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53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历年考试化学试题

201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测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测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1  C—12  O—16 Na—23  Si—28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单选)

1、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8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2、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A 果汁               B 牛奶         C 矿泉水        D 啤酒

3、科学家发现纳M硒

HgSe中汞元素为+2价,

  则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0       C. ﹣1       D. ﹣2

 

4、绿原酸

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C.属于氧化物                   D.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   B.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53  I

126.9

 C.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收集CO2并验满   B.加热液体       C. 取用液体       D.收集氧气

高温

 

 

7、科学家提出:

“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

SiO2+C====Si+nC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方程式中n=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8、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10、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度和t2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右图为某抗酸药的实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含义的金属元素是——————<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铝箔

<2)淀粉属于——————————————<填字母序号)。

   塑料

A.蛋白质 B.糖类 C. 油脂  D.维生素

                                           药片<主要成分:

碳酸钙、淀粉)

<3)图中塑料包装废弃后可用于微型实验。

如鉴别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均可作抗酸药)两种白色粉末时,可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废弃包装的两个孔穴中,再滴入————————<填试剂名称),有————————————————————现象的原物质是碳酸氢钠。

<4)另一种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硅酸镁

12、<7分)“西气东输”项目使我省很多地区都用上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发生装置制取CH4,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可用——————————————————方法收集CH4

<3)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

因此,使用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m

a

 

       图1

                    天然气   石油    煤             天然气  石油   煤

<4)充分燃烧1kg不同化石燃料所产生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2所示,则--------------燃烧最易导致酸雨,————————————燃烧对环境影响最小。

13、<7分)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

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和氯化钙

 

CaCl2、

FeCl3等

工业

碳酸钙

                                                          滤液…→CaCl2·2H2O

         ①加盐酸           ②加Ca

                                                          滤渣

 

<1)写出第①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第②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填“是”或“否”)。

<3)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个合理的补钙方法:

————————————————————————————————————————————————————————————————。

14、<7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

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

     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知:

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

     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越1800

97.8

883

越1400

由上表可知: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由此推测:

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15、<7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

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假设b: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

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注意:

若答对<4)小题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4)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

———————————————

———————————————————————————————————————————————————————————————————————。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硅酸钠

    2NaOH+SiO2 ==Na2SiO3 +H2O。

现以125t石英砂

试计算:

<1)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

<2)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

 

 

 

 

 

 

 

 

 

 

2018合肥市化学中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B

A

A

B

D

C

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1)Al或Ca<或元素名称)<1分) 塑料<1分)<2) b <1分)

          <3)稀盐酸,起泡产生<各1分 答案合理均给分)  <4)MgCl2<1分)

12、<7分)<1)酒精灯<1分) <2)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1分)

           <3)CO<1分)  保持通风<答案合理均给分)<2分)

<4)煤 天然气<各1分)

13、 <7分)<1)CaCO3+2HCl==CaCl2+H2O+CO2↑  <2分)

         <2)是<1分)<3)过滤、引流<各1分)<4)多吃富含钙的食物<2分)

14、<7分)<1)3Fe+2O2点燃====Fe3O4 <2分)<2)气态<1分)<3)沸点 有<各1分)

          <4)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2分)

15、<7分)<1)Zn+2HCl==ZnCl2+H2↑<2分)

         <2)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1分)

         <3)铝<或铝和氯化铝1分),不成立<1分),铝和氯化铝<2分)

         <4)<本小题共奖励4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不能<1分),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1分)

  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分)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解:

<1)石英砂中的SiO2的质量=125t×96%=120t<2分)

              <2)设生成硅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 + SiO2    == Na2SiO3  + H2O 

                          60         122

                         120t         x

                       

 =       

 

X=244t……………………………………………………4分

          答:

略。

  

 

 

一、总体情况

2018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历年中测试卷相比,从题型、题量、内容、要求等各个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与课程标准、测试说明、测试大纲的要求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往年的中测试卷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但是从试卷设置的情境和问题呈现方式方面看,给人的感觉新颖,总体感觉是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二、选择题试卷分析

1、变化

【试卷1】为纪念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8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D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

变化:

多年以来,中考化学试卷的第一题都是研究物质变化的,提供情境材料,判定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本题关于化学理念和化学常识的考查,多年来是第一次。

正面:

在以往的化学试卷中,多数是以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造成的危害作为考查对象的,如酸雨、重金属、添加剂等等,而本题直接提出化学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中的贡献,从正面考查化学常识和化学理念,当前,在日常社会中,化学的反面例子比较多,如塑化剂等等,我们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多从正面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作用。

在中测试卷的第一题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正面教育。

覆盖面:

本题结合化学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关系,提出合成药物、新材料、化石燃料、化肥等等与人体健康、生活品质、粮食危机、低碳经济的关系,设计的内容面非常广,属于化学常识、科学理念、科学素养的范畴。

理念:

关于化学理念观念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化学教案的始终,我以前讲过,对于一个将来不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工作人员,无论在化学教育阶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离开接受化学教育阶段后,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化学还剩下什么呢?

其实只有化学理念化学观念和化学方法。

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化学教育中观念、理念和方法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稳定

试卷从第二题到第十题,表现出与往年中测试卷的高度一致性。

考查内容和情境设置的稳定性:

社会生活中的有机物、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等等,与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卷内容相似。

问题选项设计的稳定性:

第四题给出绿原酸的分子式,讨论物质类别、分子组成、燃烧产物、元素含量与往届无任何变化,第六题的实验基本操作,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加热液体、取用液体、收集氧气等等都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

一道科技前沿试卷的稳定性:

多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每年设计一道科技前沿的化学试卷的指导思想是稳定的,但是试卷涉及的内容是新颖的,从可燃冰、火星上的水,到2009年的碳片、2018年的热冰、到2018年的干水。

每年都是亮点。

3、新颖

【试卷8】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二氧化碳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二氧化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吸收二氧化碳只发生物理变化;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物质;C干水中的分子不在运动;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多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每年设计一道科技前沿的化学试卷,从可燃冰、火星上的水,到2009年的碳片、2018年的热冰、到2018年的干水。

每年都是亮点。

4、拓展

【试卷1】略

【试卷9】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因为物理和化学合卷测试,测试的时间和试卷的长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的考查初中化学所有的知识内容,只能选择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发展性知识、科学探究技能作为考查对象。

为此,如何扩大考查的知识面和覆盖度就是一个大问题,在这两道选择题中,是在努力提高知识的覆盖面。

第一题在结合化学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关系,提出合成药物、新材料、化石燃料、化肥等等与人体健康、生活品质、粮食危机、低碳经济的关系,设计的内容面非常广,属于化学常识、科学理念、科学素养;第九题在结合科学推理的前提下,考查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导电性、PH值、酸碱度、氧气性质与检验等等。

进一步扩大考查面。

5、容易

从选择题的试卷抽样结果来看,选择题的难度系数是0.81,与往年比较今年的试卷难度小。

三、非选择题试卷分析

【试卷11】化学与生活

【试卷12】化学与生产

【试卷13】化学与健康

1、情境

11题以某抗酸药的塑料包装的实物图为情境,来源于生活,2007年的干电池、2008年的电灯泡、2009年的热水瓶、2018年的上海世博会上的安徽馆部分展品,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情境均来源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实际。

12题是西气东输中的天然气为背景,设计内容包括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化学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等,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

13题以用工业碳酸钙为原料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的合成路线为命题背景。

2、内容

<1)化学实验考查: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过滤基本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使用;物质鉴别,粉末状的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鉴别的原理、现象等。

把这么多的化学实验内容分散在每一个小题中,还是多年以来的第一次,考一个大型的典型的化学实验的题目可能性越来越少了,而是把化学实验与基础知识的融合,也是今后化学实验考查的重要方向。

<2)化学用语考查:

这是历年测试的重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性质等等,在生产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解决、解释实际问题。

<3)重点物质考查:

金属铝、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氢钠、盐酸、氯化铁、氢氧化钙、一氧化碳、淀粉等等都是课本中最重要的内容,从单质、氧化物,到酸碱盐,面面俱到重点突出,对于三硅酸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有一定的难度,考验学生的发散思维、合理推测的能力。

<4)开放性试卷考查: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种合理补钙的方法?

两道试卷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给出的答案很多,只要符合题意,都给分。

3、命题建议

<1)不能过度追求细节问题,适可而止。

在试卷11中,第<1)小题:

只能填写金属元素,填写铝箔不得分;第<2)小题:

只能填写字母序号,填写物质名称不得分;第<3)小题:

只能填写试剂名称,填写化学式不得分;第<4)小题:

只能填写化学式,填写氯化镁不得分。

等等,其实考查学生细心的方式很多,不能都集中在这一题,这么集中,这么多,要求这么严格,很多学生失分,感到很可惜,并不是学生知识能力的问题,而是考官们故意设置的小障碍,我们提倡考查学生的耐心细致,但是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

<2)联系生活实际要公平公正。

在试卷12中,第<3)小题: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其化学式是什么?

因此,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防止发生中毒的做法是?

西气东输是每一个学生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天然气的使用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相同,特别是燃气热水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考查使用过的学生和未使用过的学生,有些欠公平。

当前,能说得上公平的唯有中考和高考,在高考和中考中尽可能的不要人为的设置不公平因素。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试卷分析

【试卷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得出结论: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什么有关?

应用拓展:

生活中木炭燃烧往往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来源: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不产生火焰现象》,是铜陵市第三中学张龙俊老师的一节省级公开课,课堂教案的大致程序是:

【情景设置】什么是燃烧?

那些物质能够燃烧?

氢气、酒精、蜡烛、金属钠、木炭燃烧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木炭燃烧和它们有什么区别?

【提出问题】木炭燃烧为什么不产生火焰?

【逆向思维】氢气、酒精、蜡烛、金属钠燃烧为什么会产生火焰?

【学生猜想】1、可能与物质的熔沸点有关;2、可能与物质的着火点有关;3、可能与是否产生气态物质有关。

【设计实验】1、酒精燃烧产生火焰的实验探究;2、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现象主要是因为是否生成了蒸气。

【拓展应用】1、金属钠与铁燃烧现象的比较;2、红热的木炭上滴加少量水为什么会产生火焰?

思考: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和当前课堂教案中的一个亮点,不仅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方法,是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包括观察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差异,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研究,总结得出结论和结论的拓展应用等等,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新颖,切入点得当。

建议:

<1)本题来源于一次省级优质课评选的课堂教案,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人为因素的不公平,老师讲授过的,学生感觉非常简单,老师没有讲授过,其实难度还是非常大的;<2)本题第四问: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往往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本题有歧义:

一是前面的木炭和后面的生活中木炭是不是同样的成分?

二是后面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