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1318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docx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图文

一、判断正误题

1.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

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对)

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原地形由平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土地表面所出现的任何变动或改造都称之为“地形改造”。

(错)3.在山脊的顶部可顺等高线布置建筑、停车场。

(对)4.下列坡度表示方法是不正确的:

(错)

5对于一个面积为10公顷的公园来说,下面等高线画法都是正确的:

(错)

6下面2张图中的地形标注都是正确的(对)

7.大规模散布的停车场、建筑和娱乐设施最适合安置在平坦地形上。

(对)

8.丹.凯利是“哈佛三杰”中的成员之一,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领军人物。

在作品的米勒花园中,他将建筑周边的花园作为建筑的补充,规则式种植也采用了建筑设计的方法。

(对)9.在风水上,河流的凸岸被称为“汭位”。

而凹岸被称作“反弓水”,在较小的河流转弯处,这里通常做为城市、建筑选址或者造公园和湿地,而码头最佳的选址应该是凸岸。

(错)10.孤植又叫单植,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

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常种植于出入口;大片草坪、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对)11.古人绘画中两株树为通像,但又有顾盼、俯仰、向背、去就、争让等动势对比,因此既有对比又有调和。

(对)

12.树群的栽植地标高,最好比外围的草地或道路低出一些,最好能形成四面倾斜的凹地,以利排水。

同时在构图上也显得突出一些。

(错)

13.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中可以增加许多商店、咖啡馆、游戏厅等服务设施。

(错)14.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在距离建筑3米左右的距离种植大乔木。

(错)

15.园林中建筑通常使用伸出的建筑柱廊、平台等,形成室内外过度空间,以便达到建筑和室外环境的相互交融。

(对)

16.芥子园画谱中说:

“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

其基本关键,乃在调和中要求对比和差异,差异太大时又要求调和。

所以株数愈少,柄种愈不能多用,株数慢侵增多时,树种可以慢慢增多。

(对)

17.为完成一系列设计目的,而在园址上进行地形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1)建造合理的排水系统;

(2)地形改造后的园址应适应这些因素如:

建筑物、道路、停车场,娱乐场所等等;(3)

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悦人眼目的地平面。

(对)

18.0%~1%(过于平坦):

这种比例的斜坡总的说来排水性差。

除了适宜作为受保护的潮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室外空间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

1%的坡度最好让其成为一片开阔地或是一片保护区,在这些区域偶尔出现的积水,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

(对)19.作为人行道来说,15%的坡度为最大极限坡度。

(对)

20.在建筑庭院设计中,各设计要素沿空间周边布局,可以使空间显得过大,通常是不合适的做法;而在空间中心安置实体,会是空间显得紧凑一些,通常是合理的。

(错)

21.静态的水面在城市中多用于独处思考,安静的场所。

图书馆、美术馆、会议室附近。

比较大的水面分布在公园、郊区,供假日的人们游玩。

(对)

22.喷泉通常成为集合式庭院中的重要景物,宜以几何式水池配置。

在自然式的水池中,有很多大型喷泉存在,有的以涌泉的形式出现。

(错)

23.台阶可以在道路尽头充当焦点物,或醒目的物体。

台阶的这一功能能够提供目标的引导和引人注目。

如果我们再与植物和墙体配合起来设计,台阶的这一功能就能进一步得到强化。

(对)

24.在无限制的空间如广场中,台阶能够创造出图案,犹如曲折的等高线。

这些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生动明快。

(对)

25.在城市道路绿地是设计中,种植设计通常以自然是布局为主。

(错)

26.建筑于环境的渗透的方法中,除了大面积开窗以外,通常建筑伸出柱廊、平台等,形成室内外过度空间。

(对)

27.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厅、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对)

28.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

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山所组成的山水景观。

(对)

29.彼得.沃克说过:

“人们可以进入这样一个空间,它是他周围真实的领域,当一些精心考虑的物体和线条被引入的时候,就具有了尺度和意义。

这就是雕塑创造空间的原因每一个要素的大小和形状是与整个空间和其它所有要素相关联的,它是影响我们意识的在空间的一个物体,我称这些雕塑为园林。

”(错)

30.公共艺术中作品中许多是以创作大地艺术作品和其他属于环境的作品为主,需要较大的格局,涉及包括地质、土壤、植物、建筑、生态等较多的领域,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

在众多的专家中,风景园林师是艺术家选择合作伙伴的首选。

(对)

二、名词解释题1.自然式园林答:

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或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景以境出,园路多采用弯曲弧线形,草地,水体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孤丛、散植并用,如天然播种,畜养鸟善虫鱼,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2.规则式园林

答:

又称几何式、整形式、建筑式、对称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1、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形式,平面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整体布局前后左右对称2、因地划分时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几何图案。

国内行道树木争气端直,美观。

3.城市景观答:

城市形体环境和城市生活共同组成的各种物质形体的视觉形式,是通过观察者的感觉和认知后获得形象。

狭义:

包括城市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以及城市各项功能设施等

物质给人们的视觉感受。

广义:

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还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共活动、节目集会等所反映的文化、习俗、精神面貌等有浓厚气氛的内容。

4.园林

答: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5.立意

答:

园林设计总意图的创作和设计师造园的思想表现。

6..丛植

答:

1、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通过个体之间变化,分别主次配置,互相衬托,体现树木的整体美,同时也表现其个体美,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

2、多布置于庭院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或建筑物前某个中心,即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

7.孤植

答:

1单独种植,单一植树,目标树。

主要显示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2、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3、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植其他乔木和灌木,以保持独特风姿。

4、用于庇荫的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树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5、常种植于车辆入口,大片草坪,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8.景观地形

答:

其设计要素必须在不同程度上与地面相接处,因而地形便成为室外环境中的基础成分,是连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的主线。

9.等高距

答: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大地艺术

答:

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他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清静的视觉化艺术形式,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主张返回自然,以大地作为艺术创作对象。

11.自然艺术

自然艺术有很强的革新因素\主要表现在对自然因素的关注\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首要选择方向\艺术品不再是放置在景观环境中\大地本身已经成为艺术或艺术的组成部分。

艺术和同时期的其他艺术如极简主义艺术、概念艺术、贫穷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这些艺术派别之间\是一种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

自然艺术贴近了景观\改变着人们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其触角深入到风景园林专业涉及的领域\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2.对景

在园林中,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13.借景

借景”“为园林之最者”。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

14.群植

也成树群。

即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一般在20~30株以上。

15.等高线

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答:

三、简答题

1.简述园林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答:

1、根据园林性质、规模、功能要求确定主题思想、形式与设施内容

2、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3、要有不同的功能区别于景区、景点的布局4、充分估计工程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可行性

5、确立园林设计的风格,正确认识场地文脉,文化的保留与集成关系。

2.简述自然式植物景观序列布局的基本原则

答:

1、在景观静态布局中,有主景、背景、配景之分。

主景必须突出,背景烘托主景,配镜则陪衬主景,静态布局反复演进以后,就构成了连续序列布局。

连续的主景构成了主调,连续的背景构成布局的基调,连续的配镜构成布局的配调。

2、在连续布局中,主调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布局,基调也要贯穿布局,但配调可有一定变化。

3、在整个布局中,主调必须突出,基调配调不是偶然存在的,必须对主调起到烘托作用。

4、种植设计中的主调并不是固定的,由于季相的变化,主调也就随着变换

5、种植上也是一样,圆明园每一个空间,都可以有不同的主调,在颐和园苏州河中,基调和主调的树种可以不变,但配景的树种,可以根据河流空间的一开一合来转调,每个空间,可以有不同的配调,因为两个不同的空间,游人虽可以连续前进,但两个空间在视线上不能全部透视,两个对比强烈而不同景区,不能呢个在同一视域内同时看到,避免因过分的对立而不调和的现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这种连续的风景。

3.简述树群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从高度来讲,乔木应该分布在中央,亚乔木在外缘,大灌木、小灌木在更外缘。

使其不互相遮掩,但其断面,应该向山峰哪样起伏有致,同时,在树群的某些外缘可以配置一两个树丛及几株孤植树。

2、从树木的观赏性质来讲,常绿树在中央,可以作为背景,落叶树在更外缘,华丽的植物在更外缘,使其互相不致遮掩,构图打破这种机械的排列,使构图活泼。

3、林缘线要有丰富的曲折变化,其平面的纵轴和横轴切忌相等,要有差异,的差异不能太大一般最好不超过1:

3,在树群附近配上一两处小树丛,使构图格外活泼

4、树群的栽植,地标高,最好比外围的草地或道路高出一些,最好能形成向四面倾斜的土丘,以利排水。

5、树群内植物的栽植距离,各不相等,要有疏密变化。

任何三株树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要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切忌成行、成排、成带的栽植,常绿、落叶、观叶、观花的数木,不能用带状混交和片状混交。

运用复层混交及小块状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

4.简述中国园林的设计地形处理手法

答:

1、山要有脚2、山要有脉3、水走山路4、主峰、次峰、配峰、主山高耸、客山奔趋、5、避免出现馒头山、扁担山

5.简述现代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答:

1、许多现代艺术家加入到设计师队伍中来,丰富了现代园林的艺术表现形态。

2、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通过向现代艺术学习和借鉴,获得了景观设计的新语言。

3、许多现代艺术流派的特点在优秀的园林作品中都有所表现,证明了现代艺术是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的巨大宝库,现代艺术教育的普及使现代艺术有了在园林设计领域发展的土壤,使许多景观设计师有了向现代艺术学习借鉴的机会和条件。

6.简述树从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通过个体之间变化,分别主次配置,互相衬托,体现树木的整体美,同时也表现其个体美,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

2、多布置于庭院绿地中的路边,草坪上或建筑物前某个中心,即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

7..简述孤植树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

1单独种植,单一植树,目标树。

主要显示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2、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3、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植其他乔木和灌木,以保持独特风姿。

4、用于庇荫的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树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球形、伞形树冠为好。

5、常种植于车辆入口,大片草坪,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8.简述园林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同最上

9.简述园林风景林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园林中的风景林,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甲、在游人密度较低,草地不至为游人踩死,允许游人在草地上活动的场合下分为下列四类:

1.密林:

林木郁闭度为0.7一1.0;道路广场密度为:

5一l0%。

,2.草地疏林:

林木郁闭度为0.4—0.6;道路广场密度为5%以下。

3.稀树草地:

林木郁闭度为0.1一0.3;道路广场密度为5%以下。

‘4.空旷草地:

林木郁闭度为0—0.1;道路广场密度为5%以下。

在游人密度较高,草地已经经不起践踏,而不能建立草地的场合下,分为下列四类:

1.树群树丛组密林:

林木郁闭度为0.7一1.0;道路广场密度为25-40%,道路网之间为树群或树丛;2.疏林广场:

树木郁闭度为0.4一0.6:

林下全部为铺装广场。

3.稀树广场:

林木郁闭度为0.1一0.3;林下全部为铺装广场。

4.空旷广场:

树木郁闭度为0—0.1;全部为铺装广场。

10.简述计成造园思想。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自己总结一下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就可以)参考《园冶》

论述题(主要是自己的看法自己理解不用死记)

1.《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论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及其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

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

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

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

“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

《园冶》说: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2..倪瓒为元代四大画家中年以后家道中落,一心好道,加深了避世思想,晚年散尽家产,漫游于湖泖山水之间,过着隐逸生活。

倪瓒画学自董巨,构图多为一河两岸,画上着墨不多,极空灵萧疏之至,显示一种冷傲孤寂的气氛。

他的画作构图简单,但以精简的笔墨,呈现出个人心灵情境。

试以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分析中国传统造园的哲学理念。

《容膝斋图》,是一张典型山水画,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倪氏总是留白,近处几棵老树,树下有亭,极简的四根柱子,很细,几乎没有什么重量,顶为茅草。

《容膝斋图》的意思是,如果人可以生活在如画界内的场景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

如果说造房子就是造一个小世界,那么这张画边界内的全部东西,就是园林这种建筑学的全部内容。

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参考《造园与造人》

3.《园冶》第一章论述“相地”提出: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随后的章节提出了“卜邻”、“究源”与“察地”。

试根据《园冶》相关论述分析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立意与选址。

立意是园林设计总意图的创作和设计师造园思想的表现。

对设计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确、鲜明

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

作为正确,是指所确立的主体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能旗帜鲜明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二)要集中、单纯

理念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思潮是统摄全元要素的总纲,必须单纯明确。

(三)要深刻、新颖

所谓积极向上使之不能有任何颓废、不健康的因素存在、符合文章主题,顺应作品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