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194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docx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

本实用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包含了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EMPI管理装置、PIX管理器装置、XDS文档库管理装置、ATNA节点认证装置、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等八大装置,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中包含区域挂号协同、区域医技协同、双向转诊协同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可以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检验、预约检查和双向转诊业务。

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卫生人员等资源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活动角色、医疗事件名称、医疗文档名称等医疗专业术语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EMPI管理装置对居民的人口学和社会学信息进行注册并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EMPI)。

PIX管理器装置对居民在每个机构域(系统域)的主索引进行注册并与居民的EMPI进行关联和统一管理。

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对居民在区域内的医疗摘要文档、医疗影像资料、检验/检查报告、健康档案信息按照标准化的CDA格式进行存储并提供调阅服务。

ATNA节点认证装置保证了患者的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以及用户行为的可记录/可追踪性。

业务统计分析装置包含预约挂号统计分析、医技协同统计分析、双向转诊统计分析三个模块,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

技术领域

计算机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

当下,“看病贵”、“看病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平等”等诸多医疗问题严重阻碍了医改的进程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各医疗机构独自建设自身的信息系统形成了区域内各式各样的“医疗信息孤岛”。

“重复检验、检查”、“看病排长队”、“医疗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和身体伤害,同时给医生准确诊断和疾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在迅速的发展,为现代医疗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供更便捷、更惠民、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现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为理念,以支撑协同医疗服务为目的,建设新型的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和二、三级医院之间的“预约挂号协同”、“预约检验协同”、“预约检查协同”、“双向转诊协同”等业务。

整合和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消除异构的“信息孤岛”,达到医疗信息共享。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号难求”、“重复检验/检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专家号,同时达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的。

横向整合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硬件资源件;纵向深入了预约挂号、医技协同、双向转诊等协同业务。

有利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医疗管理水平和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包含了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EMPI管理装置、PIX管理器装置、XDS文档库管理装置、ATNA节点认证装置、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等八大装置。

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中包含区域挂号协同、区域医技协同、双向转诊协同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可以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检验、预约检查和双向转诊业务。

居民在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成功预约后,前往预约医院接受检查或诊治;对于双向转诊的病人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接诊并继续为其开展康复、健康教育等医疗保健活动。

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卫生人员等资源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活动角色、医疗事件名称、医疗文档名称等医疗专业术语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EMPI管理装置对居民的人口学和社会学信息进行注册并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EMPI),同时当居民信息发生改变的时候实现对居民的信息和EMPI保持同步更新。

PIX管理器装置对居民区域内唯一主索引、居民在每个机构域(系统域)主索引进行注册、关联和统一管理。

通过对居民信息进行注册为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同时将居民所在的机构域ID、系统域ID、居民在业务系统内的主索引注册到PIX中并与居民主索引进行关联。

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对居民在区域内的医疗摘要文档、医疗影像资料、检验/检查报告、健康档案信息按照标准化的CDA格式进行统一存储,并在居民发生协同医疗活动的时候,提供文档查看与调阅服务供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查看。

ATNA节点认证装置保证了患者的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以及用户行为的可记录/可追踪性。

业务统计分析装置包含预约挂号统计分析、医技协同统计分析、双向转诊统计分析三个模块,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功能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挂号业务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检验业务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检查业务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双向转诊业务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PIX业务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区域XDS业务流程图。

其中,1-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3-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4-EMPI管理装置;5-PIX管理装置;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7-ATNA节点认证装置;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11-区域挂号协同;12-区域医技协同;13-双向转诊协同;21-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2-医疗机构科室信息注册与管理;23-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注册与管理;24-医院检验/检查项目信息注册与管理;25-卫生行政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6-医疗器械设备信息注册与管理;31-医疗人员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2-医疗事件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3-医疗文档名称注册与管理;41-居民信息注册;42-居民EMPI管理;51-居民机构域/系统域主索引注册与管理;52-居民域ID与EMPI关联管理;61-CDA文档生成与管理;62-CDA文档调阅服务;71-系统授权与身份验证;72-用户行为记录与管理;81-预约挂号统计分析;82-医技协同统计分析;83-双向转诊统计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包含1-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3-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4-EMPI管理装置;5-PIX管理装置;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7-ATNA节点认证装置;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等八大装置。

首先区域医疗协同平台通过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3-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集中采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术语,达到医疗资源、医疗行为区域内统一标识和规范管理;其次居民在某个POS业务系统中首次发生协同业务的时候,可以通过4-EMPI管理装置将居民注册到协同平台上来,同时4-EMPI管理装置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的唯一标识,然后再通过5-PIX管理装置将该居民的机构域、系统域信息注册到协同平台上并与该居民的EMPI进行关联。

并通过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将该居民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信息或者健康档案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上传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数据中心并与该居民的EMPI进行关联。

接下来当居民再次前往某医疗机构就诊时,POS业务系统医生可以通过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实时调取该居民的历次就诊记录、检验/检查信息或者健康档案信息,以便于更加详细地了解病人的既往病情。

在上述上传和调阅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信息的时候,区域医疗协同平台通过7-ATNA节点认证装置来控制POS系统的数据访问授权和身份验证并记录访问记录。

最后卫生局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1.1-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中包含11-区域挂号协同;12-区域医技协同;

双向转诊协同三个功能模块。

11-区域挂号协同:

居民前往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生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普通号/专家号,预约成功后,相应的预约信息直接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预约医院的协同前置机,居民只要带着预约证明按照预约日期前往相应的预约医院直接取号就诊即可。

12-区域医技协同:

居民前往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由于社区缺少相应的高端检验/检查设备,社区医生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该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的检验/检查设备,预约成功后,相应的预约信息直接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预约医院的协同前置机,接下来居民带着预约证明按照预约日期前往相应的预约医院接受检验/检查,检验/检查结束后,检验/检查结果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社区的协同前置机,居民返回原先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生通过调取居民在二、三级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并为该居民进行治疗。

13-双向转诊协同:

居民前往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社区医生发现该居民病情较重或者难以明确诊断,社区医生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该居民进行上转,转到相应的二、三级医院,居民带着转诊证明前往相应的预约医院接受专家的诊治,在明确诊断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二、三级医院专家为该居民进行下转,转至原先的或者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同时该居民在二、三级医院的治疗经过需要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社区的协同前置机。

2.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中包含21-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2-医疗机构科室信息注册与管理;23-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注册与管理;24-医院检验/检查项目信息注册与管理;25-卫生行政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6-医疗器械设备信息注册与管理六个子模块。

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按照一定的要求收集本机构的机构信息、人员信息、科室信息、检验/检查项目信息、医疗器械和设备信息等等上报到卫生局的医政处,由卫生局医政处通过协同平台资源注册机将这些信息统一注册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上。

同时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这些医疗资源赋予区域内唯一的标识符,每个原子资源都可以看做区域内独一无二的医疗资源。

各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本机构的主业务系统(一般为HIS),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将本机构提交的医疗资源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上的资源进行一一对照,形成区域内以平台为枢纽中心,以主业务系统为站点的网络化运营和管理。

3.3-医疗术语管理装置包含31-医疗人员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2-医疗事件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3-医疗文档名称注册与管理三个子模块。

卫生局将规划好的区域内医疗人员角色、区域内医疗行为名称、区域内医疗文档类型和名称通过协同平台术语、人员注册机注册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同时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这些医疗术语赋予区域内唯一的标识符,规范并统一了区域内的医疗人员角色、医疗活动、医疗文档类型和名称。

各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本机构的主业务系统(一般为HIS),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上的术语进行一一对照,形成区域内以平台为枢纽中心,以主业务系统为站点的网络化运营和管理。

4.4-EMPI管理装置包含41-居民信息注册;42-居民EMPI管理两个子模块。

区域内,当居民首次发生协同医疗业务的时候,POS系统向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发送居民的人口学和社会学信息,区域医疗协同平台通过居民信息注册机为其进行注册并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EMPI)。

另外当居民信息发生改变的时候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现对居民的信息和EMPI保持同步更新。

5.5-PIX管理装置包含51-居民信息注册与管理;52-居民机构域/系统域主索引注册与管理两个子模块。

区域内,当居民发生协同医疗业务的时候,由该居民所在的业务系统将该居民的机构域、系统域等信息提交至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平台根据交叉索引算法通过EMPI库找到该居民并判断该居民的机构域、系统域等信息是否在平台已经存在,若已经存在,则找到该居民在相应机构中的主ID,并通该主ID在XDS文档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居民在相应机构中的相关医疗数据并返回给请求的POS系统;若不存在,则先将该居民的机构域、系统域信息通过交叉索引注册机统一注册到平台上并与该居民的区域唯一主索引(EMPI)进行关联,其次再查找该居民在相应机构中的主ID,并通该主ID在XDS文档数据库中查询到该居民在相应机构中的相关医疗数据并返回给请求的POS系统;

6.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包含61-CDA文档生成与管理;62-CDA文档调阅服务两个子模块。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向区域内各个POS业务主系统开放统一的、标准化的接口服务,各个POS系统将病人的就诊摘要、检验/检查、医学影像等病理资料和健康档案信息按照协同平台标准通过平台文档注册机上传到区域医疗XDS文档库服务器并进行存档。

当病人日后再次就诊时,区域内各POS系统的医生可以实时调用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开放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文档调阅接口服务,将该病人所有的医疗数据调阅查看,以便于作出明确的诊断和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康复措施。

7.7-ATNA节点认证装置包含71-系统授权与身份验证;72-用户行为记录与管理两个模块。

区域内各个POS系统必须通过患者本人授权和访问节点的身份认证,方可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记录历次各个POS系统用户访问行为记录,以保证医疗行为/责任的可追踪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8.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包含81-预约挂号统计分析;82-医技协同统计分析;83-双向转诊统计分析三个模块。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根据数据报表及时了解本行政辖区内协同医疗业务的发生情况同时可以作为下一步政策、措施制定的参考,从而达到更加优化配置和利用区域内的医疗资源。

图1

图2预约挂号流程图

 

图3预约检验流程图

 

图4预约检查流程图

图5双向转诊流程图

 

图6PIX流程图

图7XDS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