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1008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9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2分)

发倔襄阳文化内涵,章显华夏多彩文明。

错字:

掘彰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yī)清芬。

”汉水苍茫,沧浪濯缨,洗涤了高士大儒们的尘埃,成就了他们的武功文事。

凝(níng)思静想,他们的一世英名,如汉水之清流,历万世而流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美国采用极限施压的方式打贸易战,对中国来说注定是徒劳的,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B.我们阅读经典,就是要学会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刻哲理。

C.经过充分地讨论,大家认为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D.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因亚洲而更加绚丽多姿。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

”这句话没有语病。

D.“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项是(A)(2分)

①对历史名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襄阳城市文化,探求襄阳城市精神。

②宋玉、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国人所熟知。

③在其丰厚的底蕴中,众多著名人物构成其鲜亮的一笔。

④这些名人不仅是襄阳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瑰宝。

⑤襄阳是国家历史名城,底蕴丰厚,魅力四射。

A.⑤③②④①B.①②④⑤③C.⑤③①②④D.①⑤③④②

6.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4分)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

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

“‘龙头属老成。

’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周进。

(1分)

(2)昊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儒生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

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讽刺幽默的笔法。

(3分)

7.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8分)

(1)口口口口口,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天下人发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学习白求恩,就是要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4)先哲如山,让我们仰慕。

我们惊叹杜甫“A.口口口口口,B.口口口口口”(《望岳》)的雄心壮志;我们钦佩刘禹锡“C.口口口口口口口,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更敬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D.口口口口口口口”(《岳阳楼记》)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情怀。

答案:

(1)曲径通幽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A.会当凌绝顶,B.一览众山小C.沉舟侧畔千帆过D.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8.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8分)

(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2分)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

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下联:

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2)【家国文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

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E为行体,B为楷体。

(2分)

(3)【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2分)

材料一:

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

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

“你退后,让我来!

”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主要启示: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

(4)【家国吟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

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2分)

你向张老师推荐道“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经磨难后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歌颂和赞美,感情沉郁、凝重,也有清新和昂扬,很契合这个活动和场合。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2分)

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②,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③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④“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⑤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⑥,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⑦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称之。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刪改)

[注释]①谒者:

官名。

②河南:

指河南郡。

③节:

符节,皇帝派遣使者的凭证。

④矫制:

假传圣旨。

⑤数:

屡次。

⑥黄老之言:

指道家学说。

⑦大指:

大的原则。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上使黯往视之使:

派遣

②乃召拜为中大夫乃:

于是、就

1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B.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拿着使者的凭证征发河南郡粮仓的粟米来救灾。

14.文中的汲黯作为文臣,和《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武将周亚夫一样,也具有不畏强权,按理处事的品质,从原文中“臣谨以便宜”这一句可以看出。

(2分)

15.从汲黯治理东海的事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选文语句简要说一说。

(2分)

汲黯治理东海“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意思是他对大的错误(问题)或者案件,给予处理、问责;而对于小的问题或案件,给予免责,不苛求它。

然后“东海大治”。

由此启示我们:

对身边的人或事都能宽宏大度,给予改过机会,不过分苛责他,这个人一定会珍惜机会,改过自新;周围都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早起

罗瑞花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

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

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鴨……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

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全落在娘身上。

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

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

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

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

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

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

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子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

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

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仿佛像寻找一一个躲猫猫的伙伴。

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

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鮮。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

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

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

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

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

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滿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子:

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16.本文重点写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请选用原文词语填空。

(2分)

放鹅——口口口——割牛草——口口口

摘茶叶捡菌子

17.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现力。

(2分)

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

这些都是写颜色的词语。

作者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菌子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

词的表现力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18.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

通过比喻修辞,把“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比作“一树一树的花”,人们的精神面貌像花一样美丽、鲜艳、动人,更暗示他们像花一样会在蓬勃中孕育各自的成功和收获。

形象、生动,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19.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了其他人的早起,有什么作用?

(3分)

第②段写早起的人,一是有交待(社会)环境的作用,即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二是为引出母亲的早起,全家的早起(或作铺垫、映衬)。

第⑧段写早起的人,从内容上是拓展文章内容,从主旨上起深化主题的作用——早起的无数的人,汇成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默默付出创造出了生活的美好。

20.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3分)

“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全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所在。

用“早起”做标题,照应了全文叙事的内容,也自然地生发了对生活感受,通俗却引人注意,言简意赅,却发人深思。

(四)议论文阅读(13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

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

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

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

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

“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我会输给工作的。

”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

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

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

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

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

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

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

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有删改)

2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2.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这两段都用了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学生“读书等身”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

这样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因为它的事例确凿,充分,有一定代表性。

23.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3分)

先引用名言讲道理,再举抗战名将彭雪枫挤时间读书给予佐证,然后自然拿我们和彭雪枫对比,论证了我们缺的不是读书的时间,而是读书的决心。

24.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答三

点即可,3分)

时间充足的话,静下心来,好好品读纸质书;碎片化时间里,就碎片化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学习积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专门挤时间,把前述两种情况读到的东西,加以整理,付诸文字。

这样读书既可能““读书等身”,也可能“知识等身”。

25.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

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

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

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

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6.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题一:

梦想,若耀眼的火炬,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像深邃的星空,激发我们奋进的壮志;似皎洁的皓月,照亮我们拼搏的征途……也许逐梦的岁月异常艰苦,逐梦的道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心底深藏梦想,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梦想之花就一定会绚烂绽放。

请以“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二:

米兰·昆德拉说:

“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青春芳华的你,希望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为此你打算怎么做。

请根据上述文字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