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133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docx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215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设计、安装与调试及写出设计总结报告等。

其中理论设计又

包括选择总体方案、设计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步骤,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

安装与调试是把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通过安装与调试,进一步完善电路,使之达到课题所要求的性能指标,使理论设计转变为实际产品。

课程设计的最后要求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理论设计的内容、组装调试的过程及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衡量课程设计完成好坏的标准是:

理论设计正确无误;产品工作稳定可靠,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电路设计性能价格比高,便于生产、测试和维修;设计总结报告翔实,数据完整可靠等。

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一.

分析设计任务,即“做什么”和指标要求,即“做到什么程度”

二.选定总体方案,画出方框图;

三.设计单元电路;

四.选择元器件与计算参数;

调整电路

更换器件

五.画出并设计总体电路图;

修改更新电路

六.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确

定实际的总体电路等。

由于电子电路种类繁多,千差万别,设计方法和步骤也因情况不同而各异,因而上述设计步骤需要交叉进行,有时甚至会出现反复。

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一.总体方案的选择

1.选择总体方案的一般过程设计电路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总体方案。

所谓总体方案是根据所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性能指标,用具有一定功能的若干单元电路组成一个整体,来实现各项功能,满足设计题目提出的要求和技术指标。

由于符合要求的总体方案往往不止一个,应当针对任务、要求和条件,查阅有关资料,以广开思路,提出若干不同的方案,然后仔细分析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加以比较,从中取优。

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不涉及具体电路,但涉及系统框图,框图必须正确反映系统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能清楚表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互关系。

框图一般不必画得太详细,只要说明基本原理就可以了,但有些关键部分一定要画清楚,必要时尚需画出具体电路来加以分析。

2.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方案论证)

原理方案提出后,必须对所提出的几种方案进行论证,确定设计方案,即对每个提出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优劣,最后综合出最佳设计方案。

这样可以保证设计研制过程中不出现大的返工。

方案中采取的每一技术措施都必须有充分的论据。

方案论证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包括原理的可行性、元器件的可行性和设计的可行性。

衡量方案可行性的标准是:

(1)能达到所要求的功能指标;

(2)电路简单、先进、体积小、工作稳定可靠;

(3)成本低、所采用的元器件的品种少、体积小且货源充足;

(4)调试简单方便;

(5)有个人特色;

(6)节能:

系统效率高、耗电小;

(7)性能价格比高。

通常我们希望所设计的电子电路能同时符合上述各项要求,但有时会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

例如设计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如果要使耗电最小或体积最小,则成本升高,或可靠性差,或操作复杂。

在遇到矛盾的情况下,应视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用市电即交流电网供电的电子设备,在电路的总功耗不大的情况下,功耗大小不是主要矛盾。

而对于用微型电池供电的航天电子仪器而言,功耗大小则是主要矛盾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代价交换”原则。

所谓“代价交换”指牺牲一种次要性能为代价换取另一种必备性能的提高。

最普通和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是研制经费与设备性能之间的交换。

费用也是设备的性能,但不是技术性能,它和许多性能之间都有矛盾,牺牲一些次要性能或功能以降低价格,或者不惜代价取得必要的高性能。

二.单元电路设计

在确定了总体方案、画出详细框图之后,即可着手设计各功能模块的具体电路。

单元电路是整机的组成部分,只有把单元电路设计好才能提高整体设计水平。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要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

具体设计时,尽量选择现有的、成熟的电路来实现单元电路功能。

有时找不到完全满足要求的现成电路,可以模仿成熟的先进的电路,可在设计要求比较接近的某电路基础上适当改进,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

而且,不仅单元电路本身要设计合理,各单元电路之间也要相互配合,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要特别注意保证各功能模块协调一致地工作。

在模拟电路系统中,要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耦合方式把它们级连;在数字电路系统中主要通过控制器使之协调一致地工作。

控制器不允许有竞争冒险和过度干扰脉冲出现,以免发生控制失误,产生误动作。

对于所选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时,要根据集成电路的技术性指标和功能块应完成的任务,正确计算外围电路的参数、选择元器件。

对于数字集成电路对各功能输入端正确处理、链接。

三.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电路参数计算是保证电路达到性能指标的基础和选择元器件的依据。

因电子元器件性能参数的离散性及标称规格分级有限且存在误差,电路组装后必须进行调试,故元器件参数的计算常称为估算。

计算参数的具体方法,主要在于正确运用分析方法,弄清电路原理和用好计算公式。

例如:

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的计算:

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的计算。

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正确利用计算公式,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在设计电路时,除了对电路性能指标的要求外,通常没有其他已知参数,几乎由设计者自己选择和计算,有些参数很难用公式计算确定,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也可查阅参考文献给出的经验取值。

如确实无法确定,个别参数可待仿真或搭接电路实验后再确定。

计算参数时,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电路设计要求的功能,且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对于一般情况,计算参数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各元器件的工作电压、电流、频率和功耗等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并留有适当裕量,以保证电路在规定的条件下,能正常工作,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2)对于环境温度、交流电网电压等工作条件,计算参数时应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

(3)涉及元器件的极限参数(例如整流桥的耐压)时,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一般按1.5倍左右考虑。

例如,如果实际电路中三极管UcE的最大值为20V,挑选三极管时应按BUCEO≥30V考虑。

四.元器件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路的设计就是选择最合适的元器件,并把它们最好的组合起来,因为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选择元器件的问题,不仅在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及计算参数时要考虑选哪些元器件合适,而且在提出方案、分析和比较方案的优缺点时,有时也需要考虑用哪些元器件以及它们的性能价格比如何等。

在确定电子元件时,应根据电路处理信号的频率范围、环境温度、空间大小、成本高低等诸多因素全面考虑。

把每一元器件的型号的选用也列作方案设计的内容,因型号的选取也会直接影响系统和产品的性能。

例如中低速电路中选用高速器件,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会增加对外部的电磁干扰,不符合电磁兼容设计原则。

在高频振荡回路中的电容必须用损耗较小的品种,如果设备的空间有限,还要考虑电容的体积尺寸,选体积小的电容器。

再如电路所用运算放大器的选用,对性能指标无特殊要求时,一般选廉价通用的型号。

但究竟选用什么型号,可有多种考虑,例如实验室现有型号、价格最低的型号、市场供应货源充足的型号、最熟悉的型号等。

选择元器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在保证电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设法降低成本,减少器件品种、减少元器件的功耗和体积,为安装调试创造有利条件。

(2)电阻值尽可能选在1MΩ范围内,一般最大不应超过10MΩ,其数值应在常用电阻标称值系列之内,并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电阻的品种。

(3)非电解电容尽可能在100pF~0.1uF范围内选择,其数值应在常用电容器标称值系列之内,并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电容的品种。

(4)应把计算确定的各参数值标在电路图的恰当位置。

1.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可以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所以选择用集成电路来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它不仅使系统体积缩小,而且性能可靠,便于调试和运用。

所以一般优先选用集成电路。

但在某些方面集成电路不一定比分离元件好,有些功能相当简单的电路,只要用一只三极管或二极管就能解决的问题,若采用集成电路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复杂化,或者使成本较高。

但在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集成电路,必要时可画出两种电路,进行比较。

集成电路的品种很多,选择时先根据总体方案考虑应选用什么功能的集成电路,再进一步考虑它的性能,然后再根据价格等考虑选用什么型号的器件。

在选择集成电路时,应多了解集成电路的品种、典型产品的型号、性能及价格等,以便设计时能及时提出好的方案,较快地设计出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

2.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器和电容器是两种最常用的元器件,它们的种类很多,性能相差也比较大,应用的场合也不同。

因此,设计者应该熟悉各种电阻器和电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点,设计时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对元器件作出正确的选择。

3.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三)极管、晶闸管等。

对于器件选择的种类不同,注意事项也不同。

例如选择晶体三极管时,首先注意是选择NPN型还是PNP型管,是高频管还是低频管,是大功率管还是小功率管,并注意管子的参数是否满足电路设计指标的要求。

应当熟悉分立元件的功能,掌握它们的应用范围,根据电路的功能要求和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工作条件,如通过的最大电流、最大反向工作电压、最高工作频率、最大消耗的功率等,是否满足电路设计指标的要求,高频工作时,要求ƒT=(5~10)ƒ,ƒ为工作频率。

五.总体电路图绘制

在原理电路设计完成后,应画出总体电路图;在仿真、实验调试后,应绘制正式总体电路图。

绘制的电路图应做到:

布局合理,排列均匀、稀密恰当,图面清晰、美观,比例协调,便于读图、便于理解。

并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信号流向。

应从输入端或信号源画起,由左至右、由上而下按信号流向依次绘制各单元电路。

(2)总图尽量绘制在一张图纸上。

如电路较复杂,需分别绘制数张图纸时,应把主电路绘制在同一张图纸上,而把较独立或次要部分画到另一张图纸上,并在图的断口两端做好标记,标出信号从一张图到另一张图的引出点与引入点,以说明各图纸在电路连线之间的关系。

(3)图形符号要标准,图中应加适当的标注。

图形符号表示器件的项目或概念。

电路图中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一般用方框表示,在方框中标出它的型号,在方框的边线两侧标出每根线的功能名称和管脚号。

除中、大规模器件外,其余元器件符号应当标准化。

(4)连接线应为直线,并且交叉和折弯应最少。

通常连接可以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一般不画斜线,互相连通的交叉处用圆点表示,根据需要,可以在连接线上加注信号名或其他标记,表示其功能或其去向。

有的连线可用符号表示,例如器件的电源一般标注电源电压的数值,地线用符号(⊥)表示。

(5)数字电路中的门电路、触发器在总电原理图中常用门电路符号、触发器符号来画,而不按实际接线图形式画。

如按接线图形式画,由于CMOS集成电路不用的输入端不能悬空,因此,要对不用的输入端进行处理,否则该图不正确。

(6)如果电路比较复杂,设计者经验不足,有些问题在画出总体电路之前难以解决。

可以先画出总电路图的草图,调整好布局和连线之后,再画出正式的总电路图。

以上只是总电路图的一般画法,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六.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安装前的准备

在画出总体电路图,计算出全部参数值,并确定元件的取值以后,将进行电路的组装工作。

组装电路之前,至少应对总体电路图进行一次全面审查,这是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各种计算难免错误,有些问题难免考虑不周到。

如果原理电路中存在某些问题,不在实验前解决,可能会导致实验时损坏元器件。

对总体电路图经过仔细审查,可以发现和解决一部分或大部分问题,为实验打下较好的基础。

2.电路的仿真

当一个电路设计完成以后,有条件的可先进行电路仿真。

通过仿真,可以发现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得以改正,优化设计电路。

同时可以节省调试时间并避免造成经济浪费。

电路仿真时应注意,当设计的电路是用来做理论研究或做验证性实验时,创建电路时可选用标准元件,这样当修改元件参数时会很方便,电路也会在理想的条件下工作。

若设计的是产品电路,或要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如何,选元件时应尽量用和实际电路中的器件相同型号的元件,这样仿真结果才会和实际效果比较一致。

否则可能会出现仿真达到了设计要求,运行良好,而搭建的实际电路却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还要注意,即便是仿真成功了,设计的电路还不一定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指标,这只是证实了所设计系统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是否能完全达到设计目的,符合实际需要,只有在实验室通过实际电路的安装调试后,才能得到证实。

3.电路的安装

电路设计并审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电路的安装,一般采用面包板、通用板或印制电路板。

在面包板上组装,元器件便于插接且电路便于调试,并可提高元器件的重复利用率,但易出现接触不良、可靠性差、怕震动、不易长期保存等缺点。

通用板对于电路不太复杂、引线不多的电路,从电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来看是比较好的选择。

用印制电路板安装的电路系统,具有更稳定和最终产品的效果,同时焊接组装可以提高学生的焊接技术,因此,对于成果电路的安装是必需的。

下面介绍在面包板上用插接方式组装电路的方法。

(1)集成电路的装插

插接集成电路时首先应认清方向,不要倒插,所有集成电路的插入方向保持一致,注意管脚不能弯曲。

(2)元器件的装插

根据电路图的各部分功能确定元器件在面包板上插接的位置,并按信号的流向将元器件顺序地连接,以易于调试。

有极性的电子元器件安装时,其标志最好方向一致,以便于检查和更换.

(3)导线的选用和连接

导线直径应和插接板的插孔直径相一致,过粗会损坏插孔;过细则与插孔接触不良。

为检查电路的方便,要根据不同用途,导线可以选用不同颜色。

一般习惯是正电源用红线,负电源用蓝线,地线用黑线,信号线用其他颜色的线等。

连接用的导线要求紧贴在插接板上,避免接触不良。

连接不允许跨在集成电路上,一般从集成电路周围通过,尽量做到横平竖直,这样便于查线和更换器件,但高频电路部分的连线应尽量短。

组装电路时注意,电路之间要共地。

正确的组装方法和合理的布局,不仅使电路整齐美观,而且能提高电路工作的可靠性,便于检查和排除故障。

4.调试前的直观检查

电路安装完毕,通常不宜急于通电,先要认真检查一下。

检查内容包括:

(1)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电路连线是否正确,包括错线、少线和多线。

查线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①按照电路图检查安装的线路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根据电路图连线,按一定顺序逐一检查安装好的线路。

由此,可比较容易查出错线和少线。

②按照实际线路来对照原理电路进行查线

这是一种以元件为中心进行查线的方法。

把每个元器件引脚的连线一次查清,检查每个引脚的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查出错线和少线,还容易查出多线。

为了防止出错,对于已查过的线通常应在电路图上做出标记:

最好用数字式万用表“Ω挡”的蜂鸣器来测量,而且直接测量元、器件引脚,这样可以同时发现接触不良的地方。

(2)元、器件安装情况

检查元、器件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和电解电容极性等是否连接有误。

(3)电源供电(包括极性)、信号源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直流极性是否正确,直流电压是否与实验电路连接,信号线是否接正确。

(4)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在通电前,断开一根电源线,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端对地(⊥)是否存在短路。

检查直流稳压电源对地是否短路。

若电路经过上述检查,并确认无误后,就可转人调试。

5.调试方法

调试包括测试和调整两个方面。

所谓电子电路的调试,是以达到电路设计指标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测量一判断一调整一再测量”的反复进行过程。

为了使调试顺利进行,设计的电路图上应当标明各点的电位值,相应的波形图以及其他主要数据。

调试方法通常采用先分调后联调(总调)。

我们知道,任何复杂电路都是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调试时可以循着信号的流程,逐级调整各单元电路,使其参数基本符合设计指标。

这种调试方法的核心是,把组成电路的各功能块(或基本单元电路)先调试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

采用先分调后联调的优点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设计的电路一般采用此方法。

对于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机系统的电子装置更应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调试。

因为只有把三部分分开调试后,分别达到设计指标,并经过信号及电平转换电路后才能实现整机联调。

否则,由于各电路要求输入、输出电压和波形不符合要求,盲目进行联调,极有可能造成大量的器件损坏。

用于测试的实验仪器有:

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和扫频仪等。

数字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是逻辑电平,除连续时钟脉冲信号需从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和用示波器观察外,输出响应可用万用表、示波器、发光二极管和数码管进行观察。

调试模拟电路时,除观察器件的直流工作点用万用表外,被测电路的输入信号一般由函数波形发生器供给,对波形有效值的测量可通过交流毫伏表进行,而对波形参数(如频率、相位、幅度、失真度等)的测量则需要示波器或其他专门仪器。

按照上述调试电路原则,具体调试步骤如下:

(1)通电观察

把经过准确测量的电源接人电路(注意:

电源的极性和地的接法),但不接入信号源信号。

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包括有无冒烟,是否有异常气味,用手去触摸元器件是否发热,电源是否有短路现象等等。

如果出现异常,应该立即切断电源,等待排除故障后才能再通电。

然后测量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各器件引脚的电源电压,以保证元器件工作正常。

通过通电观察认为电路初步工作正常,就可转入正常调试。

另外,应注意一般电源在开与关的瞬间往往会出现瞬态电压上冲的现象,集成电路最怕过电压的冲击,所以一定要养成先开启电源,后接电路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不能随意地将电源关掉。

(2)静态调试

交流、直流并存是电路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般情况下,直流为交流服务,直流是电路工作的基础。

因此,电子电路的调试有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之分。

模拟电路一般先检查直流工作点,此时只接通直流供电电源但不加测试信号。

对于运算放大器,除检查电源(有时是单路电源,有时是正、负双路电源)外,还应检查凋零电路,即在输入为零时,输出是否接近零电位。

若运放输出电位始终接近正电源电压或负电源电压时,说明运放处于阻塞状态,可能是外电路没有接好或运放已损坏。

如果通过调零电路无法使运放输出为零,除运放内部对称性差外,也可能是运放处于自激振荡状态,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运放是否自激振荡。

数字电路的调试主要通过测量器件或电路各输入、输出端的高、低电压值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来发现设计不当、器件失效(损坏)和连线错误等问题。

通过静态测试可及时发现已损坏和处于临界状态的元器件。

(3)动态调试

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

调试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适当频率和幅度的信号,并按信号的流向逐级监测各点有关波形和性能参数(如幅值、增益、相位、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是否正常以及电路的整体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达不到要求,需将理论知识和实测情况结合起来,合理调整电路结构与元件参数,直至得到满足设计指标的电路。

对于模拟电路,则观测输出波形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数字电路,则观测输出信号波形、幅值、脉冲宽度、相位及动态逻辑关系是否符合要求。

在数字电路调试中,常常希望让电路状态发生一次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的变化。

因此,输入信号应为单阶跃信号(又称开关信号),用以观察电路状态变化的逻辑关系。

当采用分块调试时,除输入级采用外加输入信号外,其他各级的输入信号应采用前一级的输出信号。

如果前一级的输出信号不符合指标要求,可用外加输入信号进行调试。

(4)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调试结果是否正确,与测量方法正确与否以及测量的精度有关。

为了保证调试的效果,必须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用分块调试方法时,对那些非信号流向上的电路应首先单独进行调试,之后才能按信号流向顺序进行分块调试。

这些电路是:

作为电路时钟信号的振荡电路、作为电路节拍控制的节拍信号发生器、作为电路电源的直流稳压电路等等。

②调试前,应熟悉所使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仪器的接地端应该和放大器的接地端连在一起,否则仪器机壳引入的干扰不仅会使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而且会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③调试过程中,不论是更换元器件,或是更改连线,一定要先关断电源,待更换完毕经检查无误后方可再通电。

④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测量电压所用仪器的输入阻抗必须远大于被测处的等效阻抗。

因为,若测量仪器的输入阻抗小,则在测量时会引起分流,给测量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

对于交流信号,测量仪器的带宽必须大于被测电路的带宽。

⑤正确选择测试点

用同一台仪器进行测量时,测量点不同,仪器内阻引进的误差大小将不同。

⑥调试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细致观测,还要勤于做记录。

试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它是调试过程科学分析的依据,又是电路技术性能的科学证据。

初学者往往只注重最后的技术指标测试记录,而不注意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非常现象进行记录,这是十分错误的,一定要改正过来。

非正常现象的记录内容包括:

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分析、解决措施、措施效果等。

七.指标测试

电路经静态和动态调试正常之后,即可对课题要求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均应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

指标测试时应认真测量和记录测试数据,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作出测试结论,确定电路的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有不符,则应仔细检查问题所在,一般是对某些元件参数加以调整和改变,若仍达不到要求,则应对某部分电路进行修改,甚至要对整个电路加以修改,或推倒重来。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大返工,因此,要求在设计的全过程中,要认真、细致,考虑问题要更周全。

尽管如此,但出现局部小返工是难免的。

八.调试中常见故障现象与处理

所谓电路“故障”,是指电路对给定的输入不能给出正常的输出响应,则此电路被认为有故障。

例如,在模拟电路中,静态工作点异常、电路输出波形反常、负载能力差、电路自激振荡等;在数字电路中,逻辑功能不正常、时序错乱、带不起负载等。

1.常见的故障现象与起因

电路的故障现象和存在于电路中的物理缺陷是多种多样的,难以一一列举。

电子线路实验中常见的故障现象主要有:

(1)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2)模拟电路中输出电参量或输出波形异常。

实验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

(1)实际安装的电路与所设计的原理图不符,主要是发生错接、短路、开路等。

(2)仪器使用不当引起的故障,如共地不当,信号线与地线接反等。

(3)元器件使用不当或损坏。

①元器件引脚接错。

②用错集成电路芯片或集成电路引脚插反,未按引脚标记插片。

③元器件已坏或质量低劣。

电路组装前,集成块和半导体管未经测试和筛选,导致坏的元器件和质量低劣的元器件被用上。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最常见的,所以应作为检查的重点,排除第一、二条原因后,再检查器件的好坏。

2.常见故障的处理

发现一个电路有无故障,一般不是很难,难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