绳应按起重方式确认安全系数,人力驱动时,k=4.5;机械驱动时,k=5~6。

15,各组滑轮必须

10、扒杆滑轮及地面导向滑轮的选用,应与钢丝绳的直径相适应,其直径比值不应小于用钢丝绳牢靠固定,滑轮出现翼缘破损等缺陷时应及时更换。

11、缆风绳应使用钢丝绳,其安全系数k=3.5,规格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缆风绳应与地锚牢固连接。

12、地锚的埋设作法应经计算确定,地锚的位置及埋深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和扒杆作业时的实际角度。

当移动扒杆时,也必须使用经过设计计算的正式地锚,不能随意拴在电杆、树木和构件上。

13、根据重物的外形、重心及工艺要求选择吊点,并在方案中进行规定。

14、吊点是在重物起吊、翻转、移位等作业中都必须使用的,吊点选择应与重物的重心在同一

24、起重机司机应对施工作业中所起吊重物重量切实清楚,并有交底记录。

26、司机必须熟知该机车起吊高度及幅度情况下的实际起吊重量,并清楚机车中各装置正确使用,熟悉操作规程,做到不超载作业。

27、作业面平整坚实。

支脚全部伸出垫牢。

机车平稳不倾斜。

突然起吊形成超载。

28、不准斜拉、斜吊。

重物启动上升时应逐渐动作缓慢进行,不得

29、不得起吊埋于地下和粘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重物。

80%。

30、多机台共同工作,必须随时掌握各起重机起升的同步性,单机负载不得超过该机额定起重量的

31、起重机首次起吊或重物重量变换后首次起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200〜300mm后停住,检查起重机的工作状态,在确认起重机稳定、制动可靠、重物吊挂平衡牢固后,方可继续起升。

32、起重吊装于高处作业时,应按规定设置安全措施防止高处坠落。

包括各洞口盖严盖牢,临边作业应搭设防护栏杆封挂密目网等。

结构吊装时,可设置移动式节间安全平网,随节间吊装平网可平移到下一

节间,以防护节间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高处作业规范规定:

“屋架吊装以前,应预先在下弦挂设安全网,

吊装完毕后,即将安全网铺设固定”。

33、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移动和作业时,必须系牢安全带。

独立悬空作业人员除去有安全网的防护外,还

应以安全带作为防护措施的补充。

例如在屋架安装过程中,屋架的上弦不充许作业人员行走,当走下

弦时,必须将安全带系牢在屋架上的脚手杆上(这些脚手杆是在屋架吊装之前临时绑扎的)

钢索,

34、起重吊装于高处作业在行车梁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从行车梁上行走时,其一侧护栏可采用作业人员将安全带扣牢在钢索上随人员滑行,确保作业人员移动安全。

35、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爬梯或斜道,不允许攀爬脚手架或建筑物上下。

对爬梯的制作和设置应符合高

处作业规范“攀登作业”的有关规定。

36、作业平台:

按照高处作业规范规定“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

方案,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封挂密目网。

脚手架的搭设规定。

垫木。

楼板堆放高度一般不应超过1.6m。

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站在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或平台上作业。

37、作业平台:

脚手架或作业平台应有搭设

38、脚手架的选材和铺设应严密、牢固并符合

49、构件堆放应平稳,底部按设计位置设置

40、构件多层叠放时,柱子不超过两层;梁不超过三层;大型屋面板、多孔板6〜8层;钢屋架不超过臣。

各层的支承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各堆放构件之间应留不小于0.7m宽的通道。

支撑,或将几榀大梁以方墙板堆放架应经设计计算确

41、重心较高的构件(如屋架、大梁等),除在底部设垫木外,还应在两侧加设木铁丝将其连成一体,提高其稳定性,侧向支撑沿梁长度方向不得少于三_定,并确保地面抗倾覆要求。

警応标志,防止无关人

42、起重吊装作业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划定危险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员进入。

43、除设置标志外,还应视现场作业环境,专门设置监护人员,防止高处作业或交叉作业时造成的落物

伤人事故。

44、起重吊装作业人员包括起重工、电焊工等均属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并发给合格证

书方可操作。

专业队伍进行,工作时应

45、起重吊装工作属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其工作应由有关部门认证的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挥。

二、选择题

1、起重吊装包括结构吊装和设备吊装,其作业属高处危险作业,作业条件多变,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施工前应编制专项A_。

A.施工方案;B.作业指导书;C.技术交底。

B确认符合要求并有记

2、起重机械按施工方案要求选型,运到现场重新组装后,应进行试运转试验和录、签字。

A.维修;B.验收;C.签证。

A.规范;B.规程;C.经验。

B确认符合

6、扒杆选用的材料、截面以及组装形式,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组装后应经有关部门要求。

A.使用;B.检验;C.签字。

1.2倍额定荷载,吊离地面200〜500

7、扒杆与钢丝绳、滑轮、卷扬机等组合后,应先经试吊确认。

可按mm,使各缆风绳就位,起升钢丝绳逐渐绷紧,确认各部的滑车及钢丝绳受力良好。

轻轻晃动吊物,检查扒杆,地锚及缆风绳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A.0.8;B.1;C.1.2。

&钢丝绳断丝数在一个节距中超过10%钢丝绳锈蚀或表面磨损达B_%以及有死弯、结构变形绳芯挤出

等情况时,应报废停止使用。

断丝或磨损小于报废标准的应按比例折减承载能力。

 

A.场地;B.路面;C.堆场。

20、作业道路平整坚实,一般情况纵向坡度不大于3%。

,横向坡度不大于A%0。

行驶或停放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5m以外,且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A.1%;B.2%;C.3%,C.5%。

B机车的作业条件。

21、当地面平整与地耐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路基箱、道木等铺垫措施,以

A.达到;B.确保;C.严禁。

22、起重机司机应对施工作业中所起吊重物B_切实清楚,并有交底记录。

A.体积;B.重量;C.性能。

23、司机必须熟知该机车起吊高度及幅度情况下的实际起吊重量,并清楚机车中各装置正确使用,熟悉A,做到不超载作业。

D.施工方案。

C进行,不得突然起吊形成超载。

A.操作规程;B.规范;C.规程;

24、不准斜拉、斜吊。

重物启动上升时应逐渐动作

A.高速;B.中速;C.缓慢。

上的重物。

25、不得起吊埋于地下和粘在地面或其他B_

A.绝缘体;B.物体;C.体积。

26、多机台共同工作,必须随时掌握各起重机起升的同步性,单机负载不得超过该机额定起重量的A_%。

A.80;B.110;C.150。

27、起重机首次起吊或重物重量变换后首次起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Lmm后停住,检查起重机的工作状态,在确认起重机稳定、制动可靠、重物吊挂平衡牢固后,方可继续起升。

〜2000。

A.200~300;B.500~800;C.1000

28、起重吊装于高处作业时,应按规定设置安全措施防止高处坠落。

包括各洞口盖严盖牢,临边作业应搭设防护A_封挂密目网等。

A.栏杆;B.防护棚;C.防护梯。

29、结构吊装时,可设置移动式节间安全平网,随节间吊装平网可平移到下一节间,以防护节间高处作业

人员的安全,高处作业B_规定:

“屋架吊装以前,应预先在下弦挂设安全网,吊装完毕后,即将安全网

铺设固定”。

A.规程;B.规范;C.施工方案。

A。

D.安全网。

30、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移动和作业时,必须系牢

A.安全带;B.安全帽;C.防滑鞋;

C作为防护措施的补充。

31、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独立悬空作业人员除去有安全网的防护外,还应以

A.立网;B.安全帽;C.安全带;D.安全网。

32、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在屋架安装过程中,屋架的上弦不充许作业人员行走,当走下弦时,必须将

系牢在屋架上的脚手杆上(这些脚手杆是在屋架吊装之前临时绑扎的)。

A.立网;B.安全带;C.安全帽;D.安全网。

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行车梁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从行车梁上行走时,其一侧护栏可采用钢索,作业人员将D_扣牢在钢索上随人员滑行,确保作业人员移动安全。

A.立网;B.安全网;C.安全帽;D.安全带。

A"规定。

技术交底;C.作业指导书;D.施工方案。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

C站在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或平台上作业。

.必须。

B,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封挂密目网。

.交底。

33、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爬梯或斜道,不允许攀爬脚手架或建筑物上下。

对爬梯的制作和设置应符合高处作业规范“

A.攀登作业;B.

34、按照高处作业规范规定:

’其他安全设施”。

高处作业人员

A.不得;B.严禁;C.

35、脚手架或作业平台应有搭设

A.记录;B.方案;C.

36、构件堆放应平稳,底部按设计位置设置垫木。

楼板堆放高度一般不应超过

5、起重机经检查确认安全装置包括超高限位器、力距限制器、臂杆幅度指示器及吊钩保险装置等均符合要

求。

(V)

6、起重扒杆的选用应符合作业工艺要求,扒杆的规格尺寸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设计计算应按照有关规范

标准进行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

(V)

7、扒杆选用的材料、截面以及组装形式,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组装后应经有关部门检验确认符合要

求。

(V)

&扒杆与钢丝绳、滑轮、卷扬机等组合后,应先经试吊确认。

可按0.8倍额定荷载,吊离地面2~5m,使

各缆风绳就位,起升钢丝绳逐渐绷紧,确认各部的滑车及钢丝绳受力良好。

轻轻晃动吊物,检查扒杆,地锚及缆风绳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X)

9、钢丝绳断丝数在一个节距中超过30%钢丝绳锈蚀或表面磨损达60%以及有死弯、结构变形绳芯挤出等情况时,应报废停止使用。

断丝或磨损小于报废标准的应按比例折减承载能力。

钢丝绳应按起重方式确认

安全系数,人力驱动时,k=2.5;机械驱动时,k=3〜4。

10,各组滑轮必须用

(X

10、扒杆滑轮及地面导向滑轮的选用,应与钢丝绳的直径相适应,其直径比值不大于

钢丝绳牢靠固定,滑轮出现翼缘破损等缺陷时应及时更换。

11、缆风绳应使用钢丝绳,其安全系数k=3.5,规格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缆风绳应与地锚牢固连

30、起重机首次起吊或重物重量变换后首次起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200〜300mm后停住,检查起重

机的工作状态,在确认起重机稳定、制动可靠、重物吊挂平衡牢固后,方可继续起升。

(X)

31、起重吊装于高处作业时,应按规定设置安全措施防止高处坠落。

包括各洞口盖严盖牢,临边作业应搭

设防护栏杆封挂密目网等。

结构吊装时,可设置移动式节间安全平网,随节间吊装平网可平移到下一节间,以防护节间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高处作业规范规定:

“屋架吊装以前,应预先在下弦挂设安全网,吊装完

(X)

(V)

毕后,即将安全网铺设固定”。

32、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移动和作业时,必须系牢安全带。

33、独立悬空作业人员除去有安全网的防护外,还应以安全带作为防护措施的补充。

例如在屋架安装过程

(V)

中,屋架的上弦不充许作业人员行走,当走下弦时,必须将安全带系牢在屋架上的脚手杆上(这些脚手杆是在屋架吊装之前临时绑扎的)。

34、在行车梁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从行车梁上行走时,其一侧护栏可采用钢索,作业人员将安全带扣牢

(V)

在钢索上随人员滑行,确保作业人员移动安全。

35、作业人员上下应有专用爬梯或斜道,不允许攀爬脚手架或建筑物上下。

对爬梯的制作和设置应符合高

(V)

处作业规范“攀登作业”的有关规定。

36、按照高处作业规范规定: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站在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或平台上作业。

四、问答题

1、起重吊装包括结构吊装和设备吊装,其作业属高处危险作业,作业条件多变,施工技术也比较复杂,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

答:

主要内容应包括现场环境、工程概算、施工工艺、起重机械的选型依据、起重扒杆的设计计算、地锚设计、钢丝绳及索具的设计选用、地耐力及道路的要求,构件堆放就位图以及吊装过程中的各种防护措施等。

2、起重吊装作业方案的编制的作用及审批?

答:

作业方案的编制必须针对工程状况和现场实际具有指导性,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确认符合要求。

3、起重机运到现场重新组装后达到验收使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1)起重机械按施工方案要求选型,运到现场重新组装后,应进行试运转试验和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并

有记录、签字。

(2)起重机经检测后可以继续使用并持有省、市级有关部门核发的定期准用证。

(3)经检查确认安全装置包括超高限位器、力距限制器、臂杆幅度指示器及吊钩保险装置均符合要求。

当该机说明书中尚有其他安全装置时应按说明书规定进检查。

4、起重扒杆组装后达到验收使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1)

扒杆的规格尺寸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设计计算应按照有关

起重扒杆的选用应符合作业工艺要求,规范标准进行并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

(2)

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组装后应经有关部门检验确认符

扒杆选用的材料、截面以及组装形式,合要求。

(3)

应先经试吊确认。

可按1.2倍额定荷载,吊离地面200~500

扒杆与钢丝绳、滑轮、卷扬机等组合后,mm,使各缆风绳就位,起升钢丝绳逐渐绷紧,确认各部的滑车及钢丝绳受力良好。

轻轻晃动吊物,检查扒杆,地锚及缆风绳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5、钢丝绳使用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报废?

答:

钢丝绳使用断丝数在一个节距中超过10%锈蚀或表面磨损达40%以及有死弯、结构变形绳芯挤出等情

况时,应报废停止使用。

6、钢丝绳使用中断丝或磨损小于报废标准的应如何处理?

答:

钢丝绳使用断丝或磨损小于报废标准的应按比例折减承载能力。

还应按起重方式确认安全系数,人力驱动时,k=4.5;机械驱动时,k=5〜6。

7、扒杆滑轮及地面导向滑轮的选用有何要求?

15,各组滑轮必须

答:

扒杆滑轮及地面导向滑轮的选用,应与钢丝绳的直径相适应,其直径比值不应小于用钢丝绳牢靠固定,滑轮出现翼缘破损等缺陷时应及时更换。

&起重吊装扒杆对缆风绳有何要求?

答:

缆风绳应使用钢丝绳其安全系数k=3.5,规格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缆风绳应与地锚牢固连接。

9、起重吊装扒杆对缆风绳的地锚有何要求?

答:

地锚的埋设作法应经计算确定,地锚的位置及埋深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和扒杆作业时的实际角度。

当移动扒杆时,也必须使用经过设计计算的正式地锚,不能随意拴在电杆、树木和构件上。

10、起重吊装重物重心吊点选择要不要在施工方案中规定?

答:

根据重物的外形、重心及工艺要求选择吊点,并在方案中进行规定。

11、起重吊装对重物吊点有哪些技术要求?

答:

吊点是在重物起吊、翻转、移位等作业中都必须使用的,吊点选择应与重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且吊点应在重心之上(吊点与重物重心的连线和重物的横截面成垂直)。

使重物垂直起吊,禁止斜吊。

12、起重吊装当采用多个吊点起吊时应注意什么?

答:

当采用几个吊点起吊时,应使各吊点的合力作用点,在重物重心的位置之上。

必须正确计算每根吊索的长度,使重物在吊装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位置。

13、起重吊装当构件无吊鼻需用钢丝绳捆绑时,为防止棱角切断钢丝绳要不要采取保护措施?

钢丝绳做吊索时其安全系数是多少?

答:

当构件无吊鼻需用钢丝绳捆绑时,必须对棱角处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切断钢丝。

钢丝绳做吊索时,其安全系数k=6~8。

14、起重机司机属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必须与司机所

答:

起重机司机属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正式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合格证书或培训内容,驾驶起重机类型相符。

15、汽车吊、轮胎吊起重作业可以由汽车司机替代吗?

同机持有两种

答:

汽车吊、轮胎吊必须由起重机司机驾驶,严禁同车的汽车司机与起重机司机相互替代。

证的除外。

GB5052-85《起重

16、对起重机的信号指挥人员上岗前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对信号有何要求?

答:

起重机的信号指挥人员应经正式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

其信号应符合国家标准吊运指挥信号》的规定。

17、起重机在地面,吊装作业在高处作业的条件下对信号传递有何要求?

答:

起重机在地面,吊装作业在高处作业的条件下,必须专门设置信号传递人员,以确保司机清晰准确的看到和听到指挥信号。

18、起重机作业区对路面的地耐力有何要求?

答:

起重机作业区路面的地耐力应符合该机说明书要求,并应对相应的地耐力报告结果进行审查。

19、起重机作业区对作业道路平整坚实一般情况有何要求?

3%。

,横向坡度不大于1%。

行驶或停

答:

起重机作业区作业道路平整坚实,一般情况下纵向坡度不大于放时,应与沟渠、基坑保持5m以外,且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起重机作业区地面平整与地耐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如何处理?

当地面平整与地耐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路基箱、道木等铺垫措施,以确保机车的作业条件。

起重机司机施工作业前对所起吊的重物重量要不要进行交底?

起重机司机应对施工作业中所起吊重物重量切实清楚,并有交底记录。

起重机吊装作业司机对所驾驶的起重机其性能、操作规程等有何要求?

司机必须熟知该机车起吊高度及幅度情况下的实际起吊重量,并清楚机车中各装置正确使用,熟悉操

(3)⑷

作业面平整坚实。

支脚全部伸出垫牢。

机车平稳不倾斜。

不准斜拉、斜吊。

重物启动上升时应逐渐动作缓慢进行,不得突然起吊形成超载。

不得起吊埋于地下和粘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重物。

多机台共同工作,必须随时掌握各起重机起升的同步性,单机负载不得超过该机额定起重量的80%

23、起重机首次起吊或重物重量变换后首次起吊时,对起重机、重物的检查应做哪些工作?

答:

起重机首次起吊或重物重量变换后首次起吊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200〜300mm后停住,检查起重机

的工作状态,在确认起重机稳定、制动可靠、重物吊挂平衡牢固后,方可继续起升。

24、起重吊装于高处作业时,应按规定设置哪些安全措施防止高处坠落?

答:

包括各洞口盖严盖牢,临边作业应搭设防护栏杆封挂密目网等。

结构吊装时,可设置移动式节间安全平网,随节间吊装平网可平移到下一节间,以防护节间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高处作业规范规定:

“屋架吊

装以前,应预先在下弦挂设安全网,吊装完毕后,即将安全网铺设固定”。

25、吊装作业人员在高空移动和作业时安全工作应做到哪些?

答:

在高空移动和作业必须系牢安全带。

独立悬空作业人员除去有安全网的防护外,还应以安全带作为防护措施的补充。

例如在屋架安装过程中,屋架的上弦不充许作业人员行走,当走下弦时,必须将安全带系牢在屋架上的脚手杆上(这些脚手杆是在屋架吊装之前临时绑扎的);在行车梁安装过程中,作业人员从行

车梁上行走时,其一侧护栏可采用钢索,作业人员将安全带扣牢在钢索上随人员滑行,确保作业人员移动安全。

26、按照高处作业规范规定悬空作业处对作业平台有哪些要求?

答:

“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业人员必须站在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或平台上作业。

其要求如下:

(1)脚手架或作业平台应有搭设方案,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和封挂密目网。

(2)脚手架的选材和铺设应严密、牢固并符合脚手架的搭设规定。

27、构件运至现场堆放应做到哪些?

答:

(1)构件堆放应平稳,底部按设计位置设置垫木。

楼板堆放高度一般不应超过

(2)构件多层叠放时,柱子不超过两层;梁不超过三层;大型屋面板、多孔板

高处作

三层。

各层的支承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各堆放构件之间应留不小于0.7m宽的通道。

(3)重心较高的构件(如屋架、大梁等),除在底部设垫木外,还应在两侧加设支撑,或将几榀大梁以方木铁丝将其连成一体,提高其稳定性,侧向支撑沿梁长度方向不得少于三道。

墙板堆放架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并确保地面抗倾覆要求。

28、起重吊装作业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作业区域应做好哪些警戒工作?

答:

(1)起重吊装作业前,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划定危险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除设置标志外,还应视现场作业环境,专门设置监护人员,防止高处作业或交叉作业时造成的落物伤人事故。

29、起重吊装作业人员包括起重工、电焊工等均属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

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并发给合格证书方可操作。

30、起重吊装工作属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其工作应由具备什么条件的队伍当任?

答:

其工作应由有关部门认证的专业队伍进行,工作时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指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