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208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

阅读

司马光刻苦练记忆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著名的史学家,医生主做很多,亲自动笔编撰了《资治通鉴》,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幼年读了很多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但是他的记忆力并不比别人强。

不过,他很明白,光怨恨自己的脑袋瓜是无济于事的。

他下决心要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平时在私塾里,老师每讲完一课书,他的弟兄们念一会儿就能背诵如流,然后就出去玩了。

这时司马光就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关上门窗,专心攻读。

他把老师讲的课文反复朗诵,一直到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才肯休息。

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看过一两遍的东西竟能熟记不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怨恨:

无济于事:

背诵如流:

2、司马光幼年时记忆力并不比别人强,表现在:

3、他是这样训练自己的记忆力的:

(1)、别人出去玩时,他

(2)他

有志者事竟成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

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

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

“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伺候他们吧!

”华佗一面耐心地伺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因此,在3年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3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学习医书、药典。

从此,华佗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

“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

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笑说:

“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

”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

“华佗说得对!

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本领的。

”从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佩服——()伺候——()

观察——()惭愧——()

2、在文中找出描写华佗立志学医的4个词语。

3、文中告诉我们华佗共学医年。

4、用简洁的语句写出第4自然段的大意。

花儿有各种各样的形态。

有的吹起红色的喇叭,有的撑开蓝色的小伞,有的吐出粉嫩的舌头,有的甩出金灿灿的丝绒,还有的咧开红红的嘴唇,仿佛要唱一支动人的歌曲。

/各种花儿开花的时间不相同。

牵牛花在(黎离)明4点左右张开喇叭;芍药在(清青)晨7点左右(怒努)放,紫茉莉在下午5点左右盛(chénɡshènɡ)开;昙花晚上9点左右才(舒抒)展开花(瓣辨)。

/各种花儿的寿命也长短不一。

昙花能开两三个小时,而小麦开花大概5分钟到30分钟就谢了。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花是热(代带)的一种(兰蓝)花,它能开80天。

1、划去()里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短文已分为3层。

请用“”画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分别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

3、这一段中3层意思结构相同,都是按关系来分别叙述的。

4、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黄帝造车

相传四五千年前,在今天的河北省涿鹿附近,有个部落的首领深受人们爱戴。

传说他有很多发明创造,大家尊称他为“黄帝”

在那个年代,人们要出远门,都靠步行;要运东西,也只能靠人背着走,十分辛苦。

有一年夏天,黄帝(带戴)着草帽干活,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掉了他头上的草帽。

由于草帽是(园圆)的,掉在地上后像轮子一样滚出老远。

他急忙追上去把草帽(捡拣)了起来。

这件事给了他启发。

他想,如果我们做一个架子,再装上能滚动的轮子,不是可以用来运东西了吗?

回去以后,他就找来木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设想做了一遍又一遍,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终于成功了。

这就是我们最早的车子,样子很像现在的独轮手推车。

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又把它改成双轮车,后来,人们驯服了牛,用它来代替拉车。

从此,人们出远门就有车子了,搬运东西也能用车子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设想——()启发——()

2、黄帝造车是从中得到启示,然后根据

,,最后,终于成功了。

3、请把短文的第三自然段()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李四光

李四光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他可喜欢石头了。

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常常忘了干别的事情。

一个星期天,李四光爷爷带着女儿玲玲,来到郊外游玩。

春天的郊外美极了,柳条儿在微风中飘舞,麦苗在阳光下微笑,小鸟在叽叽喳喳唱歌,还有那满山坡的鲜花,想给山岗铺了一块彩色的绒毯。

他们采了一会儿花,就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来。

他们一个藏,一个找,玩得真高兴。

又轮到玲玲藏了,她藏在一颗大树后面,等爸爸来找,可是,她等了好长时间,仍然不见爸爸来。

她只好从大树后面出来去找爸爸。

玲玲找呀找,忽然,看见小溪边有个人。

她走近一看,原来是爸爸。

爸爸正蹲在那里,拿着放大镜,在全神贯注地观察手头呢!

溪水溅湿了裤管,他都没有发觉。

玲玲望着爸爸那专心致志的样子,真不忍心去打扰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扰——()著名——()发觉——()

2、解释下列词语。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3、用“”画出描写爸爸专心致志研究石头的句子,文中与这个句子相呼应的句子是

画眉鸟

画眉鸟可真美!

它背上那黑灰色的羽毛是它的外衣,腹部深黄色的羽毛是它的衬衫,头上灰色的羽毛是它的头巾,它的眼睛周围一圈白色的羽毛是它的眼镜。

它那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是一张细长的小嘴。

它小巧玲珑,动作十分灵敏。

它有一双金黄色的小爪子。

在笼中一会儿跳到横杆上,一会儿跳到笼底,一会儿用那双褐色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一会儿侧耳聆听老师讲课,偶尔还歪着脑袋叽叽唱着歌,十分逗人喜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透亮——()灵活——()偶尔——()

2、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画眉鸟的和。

3、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这个句子写出画眉鸟动作。

4、摘抄文中的拟人句。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

它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太空徐徐降落。

看它漫天飞舞,令人深思飘荡。

古人把它比作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吟咏赞美啊!

雪花是奇异的。

每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

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六把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毕生的精力,拍下了数千张雪花照片,竟未发现彼此一样的雪花图案。

瑞雪是宝贵的。

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它又能湿润土质,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瑞雪飘飘,大地分外美丽,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

1、照样子,写词语。

徐徐降落

千姿百态

2、请写出4个带有“雪”字的成语。

3、文本从、、三个方面,写出了雪花的。

其中主要写了。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5、为什么说瑞雪是宝贵的?

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故事: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

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

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一个,非常高兴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躺着一个皮肤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

因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

“您可以买一个气球给我吗?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

“当然可以。

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

小孩鼓起勇气回答说:

“我要一个黑色的。

”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异地看了看小孩,立即给了他一个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上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来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子,说:

“记住,齐全能不能上升,不是因为客观存在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

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当时,孩子对于老人的话并不在意,也没有领会,后来渐渐长大了,老人的这席话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深,至今难忘。

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和——()惊异——()别样——()

冉冉——()在意——()

2、找出最能体现那个黑人小孩“自卑”的词语。

3、“孩子对老人的话并不在意。

”老人的话指的是什么?

用“”画出来。

4、画线部分可以用()这个成语代替。

5、请写出4个与“打量”意思相同的词语。

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

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

路窄,人挤。

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

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

“大家别动!

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

”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

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

吃果子的人嬉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

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

”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

”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

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绽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出现——()回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舒展——()稳稳当当——()

3、照样子,写词语。

四面八方

摇摇晃晃

4、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5、用“”画出对姑娘外貌进行描写的句子。

6、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

,第二次姑娘“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7、短文主要讲()

A.果农丰收的喜悦。

B.姑娘心情的变化。

C.老人、妇女、红领巾等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8、画线句子中的“风”表面上指,实际上指

赏梅

初春,正是赏梅的大好时节,素有“雪梅”十里香之称的超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公园大门前的小山坡上,有一片梅林。

朵朵白梅绽放枝头,如片片白雪。

白梅有五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进门不远,便是大明堂。

在草坪的东北,有一株宋梅,四周用石栏围着。

这株古梅,饱经风霜,树皮已成了铁黑色,树枝苍劲弯曲,枯枝已经不少,但枝头却稀稀落落地开着一些梅花,看来它并不服老,像要展示出自己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

穿过大明堂,在浮香阁前的庭院里,有几株红梅,开得特别艳丽。

花瓣层层叠叠,非常饱满,看了使人顿感精神振奋。

1、照样子,写词语。

成千上万(含数字)

稀稀落落(AABB式)

2、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里。

饱:

A充分B满足C充实、充足D吃足了

饱经风霜()饱满()

3、文中共写了、、这几种梅花。

其中宋梅的特点是。

4、短文主要写了。

小河与大海

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

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

他得意洋洋地流向大海,想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小河这样一边得意地想着,一边走着,别提多高兴了。

一路上,他仰着头,挺着胸,兴奋地翻着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到了大海,只见一片汪洋,往远处望,天连着海,海连着天,小河用尽全身力气,抬起脚跟,怎么也看不到对岸。

他懊丧地自言自语说:

“我以为自己很大,原来还比我大得多。

大海听了,笑着说:

“不错,我是比你大得多,可是如果没有无数江河流到我这里,我也不会有这么大呀。

小河听了,更佩服大海了。

1、“懊丧”的“懊”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

2、用“”画出过渡句。

3、概括第一自然段大意。

4、短文最后写“小河听了,更佩服大海了。

”请你想一想小河佩服大海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那些名言警句或成语。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下来了,他说:

“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

“还是适可而止吧!

”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顶峰。

过了几天,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

“登上顶峰,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

“所以我适可而止,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顶峰的人笑了笑说:

“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给下列字注音。

荆()棘()馁()

2、解释下列词语。

适可而止:

知难而退:

3、用“∥”把短文分成两段,并写出段意。

4、从短文中找出三个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三个人在登山时怎么做的。

(1)

(2)(3)

5、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河。

春天来了,沉睡的漓江醒了。

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岸边的树木吐出了新芽,小草抽出了嫩叶。

青蛙引吭高歌,燕子翩翩起舞,逗得漓江笑出了眼泪。

夏天到了,漓江充满了欢声笑语。

江中百舸争流。

近岸的水面,晃动着游泳圈和游泳帽,形态万千,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不少魅力。

漓江像一位温情的“保姆”给人们洗去了一天的疲劳。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上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但是树上结满了香蕉,一个个黄色的“小孩儿”藏在树间说悄悄话。

倒影在漓江上,构成一幅丰收的图画,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别有情趣,他那么纯洁,那么羞涩,那么安静。

它像一条翠绿的带子,在群山中蜿蜒盘旋,一直伸向远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睡——()安静——()丰收——()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形态()()欢声()()

生机()()美不()()蜿蜒()()

3、短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各选一句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比喻句:

拟人句:

4、短文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

5、短文按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乡间绿荫

乡间,是树的天地。

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

梧桐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

小河两岸,是成行(hángxíng)的垂柳。

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

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拨,枝繁叶茂。

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

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春(末未)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掩(印映)在浓浓的绿阴之中。

1、用“/”把文中()里不正确的音节或汉字划去。

2、读一读,填一填。

这篇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作者依次对公路两旁、、的各种树进行具体描写,突出了“”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的之情。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4、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一段话主要写了翠鸟的羽毛是的,眼睛是的,嘴巴是的。

2、翠鸟的羽毛怎样鲜艳,用“”画出具体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说说“鲜艳”的意思:

4、这段话描写了翠鸟的,主要特点是和。

春天

春天,大地苏醒了,草木欣欣向荣,枣树那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许多嫩绿的小芽。

慢慢地那些小芽长成一片片淡色的小叶,油亮油亮的,好看极了。

夏天到了,小叶慢慢变成深绿色,在这些叶子中间,滋出许多像小米粒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枣树的花骨朵了。

渐渐地,这些花骨朵竞相开放,沉沉浓郁的香味迎面扑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可能快到秋季了吧,那些可爱的小黄花渐渐落了花瓣,在脱落的地方长出了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枣。

先是绿色,慢慢地变红了,一串串的像无数小灯笼,招人喜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竞相:

欣欣向荣:

2、填空。

本文作者是按一定顺序介绍枣树的。

(1)按时间顺序。

先写,再写,最后写;

(2)按枣树生长顺序。

先写,再写,最后写。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白空洞),词汇(贫乏缺乏),她心里非常(着急紧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

“禹强,,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

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

“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

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

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

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

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在()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

光读光想还不够:

4、用“”画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出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西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俗语”的“俗”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字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

A风俗;B通俗并广泛流行的;C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文中“俗语”的“俗”应选。

文段中有一句俗语是

,你在课内外一定还积累了一些俗语,请写一句:

2、请在文中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

3、认真阅读第二段,想一想文段中“理所当然的事”是指

从“理所当然“这个词你体会到

4、请用一两句简洁的话,写出你在生活中发现的你认为美的一件事:

动物预报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万籁俱寂,一片宁静,整个城市正在沉睡之中。

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灾难正在响这个城市袭来。

1时,2时,当3时42分来时,突然,大地发出了可怕的怒吼,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城市激烈地摇晃起来。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爆发了。

看来,人们实现一点也不知道灾难的降临,甚至连一点预感都没有。

可是事后人们回忆,就在这次地震的前一天,7月27日上午10点钟,唐山地区滦南县王东庄的一位农民看见,在棉花地里见到大老鼠叼着小老鼠跑着,小老鼠咬着尾巴,排成一串跟着。

7月25日上午,抚宁县徐庄,有人发现近100只黄鼠狼从一堵古墙里倾巢而出,大黄鼠狼有的背着小的,有的叼着小的,乡村里转移。

当天傍晚,又有10多只黄鼠狼围着一颗核桃树打转。

7月26日和27日,黄鼠狼又陆续向村外转移。

那几天,黄鼠狼不停地嚎叫,很不安宁。

昌黎县有一家养了二三百只鸽子,地震前一两个小时,鸽子全部飞出窝,把主人和邻居都吵醒了。

大家出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随后又进屋睡觉,但刚一躺下,大地震就发生了。

这一连串的异常怎能不使人感到惊奇?

震前动物为什么会发生异常反应呢?

地震源以什么信号刺激了动物?

动物又以什么器官接受了这些信号?

这些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谜……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安静——()剧烈——()来临——()

2、短文中“这一连串的异常怎能不使人感到惊奇?

”是反问句,请你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说明的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

短文介绍了、、能预知地震,这就是的说明方法。

4、你觉得动物的哪些表现能让人惊奇?

请用“”画出来。

(至少两处)

5、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6、找一找描写地震强烈、可怕的句子,用“”画出来。

一根纤细的火柴被主人划着,火苗欢舞着,异常兴奋。

远处的风看见火柴纤弱的生命,在顷刻间即将灰飞烟灭,感到十分惋惜,便急速跑过去,一口气吹灭了燃烧的火苗,救了火柴。

熄灭了的火柴被主人扔在地上。

火柴抬头对风说:

“风婆婆,你怎么吹灭了我呀?

风回答:

“孩子,我是不忍心看着你短暂的那么快就完结了呀!

火柴听后,叹息道:

“唉,风婆婆,我短暂的生命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燃烧啊!

可您扼杀了我短暂的生命中的闪光点……”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惋惜:

灰飞烟灭:

3、短文反映了火柴什么样的品质?

()

A.好出风头,想炫耀自己。

B.忘恩负义,别人救了它,还不领情。

C.有牺牲精神,为了照亮别人,不惜毁灭自己。

D.不明事理,不辨是非,不识好人心。

4、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像火柴这样的人或物吗?

(写出两个)

5、风婆婆为火柴即将被烧掉而感到惋惜,把火柴吹灭了,你觉得对不对?

为什么?

一天,一个长辫子姑娘刚挤上公共汽车,就觉得自己的长辫子被后面的人拽住了。

她使劲拉了拉,拉不动,感觉还被后面的人拽着,于是猛的转身,给了后边那人一个耳光——天!

那居然是个穿军装的小战士!

但小战士没吭声,只是红着脸笑笑。

于是姑娘更生气了,骂了句“流氓”,挥手又给小战士一个耳光。

小战士仍然没有生气,只是红着脸指了指车门——原来,姑娘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

姑娘的脸突然间红了,可一时语塞,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战士看了看她,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谅解。

而且,仿佛是为了不让姑娘难堪,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小战士就小心翼翼地挤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