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026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五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docx

导学教程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五讲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五讲植物的激素调节限时检测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植物唯一的调节方式

B.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植物生长

C.导致植物出现茎背地性和根向地性的作用机制相同

D.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是由特定器官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解析 A.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植物唯一的调节方式,A错;B.赤霉素使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使细胞分裂,二者均能促进植物生长B对;C.导致植物出现茎背地性和根向地性的作用机制不同,C错。

D.植物激素不是由特定器官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D错。

答案 B

2.(2014·景德镇模拟)如图是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解析 由②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A正确;由实验不能得出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B错误;由①④组实验可得出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是否能感受到单侧光照,C错误;由实验不能得出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D错误。

答案 A

3.下图甲是用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图乙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

解析 在胚芽鞘的左侧放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会促使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琼脂块上尖端数量愈多生长素浓度愈大,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作用加强,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大,超过一定范围,促进作用减弱,胚芽鞘向右弯曲程度减弱。

答案 B

4.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二者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浓度不同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拮抗作用。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答案 B

5.(2014·第二次大联考)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D.农业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加脱落率增加。

但是超过一定浓度。

脱落率反而会下降;随着生长素的浓度增加,乙烯的浓度也不断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生长素浓度增加会使乙烯浓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乙烯促进落叶,所以生长素和乙烯的作用是协同而不是拮抗;生长素浓度越高,脱落率越低,所以可以通过喷施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降低脱落率。

答案 C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

B.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

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mg/L时,抑制插条生根

D.该实验可确定400mg/L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解析 2,4—D的浓度属于自变量;月季插条生根的情况可用生根数或生根的平均长度来表示;2,4—D浓度为800mg/L时,与浓度为0时相比,浓度为800mg/L时插条生根数多,所以该浓度促进生根;由于该实验分组较少,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答案 B

7.(2014·济宁模拟)植物根部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背光一侧运输,图示为研究单侧光的光照强度与根弯曲角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单侧光照强度越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

B.该实验可以验证生长素对根部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照强度越强,向光侧的生长素促进作用越强

D.根背光弯曲生长是环境影响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 单侧光照强度越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背光弯曲的角度α越大,A正确;根尖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同时在单侧光的作用下向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抑制生长,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B正确;由曲线图可知单侧光照强度越强,弯曲角度α越大,根据生长素横向运输机理,单侧光照强度越强,根部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的越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含量越少,促进作用降低,C错误;根背光弯曲生长是环境影响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答案 C

8.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ppm

2ppm

0ppm

A.细胞分裂素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解析 对比甲组和丙组可知,顶芽的存在能抑制侧芽的生长,故B、C错误;对比乙组与丙组可知,使用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顶端优势,因此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生长有关,故A正确、D错误。

答案 A

9.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

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

解析 四幅图中根尖的分生区都能产生并向上运输少量生长素,从而在根尖两侧发挥等效的促生长作用,但图B中右侧根冠内合成的起相反作用的植物激素不能向上运输,从而使右侧生长快,故根尖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B

10.(2014·梅州质检)下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B.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蜡熟期

C.脱落酸浓度越高有机物含量越高

D.生长素和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解析 在乳熟期生长素浓度增加,脱落酸的含量也增加,所以图中的曲线不能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A错误;由图可知,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乳熟期,B错误;由图可知,在完熟区脱落酸浓度下降而有机物含量持续升高,C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外界因素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

答案 D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B.图2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3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一定在F点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解析 图1中,两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时,茎切段的伸长效果较好,但不能得出其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故A错误;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分析图2可知,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相对比较敏感,所以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作为单子叶农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故B正确;横放的植物受重力影响,致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近地侧生长受抑制,若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处于最适浓度(C点对应浓度),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大于E点对应的浓度,但不一定是F点对应的浓度,故C错误;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结合图4可知,顶芽a处的生长素浓度可处于最适浓度(B点对应浓度),侧芽b处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C点对应的浓度,故D错误。

答案 B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枝两端,可促进插枝两端生根

解析 乙烯利能够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插枝生根,但只需处理形态学的下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小题17分)

13.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来实现的。

植物中的矮生性状通常是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致使植物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所以可采用外加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植物明显增高。

(2)图2是有关生长素的某些实验,由①②实验现象可以推测出________________;③④对照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1

2

3

4

5

6

IAA溶液浓度

(moi·L-1)

0(蒸馏水)

10-12

10-10

10-8

10-6

10-4

幼叶鞘增长

相对长度

2.6

3.2

3.9

5.1

3.1

1.8

解析 

(1)赤霉素可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分解,若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可采用外加赤霉素的方法使植物明显增高。

(2)有胚芽鞘尖端的能生长,没有胚芽鞘尖端的不能生长,由此可见胚芽鞘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③有尖端④无尖端,故两者对照实验的自变量为胚芽鞘尖端的有无。

(3)生长素浓度在10-4moL·L-1时幼叶鞘相对长度比对照组(蒸馏水)的短,而10-12~10-8moL·L-1的生长素浓度则比对照组长,且10-8moL·L-1浓度的生长素增长长度最长,故可得结论: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配制的IAA溶液中,最适合幼叶鞘生长的浓度为10-8moL·L-1。

答案 

(1)抑制 酶 赤霉素 

(2)胚芽鞘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胚芽鞘尖端的有无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配制的IAA溶液中,最适合幼叶鞘生长的浓度为10-8moL·L-1

14.(2014·银川模拟)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

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______________的长度,并计算出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对__________________几乎无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南瓜茎对____________________更敏感。

(3)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______(能,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

该矮生南瓜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体。

(4)从如图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图a、b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茎的生长,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正常南瓜茎对其敏感性更高。

如果激素对南瓜茎作用后,南瓜茎有所改变,说明是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如果南瓜茎没有任何改变,说明不是。

(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对植物的影响,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处理前后的长度作相互对照,计算结果时需要计算平均值,以防个别现象影响实验结果。

(2)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诱导开花,促进果实生长。

由图a可知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但对于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无作用。

由图b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正常的南瓜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正常的南瓜茎的生长。

具有两重性。

经过ab两图比较可知,南瓜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3)由图a、b可知,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说明激素对矮生南瓜的茎不起作用,由此可推测:

该矮生南瓜不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

(4)从图2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相差不大。

答案 

(1)处理前后 平均值 

(2)促进伸长 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 两重性(双重性) 生长素 (3)不能 激素合成缺陷型 (4)无显著差异(类似)

15.(2014·吉安模拟)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③和④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

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

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_____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解析 

(1)吲哚乙酸(IAA)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形态学上端(A)向形态学下端(B)运输,故琼脂块①和②中应是①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③和④中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ABA)在茎尖不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吲哚乙酸(IAA)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抑制剂处理后①和②中放射性结果相近,说明抑制了吲哚乙酸(IAA)的主动运输,因不影响细胞呼吸,故很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影响了IAA的主动运输。

(2)在成熟组织中,吲哚乙酸(IAA)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3)分析题目信息,可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含有催化IAA分解的酶。

植物细胞内含有IAA氧化酶和光能都能降解IAA,可确保种子破土出芽后,植物体内IAA的激素含量不会过多,保持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植株正常生长。

答案 

(1)① 不是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2)不是 (3)IAA氧化(降解)酶 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