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741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docx

K12学习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

20XX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

  09历史第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案

  ◆学法指导——以文明史观把握古代史专题

  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

人类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部分组成。

  认识历史的主线:

以人类文明为主题、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线索,从不同的文明类型中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将中国历史视为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

  认识历史的着眼点:

注重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如政治制度等。

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以及从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

  ◆专题学习的价值:

  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体会古人治国的政治智慧和经验,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

  掌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深刻理解各时期政治和文化领域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四大发明、文学艺术等的产生发展历程,探究其原因、影响、规律,有助于辩证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批判传承。

  ◆整体感悟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考纲、课标要求考试说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

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郡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简表4.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1.列举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臵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制作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臵、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臵的史实。

注意比较英国内阁制的区别。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3、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

4、感受人治诸多弊端。

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5、专题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解析知专识题点考点考点解析1.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主要诸侯国有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

2.诸侯的主要成分:

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3.诸侯的权利:

世袭统治权4.诸侯的义务:

定期朝贡、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和力役5.分封制的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1.特点:

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备注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中央机构郡县制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1.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

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1.三公九卿制度2.三公的职责:

丞相:

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

主管军事;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

1.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内容及特点: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臵,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臵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3.影响: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制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唐朝三省六部制积极: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2.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4.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

消极:

1.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2.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3.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采取了建立中朝、设臵刺史和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

1.三省名称、职责、运作顺序: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2.六部名称与职责:

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元朝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设臵:

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

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和宣政院。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①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无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行省制度的意义:

行省的设臵,有利于中央极权,特别对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

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史实:

①汉武帝设“中朝”,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

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2.明成祖设内阁:

是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3.内阁职权及影响:

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强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设立:

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2.职能演变:

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4.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①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另一方面,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时代发展潮流。

②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难点提醒: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轨迹,以及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对我国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科学评价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制度因素。

  ◆整合梳理:

  一、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宗法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含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义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目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巩固周王室的统治的保证王权的稳定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特②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

③周王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点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联系在一起。

作课本3页见课本4用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不同点关系2、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二、中央集权制度

  经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济原政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的集权体制以维护其政、经济利益和国因治家统一理法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论皇内帝容制度中央地方影响矛盾趋势历程  萌芽在春秋战国,建立在秦,发展在汉,完善在隋唐,加强在北宋,顶峰并僵化在明清1、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其最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人治大于法治。

2、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央在对地方的矛盾最终在北宋解决。

皇权与在对相权的矛盾在明朝解决。

3、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长期影响政治制度。

特点◆高考回顾: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C【解析】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文物“看”历史,材料获取信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A项与统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2、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臵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C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右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C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课堂演练:

  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

“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

”又据《汉书》述评: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3、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初郡国并行制  B郡国并行制有利于中央集权C王国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

  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

  4、有关唐朝的中央机构,《资治通鉴》载:

“国家本臵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这一材料只能说明

  A.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检察职能  B.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C.唐朝依据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来行使权力D.唐朝的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5、根据以下古代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行政疆域图(局部),推断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建制是  

  A.郡、县  B.郡国并行制C.路、州、县D.行省、路、府、州、县6、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

  3.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B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4.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D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7、《明史》载:

“(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C)8、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三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  D.都为历代统治者的持久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9、识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

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

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

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三公九卿和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清朝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被废除。

  10.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下图一至三所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

  

  图一  图二

  ⑴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国家典)朝政治文明成果  ⑵如何认识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

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影响:

废除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中烟影响。

  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三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积极:

开创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局限:

是小国寡民状态下部分人的民主,忽视了对非公民、妇女等群体的民主,造成社会不公。

  启示:

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某学生探究小组于对近代人类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⑷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要求:

切题,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对近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等。

  ⑸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10.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下图一至三所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成果材料:

  

  图一  图二

  ⑴将三幅图所示政治文明成果的代号填入下表中适当的位置。

国家典)朝政治文明成果  ⑵如何认识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

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影响:

废除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中烟影响。

  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图三为代表的政治文明成果的看法。

它对近代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积极:

开创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局限:

是小国寡民状态下部分人的民主,忽视了对非公民、妇女等群体的民主,造成社会不公。

  启示:

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某学生探究小组于对近代人类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

  ⑷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要求:

切题,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对近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等。

  ⑸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