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602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科版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1.docx

浙科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或腺体

B.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

C.雌蛾—释放→性外激素—作用于→同种雄蛾

D.垂体—产生→促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性腺和胰岛等

【答案】D

【解析】垂体不会产生促激素作用于胰岛,胰岛各种激素的分泌只受血糖浓度和下丘脑的影响,D错误。

【考点定位】信息传递

2.调节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从植物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需要能量

B.由于敏感性不同,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抑制根的生长

C.垂体既能分泌激素,又与下丘脑相联系,所以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D.含有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答案】

【解析】生长素极性运输且是主动运输过程;由于敏感性不同,促进芽生长的浓度也可能促进根的生长,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而不是垂体;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所以A选项正确。

3.下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些点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

A.AB.BC.CD.D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重力影响,生长素由A→B,C→D,从而使生长素浓度B>A、D>C,对于茎来说B侧浓度高生长快,A侧浓度低促进作用慢,而对于根来说D侧浓度高抑制了生长,C侧浓度低促进了生长。

故选ABC

考点:

本题考查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4.下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b

C.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1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II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即ad,故B错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所以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故C错误;生长素作用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出现差异,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有一定难度题。

5.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花蕾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答案】C

【解析】乙烯是催熟剂,不能促进细胞体积增大,利用生长素可以获得无子果实。

6.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本质完全相同

B.都由专门的腺体分泌

C.都能影响植物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D.都具有含量少,作用大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垂体分泌的,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能影响植物的代谢、生长和发育;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故正确的选D。

考点: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

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7.下列措施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顶端优势的产生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去掉顶芽可以解除,A不合题意;去掉顶芽放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和没有去除顶芽的效果是一样的,不能解除顶端优势,B合题意;去掉顶芽放含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C不合题意;去掉顶芽,只放琼脂小块,可以解除顶端优势,D不合题意。

考点:

生长素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这就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高中学习到的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顶端优势均能体现两重性,事实上,只要涉及到根的一般可体现两重性,因为根对生长素非常敏感。

8.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减少时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

B.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从而促进茎段细胞伸长属于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被污染水体中生物的大量死亡使污染加剧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性激素减少,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抑制茎段细胞伸长,B错误;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生态系统遭受污染,水体中生物的大量死亡进而加剧污染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9.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浓度生长素能促进乙烯合成

B.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相反

C.高浓度乙烯能促进脱落酸合成

D.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不断增加,A正确;生长素浓度较低时,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乙烯浓度和叶片脱落率均增加,B错误;高浓度乙烯能抑制脱落酸合成,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浓度生长素可降低叶片脱落率,因此生产上可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0.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c>a=b>dB.a=c>b=d

C.c>a>b>dD.a>c>d>b

【答案】A

【解析】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在琼脂块中的分布,故a=b;在单侧光的刺激下,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故c>d,A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发现及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11.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中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⑥D.②⑤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快,故①正确;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若,茎向内缠绕时,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内侧的生长素浓度低,故④正确;水平放置时,受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地生长,故⑥正确,故A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向光性和根向地性的分析

1.植物的向光性

(1)原因分析:

(2)

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

12.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

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h,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调节细胞伸长的生长素是由亮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

C.用两个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B操作,得到的θ角可能相同

D.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

【答案】C

【解析】图A生长素含量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图C中没有体现出高浓度的抑制作用,根据极性运输的特点,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是由根尖部位产生运输到伸长区的,该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上述实验没有体现出细胞分裂和赤霉素的作用。

13.

A.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B.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C.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答案】B

【解析】

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X)生长素的氧化分解,进而促进细胞伸长,A错误;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来实现的,B正确;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物,色氨酸是有机物,在体内合成,C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错误.

【考点定位】植物的激素调节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分析,X代表抑制作用;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失重条件下植物仍能向光生长

B.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C.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能导致果实脱落

D.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失重条件下因为没有重力的影响植物的跟失去了向地性,茎失去了背地性,但向光性仍然存在,故A错误。

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故B错误。

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导致果实脱落,因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故C错误。

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生长来使植物生长的,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中“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肯定是冲掉某种物质,然后种子就容易萌发了,以此作为本题的切入点.

解:

为防止种子在发芽前发生细胞分裂而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进而影响种子的萌发,脱落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萌发前,农民洗种子,是为了稀释脱落酸的浓度,使种子开始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进而萌发.故选A.

考点:

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16.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有机物B.在生物体内含量都很少

C.都是活细胞产生的D.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是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产生部位为: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生长激素是动物体内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产生部位为:

垂体;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解: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它们均属于有机物,A正确;

B、激素在生物体的含量多很少,B正确;

C、激素都是有活细胞产生的,C正确;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D错误.

故选:

D.

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动物激素的调节.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是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B.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作用于该植物的芽,表现为抑制生长

C.某些植物种子成熟后需低温贮藏才能萌发,可能与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变化有关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激素,但它并不是蛋白质,本质上是一种吲哚类化合物,A项错误;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为:

根、芽、茎,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作用于该植物的芽,一般表现为促进生长,B项错误;脱落酸有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某些植物种子成熟后经低温贮藏,可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增加赤霉素的含量,种子才能萌发,C项正确;根的向地性是由于重力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重力影响被消除而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极性运输与重力没有关系,所以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仍能进行极性运输,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8.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点是

A.只

能抑制植物生长B.高浓度时促进生长,低浓度时抑制生长

C.高浓度时抑制生长D.只能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因此,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但不慎将说明书遗失,不知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为不影响生产,工作人员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为了得到最好的生根效果还要考虑成本此时进行预实验能大概确定生根的最适范围,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0.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右侧切去尖端下面部分,使得右侧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则伸长区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低,生长慢,从而弯向长得慢的一侧(背光侧)生长,即向背光侧弯曲生长,A错误;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经极性运输(生长素能够透过琼脂片)后伸长区的背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生长快,从而弯向长得慢的一侧(向光侧)生长,即向光弯曲生长,B正确;云母片阻断背光侧的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不能运到背光侧的伸长区,而向光侧的伸长区还有生长素,这样伸长区的生长素在向光侧比背光侧浓度高,向光侧长得快,弯向背光侧生长,C错误;玻璃片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相当于去掉尖端,所以不生长也不弯曲,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下图中甲图是一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点的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的生长素浓度。

解除②处受抑制的方法是。

(2)将该植物置于右侧光照下,一段时间后,乙图中若E点表示该植物左侧的生长素浓度,则点浓度可表示右侧的生长素浓度。

(3)由乙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对不同器官来说,;对同一器官来说,。

(4)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的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摘掉顶芽(摘除①处)

(2)C

(3促进其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4)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生长素的酶,所以生长素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解析】

22.(11分)植物学家在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

(2)除图中的激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________等三种植物激素。

(3)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考虑自身激素的影响,GA3处理的三组中,A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GA3影响茎芽生长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微量有机物(只答有机物不得分)

(2)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顺序可颠倒,缺一不得分)

(3)茎芽尖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至形态学上端)

(4)A组茎芽离体时间短、自身生长素含量较高(或A组是第1天切取的茎芽,最幼嫩,生长最迅速或A组是第1天切取的茎芽,对GA3更敏感等,答案合理即得分)

(5)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只答一方面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体内存在五大类激素:

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3)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由生态学上端运输到生态学下端。

(4)如果不考虑自身激素的影响,GA3处理的三组中,A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原因是A组茎芽离体时间短、自身生长素含量较高,

(5)为了研究GA3的作用机理,有人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发现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这说明GA3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影响茎芽伸长生长。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3.为研究花生种子活力与乙烯释放的关系,科学家依据一定的指标将储存的花生种子分为高活力、中等活力、低活力三组,在不同浸种时间中测得的乙烯释放量如下图曲线所示。

另外,测定了种子中部分化合物对乙烯释放量和种子活力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0.5mM

GA3

0.1mM

CAA

1mM

CAA

0.1mM

GA3

2000ppm

B9

500ppm

B9

250ppm

B9

乙烯量增加的百分数(%)

48

52

266

8

-100

-51

-18

种子活力提高的百分数(%)

26

32

21

5

-67

-32

-21

(1)本实验所用种子应先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_______。

从图中曲线可知,低活力种子比高活力种子。

(2)CAA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从表中数据可知,在较_______浓度下,对提高种子活力更有利。

与0.5mMGA3相比,0.1mMGA3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是。

(3)B9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它也能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但它不是在植物体内产生的,所以不属于。

【答案】

(1)消毒乙烯释放时间晚且释放量少

(2)低促进作用减弱(3)植物激素

【解析】

试题分析:

(1)1%的次氯酸钠溶液常用来进行消毒,由图中曲线可知低活力种子乙烯释放时间晚且释放量少,

(2)由表中数据可知,0.1mMCAA时种了成活率为32%,1mMCAA时种了成活率为21%,所以低浓度对提高种子活力更有利。

0.1mMGA3对种子活力为5%比0.5mMGA3低,故0.1mMGA3对种子活力促进作用减弱,(3)不能在植物体内产生,不属于植物激素。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实验,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4.(10分)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__________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2)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____________酶催化mRNA合成。

(3)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______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

(4)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

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

给予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给予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

观察两组幼苗的_________________并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略。

【答案】(共10分,除标注外为每空1分)

(1)主动运输液泡

(2)RNA聚合

(3)乙烯

(4)步骤2:

适宜的可见光(2分)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2分)

步骤3:

高度(生长状况和高度)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

【解析】

试题分析:

(1)H+的运输消耗ATP,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运出细胞。

H+能增加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吸收的水分主要进入液泡,所以在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最大。

(2)催化mRNA的合成的是RNA聚合酶。

(3)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

(4)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自变量是紫外线有无,所以实验组在保证和对照组相同且适宜可见光照前提下,额外添加紫外光光照。

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是因为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所以可以观察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和高度并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证明紫外线的作用。

考点:

本题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