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566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9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docx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1、★杭州婚礼习俗★

2、★沈阳婚礼习俗★

3、★石家庄婚礼习俗★

4、★成都婚庆习俗★

5、★济南婚庆习俗★

6、★福建婚庆习俗★

7、★烟台婚庆习俗★

8、★聊城婚庆习俗★

9、★江西婚庆习俗★

10、★台湾婚庆习俗★

11、★安徽婚庆习俗★

12、★上海婚庆习俗★

13、★北京婚庆习俗★

14、★广东婚庆习俗★

15、★温州婚庆习俗★

16、★宁波婚庆习俗★

17、★东北婚庆习俗★

18、★湖南婚庆习俗★

19、★河南婚庆习俗★

20、★天津婚庆习俗★

21、★山西婚庆习俗★

22、★闽南婚庆习俗★

23、★厦门婚庆习俗★

24、★云南婚庆习俗★

25、★海南婚庆习俗★

26、★武汉婚庆习俗★

 

1、杭州婚礼习俗★

一、说媒

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

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

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

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六、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

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

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

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渐渐带头自由恋爱,文明结婚近年来父母包办婚事已经少有,但结婚讲排场习俗仍存。

 

2、★沈阳婚礼习俗★

沈阳婚礼习俗简述

1.“喜车”出发

新郎由长辈、童男、童女等相关接亲人员乘车出发,一般来说,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2.“喜车”到达新娘家

(1)敲头道门;

(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

(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

3.“喜车”返回新房

(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

4.参观新房

(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5.“喜车”抵达酒店

(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

(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6.拜席及四彩礼

(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

(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

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

(3)新郎父母或兄长在新郎、新娘“拜”席一段时间后,向客人敬酒,顺序同上;

(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

(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

(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

(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

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7.团圆饭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3、★石家庄婚礼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婚女嫁是人生之大事。

过去石家庄一带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青年男女是不能自由恋爱的,婚姻大事只能听父母之命,靠媒约之言。

婚嫁礼俗繁锁且带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一般的成婚程序和礼俗如下:

一、提亲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称“说媒”。

旧时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流传着“门对门,户对户,豁拉口子对栅栏”的民谣。

一般地说,男方托媒人去提亲时,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财产及自己子女情况做个全面的考虑,与女家的情况是否搭配,就是说双方条件差不多。

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礼,弄虚作假。

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听男方情况,如果认为门户相当,男女两家就各办庚贴。

庚贴有用红纸做的,上写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贯、俗称“四庚贴”,以后双方交换。

二、问名

俗称讨八字。

“八字”是根据每个人诞字的年、月、日、时,各用天干、地支的两字相配,四项共有八个字,所以称“八字”。

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每个人都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种“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贴到女家,将女子的生辰八字,连同彩礼写于男贴之背面,由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凶,如男女年庚八字无“冲吉”,双方父母同意,即可订亲。

当然也有其他说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对”,“妻大三抱金砖”等。

三、换贴

男女双方的婚事说定后,要举行一次换贴,换贴的日期要选吉日进行。

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议聘。

男方将议订聘金和新郎的庚贴放入小匣子内,并用红布或红绫将小匣包裹,连同彩礼(包括钱币、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

女家收下聘金、彩礼和男方的庚贴后,女方出将庚贴放入原匣内,连同回送的衣着嫁妆喜果等由媒人转交男家,这一程序叫做换贴

四、过大礼

这是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

送过彩礼的婚约才算正式生效。

旧时一般男家要给女家100—200块现洋,衣料、手镯、戒指等礼品。

结婚前还要“抬食箩”(用三层长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箩,上面堆放着大米、挂面、馒头、猪肉等,由数人送抬着到女家。

五、婚礼筹备

成婚前要选择成婚日,择双双日,诸如四月初四,八月二十八等,或三六九吉日。

选后好,男家备好礼物和衣料,红柬贴上写明迎亲日期要媒人转交女家,通知亲友婚礼日期。

并开始清整院落,粉刷、布置新房。

新房内挂上喜画,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

窗花,常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双飞燕子、并蒂莲子等。

家中遍贴喜联和红“喜”字。

喜联多用“百年合好”、“白头偕老”、“花开并蒂”、“绾结同心”、“宜室宜家”等。

女家收到男方红柬贴后开始置办嫁妆,迎请眷属,邀请男女还客。

家族长辈请出阁闺女吃“离娘面”。

六、成亲

成婚那天,双方有“姑不接,姨不送”之忌讳,且接送双方不得委托寡、二婚头或属相与新娘新郎相克者。

这天是男家大喜之日,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都以清水泼地,打扫得一尘不染。

门前悬挂红灯,院子里,房檐下挂满了亲友们送来的喜幛、衣料、被面,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烈欢乐的景象。

迎娶时鸣放鞭炮,红灯伞仗,锣鼓喧天。

有条件的还请仪仗队、唢呐伴奏。

到了女家门前,女家故意事先将男方人“拒之门外”,待男方将“过门礼”从门缝塞进去方才开门迎接。

然后引至客房招待吃茶点和“下马面”。

新娘在上轿前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的汗毛绞去。

梳妆后与亲人拜别,然后用红头巾盖头蒙面,红巾四角缝上枣子、花生、铜钱(即早生贵子之吉利),胸前挂一镜子,以“避“凶光。

在迎亲曲中,由其兄背人花轿,并有一小兄弟或子倒辈相随于轿后,谓之“押轿孩儿”。

由女家起程时,新郎骑马在前,男陪客、男娶客北马相随。

由女方长辈或平辈两位男性亲属,跟随新郎花轿左右,手把轿杆随行,押送嫁妆,俗称“送客”。

女送客在轿后骑马或坐车相

过去石家庄有些地方兴这么一个风俗,闺女在上轿前哭几声娘,以表示难分难离之意。

传说很久以前,有这么娘俩,相依为命过着苦日子,娘织布,女儿纺线,紧干慢干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娘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心里更有着急,总得给女儿找个婆家呀。

于是娘委托媒人给女儿说了个婆家,并订了迎娶的吉日。

眼看着喜日一天比一天接近,娘俩的愁也一天比一天深。

等到男家花轿来到门前,女儿望着娘的满头白发和枯瘦的脸,想到自己一走,娘的日子怎么过呀,还不活活饿死吗?

想到这里抱住娘的头大哭起来。

这哭声感动了一位过路的神仙,看见这娘俩哭得这么可怜动了善心,用手指了指姑娘脸上的泪花,这泪花就变成金光灿亮的金豆子,姑娘看见有这么多的金豆子,足够娘下半辈子吃用啦,就高高兴兴地梳洗打扮上了花轿。

从那以后,凡是姑娘上轿,都是迟迟不愿上轿,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抱住娘大哭几声,就是没有泪,也要挤出几颗泪珠子,好让金豆子养活娘。

年深日久便形成了“闺女离娘,大哭一场”的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娘娶回时,要绕村串庄,不准许走原路,谓之不走回头路。

一路上爆竹声声,唢呐不停地吹奏,好不热闹。

轿至男家停在门口,新郎下马向花轿三揖,谓之拜轿神。

新娘由伴娘搀扶出轿。

新娘扯彩进门之后,先从火盆上跨过。

象征婚后日子“火火爆爆”。

然后踏红毡进入中堂拜堂成亲。

这时由事先请来的德高望得的人作傧相(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这是傧相出班先唱道:

“傧相傧相,两步一丈,龙凤鸳鸯,和谐一双。

”接着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语,如“鸾风和鸣”、“花好月圆”、“新房一闪红花开,家有金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小姐配王候”之类。

然后依次唱:

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拜祖宗;四拜彩郎;五拜土地;六拜春萱;七拜亲朋;夫妻对拜。

新郎新娘行过八拜大礼之后,接着交杯换盏。

只听傧相又唱道:

“交杯换盏两和好,夫妻白头偕到老。

看新郎——头项金花呈吉祥,身披山水绣鸳鸯:

乌靴白底红花衬,一身爽气投四方。

看新娘——五彩凤冠琳琅镶,紫带霞帔东飞凰。

柳眉杏眼红绫罩,金莲知羞裙下藏。

夫妻堂前花烛亮,一对鸳鸯巧成双,随即乐班奏出龙凤祥之曲,在乐声曲中,傧相高唱着吉利曲儿:

“青山绿水永相映,房中笑语叙衷肠;花台点地鸳鸯谱,吉星高照四时康。

“傧相唱毕,众位已笑得前仰后合了,使人深感婚配习俗情趣盎然,并亲切逗人。

这时,由男家人在地上次第传送麻袋相铺,让新娘从上走过,各为传宗接代,引新娘以此进入洞房。

末入洞房前,新郎持弓搭箭,通过新娘头上向洞房内连射三箭,意驱邪恶。

还有的地方向新娘头扬草节之类,这时傧相又唱:

“走进洞房把头抬,麒麟送子跟上来”“一把粟子一把枣,闺女小子满地跑”一类喜歌。

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

并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赶个五谷丰登的吉利。

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意思是早(枣)生贵子。

枕下放几粒花生,意思是男孩女孩“花”插着“生”。

当新娘进入洞房时,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这时邻居开始“闹洞房”。

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家家户都认为来自己家闹洞房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显出自己的体面和光荣。

俗话说:

“新妇三天无大小”,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儿”,逗引新娘,不管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是尽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晚上,还有人潜伏洞房窗上窃听新郎新娘说私房话,俗称“听房”。

倘若雨、雪天没有肯去,母亲便将一把扫帚轻轻靠在窗下完成“听房”这一仪式。

这一天,男家娶亲回来,除招待本家亲友外,还要热心地招待女家来客,并展示嫁妆,即由女方长辈代表将各亲友赏送之物一一唱明展示,交付男方代表接受,俗称“摆桌”。

此时,有好事的子侄辈,给新郎母亲或婶、嫂脸上抹黑,以逗笑取乐。

七、婚礼后礼俗

第二天,新娘与亲族辈礼见,拜祖、上坟后,女家率亲戚到男家认亲,接回新夫妇,谓之“回妆”俗称“回面”,对新郎以好餐相待。

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

当天返回男家。

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乘轿(或坐车)去女方娘家,俗称“三朝回门”。

男家派人送馍馍于女家,谓“挎篮子”,并将新郎接回。

过两天,新娘父母再将女儿送到男家,谓“二回三住”。

六日后,再将女接回,满月后再送女于男家,谓之“过月”。

至此,婚娶仪式才告全部结束。

新婚头一年的春节期间,新郎新娘要向娘家父母拜年。

时间一般在正月初二或初三。

有一首民歌唱道: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到初三;小两口,巧打扮,带上年货与糕点,赶着毛驴乐哈哈地去拜年。

”去时,不能空着手,必须带一些年贷、土特产品,正如民歌所唱:

“喝的酒,吸的烟,年糕带了一大篮。

”这同样表示出嫁的女儿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4、★成都婚庆习俗★

当新人准备步入会场时,由司仪宣布灭灯并点上桌上纸船里的红色香烛,并等待新人的入场和仪式的开始

以下是一些成都结婚的习俗哦,JMS可以过来学习下!

1、传袋:

是以“传袋”谐音之“传代”,一是讨“传宗接代”的口彩,二是突出“新妇到门,弗令履地”之意。

“传一袋,郎才女貌;传二袋,鸳鸯合好;传三袋,三星高照;传四袋,四喜如意……”。

2、撒谷豆及掀盖头:

新人手牵红绣球(其意为驱邪避刹兼喜庆之意。

)步入宴会厅的过程中,由伴郎、伴娘在前方丢撒盛有谷物、核桃、红枣、花生、钱币的托盘,随着新人走动,一边撒托盘里的东西,至到主台方为结束。

登上舞台后,新娘跪坐舞台中央,由新郎拿起喜棒揭起盖头。

3、金盆洗手并祈福:

由伴郎伴娘分别奉上两个洗手盆,洗净后用红色毛巾檫拭。

礼毕后新人转身注视着来宾,手执纸灯与来宾共同祈福、许愿。

(历时约三十秒)

4、交换信物:

新郎、新娘互换结婚戒指,意为结定终身。

5、拜堂:

许愿完毕后,由司仪主持,面对主席台一拜天地,面向宾客二拜来宾,转身向后三拜父母,最后新人面对夫妻对拜!

以示二人已正式成为夫妻。

6、合酒:

两杯以线相连,新人各执其一,相对饮酒。

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7、花好月圆(切蛋糕):

象征家庭团圆、和睦、吉祥、幸福之美好愿景。

8、结发:

由伴娘剪下新娘的头发,伴郎剪下新郎的头发交于新娘,缠在一起放入荷包!

此举意为“结发夫妻”。

9、抛绣球:

以上仪式结束后,有意争抢绣球的来宾请站到舞台前方,由新娘背对来宾,抛出绣球,抢到绣球者将会幸运吉祥,宏运当头。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

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

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

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

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

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

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

如:

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

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

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

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其实我觉得我们绵竹没得什么特殊的结婚习俗啦,比中国大部分地方还是简单很多了。

1,聘礼,现在大部分都没要这个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要聘礼的,这个最好和你女朋友聊聊,探探她父母的口风。

2,第一次见面肯定要有见面礼的,指的是给你未来岳父母的

3,还有就是你父母要给你女朋友红包,这个包多少随便你们,但是过少也不好,一般1000吧,几百那些肯定有点不好的。

我想想,还有啥。

4,结婚时女方的衣服,戒指项链,这个都该男方买的。

5,婚礼酒席一般是男方办,但是视经济情况而定,现在2方父母把钱给儿女,一起办的也是比较多的。

还有就是酒席上要给红包,这个红包包括给伴郎伴娘的红包,一般都包200,给参加婚礼的亲友小孩的红包,这个就看你们自己的了,反正我见的一般都是20,有钱点的给40,50也有的。

20比较普遍。

6,婚礼上双方父母都要给儿女包红包

7,还有就是新媳妇第一年在你家过年,你父母也该给新媳妇红包的

8,至于婚前“踩家”什么的,现在很多都没这规矩了,而且你们隔得远,是肯定不会踩家的。

9,你们隔那么远,要办2次婚礼,你祈祷吧,会很累。

我办了2次。

连着2天,累死我了

5、★济南婚庆习俗★

传统婚俗之一——说媒篇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

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

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

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

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

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

老人回答说:

“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

”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

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

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

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

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

索解释这个梦说:

“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

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

”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

《诗经》咏叹道:

“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

”它的意思是:

“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

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

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

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

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

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

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

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

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

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

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

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

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传统婚俗之二——看亲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

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传统婚俗之三——过礼篇“看亲”、“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