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775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医学微生物学

目录

I考查目标2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2

III考查内容2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相关硕士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要求考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内容所涉及内容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试卷内容:

细菌、病毒及真菌

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9题,每小题10分,共90分

论述题:

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III考查内容

第一章医学微生物学导论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发展简史及微生物的发展趋势。

第2章细菌学总论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三种形态、衡量单位(微米)。

2.细菌的结构

(1)细菌细胞壁主要的化学组成成分和细胞壁功能;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2)质粒的基本概念;常见质粒的种类和功能。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及芽胞)的概念及其功能。

(4)L-型细菌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细菌形态结构的检查

革兰染色法原理、步骤和意义。

4.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人工培养

(1)细菌的营养物质。

(2)细菌的生长条件(对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及气体的要求)。

(3)细菌的生长周期及其特点。

(4)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种类;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5.细菌的新陈代谢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医学意义。

6.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1)细菌感染的概念、种类及传播方式。

(2)正常菌群的概念和功能。

(3)细菌感染类型及其特点。

(4)决定细菌能否致病的三大因素(毒力、侵入数量和部位以及机体的免疫力)。

(5)细菌毒力、细菌侵袭力的概念;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因素。

(6)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7)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7.细菌的抵抗力及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概念及耐药机制。

第3章病毒学总论

1.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的功能。

2..病毒的增殖周期及其特点;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

3.病毒的生长周期及其特点。

4.病毒的感染类型及传播方式。

5.病毒的致病机制。

6.干扰素定义、种类、功能、抗病毒特点。

第4章真菌学总论

1.真菌的结构及功能。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真菌的感染类型。

4.真菌所致疾病的种类。

第5章遗传与变异

1.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1)质粒的概念及其特性。

(2)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与宿主菌相互关系。

2.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举例说明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2)细菌变异的机理

突变、转化、转导、接合以及溶源性转换的概念。

3.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1)病毒的变异现象。

(2)病毒的变异机制。

第6章抗感染免疫

(1)抗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2)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

(3)抗真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第七章消毒、灭菌和生物安全

1.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2.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及适用范围。

3.影响化学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第8章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与防治

1.标本的采集原则。

2.细菌、病毒鉴定的程序。

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第九章化脓性细菌

1.葡萄球菌属

(1)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点

(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链球菌属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方法及实验机理。

3.肺炎球菌属

(1)肺炎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2)肺炎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鉴别诊断

4.奈氏菌属

(1)脑膜炎球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淋球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第10章呼吸道感染细菌

1.结核分枝杆菌

(1)染色方法及染色步骤。

(2)OT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2.白喉棒状杆菌

(1)白喉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2)白喉外毒素致病机理

第十一章肠道感染细菌

1.肠道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反应特点。

2.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及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3.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原则;肠热症的辅助诊断方法;肥达氏反应的结果分析。

4.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1.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破伤风梭菌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第十三章动物源性细菌

1.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人畜共患病.的概念。

2.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及鼠疫杆菌的致病性。

第十四章放线菌与诺卡菌

放线菌与诺卡菌的概念

第十五~十八章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概念;

2.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鉴别要点。

3.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梅毒临床各期的特点。

第十九章呼吸道病毒

1.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种类和变异特点。

2.HA和NA的主要功能。

第二十章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第二十一章肝炎病毒

1.甲型肝炎病毒(HAV)

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2.乙型肝炎病毒(HBV)

(1)乙型肝炎病毒电镜下的三种形态及特性。

(2)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3)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3.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特点。

4.丁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特点。

第二十四章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病毒的及所致疾病。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潜伏部位及所致疾病。

第二十五章反转录病毒

1.HIV的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及致病特点。

2.HIV损伤CD4+TC的机制。

其他病毒

狂犬病毒主要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点。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题2分)

1、H1N1病毒

2、细菌L型

3、抗原性飘逸

4、卫星现象

5、螺旋体

6、毒性噬菌体

7、表型混合(phenotypicmixing)

8、热原质

9、微生态失调

10、抗感染免疫

二、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及其异常增殖表现。

2.何为质粒?

有哪些特点?

其在细菌变异中有何作用?

3.简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4.简述真菌的致病类型。

5.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的耐药机制。

6.简述病毒的特点及其增殖的条件。

三、叙述题:

(每题20分)

1.叙述3位微生物奠基人对微生物发展所作的贡献?

2.设计浓汁标本细菌学检测的程序及常用鉴定方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H1N1病毒: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或A、B、C)三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甲型。

流感病毒表面存在两种蛋白,一种是血凝素(简称HA或H);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简称NA或N)。

H1N1病毒是甲型H1N1亚型。

2.细菌L型:

某些细菌虽然细胞壁受损,但在一定条件下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3.抗原性飘逸:

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其变异幅度小,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小于1%,由点突变积累所造成。

4.卫星现象:

当将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发育良好,菌落较大,而距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越远,发育越差,菌落越小的现象

5.螺旋体: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6.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7.表型混合(phenotypicmixing):

两种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绕另一种病毒基因组(核酸)的现象。

8.热原质: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可引起机体发热反应。

9.微生态失调:

指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包括菌群失调和异位寄生两类。

10.抗感染免疫:

指机体所具有的防止病原生物入侵或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免疫防御功能。

二、简答题

1.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及其异常增殖表现。

(1)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①溶细胞性感染:

无包膜V破胞释放;②稳定状态感染:

有包膜V出芽释放;③细胞凋亡:

细胞自身基因指令的生物学过程;④病毒基因组的整合:

多见于肿瘤病毒;⑤细胞的增殖与转化:

促进细胞DNA的合成;⑥包涵体的形成:

胞浆或细胞核内的斑块结构

(2)异常增殖表现:

①顿挫感染: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称为顿挫感染。

②缺陷病毒:

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产生的子代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③干扰现象:

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何为质粒?

有哪些特点?

其在细菌变异中有何作用?

(1)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2)特征:

①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②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贝;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④有转移性;⑤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3)在细菌变异中的作用:

介导细菌耐药及新的遗传特征

3.简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染色体或核酸

(2)质粒

(3)噬菌体

(4)整合子

(5)转座噬菌体

(6)转位因子

4.简述真菌的致病类型。

(1)致病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3)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4)真菌性中毒症

(5)真菌毒素与肿瘤

5.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的耐药机制?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①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主要是肽聚糖);②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多粘菌素、两性霉素;③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糖体;④影响核酸代谢的药物——利福平、喹诺酮类

(2)细菌的耐药机制:

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主动外排机制。

6.简述病毒的特点及其增殖的条件。

(1)病毒特点:

①体积微小,可以通过除菌滤器,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②结构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③遗传物质单一,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④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在细胞外不能存活;⑤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复制;⑥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增值条件:

①合适的宿主细胞;②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③宿主细胞状态。

三、叙述题

1.叙述3位微生物奠基人对微生物发展所作的贡献?

(1)郭霍(RobertKoch):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获诺贝尔奖)提出了确定病原菌的郭霍法则;创用了固体培养基(1877年);创立了细菌染色法、实验动物感染法。

(2)巴斯德(LouisPasteur):

证实了--酿酒中发酵与腐败由微生物所致(1857年);创立了巴氏消毒法;研制了鸡霍乱杆菌和炭疽杆菌减毒菌苗。

(3)列文虎克:

荷兰人,1676年创制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

检查了污水、齿垢等,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并正确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

首次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2.设计临床标本细菌学检测的程序及常用鉴定方法?

(1)浓汁标本的直接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与鉴定---菌落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动物实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