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567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docx

菊花的故事电子教案

∙ 菊花的故事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

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

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

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

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

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

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说是“令人长寿”。

  我国专异笔记中,有很多服菊成仙的记述。

据记载,东汉汝南恒景跟从费道士学道。

费对他说:

“九月九号,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

”恒景听后,全家登山去了。

回来时,鸡犬都暴死。

从此,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便成了民间避祸消灾的传统习俗。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

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

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

并说:

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

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

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宋朝苏轼,才气横溢,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诗词,工书画,落笔千言,不假思索,恃才傲物,一生屡受打击。

王安石作宰相,东坡属于门下。

因为得罪王安石,由翰林学士贬为湖州刺史。

三年任满,回京朝见。

去拜见安石,恰巧王安石外出未归。

东坡坐在书房,见砚石下压一首诗,其中有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东坡见诗大笑,想:

黄花是指菊花,开于深秋,其性坚强,敢与秋霜相抗,最能耐久,即使老而枯干,终究不会落瓣。

王安石的诗“吹落黄花满地金”简直是胡说八道。

一时诗兴大发,续写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因为等了很久,王安石还不回来,就回到寓所。

晚上,王安石回来了,看见续诗,听家人说苏东坡写的。

安石大怒,把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东坡只得忍气吞声地去赴任。

东坡任团练副使,挺清闲的,与朋友陈季常,整天游山玩水,饮酒赋诗。

秋天到了,黄菊盛开。

一天,陈季常来访。

东坡约季常一起去花园赏菊,见黄花纷纷落地,真似铺金一样,大惊失色。

季常问明原因,笑道:

“不同地方的花是不一样的,黄州的菊花是经秋风而落瓣的,”东坡这才知道王安石为了东坡续诗笑他,特意把他贬到黄州叫他看看“吹落黄花满地菊花用药咨询

∙全部

∙别名

∙药用部位

∙真伪辨别

∙成份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选方

∙临床应用

∙宜忌

【别名】

节华(《本经》),金精(《金匮玉函方》),甘菊、真菊(《抱朴子》),金蕊(《纲目》),家菊(《群芳谱》),馒头菊、簪头菊(《医林纂要》),甜菊花(《随息居饮食谱》),药菊(《河北药材》)。

【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成份】

花和茎含挥发油,并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

花又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

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

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刺槐甙。

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

[展开]

花和茎含挥发油,并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

花又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

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

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刺槐甙。

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

[收起]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

"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

②《别录》:

"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

③陶弘景:

"白菊:

主风眩。

"

④《药性论》:

"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

⑤《日华子本草》:

"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

⑥《珍珠囊》:

"养目血。

"

⑦《用药心法》:

"去翳膜,明目。

"

⑧王好古:

"主肝气不足。

"

⑨《纲目拾遗》:

"专入阳分。

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黄茶菊:

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

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

[展开]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

"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

②《别录》:

"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

③陶弘景:

"白菊:

主风眩。

"

④《药性论》:

"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

⑤《日华子本草》:

"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

⑥《珍珠囊》:

"养目血。

"

⑦《用药心法》:

"去翳膜,明目。

"

⑧王好古:

"主肝气不足。

"

⑨《纲目拾遗》:

"专入阳分。

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

""黄茶菊:

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

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

[收起]

【用法与用量】

内服:

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展开]

内服:

煎汤,1.5~3钱;泡茶或入丸、散。

[收起]

【选方】

①治风热头痛:

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

为末。

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简便单方》)

②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

(《温病条辨》桑菊饮)

③治风眩:

甘菊花暴干。

作末,以米馈中,蒸作酒服。

(徐嗣伯·菊花酒)

④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

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

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

(《圣济总录》菊花散)

⑤治眼目昏暗诸疾: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斤半捣罗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

上二味和匀,取肥地黄十五斤,切,捣研,绞取汁八、九斗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暴稍干,入盘中,摊暴三、四日内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热水下。

(《圣济总录》夜光丸)

⑥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

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

炼蜜为丸。

(《医级》杞菊地黄丸)

⑦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

甘菊花四两,巴戟(去心)一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枸杞子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局方》菊睛丸)

⑧治病后生翳:

白菊花、蝉蜕等分。

为散。

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

(《救急方》)

⑨治疔:

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

水煎,顿服,渣再煎服。

(《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

⑩治膝风:

陈艾、菊花。

作护膝,久用。

(《扶寿精方》)

①治风热头痛:

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

为末。

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简便单方》)

②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三服。

(《温病条辨》桑菊饮)

③治风眩:

甘菊花暴干。

作末,以米馈中,蒸作酒服。

(徐嗣伯·菊花酒)

④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旋,眼花面肿:

菊花(焙)、排风子(焙)、甘草(炮)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

夜卧时温水调下三钱匕。

(《圣济总录》菊花散)

⑤治眼目昏暗诸疾: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一斤半捣罗取末)一斤,甘菊花(末)一斤。

上二味和匀,取肥地黄十五斤,切,捣研,绞取汁八、九斗许,将前药末拌浸,令匀,暴稍干,入盘中,摊暴三、四日内取干,候得所即止,勿令大燥,入炼蜜二斤,同捣数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热水下。

(《圣济总录》夜光丸)

⑥治肝肾不足,虚火上炎,目赤肿痛,久视昏暗,迎风流泪,怕日羞明,头晕盗汗,潮热足软:

枸杞子、甘菊花、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白茯苓、牡丹皮、泽泻。

炼蜜为丸。

(《医级》杞菊地黄丸)

⑦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

甘菊花四两,巴戟(去心)一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二两,枸杞子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服。

(《局方》菊睛丸)

⑧治病后生翳:

白菊花、蝉蜕等分。

为散。

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

(《救急方》)

⑨治疔:

白菊花四两,甘草四钱。

水煎,顿服,渣再煎服。

(《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

⑩治膝风:

陈艾、菊花。

作护膝,久用。

(《扶寿精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冠心病

以菊花煎剂观察61例,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43.3%,改善36.7%,以轻度者疗效较好;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45.9%,其中显效18.8%,好转27.1%。

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血清胆甾醇、三酸甘油酯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服药期间除1例有上腹痛、1例有轻度腹泻外,均无其他副作用。

即使原有溃疡病的患者,亦多无影响。

制剂及用法:

白菊花10两,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2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500毫升。

每日2次,每次25毫升。

2个月为一疗程。

②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菊花、银花各0.8~1两(头晕明显加桑叶全钱,动脉硬化、血清胆甾醇高者加山楂4~8钱),混匀,分4次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

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

不可煎熬,否则会破坏有效成分。

据46例观察,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①治疗冠心病

以菊花煎剂观察61例,对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43.3%,改善36.7%,以轻度者疗效较好;对胸闷、心悸、气急及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45.9%,其中显效18.8%,好转27.1%。

对部分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血清胆甾醇、三酸甘油酯未见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服药期间除1例有上腹痛、1例有轻度腹泻外,均无其他副作用。

即使原有溃疡病的患者,亦多无影响。

制剂及用法:

白菊花10两,加温水浸泡过夜,次日煎2次,每次半小时;待沉淀后除去沉渣,再浓缩至500毫升。

每日2次,每次25毫升。

2个月为一疗程。

②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菊花、银花各0.8~1两(头晕明显加桑叶全钱,动脉硬化、血清胆甾醇高者加山楂4~8钱),混匀,分4次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

一般冲泡2次后,药渣即可弃掉另换。

不可煎熬,否则会破坏有效成分。

据46例观察,服药3~7天后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开始减轻,随之血压渐降至正常者共35例,其余病例服药10~30天后,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宜忌】

①《本草经集注》:

"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

②《本草汇言》:

"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