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454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34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1.docx

最新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1

七年级地理全册说课稿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

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

“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

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

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

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

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比较教学法:

通过对地理知识(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地

形的概况。

2、读图提问法:

教学中采取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

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看地形图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说程序】组织教学:

导入,利用课件放一些我国的各种陆地地形(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江南丘陵等图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形,那么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陆地地形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

阅读课文图示2-31,巩固定义找出区别并计算B、C点的相对高度,知识运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到珠穆朗玛峰,问:

珠穆朗玛峰

2

的海拔为8844.43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却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高。

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生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

(生答名称)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五种基本地形。

仔细观察课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课件展示自绘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让学生从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相对高度)等方面观察比较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特征异同,讨论后归纳完成表格:

(比较、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表格一目了然,让学生轻松学习)

地形类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平原以下地面起伏小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陡峻

丘陵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地面崎岖不平

山地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形图,说明山脉带的位置并记住主要的山脉。

(世界两大山脉带: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课堂活动〕学生观察世界地形图,找出地形区之最。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自己收集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课后活动〕调查家乡的地形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说明地形对家乡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二、海底地形〔课件展示〕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告诉学生大陆架是开发海洋资源最重要的地带。

三、学看地形图读“世界地形图”观察地形区分布设计问题:

平原、高原、山地、海洋各用什么颜色,这种彩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呢,

通过依次比较P30、31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地形图与普通地图的差别。

探究活动,1、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绘制方法。

2、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分组活动怎样看地形图,辨别各地形区域的名称,看哪一组观察的全面、详细?

(结合所学的学看地图部分的知识,做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整理探究结论〕:

A(看图名B(看方向C(看比例尺

D(看图例(a)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

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

绿色越深,海拔越低,黄色越深海拔越高。

海洋蓝色越深,海底越深。

(b)等高线的分布(疏密)

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

(c)等高线的走向

1?

山峰:

等高线圈闭合(山顶)山的最高处(数值由里向外递减。

反之盆地)2?

山坡:

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

3

3?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4?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

5?

鞍部:

两山峰之间的地方

6?

陡崖:

(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课堂活动〕利用沙土、水、棉线等,先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然后做出等高线,从上往下观察山峰、山脊、山谷等一组组等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模高线的形状与特点。

(15分种左右,教师巡回指导)

型,判读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

〔小结〕利用板书提纲,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略)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二、读图题:

1.填出各字母代表的地形A:

----------E:

----------F:

----------D:

----------2.山峰A比山峰B大约高出,,,米。

3.沿着虚线从C到A容易,还是从D到A容易,为什么,

4.F在B的,,方向。

100

读图题是知识的应用,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有点难度重

50点讲解。

作业,1、收集有关地形方面的世界之最。

2、自绘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

板书设计,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地形的划分及比较: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见表格)

3、主要地形区(世界之最)

二、海底地形

三、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及识别:

等高距、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等来判断。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4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最后一节课《数的奇偶性》。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数的奇偶性》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通过主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小船“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

探究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个活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数的奇偶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活”有生命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

二,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根据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这个目标我将在第二个环节落实.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

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这个目标将落实到第三个环节.(是否制定一条情感方面的目标)

三,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

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发现奇偶性变化规律的策略.

教具学具的准备:

1,故事引入(小船摆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创设操作情景,(翻硬币,翻纸杯,抽奖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四,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和交流,具体设计如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针对班级学生对划船这个离他们生活较远的情境,(教材中"划船"这个

教学情境对于班级的学生来说,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因此,)我通过《兔子与狐狸》这个

5

童话故事,将教材中小船摆渡的情境有机地融入到故事中:

小兔子是怎样回答的,是否会被狐狸吃掉,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划船中的奇偶性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猜猜看小免子回答的是南岸还是北岸,再动手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出示书上的试一试让学生填一填,再自已动手验证,从而使学生发现翻动奇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反,偶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同的变化规律.学生在完成试一试后教材安排让学生利用硬币提一个类似的问题,我将这个练习改成了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提出类似的问题,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反馈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长方形与圆中分别任意选两个数相加,得数是几就可以得到礼品单中对应的奖品,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想得奖,可是在游戏中又怎么也中不了奖,这样的抽奖游戏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为什么中不了奖,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此时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体会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方法,学生则在不断猜测验证中实现了真正有效的学习,发现了为什么抽不到奖的原因.总结出加法中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的变化规律.要使每个参加抽奖的人都得到奖怎样修改规则呢学生在改变游戏规则的过程中,继续探索了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判断一组算式得数的奇偶性使学生感受到了"规律"的应用价值.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再次体会学习的方法.(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这样设计作用,一句话或者两句话都可以.)

地理>>七年级上册>>4.1人口与人种《世界的人口》说课材料?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

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通过地图,

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

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6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

说教法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

说学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六个环节,分别是:

问题——设疑、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演绎——巩固、迁移——深化、升华——结束。

第一环节:

我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第二环节:

从认读数字6500000000入手,通过以下活动了解世界人口。

一、资料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材料,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讨论。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景表演。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口的增长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问题。

四、换位思考。

让学生换位成国家人口政策的宣传员,设计宣传语和宣传画。

这样培养了他们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五、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

我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四环节:

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并对答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第五环节:

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一、我家的人口

二、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最后我用激情和语言结束全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播放动画《梦》,呼吁希望这个可怕的梦不会成为现实!

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说课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7

大家好~我是阿城市第七中学的地理教师赵秀波。

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五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二、使用flash的设计思路三、设计特点四、导入新课五、新课讲授

一、说教材

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

生了解了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的具体特点。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材料

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既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

内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三)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1、会描述天气

2、理解天气的特征

3、会预报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地理头脑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将“天气与人类息息和“电视天气预报”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8

根据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形成多方面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

将“多方位、多层次地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确定为难点。

二、使用flash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制作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教师的教学软件,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

一、怎样描述天气二、了解天气特征三、分析天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四、预报电视天气预报。

在课堂上,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flash强大的语音、图像交互功能和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三、设计特点。

1(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提供大量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也利

于教师选取部分内容进行授课。

2(极其完美的画面与声音,令知识深烙学生脑海。

3(操作方面,进退自如,尊重学生意愿,可以重复阅读和练习。

四、导入新课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用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新课。

在播放前提出问

题:

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这是什么动画片,”“歌中唱到了什么,”学生看后,

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

“海尔兄弟”、“唱到了不同的天气”。

这时

我趁机导入:

今天我们就从谈天气开始,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这样自然

的就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

一、新课讲授

(一)怎样描述天气

我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同学们展示了三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风、雨。

过这些天气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产生无限暇想,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

不同的天气“阴、晴、冷、热、雪、冰雹、沙尘暴”等,然后总结得出“人

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同时通过学习对这些短暂的天气现象的

9

描述也为分析天气特征作了铺垫。

(二)天气特征

为了让学生理解“天气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提供了三则

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软

件可以自主选择,进行阅读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

耳朵、心灵感受着天气,从而说出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天气的特点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变化快,第二则材料说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不同;第三则材料说明同一地方不同

时间的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这样既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新课改理

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最后,我再利用“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过渡到“天

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三)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六条资讯,学生阅读后选出六条资讯所反映的内容,这部分我设计的是普通的选择题,但却模拟了人机交互的功能,比如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是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如果选错了就说:

“再想想”选对了就说“恭喜你答对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计算机的提示正确与否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

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第三则反映了天气与农业的关系;第四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第五则材料反映了天气与商业的关系;第六则反映了天气与工业生产的关系。

在分析完资讯之后,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进一步设问:

“除此以外,你们还能举出天气对人们其它方面的影响吗,”这时学生纷纷发言:

“人类的健康、旅游、体闲、娱乐、建筑等也都受到天气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男女生争论的异常激烈,使课堂进入高潮。

本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用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发展观点来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轻松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利用天气的重要性过渡到预知近期天气的方法,进入“电视天气预报”的学习。

(四)电视天气预报

10

本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的五幅图片来了解天气预报的形成步骤”、“通过分析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理事物来读懂卫星云图”、“通过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来为最后预报天气预报做准备。

其中,“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是本环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记忆易混淆的特点,我设计了三屏“天气符号”和“景观图片”相对应的操作练习,如果拖动正确,符号就在图片下安家落户,如果不正确,符号即归位。

而且学生可以反复操作练习,这是笔试答卷所达不到的,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操作使学生感觉有趣,乐于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模拟央视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预报天气预报,而且是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的,当屏幕上城市闪动时,学生即可开始抢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生动丰富的预报语言使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

这样整节课就在边学边练的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使“学习对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