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3371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docx

物化实验报告溶解热的测定KClKNO3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目的】

1.用量热计简单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热。

2.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原理】

盐类的溶解往往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

一是晶格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为放热过程。

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

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则由这两种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本实验在定压、不做非体积功的绝热体系中进行时,体系的总焓保持不变,根据热平衡,即可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热效应。

(3.1)

式中:

为盐在溶液温度和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热,单位:

kJ·mo1–1;

为溶质的质量,单位:

kg;

为溶解过程的真实温差,单位:

K;

为水的质量,单位:

kg;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

kg·mo1–1;

分别为溶质和水的比热,单位:

为量热计的热容(指除溶液外,使体系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单位:

kJ。

实验测得W1、W2、ΔT及量热计的热容后,即可按(3.1)式算出熔解热

【仪器与药品】

溶解热测量装置一套(如图3.1所示);500ml量筒一个;KCl(A.R.);KNO3(A.R.)

【实验步骤】

1.量热计热容的测定:

本实验采用氯化钾在水中的溶解热来标定量热计热容

为此,先在干净的量热计中装入500m1蒸馏水,将与贝克曼温度计接好的传感器插入量热计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启动搅拌器,保持60-90转/分钟的搅拌速度,此时,数字显示应在室温附近,至温度变化基本稳定后,每分钟准确记录读数一次,连续8次后,打开量热计盖,立即将称量好的10克氯化钾(准确至0.01克)迅速加入量热计中,盖上盖,继续搅拌,每分钟记录一次读数,读取12次即可停止。

然后用普通水银温度计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倒掉溶液。

2.硝酸钾溶解热的测定: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钾重复上述实验,区别是称取硝酸钾的质量为7克(准确至0.01g)。

完成一次实验后,溶液不倒掉。

同样连续读数8次后,再向溶液中加入7克硝酸钾,再读取12次温度完成第二次测量。

实验结束,倒掉溶液

【数据的处理】

1.各样品溶解前后温差的雷诺校正图

ΔT=T2-T1=19.4133-20.5135=-1.1002℃

ΔT=T2-T1=20.2023-20.9294=-0.7271℃

ΔT=T2-T1=19.5193-20.4591=-0.9498℃

ΔT=T2-T1=19.0872-20.1553=-1.0681℃

ΔT=T2-T1=18.5848-19.9837=-1.3989℃

ΔT=T2-T1=18.2813-20.3839=-2.1026℃

ΔT=T2-T1=16.8651-20.9383=-4.0732℃

2.样品质量

KCl

KNO3

600:

1

500:

1

400:

1

300:

1

200:

1

100:

1

空称量纸

0.2945

0.2870

0.2007

0.2737

0.2829

0.2809

0.2817

纸+样品

4.4376

2.1603

2.4660

3.0826

4.0251

5.8982

11.5174

纸+剩余样品

0.2946

0.2873

0.2058

0.2738

0.3275

0.2809

0.2817

实际加入质量

4.1430

1.8730

2.2602

2.8088

3.6976

5.6173

11.2357

文献值:

不同温度下的KCl在水中的溶解热

t/℃

ΔsolHm/kJ

t/℃

ΔsolHm/kJ

t/℃

ΔsolHm/kJ

10

19.895

17

18.765

24

17.703

11

19.795

18

18.602

25

17.556

12

19.623

19

18.443

26

17.414

13

19.598

20

18.297

27

17.272

14

19.276

21

18.146

28

17.138

15

19.100

22

17.995

29

17.004

16

18.933

23

17.682

实验测得的温度为:

17.9℃,则选取18℃的ΔsolHm/kJ=18.602kJ/mol

3.结果计算

①计算量热计的热容

②计算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溶解焓

根据公式:

③绘制ΔsolHm—n0曲线

根据公式:

各浓度的n0值。

KNO3

600:

1

500:

1

400:

1

300:

1

200:

1

100:

1

加入质量(g)

1.8730

2.2602

2.8088

3.6976

5.6173

11.2357

n0

599.7508

497.0062

399.9335

303.8007

199.9774

99.9789

校正后温差

-0.7271

-0.9498

-1.0681

-1.3989

-2.1026

-4.0732

溶解焓ΔsolHm(kJ/mol)

36.8092

36.6286

36.0914

35.9394

35.6268

34.7012

在Excel中绘制ΔsolH~n0关系曲线,并使用多种类型的函数对曲线拟合得曲线方程。

对比上面四种(二项式、指数、乘幂、对数)拟合曲线图,使用对数函数拟合出的ΔsolHm—n0曲线最为理想,故拟合得曲线方程为:

Y=1.1335ln(x)+29.502R2=0.9763

4.积分熔解焓,积分稀释焓,微分熔解焓,微分稀释焓的求算

①将n0=100、200、300、400、500、600代入3中的曲线方程,求出溶液在这几点处的积分溶解焓。

n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ΔsolHm(KJ/mol)

34.7220

35.5076

35.9672

36.2933

36.5463

36.7529

ΔsolH(KJ/mol)

34.7220

35.5076

35.9672

36.2933

36.5463

36.7529

②将所得曲线方程对n0求导,将上述几个n0值代入所得的导函数,求出这几个点上的切线斜率,即为溶液n0在这几点处的微分稀释焓:

求得一阶导数方程为:

n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微分稀释焓(KJ/mol)

0.011335

0.005668

0.003778

0.002834

0.002267

0.001889

③利用一元函数的点斜式公式求截距,可得溶液在这几点处的微分溶解焓。

n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微分溶解焓(KJ/mol)

33.5885

34.3741

34.8337

35.1598

35.4128

35.6194

④最后,计算溶液n0为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时的积分稀释焓。

n0

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积分溶解焓(KJ/mol)

0.7856

0.4596

0.3261

0.2530

0.2066

【实验讨论】

1.根据积分溶解热的定义,可知随着n0增大,ΔsolH应该不断增大的,且增大的速率逐渐变慢。

图中拟合的二次曲线并不是与此严格相符的,在n0=700左右有下降趋势。

所以,该拟合曲线线只能概括实验进行范围内的ΔsolH~n0的关系。

若要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关系曲线,需要增加实验组数,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另外,拟合函数的选择也不是唯一的。

对于多项式拟合,次数越高,相关度越好。

当本实验用2次拟合,相关度已经有0.998,无需再选择更高次的曲线方程。

当然,也可以用指数,对数等函数进行拟合。

所得到的拟合曲线,均是ΔsolH与n0的经验关系。

2.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吸热,这是破坏硝酸钾的晶格能,硝酸钾的电离能以及溶剂化热等能量的综合效应。

从实验结果看出,溶剂的量n0越多,吸热也越多,这可能是与溶剂化热有关,溶剂的量不同,会影响K+,NO3-周围的水合离子数。

3.溶剂量的影响随着溶剂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反映在图中曲线的斜率减少上。

当溶剂很多时,加入少量的溶剂,浓度的变化甚小。

这些体现在微分稀释热上。

微分稀释热定义为1mol溶质溶解在无限量一定浓度溶液中产生的热效应。

按此定义,在定温定压下它为一定值。

实验处理得到的微分稀释热是不断变小的,这是因为溶液量并不是无限的。

当溶剂量很大时,认为溶液浓度不再变化,这时得到的微分稀释热便趋于稳定了。

ΔsolH~n0最终应为一线性关系。

4.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硝酸钾的溶解热是不同的,尤其是温度的影响更大。

当温度改变时,由van’tHoff等温式知,溶解平衡常数和溶解焓均会发生变化。

故实验时需要注明环境的温度、压强。

5.硝酸钾加入快慢的控制,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加得太快,会使得温差过大,体系与环境的热交换加快,测得的溶解热偏低。

加得太慢,一旦温度升到一个较高的值,即使加入所有硝酸钾也无法使温差回到零度以下,导致实验失败。

一般ΔT控制在-0.3℃左右为宜,最低不要超过-0.5℃,但要始终为负值。

实验中要时刻注意温差的变化,掌握好加料的时间和量。

在每次组实验完后,温差回升到0℃以上,此时升温较快,需要及时加入较多的硝酸钾,否则温差可能再无法回到负值。

加料时应小心,以免硝酸钾洒落,留在瓶口的需要用毛刷刷进去。

6.磁子的搅拌速度也很重要。

搅拌太慢,硝酸钾难以完全溶解,若实验结束发现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应重复实验。

搅拌太快,会加快散热,且温差归零的时间难以准确记录

7.实验中使用的硝酸钾不是十分干燥,已经略有吸潮。

这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相当于硝酸钾已经溶解了一些)。

实验中,应在其它事宜都准备好后,再称量硝酸钾,称完后盖上盖子,并尽快开始实验。

建议实验过程中将称好的药品放在干燥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