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98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docx

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语文卷

2010年辽宁省高考等值诊断网上阅卷联合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丰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

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古代以右、前为尊。

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

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

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

《尔雅》说:

“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

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

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

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

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

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

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

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

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

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

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

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

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

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

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

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作表情达意。

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

“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

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

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1.不能说明第1段中“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A、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颜回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庄子认为其背道逾礼。

C、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D、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趋礼:

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放肆。

B、鸣佩玉:

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C、容美于真:

道家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认为美存于真实之中。

D、一种时尚:

社会对拘守礼义、失去故我不良风气的嘲讽。

3.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意味着思想的解放。

C、写儒道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贬儒。

D、写第3段的目的是要说明步行在古人生活中的位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正辞太平兴国中,以饶州多滞讼,选知州事。

至则宿系皆决遣之,胥吏坐淹狱停职者六十三人。

会诏令料州兵送京,有王兴者,怀土惮行,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

兴妻上诉,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正辞曰:

“东南诸郡,饶实繁盛,人心易动。

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

”上壮其敢断,特迁官,充江南转运副使。

饶州民甘绍者,为群盗所掠,州扑系十四人,狱具将死。

正辞案部至,引问之,囚皆泣下,察其非实,命徙他所讯鞫①。

既而民有告盗所在者,正辞潜召监军掩扑之。

盗觉遁去,正辞即单骑出郭二十里追及之。

贼控弦持稍来逼,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余贼渡江散走。

被伤者尚有余息,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十四人皆得释。

此吾乡里事,而郡人多不闻之。

《容斋随笔·笔四》

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胥吏坐淹狱停职者淹:

拖延

B怀土惮行惮:

害怕

C.狱具将死狱:

审判

D.正辞案部至案:

案情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范正辞理案果决的一组是(3分)

①至则宿系皆决遣之

②有王兴者……以刃故伤其足,正辞斩之。

③太宗召见正辞,庭辩其事

④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

⑤上壮其敢断,特迁官

⑥正辞潜召监军掩扑之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6.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范正辞被特意选出做饶州知州,这侧面表现了他善于断案的才干。

B.范正辞断案果决,但在选兵进京一事上杀人失当,被贬官充任副使。

C.范正辞明察冤狱,使因甘绍案被判死刑的14名蒙冤者全部获释。

D.范正辞不仅办案目光敏锐,指挥有方;且临敌勇毅果敢,武艺高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兴敢扇摇,苟失控驭,则臣无待罪之地矣。

⑵正辞大呼,以鞭击之,中贼双目,仆之。

(3)旁得所弃赃,按其奸状伏法。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江城子①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②,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③!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④。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①作者在杭州通判任上,与词人张先同游西湖,时闻弹筝,即作此词。

②芙蕖,荷花的别名。

③遣谁听,意思是令人不忍卒听。

④湘灵,湘水女神。

8、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对下片有什么作用?

(7分)

9、作者将弹筝女想像为湘水女神,想等到弹奏结束后去找弹筝女问话,却是“人不见,数峰青”。

这样结尾有何妙处?

(4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⑵,。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某天穿过狮群

王小妮

(1)某一天我走错了路。

去朋友的家,我应该在一条刚铺成的路旁边下车。

结果下车以后,眼前是一片黄芦草飘摇的荒野。

我要去的那片郊区新住宅,远远地站在千米外的海边,要抄近路,必须斜插过荒野。

  

(2)我从来没被这么多形态都是狮子的石头包围过。

荒野之中有一片无门、无墙、无标牌又无人看守的石雕场,几百只姿态不同的狮子都在扬头看着我。

小的,像一只茶杯,大的高过真人。

这么多狮子,不可能出自同一石匠之手。

但是每一只都翘首仰望,勇猛自信,趾高气扬。

它们身上的石头,被凿出一条条的细沟,那石头就变成起伏波动的毛发,威风凛凛。

石兽们仰天发出着无声长啸,绝没有一只敢显出困顿、疑虑或忧伤。

  (3)不经过人之手,山里冷冰冰的石头,怎么可能有这么统一的气质?

石头长在山里,风蚀雨淋,什么形态都有。

游山的人经常形容它们,像某某动物、某某器皿。

但石头滚动着,出了生养它们的山,匠人粗粝的手,覆盖在上面,石头就变成了一样的狮子。

  (4)太阳很好,一层层从天上落下来。

我摸到狮子们白色无神的眼球。

石兽们都无声地坐在荒野里,对石雕场的场主而言,它们现在还只能是石头。

场主要亲手拿到钱,它们才能被运进城里,被围拢着,隆重地“点睛”。

那时候,它们才成为人类的威武门卫。

在很多商家的门口,我分别见过漆黑眼球和通红眼球的狮子。

穿过半成品,狮子们的青白眼睛在太阳里,每面球体都暖洋洋地呆望着。

  (5)四周没人,石头上有几件深颜色的旧衣裳。

我想象工匠们抖着身上的石末儿站起来。

工匠问我是干什么的,说谈生意要找老板。

可工匠也在怀疑,我太不像一个来买狮子的人。

我问他们是不是只会雕这一种狮子?

工匠会马上反驳。

他们四处指点,这里面有很多种呀。

师傅教的,全都在这儿了。

  (6)我转向那古老的师祖——知识产权的所有者。

那长髯老人说,你想要的,我这儿没有。

  (7)我想见到一对惆怅的狮子,低着头,毛发杂乱,心绪不安。

没有狮子永远昂头而不要休息的。

  (8)石雕厂老板说那是坑害他。

谁会掏钱让虚弱胆怯的野兽来把守大门?

石头只能听工匠和老板的,不敢有第二种表情。

钢钎举起来了,石头失去了意念,柔软地滑落,如雨后的泥胎。

  (9)我问那凿石头的师祖,你见过狮子吗?

他说,没见过狮子还没见过人?

  (10)中国人早已经习惯了,一切草木山石都可能转化为人的念头。

中国人很少去关心其他的活物,只是向万物身上涂刷自己的意愿与心情。

  (11)石料不说话,万古沉默。

石头怎么可能在火药的炸响和人的撬动之后做出选择?

(12)曾经有人提醒我,说中国的“狮城”越来越多。

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石头被集中,再变成狮子,蹲在繁华的大街上。

绿色森林里,大自然的兽中之王已经快灭绝了。

它们黯然地踩着软步,把灰色的影子投在水泥的森林里。

⑴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因为没能在准确的车站下车,需要步行穿过一个石雕场,那里的形态各异的石狮子,给了她出乎意料的惊喜与收获。

B、冷冰冰的石头在山里风蚀雨淋,没有生命,是工匠们粗粝的手的精心加工,才使石头带着自然之魂变成狮子,走进了城市。

C、作者特别提到“见过漆黑眼球和通红眼球的狮子”,意在表明在交了钱的“商家的门口”,被点睛的狮子才会显得充满热情与活力。

D、“我想见到一对惆怅的狮子”,作者这样说是因为她想让老板等人明白,自然界的狮子不会只有一种表情,人应懂得尊重自然。

E、作者用文学的手法,通过工匠等人物对石狮雕像的种种反应,从一个角度具体可感地反映了中国百姓的精神状态,耐人寻味。

⑵文中加点的“这一种”指的是什么?

“很多种”指的是什么?

我与工匠看狮子的角度有何不同?

(6分)

⑶从第五段起,作者写自己“想象”的场景,其间分别与工匠、老板、祖师三种人物进行了对话。

①三种人的答话,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4分)

工匠

老板

祖师

②文中使用想象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4分)

⑷兽中之王狮子,为什么会“黯然”?

作者在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依周作人的说法,在中国,讲“人”的意义,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真正开始的。

那时候人们怎么讲“人的意义”呢?

不妨来看两篇当时最有影响的文章。

一是胡适的《易卜生主义》。

它这样归纳易卜生对“人”的要求:

“他主张个人须要发达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随后引出那一段脍炙人口的宣言:

“你要想有益于社会,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有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你自己。

”现代的“人”被解释为“个人”,对“人”的“发见”,也被具体化为对个人与社会的新的关系的“发见”,胡适从头到尾,都是把他对“人”的看法,放在“个人如何面对社会”的论述框架中来展开的。

二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它先列出“人”的定义:

“人是灵肉二重的统一。

”接着引申道:

“我们所谓的人类正当的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

所谓从动物进化的人,也便是指这灵肉一致的人。

”这似乎是开辟出了一片与《易卜生主义》完全不同的视野,它呈现的是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可是,周作人并没有顺着灵肉一致的思路继续往下讲,他话头一转:

“这样的‘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

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

彼此都是人类,却又各是人类的一个。

所以须营造一种利己而以利他、利他便是利己的生活。

”又折入《易卜生主义》的视野了。

由此往下,一路都是讲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最后以耶稣“爱邻如己”的训诫结束了对“人道主义”的阐发,文章开头拓出的那一片新的视野,随之缩小到几近于无。

在这里,我只想指出一点,胡适、周作人对“人”的思考,都没有摆脱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强调,这是时势的需要,更有传统的潜在作用。

可一旦这种强调成为“发见人”的主导方向,“我如何挣脱社会束缚”这一问题遮没了人们思考“人的意义”时候的大部分视野,那就会造成极大的限制。

许多“人”的生活的重要方面,譬如“灵”与“肉”的关系,人的各种社会需求——政治、经济、审美、爱情等等——之间的关系,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其它许多方面,都会被排除在对“人”的思考之外。

当然,这些方面并不能完全自外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它们绝不等同于这种关系。

倘若你只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去把握人,而忽视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与探索,那就很难避免狭隘和武断。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胡适认为“现代人”就是相对于社会的独立的人,他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个人不必服从社会,强调了个人奋斗。

B.周作人对“人”的理解,注意到了对人自身特性的认识,意识到了人的灵肉二重性,但由于受时势的影响没能就此深入论述。

C.周作人在谈论“人”的理想生活时,强调要改良人类的关系,强调“爱邻如己”,在当时这比胡适一味地强调个人发展更有进步意义。

D.如果在思考“人的意义”的时候,“我如何挣脱社会束缚”这一问题遮没了人们的大部分视野,就会造成对人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E.没有社会,政治、经济就无从谈起,因此,人的各种社会需求——政治、经济、审美、爱情等——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⑵阅读二、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8分)

①“《易卜生主义》的视野”指的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lO个字)

②“那一片新的视野”指的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12个字)

⑶从第二、三段看,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胡适与周作人表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

胡适侧重的是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6个字)

周作人侧重的是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6个字)

⑷对如何思考“人的意义”这一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是什么?

(6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像这样机智幽默的句子,在钱钟书先生的文章里比比皆是,鳞次栉比,显示着作者的智慧和文笔的老到,所用的词语入木三分。

B、说起雨刷器的故障,很多司机不以为然。

但是有关调查显示:

雨天驾车的交通事故比平常高出5倍,这与雨刷器老化密切相关。

C、观棋不语真君子,下棋的人都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

小刘瞥了一眼身边不停地大呼小叫、支招议论的小马,没言语,继续下棋。

D、一入冬,二虎就被停了别的活计,专门负责到金家茶炉打开水,每天从早到晚,川流不息,有时还供不上回来歇脚的师傅们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印尼的一些科学家表示,他们在偏远的丛林里发现了一种极小的负鼠,它显然是新物种,不过在正式确认前还将进一步研究。

B、韩国接连出现小型比萨店由于无法承受成本上升而被迫关门的情况发生,部分比萨店不得不冒着失去顾客的风险,提高价格。

C、电脑、书架、小沙发……一走进这间精心布置、整洁清静的“小小图书室”,你立刻就可以感受到这里温馨宜人的环境和宗旨。

D、今年冬季密云将举办全民滑雪大赛,还邀请交警、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交公司职工等将于农历12月免费参加滑雪。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忘记,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更应追求精神与灵魂的富足。

①我们也不能随意作践自然、作践动物

②以仁爱之心、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与生命

③就像我们不能剥夺他人的生命一样

④人类不过是自然界中普通而年轻的物种

⑤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⑥这是人性要求的情操与素质

A.③①④②⑤⑥B.④③①②⑥⑤C.③①②⑥⑤④D.②⑥⑤④③①

16、下面这条“规则”的内容、语言和格式均有毛病,请找出5处加以改正。

(5分)

规则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一、本室期刊、杂志和报纸只供室内阅读,不得携出室外。

二、凭工作证或学生证向工作人员借阅报刊,每次不超过2本(份)。

三、爱护书籍,如有污损和撕毁照价赔偿。

四、保持室内安静、清洁,不提倡吸烟。

五、本规则自即日起执行。

育才学校阅览室

2009年1月7日

答:

17.下面一段文字将电影名连缀在一起,表达新年祝福,别有情趣。

新春到了,本着《非诚勿扰》的原则,我拿起《手机》向你贺岁:

愿好运《没完没了》,事业吹响《集结号》,天天《家有喜事》。

牛年《大腕》就是您!

请把你学过的课文的标题(三篇以上)连缀起来,组成一段中心明确、语意连贯的文字。

(限50—80字,凡课文标题请用书名号标点)(6分)

50

80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次,意大利《机会》杂志社记者采访比尔·盖茨,问了这样几个问题:

你是怎样想到不等大学毕业就抓住“机会”离校创办微软的?

你对这个发展机会有多大把握?

你依据什么来断定它就是“机会”?

你怎么看“机会”对人生和事业的影响?

比尔·盖茨是这样回答的:

最近我母亲病逝,我深感对母亲的孝顺是不能等待的。

一个企业家回报社会也不能等待。

投入慈善事业是我的理想和追求……

比尔·盖茨的回答,似乎与记者的提问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他的确是在回答,而且说的都是自己真实的心里感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