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概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216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俄罗斯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概况.docx

《俄罗斯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概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俄罗斯概况.docx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最新概况]

俄罗斯[最新概况]

[自然地理]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西部。

是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

国土占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大体呈长方形。

位于北纬35°08′到北纬81°49′之间。

疆界长达6万里,其中2/3为海疆,1/3为陆界。

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的12个海。

陆界长达1.7万里,与14个国家接壤,即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朝钱。

中苏边界线长达7300公里。

隔海还与日本相望,北部领土中36%在北极圈内。

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60%。

其欧洲领土大部分为东欧平原和乌拉尔以东西西伯利亚平原,这是俄罗斯两大著名平原。

前者面积400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后者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东南缘是阿尔泰山脉。

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图尔盖高原、帕米尔高原是俄罗斯三大著名高原。

俄罗斯山脉众多,大部分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

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

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欧亚大陆最高的火山。

斜交山带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

整个斜交山带的山体不高。

俄罗斯联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

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2个海,远东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

西面是波罗的海。

南部包括黑海、亚速海。

北面包括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楚科奇海和白海。

境内有300余万条大小河流,280余万个湖泊。

河流总长度为960万公里,但占总长度90%以上的河流均是长度不到100公里的小河流。

长度超过500公里的大河有254条左右,其中超过1000公里的有58条,在苏联欧洲部分18条,西伯利亚和远东有40条。

欧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北德维纳河、乌拉尔河。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

长3530公里,流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平原面积的1/3以上。

西伯利亚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勒拿河和叶尼塞河。

其中鄂毕河是俄罗斯最长(连同支流额尔齐斯河为5410公里)和流域面积最大(299万平方公里)的河流。

远东的主要河流有阿穆尔河(黑龙江),长达4400余公里,流入太平洋,是远东的主要河远干线。

上游和中游为中俄界河,下游在俄罗斯境内。

俄罗斯湖泊众多,但分布极不均匀。

在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亚,湖泊最多,而俄罗斯的森林草原地带几乎没有湖泊。

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拉多加湖,其次是奥涅加湖。

拉多加湖是欧洲第一大湖,水面面积1.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为908立方公里。

是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道的重要航道。

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有不少湖泊,巴尔喀什湖是这一带的大湖。

其水面面积达1.83万平方公里,湖水很浅,最大深度为26米,蓄水量112立方公里。

高山湖也较多,最有名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兴凯湖。

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的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

它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水面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最大深度为1620米。

蓄水量2.3万立方公里。

南北长600多公里,东西宽25~80公里。

共有336条河流注入该湖,而湖水只由一条安加拉河泄出,该湖可以通航,结冰期长约5个多月。

兴凯湖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中国黑龙江省之间,大半在俄罗斯境内,水面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10.6米,蓄水量为16.5立方公里。

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湖。

该湖原为中国的内湖,沙俄依据《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大半,划为界湖。

该湖可以通航。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基本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候。

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而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

就全俄而言,降**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

俄罗斯国土位于寒带、亚寒带、温带几个气候带上。

1月份平均气温为-1~50℃,7月份平均气温为1~25℃。

[社会]

[人口]

俄罗斯联邦的人口居世界第五位。

进入80年代,俄罗斯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1987年全国出生人口250万,1989年减至220万,1991年再减至180万,人口死亡率1992年将比1991年同期增长15%。

[民族]

俄罗斯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人口总数的82%,少数民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8%以上,其中鞑靼人640多万,占3.8%,乌克兰人占3%,楚瓦什人占1.2%。

其他还有巴什基尔人、莫尔多瓦人、达格斯坦人、白俄罗斯人、马里人、犹太人、车臣人。

居住在科尔巴多尔群岛的阿留申人,人数最少,仅有500多人。

[语言]

俄罗斯境内的民族语言分为4大语系,即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

俄语为主要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是俄罗斯联邦各族人民进行民族交往最常用的语言。

[宗教]

俄罗斯联邦境内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佛教(刺嘛教)和犹太教等。

基督教以俄罗斯东正教流传最广,人数最多,教徒约有5000万。

〔风俗〕

“面包和盐”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

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亲吻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

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

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

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

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

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称呼俄罗斯的姓名包括三个部分,依次为名、父称、姓。

女人结婚后一般随男人姓,有的保留原姓。

在俄罗斯人当中,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称呼。

在正示公文中要写全称,非正式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称写缩写。

表示有礼貌和亲近关系时,用名和父称。

平时长辈对晚辈或同辈朋友之间只称名字。

在隆重的场合或进行严肃谈话时,用大名。

平时一般用小名。

表示亲近时用爱称。

对已婚妇女必须用大名和父名,以示尊重。

工作关系中可称呼姓和职务,再加上“同志”的词。

忌讳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

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

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

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

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

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

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洗礼节俄罗斯东正教节日,在公历1月19日。

这一天往往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新生儿在命名日受洗。

在洗礼节那天人们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河里破冰取“圣水”。

1月18日晚是占卜日,特别是女孩子,在这一天晚上要占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谢肉节又名“狂欢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时间在复活节的第8周,过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名称,第1天为迎节日,第2天为始欢日,3第天为大宴狂欢日,第4天为拳赛日,第5天为岳母晚会日,第6天为小姑子聚会日,第7天为送别日。

节后第7周内是斋期,不杀生,不吃荤。

人们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欢宴娱乐,跳假面舞,做群众游戏等。

[旅游]

莫斯科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交通中心。

位于俄罗斯欧洲部份中部,跨莫斯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西岸。

面积900平方公里,人口900余万(1991年末)。

始建于12世纪中期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都城。

14世纪,俄罗斯人以莫斯科为中心统一了俄罗斯,建起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15世纪下半叶~18世纪初成为俄国首都。

十月革命后,1918年3月,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成为社会主义苏联的首都。

莫斯科是全俄最大的工业中心。

工业总产值居全俄首位。

该市拥有各种工厂2000多座,前苏联最大的商业及金融办事机构都设在莫斯科。

莫斯科是前苏联及全俄最大的科技中心,许多科研机构和近百所高等院校设在这里。

还有各种剧院30多座,博物馆80多所。

莫斯科市内布局以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分中心、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区。

以高尔基大街为主干道,有大小街道近4000条。

莫斯科的地铁于1935年正式通车,目前已有7条放射线和一条环线,全长195.5公里,居世界第五位。

115个车部,客运量居世界第一位。

莫斯科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人均绿地面积20多平方米。

有11个自然森林区、98座公园、800多个街心花园。

大环行路以外的防护林带已达7200多公顷。

莫斯科有许多名胜古迹。

古建筑群克里姆林宫建于14~17世纪。

十月革命前是俄国沙皇的宫殿;革命后,克里姆林宫一直是前苏联党政中央机关所在地,现在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所在地。

建于15世纪后期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一直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

建于16世经的天使大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的墓地。

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建筑物。

离钟楼不远处陈列着的“钟王”和“炮王”,据称是世界最大的钟(重200多吨,高达10米)和世界上最大的铁炮(重40吨)。

克里姆林宫北角有古兵工厂,现为兵器陈列馆;南角是古武器官,现为武器博物馆。

克里姆林宫的宫殿建筑中,用多棱的白石砌成的多棱宫最具特色,内设俄皇宝座。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为2层楼建筑,计有700个厅室。

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有800套房间,其中以有6000个座位的会议厅和有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最为宏伟。

红场紧依克里姆林宫墙,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全长700米,宽130米,总面积9万余平方米。

17世纪中叶起开始称“红场”。

17世纪以来,这里既莫斯科的商业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的场所。

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为原苏联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

红场西边是克里姆林宫东墙,宫墙左右两边斯巴斯克塔楼和尼古拉塔楼是红场的象征。

红场南面是瓦西里大教堂。

红场西北于1967年建起了一座无名战士纪念脾,用于纪念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士。

碑顶的火炬昼夜长明。

列宁墓是红场上最重要的建筑,位于红场西南方。

初建时为木结构,1930年改用石建。

陵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

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

圣彼得格勒(原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中央直辖市。

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

面积570平方公里,人口494.8万(1987)年。

300年前,这里原是几个密林环绕的小村庄。

1703年5月彼得一世在涅瓦河的一个小岛上建立城堡,这就是圣彼得堡的由来。

1712年,彼得堡成为俄国的首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

1918年前一直是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心脏。

第二届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为纪念列宁,通过决议将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

圣彼得堡是俄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地。

该城生产的仪表、机床、拖拉机、无线电器材以及化工产品都驰名世界,远销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轻工业也有很大发展。

前苏联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列宁”号就诞生于此。

该城还建有中央热电站、原子能发电站和北方中央热电站。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交通枢纽,有12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最大海港,吞吐量每年近1000万吨。

这里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11条航线同国内200多个城市以及20多个国家通航。

市内有200多条公共电汽车线,地下铁道总长近100公里。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科学文化城。

市内设有研究单位300多个,高等、中等专科学校130多所。

市内的各种剧院、音乐厅有20多个,图书馆2000多个。

圣彼得堡名胜古迹众多。

斯莫尔尼宫建于1906~1908年。

原是沙俄贵族女子学校,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成为无产阶级武装起义的指挥部。

冬宫坐落在皇宫广场上,是历代沙皇的宫廷所在地。

建于1754~1762年,共有大小宫厅和房间1000多间,是一座巴克罗式的三层建筑。

十月革命后,冬宫成为与之相邻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共收藏270多万件艺术珍品,馆内分史前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各部。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军舰博物馆永久性地固定在涅瓦河上。

彼得宫位于离列宁格勒市区30公里处,系彼得大帝奠基,后经多次扩建,成为一座6棱体古堡。

古堡高12米,平均厚2.5~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

是圣彼得堡最早的建筑群之一。

要塞中有圣彼得堡罗大教堂及其钟楼、圣彼得堡门、彼得大帝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尤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

伊萨基辅大教堂高达102米,是圣彼得堡最高建筑物。

建于1818年。

教堂可同时容纳1.4万名信徒,曾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

圣彼得堡是世界著名的桥城。

在这里,它既是交通设施,又是一座座出色的雕塑艺术,有4座桥最为著名,即红桥、蓝桥、黄桥和绿桥,统称彩桥。

红、蓝二桥的桥名一直保持至今。

绿桥是座吊桥,建于18世纪,已改名民族桥。

红桥是铁桥。

蓝桥是市内最宽的桥,建于1818年。

黄桥已易名为佩夫切斯若桥。

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州的首府,俄罗斯联邦的第三大城市,位于奥卡河注入伏尔加河处,市区跨奥卡河两岸。

面积334平方公里。

人口142?

5万(1987)年。

下诺夫哥罗德城始建于1221年,1932年改名为高尔基城,1990年10月恢复原名。

是俄罗斯古城之一。

下诺夫哥罗德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以机械制造为主,其中的运输机械制造业、汽车和河船舶制造业在前全苏均占首位。

商业比较繁荣。

下诺夫哥罗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6条铁路线在此交汇。

公路四通八达,航空线通往全国各。

又是伏尔加河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

下诺夫哥罗德也是科学文化中心之一,有10所高等院校和数十个科研机构设在这里。

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诞生在该城。

下诺夫哥罗德保存有建于13世纪的大天使大教堂,建于16世纪的城堡、17世纪的报喜修道院、圣母升天教堂、基督教升天大教堂,建于18世纪的圣诞教堂等。

伏尔加格勒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格勒州首府。

位于莫斯科东南1000公里处,坐落在伏尔加河下游平原上。

人口98.8万人(1987年)。

伏尔加格勒始建于1589年,原称“察里津”,是伏尔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国内战争时期曾在这里开展过举世闻名的“察里津”保卫战。

1925年改称斯大林格勒。

卫国战争年代,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该城近郊和市区展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转折。

1961年改称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大的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业、金属加工业、冶金业、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食品加工业和木材加工业。

伏尔加格勒的拖拉机产量占前苏联的第一位。

伏尔加格勒市内有8所高等院校,19所中专,数十个科研机构。

还有100多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和4家剧院。

是俄罗斯科学、文化中心。

伏尔加格勒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1963年马马耶夫山岗修建了“宁死不屈”大型群雕,再现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英勇形象。

离群雕不远的圆形烈士纪念厅正中火炬长明,厅内陈列有在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中立过战功的死难官兵7200人的名字。

1982年开放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全景画陈列馆再现了当年大激战的情景。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旧称叶卡捷琳堡)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的首府,俄罗斯乌拉尔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交通、文化、科学中心。

位于乌拉尔山脉中部江麓,坐落在依谢特河畔。

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33.1万(1987年)。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始建于1723年。

1924年改名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这里的机器制造业比较发达,黑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业、轻工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是乌拉尔地区的交通中心,莫斯科——秋明,莫斯科——库尔干,塔夫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等钱路线在此交汇。

公路运输和航空事业也较发达。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有13座高等院校和数十个科研机构,180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5座剧院。

是乌拉尔地区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摩尔曼斯克摩尔曼斯克州首府。

位于巴伦支海科拉湾的东岸,北距湾口50公里;处于北纬69度,是北极圈内最大城市。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大的军港之一,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北冰洋考察站的前进基地和北方诸岛的后方基地。

俄罗斯北方唯一的不冻港。

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800~1000万吨。

摩尔曼斯克还是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科研文化中心。

这里有著名的北极海洋渔业和海洋学研究所。

摩尔曼斯克一年中有一个半月的长夜,又有两个月的长昼。

每年从12月2日起到次年1月18日前后,太阳一直沉落在地平线以下,北极星则几乎垂直地悬挂在高空。

而在夏至前后的两个月里,太阳终日不落,周而复始地在天空回转。

新西伯利亚俄罗斯联邦新西伯利亚洲的首府,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东南部,鄂毕河上游。

人口142.3万(1987年)。

新西伯利亚原称诺伏尼古拉耶夫斯克,始建于1893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而逐渐发展起来。

1926年改称新西伯利亚。

30年代起成为西伯利亚地区的中心和乌拉尔以东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新西伯利亚把西伯铁路运输干线与通往库兹巴斯和阿尔泰的铁路连结在一起。

公路运输也较发达。

并有内河港口。

新西伯利亚设有数十个科研和设计单位,16所高等学校,140多个图书馆和60多个俱乐部。

索契索契为俄罗斯高加索中部西侧的海滨城市,著名疗养胜地,属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

坐落在索契河谷、北依大高加索山脉西段。

索契8~10世纪时,宗教兴盛。

1896年在原址建市。

现在,工业发展很快,以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商业、医疗和旅游设施发达;交通运输有铁路、公路、海路和航线通往俄罗斯各地。

索契风景如画,气温温和,年平均温度13.3℃,夏季平均温度也只在21.3℃。

1961年建立大索契,在此范围内的沿海疗养区延伸达140公里,众多的疗养院、休养所掩映在亚热带林木的浓荫中。

市内主要大街温泉林荫道与大海平行,伸延10公里;花园、花坛遍布各街区。

在里维耶拉公园中的“友谊林间空地”,种有从世界各地来访的公众领袖、宇航员、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等亲手栽种的树木。

大阿洪山由的阿古拉第一瀑布,春夏大雨后高达27米,直流下泻,蔚为壮观。

市内的登德拉里示范植物园中种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花卉1600多种。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

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和名城之一,位于佐洛托伊角湾,东、南、西三面濒临日本海。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属中国版图,称海参崴。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割让给沙俄,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前苏联滨海边疆区和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以船舶修理、渔产品制造、机械加工、采矿设备和仪表工业为主。

食品工业也较发达。

这里也是俄罗斯远东捕鲸、捕蟹、捕鱼船队和冷藏船队出海基地。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中心。

铁路直达莫斯科,一年四季均可通航(11~3月份靠破冰船)。

航空通往苏联各地,公路四通八达。

符拉迪沃斯托克有多所科研机构,9所高等院校。

还有3座剧院,4座博物馆。

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亚洲部分的东北部,面积3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占半岛面积的40%。

这里人烟稀少,火山、河流、喷泉较多,300多座火山,活火山就有28座,如克留契夫、科里亚克、阿瓦恰、贝兹莫内等。

克留契夫火山为亚洲大陆中较活跃和最高的火山,海拔4750米,每隔24~30年猛烈喷发一次,最后一次喷发在1972~1974年。

半岛上的温泉、喷泉达数千处;泉水有明显疗效。

岛上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山间植物长在海边,活火山上有冰川,温泉旁有雪堆等等。

东堪察加还是国内唯一的间歇泉地区,热泉的泉水周期性喷发,而在间歇泉密集的舒纳亚河支流的山谷里,群泉竞喷,此起彼伏,云雾缭绕,蔚为壮观。

喀山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首府,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左岸。

喀山城青山环抱,江水如带,绿树成荫,名胜古迹甚多。

建于16世纪的“克里姆林宫”,形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只是规模略小。

宫外有称“苏尤姆卡别”的7层红色尖塔,是以鞑靼族的喀山汗国末代王后的名字命名。

城中有18世纪建造的彼得罗巴夫洛夫斯基大教堂,有带有鞑靼族建筑格调的喀山博物馆。

还有建在城郊的伊凡雷帝纪念碑。

城东是大片森林,建有许多疗养院和休养所。

列宁、列夫·托尔斯泰都曾在喀山大学(今乌里扬诺夫大学)读过书。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全称为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1755年根据俄国伟大的学者米·瓦·罗蒙诺索夫的倡议而创建。

旧址在莫霍瓦街11号,1812年焚毁,1817~1819年重建。

1953年9月,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成新校舍。

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

整个建筑气势轩昂。

全校设16个系,5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一流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拥有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1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以及广场、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大礼堂等。

总占地面积320公顷。

--------------------------------------------------------------------------------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罗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

城市发端于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亚茨岛上建立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

1712军,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持续200余年。

1914年改称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又命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涅瓦河三角洲上数十条纵横交错的水道和运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个小岛,靠400多座桥梁相连,使圣彼得堡具有独特的“水城”和“桥城”景观。

中心城区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华的涅夫斯基大街(涅瓦大街)横贯城区,海港、河港和各类工厂分布在外围的瓦西里耶夫岛区、彼得格勒区和维堡区,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罗斯古典建筑群和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如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宫与皇宫广场、夏花园与夏宫、海军总部大厦、圣伊萨克大教堂、十二月党人广场、斯莫尔尼宫……涅瓦河哺育了灿烂辉煌的俄罗斯文化,使圣彼得堡成为著名的科学文化城,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城内拥有数以百计的科研机构,数十所高等院校,以及众多博物馆和图书馆、影剧院等。

照片为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

--------------------------------------------------------------------------------

历代沙皇在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