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雍正皇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720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清雍正皇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清雍正皇帝.docx

《大清雍正皇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清雍正皇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清雍正皇帝.docx

大清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帝皇帝胤禛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的第11个儿子。

康熙皇帝35个儿子有24个排序的,胤禛排皇四子。

胤禛45岁当了皇帝。

在45岁之前,胤禛是做皇子时期。

下面我就来说说胤禛做皇子的时候。

  

  一、皇子生活

  

  胤禛7岁时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学习满族的骑马射箭、学习书法。

胤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很高的。

胤禛14岁时结婚,19岁时随着皇父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胜利归来。

  胤禛友爱兄弟、孝敬皇父,别的皇子们是明争储位,自己是暗争储位,不漏生色。

在别的皇子们为夺嫡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在参禅礼佛,吟诗作赋。

  胤禛深得皇父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今沈阳)三大陵祭祀,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禛的喜爱程度。

实际上胤禛的性格是喜怒不定的,但在皇父康熙帝面前却表现出了诚孝。

既然康熙皇帝这么喜爱皇四子胤禛,因该把皇位传给他,但是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至今史学界争论不休。

下面就来说说雍正皇帝继位的疑案。

  

  二、继位疑案

  

  关于雍正皇帝的继位,主要有"遗诏继位说"和"改诏篡位说"。

看到了这两种说法我们要问了,这两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

  1、"遗诏继位说"。

康熙皇帝的遗诏明确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皇帝的遗诏不可能是假的,所以雍正皇帝胤禛是按照遗诏继位的。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2、"改诏篡位说"。

康熙皇帝的遗诏是这样写的"传位十四子"。

雍正皇帝把"十"字加一横一点,改成了"于"子。

这种说法民间流传很广,但史学界里无人认同。

那么为什么?

  一、当时是繁体字"於"不是现在的简体字"于",这是改不了的。

  二、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也有汉文,就算是汉文改了,那么满文是改不了的。

  还有点学者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是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病逝的,而康熙皇帝的遗诏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拿出来的。

这些学者只是从时间上推测而已,拿不出任何证据。

拿不出来证据的说法我们能信吗?

就算遗诏是假的,也不能说雍正是篡位阿。

什么是"篡"呢?

就是康熙皇帝指定了皇位继承人,胤禛从他手中把皇位抢过来了,这是"篡"。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

可是康熙皇帝自从第二次废了胤礽之后在也没有立过太子,怎么能说雍正是篡位呢?

  还有一点旁证能够证明雍正是"遗诏继位"的。

就是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

在康熙皇帝去世前三天康熙皇帝还派胤禛去祭天,这些事情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做,别人是没有资格的。

可是康熙皇帝派胤禛代替自己去祭天难道不是在暗示皇位继承?

因此我自己的观点是雍正皇帝正常继位。

  

  三、对待兄弟

  

  在这里我简单的说一下,雍正做了皇帝后,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他把兄弟中的"胤"字改为"允"字

  雍正皇帝对待兄弟是很残忍的,他把皇二子胤礽弄到了山西祁县郑家庄,在一个兵营里胤礽被折磨死了。

皇三子胤祉被雍正皇帝幽禁于景山永安停。

皇五子胤祺被雍正皇帝消掉爵位。

皇九子胤禟被弄到保定,最终被折磨死。

皇十子先被囚禁在北京,后来又被弄到了张家口,最后被消掉爵位。

皇十四子胤禵被囚在景山寿仁殿。

从以上可以看出来,雍正皇帝对待自己的兄弟是多么残忍阿!

那么雍正皇帝有没有对待一个兄弟特别好的呢?

有阿!

那么这个人是谁?

是康熙皇帝十三子胤祥。

  雍正皇帝位什么要对胤祥好呢?

因为胤祥一直跟随着胤禛,胤祥不嫌胤禛势单力薄,忠心耿耿追随胤禛。

后来胤祥被康熙帝幽禁起来,原因不详。

雍正皇帝上台第二天,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

不久后,雍正又任命胤祥为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雍正元年(公元1773年),清政府设立会考府,雍正皇帝命胤祥为主持会考事务。

胤祥也为朝廷尽心尽力服务。

雍正七年(公元1723年)胤祥病倒了,胤祥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着朝廷大事,每隔十天半月就觐见皇帝。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祥病逝,终年44岁。

雍正皇帝啜朝三日,悲痛不已。

雍正皇帝还亲自祭奠胤祥。

这就是雍正皇帝与胤祥之间的兄弟情深。

  

  四、对待群臣

  

  雍正皇帝是个喜怒无常的君主。

他让大臣们讲真心话,有的大臣对雍正皇帝说真心话得到了奖赏,而有的大臣说真心话却被砍了脑袋。

雍正皇帝常常与大臣们谈谈心,说说家常,絮絮叨叨的。

雍正皇帝也会体谅大臣的。

比如台湾总兵蓝廷珍因自己名字的"珍"与雍正帝胤禛的"禛"字同音,蓝廷珍提出避讳,雍正皇帝很谅解地说"不用避讳,你的名字朕喜欢"。

  雍正年间有一个宠臣叫年羹尧,刚开始,雍正皇帝与年羹尧的关系很铁,年羹尧受到雍正皇帝的破格的恩赏。

但年羹尧他结党营私,贪敛财富。

这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卖下来祸根。

  雍正三年二月,出现了"日月合壁,五星连珠"的天象。

年羹尧《贺疏》中有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来赞赏雍正皇帝。

但却误写成了"夕阳朝乾"。

雍正皇帝以此为借口,将年羹尧贬官。

到雍正三年九月,雍正皇帝把年羹尧下狱。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皇帝颁布年羹尧八大罪九十二款,赐以自尽。

  雍正年间还有个宠臣是隆科多。

隆科多就是宣读康熙皇帝遗诏的人。

雍正皇帝刚登基时,对隆科多那是相当的信任。

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隆科多的意见。

隆科多成了雍正皇帝眼前的大红人,是个宠臣。

但隆科多居功自傲,开始擅权结党,这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雍正皇帝先把隆科多贬官,雍正五年六月,隆科多被捕入狱。

雍正五年十月,雍正皇帝颁布隆科多六大罪行共四十一款,被判终身监禁。

雍正六年死于禁所。

  

  五、雍正治国

  

  1、充实国库。

雍正皇帝刚继位时,国库存银很少,只有八百万两,而且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

好多银两或被官员贪污或被挪用。

雍正皇帝治理国家首先使国库富起来。

对那些贪官是一罢官、二抄家、三索赔。

有的官员畏罪自杀,雍正皇帝找他们的家人算账。

  户部查出亏空白银二百五十万两,雍正皇帝责令户部历任尚书、侍郎、侍中、等主事官员共同赔偿一百五十万两,另外一百万两由户部逐年偿还。

  2、设军机处。

军机处是作为帮助皇帝决策、行政的机构。

地点在紫禁城隆宗门北侧。

没有固定的人数。

  3、废除腰斩。

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用的刑法是腰斩。

一刀从腰上下去,但这个人还没有死,在地乱滚,用血写了七个"惨"字才咽气。

雍正皇帝听说后,觉得非常残忍,当即下诏,废除腰斩刑法。

这么残忍的刑法两千多年来,甚至更长。

到了雍正时期就被废除了,雍正皇帝这么做应该是得民心的。

  4、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是从清王朝雍正时期开始的。

这是雍正皇帝设置的一个治国方案。

密折不是没个人都能写的,要经过皇帝同意才可以。

有学者统计,雍正时期上密折的官员有1200人之多。

每一位可以上密折的人都有个匣子,自己有钥匙。

只有上密折的本人与雍正皇帝才能打开匣子。

可以说雍正皇帝对各地的官员是贪、是廉、是勤、是懒,都一清二楚。

  

  六、雍正的奋斗

  

  雍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商讨。

我认为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四位皇帝才称得上英杰帝王。

雍正皇帝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我把雍正皇帝做皇子时期称之为他的前半生(45年),做皇帝时期称之为后半生(13年)。

雍正的前半生为争斗储位而奋斗,后半生为治理国家而奋斗。

我认为雍正皇帝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最勤奋的皇帝,就连他的皇父康熙大帝也不如他。

雍正皇帝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批阅奏折最多的皇帝,每次都批阅到深夜。

雍正王朝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了时期,有人很奇怪!

都说"康乾盛世",我怎么说能雍正时期是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呢?

这个问题等说到乾隆皇帝时期在说。

  

  七、雍正的信仰

  

  雍正皇帝信奉什么宗教吗?

是。

他在位十三年,前一段时期信奉的是佛教,后一段时期信奉的是道教。

雍正皇帝对这两个宗教的信仰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雍正皇帝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佛教的经典书籍。

成年后,与僧人的交往很密切。

在雍正做皇子时期就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

当上皇帝以后又称"四和尚"自已又收了门徒14人。

还在宫中举行佛法大会,自己又亲自说法。

雍正皇帝的祖父顺治也信奉佛教,甚至想出家了,雍正皇帝与顺治皇帝能有一拼了!

雍正在位第七年时,换了一场大病,1年多的时间才痊愈。

痊愈之后又开始了对道教的信仰。

  雍正皇帝又在宫中养道士,又让道士炼制丹药自己吃,有时还给别人吃。

雍正皇帝让道士炼制丹药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

我认为雍正皇帝对宗教的信仰是很昏庸的。

雍正皇帝吃丹药事想长生不老的,但没想到的是,丹药有毒,导致了雍正皇帝的早亡。

我们要问是这个原因导致雍正皇帝的死亡吗?

  

  八、死因疑案

  

  雍正皇帝不仅继位有疑案,就连他的死因也有疑案,雍正皇帝的死因有多种说法:

  其一:

最广泛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被吕四娘所杀。

雍正皇帝杀了吕四娘的有爷爷吕留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要为爷爷报仇,吕四娘就天天习武。

有一天夜里,吕四娘闯入皇宫,一剑砍下来雍正皇帝的脑袋,并将脑袋拿走,大臣们又为雍正皇帝做了个金脑袋。

  其二、野史《梵天庐丛录》一书说,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太监与宫女在雍正皇帝睡着后,用绳子勒死。

  其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有个恋人,这个恋人叫竺香玉,但竺香玉被雍正皇帝霸占了,曹雪芹思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害死了雍正皇帝。

这个故事很精彩,但可惜不是真的。

那么一、二说是不是真的?

  先看看第一种说,雍正皇帝的确杀过吕留良这么一个人,是因为文字狱。

他们吕家的人,或是被杀,或是流放,没有一个人逃走的。

因此没有漏网之鱼。

还有正史上也没有记载有吕四娘这么个人,吕四娘这个人是虚构出来的。

因此说吕四娘杀雍正皇帝是不可信的。

  第二种说法就更不可信了,雍正皇帝死亡的时间是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不是在雍正九年。

以上这三种说法都很精彩,但可惜都不是真的,都是扯淡。

既然这三种说法不可信那么有没有一种开可信的说法呢?

有。

就是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雍正皇帝丹药中毒而死。

现在这是清史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这个观点我举双手赞成。

这个结论是没有什么意思,但这个结论不是扯淡,是真实的。

看来精彩的东西往往都是扯淡,而无聊的东西往往都是真实的。

  雍正皇帝死后,上庙号清世宗,谥号宪皇帝。

葬于清西陵泰陵。

继承者是他的四儿子弘历,这就是乾隆皇帝。

  

  

雍正

清世宗雍正

性别: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满族

生卒年:

1678—1735

相关事件:

摊丁入地、改土归流

生平简介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

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

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

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

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耗羡归公。

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

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

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

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

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

故雍正说:

"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

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

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

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

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

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

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

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

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

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

"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

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

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

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

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

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

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

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

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

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

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

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他又认为:

开矿"断不可行"。

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

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

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

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

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

故后人评:

"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

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

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

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援藏,给以大权,用正黄旗,称大将军王,礼仪隆重,规格极高,康熙当是意有所钟。

康熙称赞胤禵的才能"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

很多人心目中也以胤禵为接班人,如皇九子胤禟说胤禵"聪明绝世","才德双全,我弟兄内皆不如";"十四爷现今出兵,皇上看的也很重,将来这皇太子一定是他"。

可是,康熙在畅春园猝然去世,雍正与时任步军统领,掌管京师兵权的隆科多勾结密谋,夺取了帝位,而允

远在青海,鞭长莫及,故而帝梦成空。

雍正后来所讲康熙弥留前遗命传位雍正的情形,仔细推敲,矛盾甚多。

如说隆科多为惟一顾命之大臣,而其他谕旨中却说,康熙死时隆科多不在御前,又说康熙传诏时皇十七子胤礼在寝宫外侍候,而其他史料证明,允礼时在皇宫内值班,并不在畅春园寝宫外,如此等等。

因此,是否存在这一临终传位的现场,实属疑问。

由于雍正夺位篡立,激起了皇族内部的集体抗争,除皇十三子允祥以外,雍正的其他兄弟大多反对雍正继位。

胤禵是争夺皇位的对手,被从前线调回,永远禁锢。

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是雍正的死对头,雍正痛恨入骨,将二人迫害致死。

皇十子胤(礻+我)和皇三子胤祉、胤祉的儿子弘晟均被永远囚禁,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贬秩,连雍正的亲生儿子弘时也不满其父的作为,竟站在八叔胤禩一边,被雍正处罚致死。

据朝鲜的记载,雍正上台,被杀的宗室、官员达数百人。

连康熙身边一位照料皇帝起居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在康熙死后也立即被杀,引起举朝震惊,这大概是赵昌太了解康熙去世和传位的真相,因而得祸。

康熙生前长住畅春园,死后葬在东陵,而雍正长住圆明园,别建西陵,似乎要远远躲开父亲。

须知雍正的迷信思想很浓厚,如果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就会有这类悖于常理的举止。

雍正后来似乎也愧恧不安,乾隆说:

胤禩、胤禵"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怨尤诽谤,亦情事所有,将未有显然悖逆之迹。

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

这是不是雍正受到了良心谴责的内心表露呢?

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可能出于矫诏篡立。

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

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

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

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

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

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

其原因如下:

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

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

一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

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

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

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

因此,雍正篡位的谣言,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

雍正继位后,严厉镇压了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将允题长期幽禁,将兄弟允祀.允唐害死,贬斥了康熙的亲信,并且借故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大大,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人,他实行特务统治,还与绿林侠客创造出一种暗杀利器,称为血滴子。

暗杀时,把血滴子往被害者头上一罩,拨动机关,头颅就被割落于囊中,再用化骨药水化成血水。

雍正在位期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反击了准葛尔部贵族的骚扰,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

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知识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强化君主专制。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

尽管他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雍正以前,满族统治者没有确定的传位定例,所以在努尔哈赤和康熙死后,两次引起皇位之争,雍正吸取这一教训,认为立皇子是国家大计,与一般的政治不同,不能由大臣议定,应由皇帝独断,但如公开立一皇子,又将引起兄弟的明争暗斗,惹出祸来,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选定皇太子的诏书,在生前写好,密封藏在锦匣里,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皇帝死后,由总管太监取出,当众宣读。

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太监见雍正到黄昏还没有起床,也不见帐内有什么响动,便起疑惑,忙去禀告皇后。

据说,皇后赶来揭开龙帐一看,雍正已经暴死于床上。

其中真相,宫内一直讳莫如深,不敢声张,后来才渐渐透露出来。

原来,雍正在位时,浙江有一个隐居不肯做官的文人叫吕留良,著有许多著作。

他死后,有人告发他的著作有反清思想,雍正下令将其剖棺戮尸;著作焚毁,子孙和族人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到黑龙江;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学有一身武艺,她事先得知朝廷灭她家族,便奉着老母逃离家乡,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立志要报此家仇。

七年后的一天晚上,她翻进圆明园宫内,潜入皇帝卧室,将雍正刺杀于龙床之上。

有人依据《起居手册》雍正、乾隆两朝《实录》和《清史稿》,认为雍正遇刺纯属传说,实际上雍正是积劳成疾而病死,属于正常死亡。

雍正死后庙号为世宗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