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09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38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写作——我的心爱之物》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写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设计

课题

我的心爱之物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上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都有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

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

展示图片

根据教师所提示,小组讨论,进行思考,并展示答案。

图片直观,即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习作内容

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2、写作指导

1.认真审题。

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题目是:

心爱之物。

选择心爱之物,确定自己最喜爱的物品是什么。

我们把心爱之物也就是选择特别钟爱的东西介绍给大家。

比如玩具、文具、驯养的宠物、捡到的贝壳、亲人送的礼物、妈妈织的围巾、朋友送的纪念品等……

2.介绍心爱之物。

我们应该如何介绍我们的心爱之物呢?

我们可以介绍心爱之物的外形;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等等。

重点要写清楚它的外形、来历、作用和你喜欢它的原因。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运用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来写,如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字里行间要融入自己的喜爱之情。

3.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

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

如写梅花不怕风雪的特点时,可联想到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写白杨的挺拔高大,可联想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但是联想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抒情不要无病呻吟。

另外,注重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是描写植物的绝佳秘方。

三、写作思路

1.认真筛选,确定心爱之物。

最熟悉的、最喜欢、最好写的作为写作对象。

(1)能以小见大的:

选取那些看似细小平凡,实则含义深刻的事物作为文章的材料。

(2)能与众不同的:

选择自己熟悉、确实觉得喜爱并有话可写的,别人写的最好不要写。

(3)能联系生活的:

选取物品能联系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4)能放飞想象的:

联想和想象是作文制胜的一大法宝,习作时合理地展开有意义的想象,能拓展写作空间。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心爱之物的样子一定要写清楚,这需要仔细观察,比如介绍一种蔬菜或水果,应充分调动视觉、味觉、嗅觉,从它的外形、颜色、口感来描写;介绍电器、文具、玩具应重点从其外形、结构、功能、玩法等方面来入手。

观察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

3.介绍来历,说明用途。

无论写什么物品,来历可以略写,三言两语交代清楚即可。

也可以简单介绍这个事物的用途是什么。

当然如果这个物品的来历盒用途是你喜欢的它的最主要原因,那么就要重点写了。

4.具体事例,显示心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要写出“心爱”,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在字里行间表达这个物品喜爱的情感。

5.班级张贴,来分享。

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写好后张贴在班级里,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喜好,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写作框架

开头:

A点出要写的心爱之物

中间:

A介绍起外形特点与内部构造

(大小、形状、颜色;按空间顺序)

B介绍其功能或用法

展开联想和想象

结尾:

表达你对其喜爱之情

五、例文分析

例文一:

我的心爱之物

从小到大,我收到过许多礼物。

我最喜欢爷爷送我的那份礼物。

记得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喜欢睡懒觉,爷爷怕我上学迟到,就送给我一个小闹钟。

(介绍了送礼物的人、时间、原因,以及礼物是什么。

小闹钟的样子是一只可爱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红灿灿的冠子,像熊熊燃烧的火焰。

小巧玲珑的脸上长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在盯着我看呢!

它披着五颜六色的彩衣,粗壮的腿下长着一双强而有力的爪子。

❷(详细描述了小闹钟的样子,用词准确而生动。

)小公鸡的嘴微微地张着,看上去好像在严肃地说:

“小主人,以后可不能偷懒哦,要早睡早起,珍惜时间!

”❸(这是小作者的想象,他感觉小闹钟时刻在提醒着他。

“如今,我上五年级了,但我还记得爷爷送我闹钟时说的话:

“小林啊,你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了,要学会珍惜时间。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

失去的时间,用黄金都买不回来。

”❹爷爷的话,我时刻铭记于心,并努力做到,不让爷爷失望。

(爷爷言辞恳切,语重心长,体现了长辈对孩子寄予的期望,也点明了爷爷送给“我”这份礼物的用意。

)我非常喜欢爷爷送给我的这份礼物,因为它时刻激励着我要珍惜时间。

❺(结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爷爷的感激。

例文二:

我心爱的小台灯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盏可爱的小台灯,它是三年前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小台灯造型独特,圆圆的灯座,修长的灯杆,灯杆上面撑着一个蓝色的圆形灯罩,灯罩下面嵌着一支晶莹的灯管。

打开台灯,柔和的灯光立刻洒满书桌,照亮我的书本,也照亮了整个书房。

每一个学习的夜晚,小台灯都散发着光芒,站在桌子上静静地陪着我。

春天,我会在台灯旁边放一束野花,在灯光的照耀下,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格言;秋天,我会在灯座上放几片落叶,吟诵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诗句。

一年又一年,小台灯已陪我度过了三个春秋,我们已经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小台灯的光芒经常鼓励我战胜困难。

一次,我做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非常难的奥数题,怎么都解不出来。

我烦躁不已,站起来,“啪”的一声把灯关上了,书房里顿时一片漆黑。

小台灯的光芒消失了,我的心里突然感到空落落的。

黑暗中,我似乎听到了小台灯的鼓励:

“小主人,遇到难题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我冷静下来,重新打开台灯,它的光芒又洒在了书本上。

在柔和的灯光下,我又仔细看了一遍题目,冷静地思考着。

突然,我找到了突破口,于是我改变了解题思路,终于解出了那道题。

当时,我真想对小台灯说:

“谢谢你,我的好伙伴!

小台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它的光芒,它照亮了我的书本,照亮了我的书桌,也照亮了我的学习之路。

它是我的心爱之物,我会一如既往地珍惜它,爱护它。

愿这盏小台灯能够永远闪烁着它那美丽的光芒!

点评:

小作者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描写了小台灯的外形和构造,并结合小台灯用它的光芒鼓励“我”战胜学习上的困难的事例,说明“我”喜欢它的原因。

习作内容丰富,语言朴实,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小台灯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学生阅读习作内容,带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根据教师的引导,掌握描写心爱之物方法,并进行展示。

 

根据教师指导,进行讨论、学习。

 

明确本节课的习作题目,及要求。

 

引导学生对例文进行分析和点评。

教师出示习作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中心。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习作的构思。

 

引导学生生化主题,对文章的习作思路有了基本的掌握。

 

让学生指导这次习作的内容,并且提示学生要注意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作文。

 

学生在分析和点评例文的过程种,学习到了小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学生在构思自己的文章。

课堂小结

描写心爱之物,首先要确定心爱之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其次介绍来历,说明用途;再次具体事例,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最后要有联想地抒发自己的心爱之情。

板书

我的心爱之物

心爱之物的外形

心爱之物的来历和用途(略写)

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表达我的心爱之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人教(部编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

重点

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

陆游示儿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

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什么时候告诉的?

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以及感受诗人的人格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

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

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

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

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儿子是怎样回答的?

然后说一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

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_____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元知万事空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课前预习布置

1.自学生字;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

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

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

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

题临安邸

2.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

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师: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都描写了什么?

给你什么感觉?

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

爱国

师:

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写作背景)

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

西湖歌舞几时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

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

简直。

作:

当作。

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

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

板书:

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有感情地读诗

师:

(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主学习的培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在读中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八:

作业设计:

1.背诵这首诗。

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

_________________

醉:

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答案】

1.几时才能停下。

吹。

陶醉。

2.C

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

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

己亥杂诗

2.题解:

“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这是第220首。

⒊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设计意图:

设计“题解”这一环节,让学生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

⒈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

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

(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⒋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⒌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

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了解写作方法,有助于指导他们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拓展:

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

诵读默写。

 

【设计意图:

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抖擞起精神

2.B

3.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yānxūnhánɡzhōujūshùnǎishì

()()()()()

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

2.家祭无忘告乃翁。

()

3.西湖歌舞几时休。

()

4.九州风气恃风雷。

()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