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633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14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1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1页
亲,该文档总共1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docx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中药材分布

北京:

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津:

酸枣、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海:

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庆:

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北:

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西:

黄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辽宁:

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参、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林:

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江苏:

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牛蒡等。

浙江:

浙贝母、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徽:

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子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苍术、半夏等。

福建:

穿心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

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东:

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河南:

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花、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北:

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南:

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东:

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西:

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海南:

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广藿香、芦荟、高良姜、胡椒、金线莲等。

四川:

川芎、乌头、川贝母、川木香、麦冬、白芷、川牛膝、泽泻、半夏、鱼腥草、川木通、芍药、红花、大黄、使君子、川楝、黄皮树、羌活、黄连、天麻、杜仲、桔梗、花椒、佛手、枇杷叶、金钱草、党参、龙胆、辛夷、乌梅、银耳、川明参、柴胡、川续断、冬虫夏草、干姜、金银花、丹参、补骨脂、郁金、姜黄、莪术、天门冬、白芍、川黄柏、厚朴等。

贵州:

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半夏、吴茱萸、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厚朴、白术、麦冬、百合、钩藤、续断、菊花、山药、瓜蒌、黄柏、桔梗、龙胆、前胡、通草、射干、乌梅、木瓜、三七、石斛、姜黄、桃仁、百部、仙茅、黄芩、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泽泻、独活、茯苓、白芍、白芷、黄连、玄参、大黄、栀子、葛根、雷丸、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参、鱼腥草、石菖蒲、苍耳子、金银花、南沙参、木蝴蝶、天南星、云木香、薏苡、火麻仁、黔党参、五倍子等。

云南:

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当归、贝母、千年健、猪苓、儿茶、草果、石斛、诃子、肉桂、防风、苏木、龙胆、木蝴蝶、阳春砂、半夏等。

西藏:

羌活、胡黄连、大黄、莨菪、川木香、贝母、秦艽、麻黄等。

陕西:

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蓣、秦艽等。

甘肃:

当归、大黄、甘草、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九节菖蒲、枸杞、黄芩等。

青海:

大黄、贝母、甘草、羌活、猪苓、锁阳、秦艽、肉苁蓉等。

宁夏:

宁夏枸杞、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柴胡、白鲜、大黄、升麻、远志等。

新疆:

甘草、伊贝母、红花、肉苁蓉、牛蒡、紫草、款冬花、枸杞、秦艽、麻黄、赤芍、阿魏、锁阳、雪莲等。

黑龙江:

人参、龙胆、防风、苍术、赤芍、黄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黄芪、知母、五味子等。

内蒙古:

甘草、麻黄、赤芍、黄芩、银柴胡、防风、锁阳、苦参、肉苁蓉、地榆、升麻、木贼、郁李等。

 

  浙江省:

野生药材主要蕴藏于天目山、雁荡山和四明山地区,蕴藏量较大的有杭州市38%、丽水地区11%和绍兴市9%。

栽培药材以东北部地区较多,主要集中于金衢盆地、杭嘉湖平源和浙东低山丘陵,产量较大的有金华市20%、嘉兴市16%、绍兴市11%和东阳市9%。

大宗药材有浙贝母、白术、延胡索、菊花、麦冬、白芍、海螵蛸等。

  安徽省:

野生药材以皖南低山丘陵和大别山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宣州市26%、安庆市19%、巢湖地区10%、六安地区10%、滁县地区10%、芜湖市10%。

栽培药材较集中于淮北平原区,以阜阳地区为最多,占本省的60%。

大宗药材有茯苓、白芍、牡丹皮、菊花、木瓜、桔梗、板蓝根、紫菀、太子参、明党参、蕲蛇、蜈蚣、鳖甲等。

  福建省:

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三明市25%、宁德地区17%、建阳地区13%、漳州市11%、龙岩地区12%。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东南丘陵地区,产量较大的有泉州市24%、漳州市30%、建阳地区9%。

大宗药材有泽泻、莲子、乌梅、厚朴、太子参、穿心莲、陈皮、牡蛎等。

  江西省:

野生药材多分布于怀玉山、井岗山、大庚岭等山区。

蕴藏量较大的有上饶地区29%、九江市24%、赣州地区22%和吉安地区11%。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中部平原丘陵区,产量较大的有九江市26%、宜春地区23%、吉安地区12%和抚州地区11%。

大宗药材有枳壳(实)、栀子、车前子、香薷、蔓荆子、荆芥、薄荷、金钱白花蛇等。

  山东省:

野生药材以中部丘陵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临沂地区27%、烟台市25%和淄博市18%。

栽培药材集中于沂蒙山区和胶东半岛,产量较大的有临沂地区40%和潍坊市13%。

大宗药材有金银花、北沙参、太子参、瓜蒌、蔓荆子、酸枣仁、柏子仁、香附、远志、黄芩、马兜铃、猪牙皂、全蝎、蟾酥、土鳖虫、海藻等。

  河南省:

野生药材以中条山、太行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地区为多,蕴藏量较大的有三门峡市50%、洛阳市17%和信阳地区10%。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黄河冲积平原和南阳盆地,产量较大的有焦作市35%、南阳地区15%和三门峡市11%,其中焦作市所属武陟、温县、沁阳和博爱等县,是著名的“四大怀药”的主要产区。

大宗药材有地黄、牛膝、山药、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连翘、辛夷、猫爪草、红花、柴胡、全蝎、土鳖虫及龟甲等。

  湖北省:

野生药材以武当山、桐桕山、巫山、大别山地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郧阳地区31%、襄樊市18%和鄂西州14%。

栽培药材以中低盆地和丘陵、平原较多,产量较大的有鄂西州28%、黄冈地区19%和襄樊市17%。

大宗药材有茯苓、黄连、厚朴、杜仲、独活、续断、苍术、射干、玄参、辛夷、银耳、木瓜、麦冬、鳖甲、乌梢蛇及蕲蛇等。

  湖南省:

野生药材以湘西武陵山区、湘中丘陵和湘南南岭山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湘西州18%、大庸市13%、邵阳市13%、长沙市10%、零陵地区9%。

栽培药材以洞庭湖平原和雪峰山两侧河谷山地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益阳地区16%、邵阳市16%、怀化地区17%和岳阳市11%。

大宗药材有白术、枳壳、栀子、金银花、杜仲、厚朴、黄柏、茯苓、玄参、玉竹、莲子、乌梢蛇等。

  广东省:

野生药材以粤北山区和粤西山地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韶关市19%,肇庆市17%和清远市17%。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西江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年产量较大的有湛江市26%、茂名市27%和肇庆市12%,大宗药材有砂仁、巴戟天、广藿香、陈皮、高良姜、佛手、茯苓、山药、海马、石决明、珊瑚、金钱白花蛇及地龙等。

  广西自治区:

野生药材以桂西山地丘陵和桂东北山地较多,蕴藏量较大的百色地区26%、桂林地区23%和河池地区12%。

栽培药材以桂东南低山丘陵区为主,年产量较大的有钦州地区39%、玉林地区27%和梧州地区19%。

大宗药材有三七、罗汉果、肉桂、天花粉、山药、葛根、金银花、石斛、钩藤、安息香、郁金、珍珠、蛤蚧及穿山甲等。

  海南省:

野生药材多分布于五指山区,蕴藏量以保亭县较大,占全省的68%。

栽培药材多在五指山东西两侧较平坦的地区,是全国引种进口的南药生产基地,产量较大的有琼海县20%、陵水县14%、屯昌县12%和万宁县10%。

大宗药材有槟榔、益智仁、丁香、白豆蔻、檀香、胖大海、南玉桂、肉豆蔻、大枫子、马钱子、安息香、天仙子及广藿香等。

  四川省:

野生药材以川西高原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阿坝州31%、凉山州20%和甘孜州14%。

栽培药材多在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区,年产量较大的有成都市11%、达县地区11%、乐山市5%、绵阳市7%、都江堰市6.5%。

大宗药材有黄连、川芎、川贝母、附子、川牛膝、白芷、麦冬、白芍、白术、云木香、党参、郁金、枳壳、天麻、杜仲、黄柏、厚朴、羌活、大黄、冬虫夏草、麝香及熊胆等。

  贵州省:

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的有遵义地区23%、毕节地区23%、安顺地区14%,黔南州13%和黔东南地区10%。

栽培药材年产量较大的有黔东南地区33%、遵义地区22%和毕节地区23%。

大宗药材有天麻、杜仲、吴茱萸、天冬、白及、何首乌、通草、五倍子、百合、南沙参、百部、麝香及穿山甲等。

  云南省:

野生药材以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和镇西南高原蕴藏较多,怒江州30%、丽江地区16%和思茅地区10%等。

栽培药材分布全省各地,年产量较大的有迪庆州21%、文山州11%、丽江地区11%、昆明市9%和怒江州9%。

大宗药材有三七、砂仁、云木香、当归、黄连、天麻、茯苓、儿茶、马槟榔、木蝴蝶、雷丸、猪苓、麝香及穿山甲等。

  西藏自治区:

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茂东澜沧江、怒江上游和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蕴藏量较大的有昌都地区54%、那曲地区29%和山南地区10%。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尚未开展人工栽培。

收购经营的药材仅40多种,其中收购量较大的有川贝母、冬虫夏草、秦艽、龙胆、麝香、鹿角及全蝎等。

  陕西省:

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蕴藏量较大的有商洛地区26%、延安地区16%、榆林地区15%和宝鸡市10%。

栽培药材以秦巴山区和渭河平原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汉中地区36%、渭南地区13%和宝鸡市9%。

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党参、附子、沙苑子、黄芪、甘草、连翘、远志、猪苓、麝香及全蝎等。

  甘肃省:

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多的有武威地区18%、定西地区16%、酒泉地区12%、陇南地区11%。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陇南地区34%。

大宗药材有当归、党参、大黄、甘草、秦艽、羌活、款冬花、远志、赤芍、猪苓、麝香及鹿茸等。

  青海省:

野生药材以东南部黄河上游地区较多,蕴藏量较大的有海南州64%、黄南州10%和果洛州10%。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东部农业区、年产量较大的是海东地区40%和海南州38%。

大宗药材有大黄、川贝母、甘草、麻黄、羌活、秦艽、冬虫夏草、地骨皮、枸杞子、麝香等。

  宁夏自治区:

野生药材蕴藏量以银南地区最多,占90%,为甘草、麻黄为主产区。

栽培药材多集中于南部两个地区,即固原地区49%和银南地区36%。

大宗药材有枸杞子、甘草、麻黄、银柴胡、大黄、党参及黄芪等。

  新疆自治区:

野生药材以塔里木盆地四周的绿州蕴藏量较大,如巴音郭楞州31%、阿克苏地区28%和喀什地区12%。

栽培药材以北疆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博尔塔拉州28%、昌吉州(23%)和喀什地区23%。

大宗药材有甘草、伊贝母、肉苁蓉、红花、紫草、杏仁、锁阳、罗布麻、马鹿茸及鹿角等。

补充一下:

陕西的山茱萸量约为全国四分之一、茯苓现在也有较大规模的种植,酸枣仁陕北的质量不错,产量也行,秦艽有一定规模的种植。

甘肃红芪不错,河套地区的大黄质量很好

现在全国薄荷栽培面积最大的地方在安徽太和县.

(二)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适宜发展的主要药用植物种类

  北 京  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 津  酸枣、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 海  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 庆  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 北  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 西  黄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内蒙古  甘草、麻黄、赤芍、黄芩、银柴胡、防风、锁阳、苦参、肉苁蓉、地榆、升麻、木贼、郁李等。

  辽 宁  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参、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 林  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黑龙江  人参、龙胆、防风、苍术、赤芍、黄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黄芪、知母、五味子等。

  江 苏  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等。

  浙 江  浙贝母、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 徽  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子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葛、苍术、半夏等。

  福 建  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 西  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 东  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

  河 南  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桔梗、款冬、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 北  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 南  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 东  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 西  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海 南  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广藿香、芦荟、高良姜、胡椒、金线莲等。

  四 川  川芎、乌头、川贝母、川木香、麦冬、白芷、川牛膝、泽泻、半夏、鱼腥草、川木通、芍药、红花、大黄、使君子、川楝、黄皮树、羌活等。

  贵 州  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半夏、吴茱萸、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等。

  云 南  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当归、贝母、千年健、猪苓、儿茶、草果、石斛、诃子、肉桂、防风、苏木、龙胆、木蝴蝶、阳春砂、半夏等。

  西 藏  羌活、胡黄连、大黄、莨菪、川木香、贝母、秦艽、麻黄等。

  陕 西  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蓣、秦艽等。

  甘 肃  当归、大黄、甘草、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九节菖蒲、枸杞、黄芩等。

  青 海  大黄、贝母、甘草、羌活、猪苓、锁阳、秦艽、肉苁蓉等。

  宁 夏  宁夏枸杞、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柴胡、白鲜、大黄、升麻、远志等。

  新 疆  甘草、伊贝母、红花、肉苁蓉、牛蒡、紫草、款冬、枸杞、秦艽、麻黄、赤芍、阿魏、锁阳、雪莲等。

天山的中药资源及分布

  天山山脉深处西北干旱区内部,横亘新疆中部,婉蜒1700余公里。

天山把新疆分隔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南北疆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天山北坡气温比南坡低,而降水比南坡多,山地自然景观垂直带谱也不尽相同,在北坡由于迎向西来的暖湿气流,降水量丰富,土壤和植被发育良好。

与南坡相比,这里发育着比较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和比较典型的植被类型。

在南坡面临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干热气候强烈侵袭这里的自然景观,灌木和半灌木荒漠以及山地草原广泛发育,荒漠化现象严重,森林带消失,植被组成贫乏。

托木尔峰是天山山脉最高峰,海拔7435.3米,南坡属半干旱型,北坡属半湿润型。

托木尔峰及其山南、山北的广大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生物和矿藏资源,这里以托木尔峰为例,说明天山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

  1)托木尔峰北坡

  托木尔峰北坡以肥美的草原和带状森林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气候比较湿润,植被覆盖较好,药用植物种类丰富。

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大致规律是:

山地温带草原、山地寒温带草甸、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亚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冷垫状植被和高山冰雪带。

  a.山地温带草原

  分布于海拔1800一1900米的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地区。

气候较湿润,干湿季节明显,植被覆盖度为50一80%,草丛层次明显。

药用植物种类较少,常见的有多种糙苏和蓼属植物及金丝桃叶绣线菊等。

  b.山地寒温带草甸

  多分布于海拔1900-2100米之间,但由于森林遭破坏和草甸上移,局部地区上限可达海拔2300米。

气候温寒湿润,药用植物种类比较多,如阿尔泰橐吾、峨参、马缨子、聚花风铃草、疗齿草、猪殃殃、牛至、野芝麻、腺唐松草、西伯利亚侧金盏花、细裂委陵菜、银白委陵莱、岩风、假狼毒、草原老鹳草、茅香、拟百里香及假龙胆等。

  c.山地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于海拔2100-2900米之间,植被类型属亚高山针叶林,仅有一种针叶乔木树种,即天山特有的雪岭云杉。

木本药用植物有天山花楸、野杏、野核桃、天山桦、刚毛忍冬、小花忍冬、伊犁柳等。

林下植被相当发育,覆盖度达70一80%。

草本药用植物主要有一枝黄花、欧缬草、林地乌头、小斑叶兰、火绒草和短喙蒲公英等。

此外,还生长有山糙苏、蓝花老鹳草、斜升龙胆、新疆龙胆、白边獐牙菜、中麻黄、瞿麦、新疆党参及新疆黄精等。

  d.亚高山寒带草甸

  分布于海拔2900一3100米。

气候寒冷、湿润,植被组成比较丰富,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覆盖度可达90%。

在阴湿的陡坡和沟谷中常形成密集的鬼箭锦鸡儿灌丛。

分布的药用植物有山地糙苏、俯垂龙胆、箭头唐松草、青兰、大花青兰、椭圆叶花锚、黄花野木樨、棘豆、火绒草、威灵仙、柴胡、新疆软紫草、珠芽蓼、短茎古大当归、准噶尔蓼、阿尔泰金莲花、梅花草、亚麻、一枝黄花、野罂栗、缬草、线叶红景天、林地乌头、高山龙胆、斜升龙胆、草原老鹳草、裸茎金腰、伊犁贝母、新疆贝母及秦艽等。

  c.高山寒带草甸

  分布于海拔3100一3400米的高山区。

气候寒冷而湿润,仅夏季偶无霜冻,生长有北极高山植物北极果。

药用植物有珠芽蓼、草原糙苏、高山唐松草、高山黄芪、高山龙胆、火绒草、高山风毛菊和细叶风毛菊等。

  d.高山寒冷垫状植被

  分布于海拔3400一3700米。

气候寒冷,气温日差较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水分不足,具明显的旱生性质,发育着面积不大的呈狭带状的垫状植被和铁锈色、灰绿色的壳状地衣。

分布的药用植物有新疆雪莲、二花委陵菜、喜山葶苈、珠芽蓼、倾卧兔耳草、圆叶乌头、天山棱子芹、高山红景天及高山厚棱芹等。

  e.高山冰雪带

  分布于雪线以上的高山区,被冰雪覆盖,气候严寒,不利于各种植物生长。

  2)托木尔峰南坡

  托木尔峰南坡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

主要特征是气候较干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较大,温带荒漠和草原广泛分布。

植物种类较少,其垂直分布带谱大致是:

温带荒漠、山地温带荒漠草原、山地寒温带干草原、亚高山寒温带草原、高山寒带草甸、高山寒带垫状植被及高山冰雪带。

  a.温带荒漠

  分布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山前地带。

气候干燥而较炎热,形成典型的沙漠景观。

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霸王、琵琶柴、泡果白刺、无叶假木贼、膜果麻黄、合头草、车前、牛蒡和苍耳等。

此外,在海拔1000一1400米的低山干旱草原上还生长有千叶蓍、苦豆子、柽柳、滨藜、优若藜及琐琐柴等。

  b.山地温带荒漠草原

  多分布于海拔1900一2200米,但有时其上限可达海拔2500米或更高。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日照时间减少、地下蒸发减弱,但仍受干旱气候的强烈影响。

植被表现为由荒漠向草原过渡类型,出现荒漠草原景观,覆盖度为25一50%,草丛一般高20一30厘米。

分布的药用植物有膜果麻黄、合头草、驼绒草、琵琶柴、冷蒿、黑萼棘豆、盐爪爪、中麻黄、细子麻黄、准噶尔铁线莲、黄花瓦松、二裂委陵菜、红景天及火绒草等。

  c.山地寒温带干草原

  分布于海拔22002600米。

气候比较温湿,植物覆盖度在30%以上。

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冷蒿、火绒草、阿尔泰白头翁、俯垂龙胆、二裂委陵菜、三叶委陵菜、邪蒿、草原糙苏、阿勒泰柴胡和准噶尔马先蒿等。

  d.亚高山寒温带草原

  分布于海拔2600-2900米。

夏暖冬寒,气候较湿润,为草原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植物覆盖率达70%。

分布的药用植物与北坡的亚高山草甸比较一致。

  e.高山寒带草甸

  多分布于海拔2900一3600米,局部上限可达3900米。

植物的药用种类与北坡的高山寒冷草甸带基本相同。

  f.高山寒带垫状植被

  与北坡的高山寒冷垫状植被无多大区别;在阳坡垫状植物被可分布到海拔4000米处。

  g.高山冰雪带

  分布于雪线以上的高山区,被冰雪覆盖,为高严寒气候,不适于各种植物生长。

•分享太白山的中药资源及分布

  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既阻挡了北方寒潮南侵,又阻止了南方海洋气团的北移。

由于南北气候差异,致使南北动、植物群落构成有所不同。

  秦岭山地也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又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一3000米之间,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也是中国内地最高的名山。

太白山区地处周至、太白、眉县三县境内,山势高峻,地形起伏很大,气候差异显著。

植被复杂多变,自下到上,由原野到森林,直至高山灌丛、草甸。

随着地势抬升,气候、土壤、植被出现了明显差异、垂直分布带特别明显,从低到高的大致规律是:

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

太白山位于东部湿润平原之西,西藏高原以东,暖温带之南,亚热带北缘,上下承接,南北过渡,是华北、华中和青藏高原三地区生物交汇的过渡地带,因而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太白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中药资源800多种,被称为“药山”,重要的有党参、当归、黄芪、贝母、黄连、杜仲和麝香等。

太白山特有的草药有太白乌头,太白蓼,秦岭岩白菜、太白美花草(重叶连)及秦岭龙胆(朱苓草)等。

  1)栎林带

  栎林带分布于海拔800一2200米之间。

本带大部属暖温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一140C,夏季炎热,冬季较寒冷,生长期150一210天;年降水量620一820毫米,雨水集中于7一9月。

土壤为棕壤和褐土。

主要药用植物有侧柏、半夏、忍冬、大叶白蜡树、穿龙薯蓣、石竹、白屈菜、马蹄香、华中五味子、苦木、忍冬、盐肤木、铃兰、人血草、商陆、夏枯草、天南星、支柱蓼、地黄、黄栌、远志、鹿蹄草、酸枣、兔儿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