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13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docx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一、专业人才需求论证

(一)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黑龙江垦区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现有耕地面积4000万亩。

“十一五”期间,垦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334亿斤,占全省净商品粮总量的60%以上。

垦区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来黑龙江考察时说:

“垦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要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垦区工作条例》等政策文件,鲜明地提出要充分发挥垦区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带动全省现代大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垦区提出实现“两次倍增”,到2015年粮食总产将达到460亿斤,占全省上交国家1000亿斤商品粮的46%。

黑龙江垦区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6.6万人,目前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老化、实用型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差的状况。

由于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对农艺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现有在职农艺从业人员知识严重老化,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已成为影响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农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原有农艺人员的新技术培训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二)专业人才定位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熟练的高技能产业技术工人。

主要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县(市)、乡(镇)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

(三)专业现状及优势

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始建于一九五五年,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涉农专业为主干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省及农垦总局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担负着黑龙江垦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双师型”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名,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双师证率100%。

曾经有在农场工作经验的教师7人。

技术了状机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省优秀课题二等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拥有沼气节能温室、塑料大棚、五味子种植示范园及中草药种植示范园。

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创收和研发能力。

本专业的实训课开出率为100%。

现代农艺专业与赵光农场气象站、赵光农场土壤检测中心及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土壤检测中心,沈阳军区北安农副业基地等共8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协议和租赁协议,明确企业与学校双方各自的责、权、利与义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求。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特色,中草药种植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场种植户种植中草药5000亩,由学校统一提供种苗、提供种植栽培技术,现场指导,产品负责回收,与种植户签订回收合同。

特色棚菜种植带动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六管区建设100栋大棚,学校提供种苗和栽培技术,年收益700万元。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成为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良好办学声誉的品牌专业,发挥着龙头辐射示范作用。

鉴于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内涵丰厚、基础坚实,因此在本次示范校建设中,确定该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1.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特色的“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2.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构建由职业素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岗位能力提升模快“五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科学、递进、灵活、多元的课程设置体系。

4.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建设1门地市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在原有专业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教学素材库,并进行开放式网络平台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师资结构、师资水平、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校企合作程度等现状,建设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具备双师素质的优质教学团队,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带动4名青年教师共同进步,提高全体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专业带头人每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其他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个月。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或一线农机管理人员4人任兼职教师。

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结构优化的教学团队,形成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

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建设形成完善的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

新建3个实训室;校企合作完成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成5个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校企合作进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员新技术培训、技能培训等,每年为社会开展现代农艺技术从业人员培训不低于2000人次。

三、建设思路

组织成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黑龙江垦区农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系列调研,进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新的“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改革创新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校企共同“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确立“职业素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岗位能力提升模快”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进行配套课件及特色校本教材建设,校企共同进行评价体系建设。

并且根据课程改革及专业发展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团队,优化师资结构。

同时依托专业办产业。

通过校企合作新建校内实训室,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有效保证。

四、建设内容及建设进度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谋求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特色的“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农艺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基础,根据农业生产中的选种、发芽试验、种子处理、土壤化验与分析、土壤处理、肥料选配、播种(施肥)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测产、收获适宜期确定、收获质量检验、种子管理等各环节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采取三段式培养方案(第一学年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阶段,第二学年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阶段,第三学年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解读

概括为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根据各生产季节,使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农闲季节注重加强校内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农忙季节,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到企业参加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实践训练交替进行的模式,实现产学交替。

①第一学年:

基础职业能力培养阶段。

学生主要以学习职业素质、基础技能模块为主,同时开设岗位能力拓展的部分主要课程和岗位能力提升模块的认知实训。

在校内,学生进行零部件的识别和拆装方面的基础技能训练,同时根据生产季节,进行土壤化验与分析、植物生产过程、大田作物的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认知训练。

②第二学年: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

学生以学习能力拓展课程为主,并根据生产季节,进行岗位能力提升模块的核心能力培养。

在校内,除学习专业课,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食用菌载培、植物组织培养、蔬菜生产技术、中草药载培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同时根据生产季节,进行包括种子检验实训、发芽试验、种子处理、土壤化验与分析、土壤处理、肥料选配、播种(施肥)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测产、收获适宜期确定、收获质量检验等强化训练。

③第三学年:

综合职业能力形成阶段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和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工作,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够胜任农艺工、作物种子繁育工、农作物植保员、土壤化验员等岗位工作。

(2)开展《黑龙江垦区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系列调研。

调研从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发展现状和趋势、行业特点、人才需求状况及岗位对农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完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对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以适应农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专业课程的安排,专业课程的安排,按不同的生产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农业生产环节为依据,按农业生产环节的不同作业项目,安排不同学科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为专业技能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4)按照专业定位和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制定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按照专业职业能力标准进行理论教学,学生的技能严格按照专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表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规划表

年份

建设内容

达到效果

资金投入(万元)

中央

财政

地方

财政

合计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构建“基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实施。

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实施。

7.5

0

7.5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实施“基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并有相关的管理制度。

7.5

0

7.5

合计

15

0

15

2.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资格标准,创新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各学科的不同特点,组织编写一体化教学指导方案,组建一体化教学场景,创造一体化教学环境,统筹安排各专业学科的一体化教学时间,实现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

充分利用学校及合作企业资源,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在《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肥料》、《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食用菌载培》、《植物组织培养》等专业课教学时,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一体化配置,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师“教”、“导”与学生“学”、“训”融为一体。

(2)在实施《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蔬菜生产技术》、《中草药载培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时,将课堂设置在农业第一线,利用合作企业的农业生产环节,进行种子检验实训、发芽试验、种子处理、土壤化验与分析、土壤处理、肥料选配、播种(施肥)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测产、收获适宜期确定、收获质量检验等实训。

使学生所学与生产所用完全一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践技能。

见表2:

表2教学模式改革建设规划表

年份

建设内容

达到效果

中央财政

(万元)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1.初步构建教学模式总体框架。

2.制定教学模式管理制度。

3.制定技能大赛方案。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实效性明显提高。

5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总体框架。

2.完善教学模式管理制度。

3.完善技能竞赛相关制度。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培养的学生“适合一个岗位”、“适应一群岗位”。

5

合计

10万元

3.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体系建设

以农业生产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农业生产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基于农业生产过程模块化课程为载体,以学生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考核为抓手,技能鉴定为保障,构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分为:

职业素质模块、基础技能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岗位能力提升模块五个模块。

①职业素质模块

包括礼貌礼节、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心理健康、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会话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礼节礼貌、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文字录入与排版等方面素质的基础,培养学生通用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的保证。

②基础技能模块

包括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肥料、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保护性耕作与精准农业等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土壤化验与分析、植物生产过程、农机具使用与维护等专业的基本技能,是综合技能培养的基础。

③岗位能力模块

包括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课程。

主要学习小麦、大豆、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④岗位能力拓展模块

包括食用菌载培、植物组织培养、蔬菜生产技术、中草药载培等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木耳、蘑菇、猴头、组织培养、大棚蔬菜、防风、黄芪、龙胆草等经济类作物栽培技能。

⑤岗位能力提升模块

包括种子检验实训、发芽试验、种子处理、土壤化验与分析、土壤处理、肥料选配、播种(施肥)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测产、收获适宜期确定、收获质量检验等项目实训。

做好各模块的科学合理衔接,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衔接,专业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衔接。

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分别体现学生通用能力、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见表3:

表3课程体系建设规划表

年份

建设内容

达到效果

资金投入(万元)

中央财政

地方财政

合计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对课程改革进行进一步调整,对所有主干课及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以技能任务包进行教学,完全改变分课节教学模式,集中教学,使学生在短期内进行集中授课,加深印象,加大实践力度,达到预期目标。

模块化授课达到80%,加大实训室的建设,通过技能任务包、模块化教学,让学生短期掌握大量实用技术,并通过大量实践性课程提高其技术能力。

3

5

8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形成完善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让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室进行项目实践。

改变以往教学的主要缺点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通过工作室,学生提前进入岗前实践阶段。

完全实现模块化教学,通过工作室的大量实践工作,学生可以达到一般对口单位的人才要求,真正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3

0

3

合计

6

5

11

(2)核心课程建设

实施校企合作,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组,共同完成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按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将《中草药栽培》、《蔬菜栽培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技术》五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中草药栽培》建设成为地市级精品课程,《蔬菜栽培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依托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六管区、沈阳军区北安农副业基地等合作单位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产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专业精品课程的多媒体素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综合考虑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能力和课程地位,建设教学素材库,并进行开放式网络平台建设。

优质核心课程具体建设规划见表4:

表4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一览表

序号

课程

负责人

合作企业

建设内容及规划

校方

企业方

2011.7-2012.7

2012.7-2013.7

1

《中草药栽培》

李伟

张海庭

泰来农场

1.制定课程标准

2.开发教材

1.制定考核标准

2.开发课件

2

《蔬菜栽培技术》

刘丽波

宫玲

北安管理局种子管理处

1.制定课程标准

2.开发教材

3

《农作物生产技术》

郭士环

刘殿龙

北安管理局农业处

1.制定课程标准

2.开发教材

4

《土壤肥料》

李玉梅

宋德权

格球山农场

制定课程标准

1.制定考核标准

2.开发课件

5

《植物保护技术》

李善华

杨荣斌

北安管理局科研所

1.制定课程标准

2.开发教材

1.制定考核标准

2.开发课件

备注:

《《中草药栽培》》达地市精品课程标准。

核心课程建设目标与资金预算表见表5

表5核心课程建设目标与资金预算表

项目

年度

建设目标

资金预算

资金来源

核心课程建设

2011.12—

2012.12

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及特色精品教材开发,其中1门课程达到地市级精品课程标准。

15万元

中央财政10万,地方5万

2012.12—

2013.12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5门优质核心课程考核标准制定、课件开发。

10万元

中央财政10万

(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按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建成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专业理论习题集,专业技能试题集,教学图片,考核标准等资源。

资源库包括的内容有:

①建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程标准。

②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中草药栽培》、《蔬菜栽培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保护技术》的专业课程的课件资源。

③建设《食用菌栽培》、《土壤肥料》等专业课的课件资源。

④建设专业化的教学素材库。

⑤在原有技能课程的考核标准基础上,建设种子检验、种子繁殖、植物保护等技能课程的技能考核标准。

编制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编写特色教材及各专业学科能力考核标准,制作电子教案、课件,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

与企业合作开发现代农艺技术实训仿真模拟软件用于专业教学。

具体建设规划及资金预算情况见表6、表7:

表6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一览表

项目

项目载体

预测效果

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程标准

开发现代农艺技术仿真模拟系统软件;为教师实施教学、编写教材、考试组织,技能鉴定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专业化服务。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中草药栽培》、《蔬菜栽培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保护技术》的专业课程的课件资源。

(备注:

为避免重复建设,本处纳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之中)

建设《食用菌栽培》、《土壤肥料》等专业课的课件资源

建设专业化的教学素材库

现代农艺技术仿真模拟系统软件

表7教学资源库建设目标与资金预算表

项目

年度

建设目标

资金预算

资金来源

教学资源库

建设

2011.12—

2012.12

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素材收集、制作,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开发现代农艺技术仿真模拟系统软件;

47.5万元

中央财政37.5万元

省级10万元

2012.12—

2013.12

完善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实施教学、编写教材、考试组织,技能鉴定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专业化服务。

完善现代农艺技术仿真模拟系统软件;

47.5万元

中央财政37.5万元

省级10万元

(二)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结构、师资水平、教学改革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及校企合作程度等现状,本专业将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具备双师素质的优质教学团队。

通过两年建设,培养2名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聘请4名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任教。

全体教师参加均参加业务培训

1.专业带头人培养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师资结构,每年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共计2名。

通过国内外培训等途径,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本专业核心技能培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培训等方面的培训,综合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发展规划能力和人才市场把握能力、课程开发建设与评估能力等来带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完成本专业建设等系列工作,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

专业带头人培养主要内容见表8:

表8专业带头人培养一览表

年度

人数

资金投入

培养途径

培训内容

监控措施

预期效果

2011.12—

2012.12

1人

中央

财政

7万元

①国内研训

②职业进修

③高校学习

④企业实践

①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培训

③本专业核心技能培训

④育人能力、专业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培训

⑤专业发展规划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培训

⑥课程建设与评估培训

⑦团队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培训

①主持开发优质核心课1门;

②教师下企业实践,密切联系1个企业,每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实践中形成相应轨迹材料(企业评价、实践记实、实践总结);

③主持教改科研项目1项,每学期进行1次教改引领观摩课;

④每年参与国内研讨会1次;

⑤获奖专业论文1篇;

⑥建立教师导师制度,专业带头人负责2名骨干教师的专业指导工作;

⑦至少拥有两个双师技能证书。

①激活教师成长愿望,促进教师团队形成共同目标,综合提高其育人能力、专业能力、实训指导能力;

②推动专业课程建设、改革考核评价机制;

③打造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效应。

2012.12—

2013.12

1人

中央

财政

7万元

2.骨干教师培养

为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实践教学能力,计划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4名,进一步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团队协作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及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

见表9:

表9骨干教师培养一览表

年度

人数

资金投入

培养途径

培训内容

监控措施

预期效果

2011.12—

2012.12

2人

中央

财政

4万元

①国内研训

②职业进修

③企业实践

①教学理论与方法培训

②专业理论课程

③专业技能课程

④育人能力、专业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培训

⑤考试与评价

⑥本专业核心技能

①主持开发优质核心课1门;

②教师下企业实践,密切联系1个企业,每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实践中形成相应轨迹材料(企业评价、实践记实、实践总结);

③参与教改科研项目1项;

④每学期进行1次示范课;

⑤获奖原创论文1篇;

建立教师导师制度,每名骨干负责1名青年教师的专业指导工作;

⑦至少拥有一个双师技能证书。

①教师个人业务能力提高;

②在一定专业领域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③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2012.12—

2013.12

2人

中央

财政

4万元

3.聘请兼职教师

聘请兼职教师是中职学校快速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实现产学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实践环节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强化实践教学,解决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将重点进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2人,参与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及一线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2人,用以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其他生产性实训。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确定兼职教师名单,并对兼职教师发放聘书;

2兼职教师的职称证书、毕业证及相关证书提交及管理;

3兼职教师参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