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169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1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建设方案.docx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申报专业:

作物生产技术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二零一一年十月一十二日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叶少平(农学园艺分院副院长、教授)

项目组成员:

韩春梅、谢尚春、李春龙、彭素琼、欧阳丽莹、张彭良、吴庆丽、郝艳玲、林依倔、陈华、王慧、罗泽林

刘光基(四川种都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付从贵(成都邑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世伟(双流发兴作物研究所所长)

建设周期:

二年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期,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我国农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并把“米袋子”工程作为14个农业重点工程之首。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把成都建成“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到2015年,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50个以上;建设14个工厂化制种育苗和良种繁育中心,建设8万亩水稻制种基地、3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万亩“双低”油菜制种基地、1万亩玉米机械化制种基地,建成年出口1000万公斤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全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0万亩以上;建设100万亩粮经复合高产高效示范基地、200万亩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基地。

四川省和成都市十二.五规划都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就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做支撑,这既是涉农专业,尤其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这一传统的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唯有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辱时代使命。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作物生产技术管理、种子繁育、农业技术推广、农资营销与产品服务等核心岗位,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种子质量检测、农产品贮藏运输、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等岗位(群),符合相关行业的社会需求。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农业职业院校,也是西南地区设置有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唯一的一所职业院校。

我分院对各地农业人才需求情况、毕业生去向的调查结果表明,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就业率平均在98%以上,就业形势良好,社会满意度高。

将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建设项目,对辐射带动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以及西南地区涉农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农业人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较强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

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8人,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层次结构较为合理。

其中:

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2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9人。

有3名教师分别在日本、加拿大等国研修过作物生产技术、农业推广和农产品分析技术等。

目前,项目组教师主持(参与)973项目、部(省)级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计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2、实训实习条件较好

目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有作物栽培、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土壤肥料、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农产品检测与加工等专业实训室,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教学实训的需要;本专业在校内实训中心建有三个大型现代化温室,三个塑料大棚,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一个组织培养实训室,一个无土栽培实训场,15亩大田作物生产实训场;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了成都邑邦水稻制种基地,和种都种业、上海大地、海南正业、利尔化学、国光农化、孙桥农业、成都皇牌、四川省种子管理站、双流发兴作物研究所等1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师技术服务的需要。

3、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1)课程改革

以岗位及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结合行业和职业标准,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主要改革方面如下:

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职业岗位(群)分析→就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能力要素点分解→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形成→培养方案形成的流程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案,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注重产学合作的企业课程开发。

为适应学生工学交替、工学融合等学习形式的需要,改革选课、考试、学籍、学分管理等制度。

完善课程体系:

在学分制的框架下,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支持课、专题讲座”四层课程体系。

即:

首先依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以职业道德为核心设置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艺术素质、科学技术素质等课程;然后设置5-8门紧贴职业岗位需求的体现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再围绕这些核心课程设置专业支持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职业拓展课。

在此基础上设置专题讲座,加强学生择业与就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层课程体系基本保证了“岗位就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技术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改革课程内容:

依据适应岗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需求,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优化,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标准、新工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企业课程(即根据企业要求或岗位技能设置的课程,由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学生在企业边顶岗工作边学习),使课程改革与岗位需求直接对接。

创新教学方法:

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加强项目课程、企业课程、工学结合课程等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教、学、做”相结合。

(2)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发挥校内实训仿真环境、企业工作真实环境、社会综合实践环境的培养作用,生产性实践教学占45%—55%的比例,企业现场教学与岗位实习达半年以上。

实践教学过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岗位实习与企业课程相结合、职业学习与职业考证相结合。

80%以上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全面接轨,毕业生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考证通过率超过95%,其中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3)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加强素质教育创新,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的,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把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构建校内外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达到提高学生内在素质、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4、不断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方面,大力提倡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

特别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意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教学监督。

建立了教师相互听课制,特别是教研室主任每学期都要听一定数量的课,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促进其改进提高。

学风方面,从学院到专业教研室都特别重视学风建设,如严格早读制、晚自习制、点名制,严格课堂纪律等。

5、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1)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

近两年承担(参与)成都市及周边市县农艺工、农技师、乡镇干部、农村技术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2万余人次。

(2)技术服务成效显著。

通过校地合作、建立专家大院、科技项目推广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

已在双流、蒲江、金堂、邛崃等区县建立了专家大院,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服务,举办专家讲座,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学院在灾后重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三)存在不足

1、教学实训条件尚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需求,尤其是学生生产实践农场、种子繁育实训场亟待扩建。

2、“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建设也有待加强。

3、课程体系的开发还没有完全基于生产过程来设置,因此教学改革力度还需加大,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提炼。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一)建设目标

立足成都及周边地区,辐射四川省,放眼全国,紧密结合作物产业发展实际,构建专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

以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完善基于生产过程的“学做一体,三转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最适于学生参与生产并提高生产技能的培养形式。

建立适应功能教学和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

通过外引内培、聘请企业专家等形式,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队伍。

把作物专业建成省内领先,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建设重点

1、不断完善基于生产过程的“学做一体,三转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最适于学生参与生产过程并提高生产技能的培养形式。

2、核心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全程参与式实践教学新模式下,重构课程体系,打造一批教学资源库和特色课程。

编写一批高质量的适合西南地区生产的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改善教师队伍学历、职称结构;通过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教师工作锻炼、国内外交流、进修、培训等形式,提高专业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4、完善实训、实习条件。

以功能教学的理念,对现有实训室进行功能集成,添置、完善必要的仪器设备;新建农业综合实训室、测土配方实训室和种子检测实训室,满足学生实训、社会服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生产实训场、无土栽培实训场和食用菌栽培实训场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满足学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需要,提高实习效果。

5、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组建教师科技服务团队,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对外服务农技检测中心,编写出版农业技术手册等形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影响力。

三、建设内容

(一)就业岗位和专业调研

表1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

就业岗位

就业比例

(%)

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综合分析包括:

专业技术及组织管理、社会工作协调等工作内容)

1.农资营销及产品服务岗位

43.22

店面销售:

学习掌握农药实用技术-热情接待客户-常见病虫害识别-产品介绍-推荐-使用注意事项-与其它农事操作的配合要点-销售产品-建立客户档案-售后跟踪回访-对账、盘点-总结。

农资销售业务员:

洽谈-调研种植结构、市场需求分析-规划市场-选择农资产品(制定产品)-制定销售等方案-营销渠道建设–确定销售商-建立客户档案-铺货(分配客户)-产品广告宣传-设置示范点(本人或委托他人、机构)-田间调查-组织农药药效试验、化肥肥效试验—现场会推介-中后期售后服务-结账-总结-提出下年销售计划。

种子营销业务员:

学习掌握品种特性-调查、确定种子销售客户-种子发货-播种指导-田间管理指导等售后服务-资金回收。

2.种子企业种子繁育技术与管理岗位

17.93

大田作物、蔬菜等作物制种任务。

落实制种面积-签订合同-发放种子、登记农户姓名-播种-检查出苗情况-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检验-父母本生育期调查、调整-填写田间档案-去雄、授粉-收获晾晒与清选-种子收购-精选-种子检验-入库-年度工作总结、技术总结。

期间能够与村组负责人、制种户有效沟通、及时组织作业、保证制种质量。

负责组织新品种(组合)观察试验、品比试验和区试,撰写试验报告。

3.作物生产(加工)企业、国营农场技术与管理岗位

10.23

接受上级部门指令(或负责制定)生产任务、经济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备耕(作物布局、选择品种、化肥、农机具准备、灌溉准备)-作物生产管理作业(播种、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情况及作业质量检查、填写田间档案-生产技术问题处理记录-作物收获入库-年度工作总结与技术总结。

生产经理需负责劳力等生产资料协调与调配。

新技术(作物、品种、肥料、农药)试验管理及试验总结。

4.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员

5.30

总体:

接受县乡技术推广任务-农技推广站分解任务-落实、检查任务-年终总结-科技之冬培训。

具体1:

春播检查-问题反馈-苗情调查-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检查-召开现场会-测产-生产情况总结-上报—年终技术工作总结;

具体2:

设施(日光温室)栽培、果树蔬菜等种植业新技术、种植业新项目引进-确定示范点-实验设计、落实-田间管理-田间观察记载-现场会推介-技术总结。

表2用人单位对职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就业岗位

(按顺序)

用人单位人才规格具体要求

职业道德、态度

具体专业技术能力

社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持续发展能力

其他

1.农资营销及产品服务岗位

热爱本职工作,对“三农”有感情,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打细算、责任心强、遵纪守法、不销售伪劣产品。

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精神,熟知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管理。

执行力、沟通能力和判断能力强。

1.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资营销基本知识和能力。

2.识别病虫害及熟悉其发生规律及防治关键措施;鉴别农药、化肥成分和真伪,熟悉产品各项指标,能够根据农户需要推荐购买农资产品,并指导用户安全、科学使用。

3.熟悉当地推广的农作物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品种包装及标签,种子质量标准,能识别种子真伪,根据农户需要推荐合适品种。

4.了解农资市场营销、有关行政法规、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财务记账等相关知识和能力。

5.注重礼仪,具有一定的农资产品门店营销技巧;具有一定的区域农资销售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出货回款能力和工作经历。

6.熟悉农村社会工作方法,有较强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7.能开展农资产品售后服务、客户回访工作。

协助组织农资新产品示范试验,召开现场会。

1.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交往,能够不断学习,善于收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分析。

2.良好的社交与沟通能力。

有效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性

格外向,活泼开朗。

3.较强的法纪法规意识。

4.团队协作能力强,集体荣

誉感强。

业务员有自驾车能力。

2.种子企业种子繁育技术与管理岗位

责任心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对公司忠诚,保守公司机密。

了解农村社会,对农民具有同情心。

1.具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经历),掌握农村工作方法。

落实制种基地,制定技术规程和工作计划。

2.具有一定的作物栽培、土壤耕作、农业气象、植保、作物遗传育种、品种审定等专业知识。

种子质量标准及采收、加工、包装、贮藏技术。

3.熟悉繁育的作物品种特征、繁育技术、关键技术环节和质量要求。

4.具备种子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能够有效组织和指导农民生产,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并能及时预测、发现和协调解决种子繁育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及管理问题,做好田间质量档案记录,保证制种质量。

1.具有较强的农村工作能力,同时能有效指导和组织农民开展制种工作。

2.善于学习和积累种子繁育工作经验和农村工作经验。

3.善于向行业前辈请教学习。

经常学习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和新知识、新技术。

3.作物生产(加工)企业、国营农场技术与管理岗位

热爱农业,思想品德好、素质高;诚实守信、能吃苦,工作勤奋,有责任心。

1.具有作物栽培、土壤改良、农药肥料、测土配方、植物保护、农业机械作业、节水灌溉、良种良法、良种繁育、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等相关专业知识。

2.制定生产方案,组织备耕、机械检修,对主要作物栽培生产进行管理与组织。

能组织播种、杂草防除、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监控、测产收获及其他田间作业,并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记录。

统计上报生产数据。

3.承担新技术试验,撰写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

服从管理。

具备一定的独立

工作能力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同行、同事沟通,承上启下,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应变能力。

善于学习农业新知识,掌握

新技术发展动态和市场行情。

4.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员

肯吃苦,能干,人品好,

诚实守信、工作负责,善于与农民沟通,工作态度好、认真,能与农民打成一片。

1.具有作物栽培、土壤改良、农药肥料、测土配方、植物保护、农业机械作业、节水灌溉、良种良法、良种繁育、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等相关专业知识。

2.具有农村方面知识和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广技能和推广实践经验。

3.了解当地主要作物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规程和各生育期生长特点,关键技术措施。

生产经验丰富,能及时解决生产问题。

重点生产问题及时通报上级技术部门。

4.承担农业行业各类试验,撰写试验报告和工作计划和总结。

5.专业知识面宽,能继续学习当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如设施栽培、果树、蔬菜新品种推广、农产品初级加工等。

服从管理。

具有较强的农村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提高。

表3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就业岗位

用人单位认为主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对学生帮助最大的课程

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1.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员

植物及植物生理、作栽、植保、土肥、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设施农业。

植物及植物生理、作栽、植保、土肥、蔬菜栽培、果树栽培。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2.作物生产(加工)企业技术与管理岗位

栽培、植保、田间试验与统计。

栽培、植保、田间试验与统计。

增加管理方面的内容。

3.种子企业种子繁育技术与管理岗位

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试验与统计。

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试验与统计。

强化健康心态培养;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农产品企业检验岗位

检测、微生物、分析化学、包装检测;栽培、植保。

检测、农业微生物、栽培、植保、加工、分析化学、农业化学。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实践,加强社会调查项目;ISO9000质量认证应强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操作仪器设备。

5.农资营销服务岗位

栽培、植保、营销、植物生理、心理学。

栽培、植保、营销;作物生长规律、土壤肥料。

知识强化,特别是植保;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栽培与植保知识。

6.本行业自主创业

营销、写作、栽培。

营销、栽培。

加强学生协作、人际沟通、吃苦等精神培养。

7.公务员

写作、农业生产知识、作物栽培、植保、统计。

写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实践再紧密些、加强社会知识训练;结合国家政策进行学习,权威性的会议内容需要学习。

(二)专业建设总体设计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图1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总体设计图

(三)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作物专业高职学生要能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技能的需要,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亲农、事农的职业精神,坚定专业信心。

在此基础上,强化核心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近年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基于生产过程的“学做一体,三转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三转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解释:

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做交替进行;教学进程围绕农时(季节)安排,教学内容围绕农事设计,教学场地围绕农田布置。

基于作物生育周期,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两年四季(两个生产循环)的生产实践,从而提高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

该模式打破了学期的概念,围绕农事活动安排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运行一年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还有许多环节有待完善和深入研究,如:

传统学期制和按生产季节安排教学的矛盾;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践教学与课程实验、实训的有机联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的协调;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教学进程围绕农时安排

教学内容围绕农事实施

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

两年四季,两个生产循环

教学场地围绕农田布置

图2“学做一体,三转式”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表4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进展

项目

建设内容

建设时间

预算经费(万元)

2012年

2013年

构建“学做一体,三转式”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企业调研、培训

2012-2013年

15

15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2-2013年

10

10

小计

25

25

合计

50

(四)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思想

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工作流程为:

产业、行业、社会需求调研——确定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岗位所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对应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获得这些能力所需要的相应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完成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培养合格的人才。

图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作物生产周期组装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加大核心技能操作在课程中所占比例,增加实训时间;以“夯实基础、扎实专业、强化技能”为课程建设思路,突出技能训练的实效性、评分体系的科学性,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

(1)基础课程的整合

将原有的《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整合为《农业基础化学》;将《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农业生态》整合为《植物生长环境》。

(2)项目课程建设

将以往的《作物栽培》和《植物保护》课程分解到各项目课程中,各作物按照生产过程,在其生长周期内分别讲授大田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形成《大春作物生产技术》(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生产技术)和《小春作物生产技术》(主要是油菜和小麦生产技术)项目教学课程。

3、课程资源库建设

力争在二年时间内建成5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其中市级教学资源库1门,院级教学资源库4门。

表5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览表

课程

建设目标

建设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植物组织培养

院级教学资源库

2012年

唐敏、韩春梅、李春龙

6

植物生长环境

院级教学资源库

2012年

谢尚春、罗郎奎

6

植物及植物生理

院级教学资源库

2013年

韩春梅、林依倔、李龙秀

6

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院级教学资源库

2013年

郝艳玲、张彭良

6

油菜生产技术

市级教学资源库

2013年

王竹、王媛

11

合计

35

4、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加强适应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研究,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有计划地、系统地应用到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指导,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不搞满堂灌,不搞黑板上种田。

强化学生的生产技能训练,依托实训室、实训中心和校企合作企业,带领学生参与各项生产活动,如:

作物丰产技术、制种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树立市场意识。

(三)教材建设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