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5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8.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9页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docx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

土建施工第3施工标段

鳌江特大桥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土建施工第3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6年8月

鳌江特大桥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

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6年8月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土建施工第3施工标段

鳌江特大桥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梁体预制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规范及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F50-2011);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6)《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

(7)《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浙交〔2010〕236号文);

(8)《浙江省公路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技术指南》;

(9)《关于进一步加强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浙交[2012]125号);

(10)《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11)《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3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土建施工第3施工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简明施工计算手册》(第三版)。

1.2编制目的

为使本工程鳌江特大桥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梁体预制施工能够顺利实施,加强本工程预制梁施工质量及进度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及合同工期的实现为目的。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范文件及法律法规,特制定该施工方案切实做到指导现场施工管理的目的。

1.3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3合同段鳌江特大桥南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梁体预制工程以及为实施上述工程而采取的附属工程。

具体包含鳌江特大桥北引桥0#~19#墩5联,南引桥左24#~37#墩、右24#~38#墩、左41#~44#墩、右40#~44#墩5联,龙港高架1号桥1#~17#墩4联。

根据《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3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瑞安至苍南段工程第3合同项目部按照本方案进行鳌江特大桥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梁体预制施工作业。

1.4编制原则

(1)依据相关的施工技术,编制最优的、最具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同时确保方案满足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

(2)施工方案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具有可操作性;

(3)保证梁体预制施工质量和确保计划工期如期完成;

(4)通过快捷的工艺、合理有效的资源组织,力求缩短工期,为桥梁的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5)高度重视环保、施工安全问题。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第三段温州乐清至苍南段的其中一段,起自瑞安市阁巷东,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工程终点与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工程的阁巷枢纽,经平阳县,跨越鳌江至苍南县,终于浙闽交界的苍南马站南山尖隧道,路线经平阳、苍南2个县。

项目主体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鳌江特大桥主桥、南北岸引桥、龙港高架1号桥,全部工程总长2586m。

鳌江特大桥起点位于鳌江北岸的平阳县墨城镇,起点桩号K330+102.98,终点位于鳌江南岸的苍南县龙港镇,终点桩号K332+186,大桥全长2083.02m,分为北引桥、主桥、南引桥三部分,终点顺接龙港高架1号桥,全部工程总长2586m。

鳌江特大桥主桥采用52+88+320+88+52m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

主梁采用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两者通过剪力钉相结合。

钢梁部分由纵梁、横梁及小纵梁共同组成钢梁格体系,梁高3m,中心距31.7m。

桥面板采用分块预制、现浇湿接缝连接的方式,其中横向分为四块预制板,共五道纵向现浇缝。

桥面板厚270mm。

主桥桥塔采用H型门式桥塔,为变截面箱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桥塔上、下横梁均采用变截面箱型断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主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群承台础、钢筋混凝土承台。

承台采用对流水适应性较强的带倒圆六边形承台。

图2.1-1项目地理位置图1

图2.1-2项目地理位置图2

鳌江特大桥北引桥桥跨布置为:

12×30m+7×50m先简支后连续T梁,鳌江特大桥南引桥侧桥跨布置为:

左幅7×50m+6×30m+20+(35+60+35)m+3×30m,右幅7×50m+6×30m+(35+60+35)m+20m+3×30m,除南岸跨堤坝采用(35+60+35)m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外,其余均采用先简支后连续T梁。

下部采用实体墩桥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承台。

龙港高架1号桥为上部采用25m、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为柱式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本桥平面主桥位于线段,主桥桥面纵坡为2.4%,位于R=13000m,切线长T=312m,E=3.744m的竖曲线上。

龙港1号桥左右幅均为4×25m+13×30m,桥长490m。

2.2水文、气象、地质情况

2.2.1水文地质情况

(1)设计水文条件

鳌江是浙江独流入海的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口是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口段呈现自然弯曲的S形,口内河宽仅500m左右,口外展宽达10公里以上,并在口内两侧发育大片滩涂,形成了不对称的喇叭口形。

依据鳌江特大桥桥位附近设置的临时试验潮站的实测资料,实测潮汐特征值统计如下:

表2.2.1-1桥位处潮汐特征值表

最大

潮差

(m)

最高

潮位

(m)

最低

潮位

(m)

平均

潮差

(m)

平均

高潮位

(m)

平均

低潮位

(m)

平均涨

潮历时

(h:

min)

平均落

潮历时

(h:

min)

桥址区

5.83

3.23

-2.65

4.12

2.45

-1.66

6:

40

6:

28

鳌江口桥址水域的多年潮位特征值(参考长期站琵琶门海洋站的潮汐特征值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为:

最高潮位值为4.45m(85高程,下同),最低潮位值为-3.92m,多年平均海面为0.2m,理论最低潮面-3.50m。

鳌江口桥址水域潮汐属于不正规浅海半日潮类型。

往复流特征明显,涨、落潮主轴都较为对称,涨潮流强于落潮流,但落潮流历时长于涨潮流历时。

最大涨潮流速为172cm/s,最大落潮流速为151cm/s。

2.2.2气象条件

本工程区域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4.1℃,年温差20℃左右,每年3~4月多大雾天气。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50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6月份的梅雨期和7~9月份的台风暴雨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

多年平均风速2.0m/S,台风期间台风频繁,风力一般为8~12级,最大可达12级以上。

灾害性天气主要如下:

台风:

为本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根据1949~2000年共52年的气象记录,影响本工程区域的台风平均每年4个左右,最多可达6个,是我省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

1949~2002年54年中,直接在工程区域登陆的台风就有14次,约占我省登陆台风的45%,是我省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的地区。

登录该地的台风以7、8月为最多。

台风暴潮:

风暴破坏力极大。

在工程区域出现较大的风暴增水和特高潮位,都是由台风造成的。

最大增水和最高潮位多出现在朔、望大潮汛期的时段。

严重的风暴潮都是由正面登陆浙江中、南沿海的强台风诱发而成的。

雾:

对公路交通、海运的危害很大,大范围的浓雾危害更严重。

工程区域物出现频率较高。

全年均有雾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

海岛站雾日多,沿海少。

物的日内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持续时间不超过12h,持续时间在6~12h的雾出现次数较多,持续在一天以上的雾很少出现。

雷暴:

工程区域内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在28~47d之间,海岛站雷暴日数少,烟海站多,年最多雷暴日数位45~87d左右。

工程区域内几乎一年四季都可出现雷暴,但主要出现在3~9月,7、8月雷暴日数最多,都在5d以上。

雷暴除自身带来的雷击灾害外,还常伴随暴雨、飑等其他对流天气,而且具有一定危害性。

其他气象灾害右龙卷、飑线、冰雹,飑线是在大气处于不稳定条件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生命史很短,发生范围较小,但经过的地方常伴随狂风暴雨,天气异常激烈,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灾害,特别是龙卷,一旦出现,灾害便非常严重。

工程区域处于海陆交界地带,强对流天气系统发展旺盛,这类天气出现的概率相对要大于其他区域。

2.2.3工程地质情况

(1)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1)地貌

鳌江特大桥总体呈南北走向,横跨鳌江口。

桥梁起点位于鳌江北岸的平阳县墨城镇,墨城镇一带为山区丘陵,在本桥位处主要为丘陵。

桥梁终点位于鳌江南岸的苍南县龙港镇,为沿海平原及潮滩,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错。

鳌江口为潮汐和河流双重作用堆积而成,组成物质为全新统粉砂和砂、淤泥互层以及淤泥质粉质砂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密布,略向海域倾斜。

桥址区位于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鳌江两岸池塘密布,地面标高2.0~4.0m。

2)地层岩性

桥址区主要为沿海海积成因平原区,表层分布全新统上组海积粘土,灰黄色,可塑,鳌江水域缺失该层,其下为全新统上组海积淤泥质粉质粘土,黄灰色,流塑。

场地上部为全新统中组海积淤泥质粘土及淤泥,灰色,流塑,层厚较大;中上部为全新统下组冲海积粘土,灰色,流塑。

中下部为上更新统上组冲湖积、海积粘性土层,灰色、灰黄色,软塑-可塑,夹冲积卵(砾)石层等;其下为上更新统下组海积粘性土层,软塑-可塑,局部夹冲海积砂、冲积卵(砾)石等;其下为中更新统上组冲湖积粘性土层,可塑;底部为坡洪积含粘性土碎石、块石层;下伏基岩为凝灰岩。

图2.2.3-1鳌江桥桥位及地形

(2)桥梁基础评价

大桥基本处于海积平原区,其中阁巷侧桥台位于废弃采石场,处于丘陵坡脚,中风化基岩基本出露,表层为采石场废弃石渣,K330+500之间路段基本沿丘陵一侧布置,路线左侧基岩面埋深大于右侧,大桥于K330+637~K332+027段跨越鳌江。

北侧引桥:

K330+102.98~K330+570(陆岸段14#墩之前)之前段平原区场地上部软土层厚度在10~30m,工程性质差;中部为卵石、块石,粒径变化大,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厚度较小,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埋深岩面较陡,路线区域横向变化大,中风化岩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

K330+570~+880段桥址区处于鳌江河道区域,场地上部软土层,厚度在30~49m,工程性质差;中部为卵石与黏性土互层分布,其中第一层卵石顶面标高在-45.6~-55.2m,厚度2~12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黏性土透镜体;第二层卵石顶面标高在-59.0~-75.3m,厚度2.6~9.4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黏性土透镜体;第三层卵石顶面标高在-95.7~-98.6m,厚度6~8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黏性土、砂层透镜体;卵石层其间黏性土呈可塑状为主,工程性质较差~一般;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基岩岩面起伏较大,除局部因冲刷作用造成全强风化层缺失外,其他路段全强风化次序正常,最大揭露厚度16m,工程性质较好~一般;中风化岩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性质好。

北侧主墩:

场地上部软土、软塑土层,厚度在47m左右,工程性质很差;中部为卵石土与粘性土互层分布,其中第一层卵石顶面标高在-49~-50.0m,厚度5~7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粘性土透镜体,厚1.5~2.5m,卵石层中粘性土含量较高;第二层卵石顶面标高在-61.4~-63.7m,厚度2~4m,中密状,工程性质良好;卵石层其间粘性土呈可塑状为主,工程性质较差~一般;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基岩面起伏较大,其中全风化面顶面标高-89~-94m,强风化顶面标高在-94~-101m,且部分缺失,中风化顶面标高-97~-105m;中风化岩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性质好。

南侧主墩:

场地上部软土、软塑土层,厚度在48~50mm左右,工程性质很差;中部为卵石土与粘性土互层分布,其中第一层卵石顶面标高在-51~-53m,厚度2~3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卵石层中粘性土含量较高;第二层卵石顶面标高在-56~-57m,厚度14m左右,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卵石层其间粘性土呈可塑状为主,工程性质较差~一般;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基岩面起伏较大,其中全风化层缺失,强风化面顶面标高-121.5~-128.1m,且部分缺失,中风化顶面标高-121.6~-134.1m;中风化岩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性质好。

南侧引桥:

场地上部软土、软塑土层,厚度在54~59m,工程性质很差;中部为卵石土与粘性土互层分布,其中第一层卵石顶面标高在-51~-56m,厚度3~12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粘性土透镜体;第二层卵石顶面标高在-65~-75m,厚度3~10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粘性土透镜体;第三层卵石顶面标高在-91~-98m,厚度4~10m,中密状,工程性质较好,中间夹粘性土、砂层透镜体。

下伏基岩为凝灰岩,基岩面起伏较大,中风化面顶面标高在-75~-120m,中风化岩岩质坚硬,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性质好。

龙港高架1号桥:

桥址为海积平原区,上部分布海积软土,层底埋深在34.3~45.2m左右,工程性质差;下为软塑状粘土,厚15~20m,工程性质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下为第一层卵石,埋深在55.7~60.5m,厚度变化大,局部夹粘性土透镜体;再下为卵石与粘性土互层分布,每层卵石厚度不等,中密~密实状,分布较稳定,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摩擦桩桩端持力层;粘性土层可塑状,工程性质一般。

2.3预制梁一般构造

2.3.1工程概况

我标段需预制梁段的桥梁共两座,分别为鳌江特大桥(分为南引桥和北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

鳌江特大桥北引桥0#~19#墩左右两幅均为4联、19孔,单幅单孔均设7片T梁,其中30mT梁12孔,共168片,50mT梁7孔,共98片;鳌江特大桥南引桥左24#~37#墩、右24#~38#墩、左41#~44#墩、右40#~44#墩每幅均为5联、20孔,单幅单孔均设7片T梁或5片箱梁,其中50mT梁7孔,共98片,30mT梁6孔,共84片,30m箱梁3孔,共30片,左幅20mT梁1孔,共7片,右幅20m箱梁1孔,共5片。

龙港高架1号桥0#~17#墩左右两幅均为4联、17孔,单幅单孔均设7片T梁,其中25m箱梁4孔40片,30m箱梁13孔130片。

本工程合计455片T梁及205片小箱梁。

按照施工需求,南北岸各设一个预制场。

北岸预制场占地约10亩,南岸预制场占地约18亩。

南岸基本施工顺序为龙港高架1号桥30m箱梁(50片)→龙港高架1号桥25m箱梁(40片)→鳌江特大桥30m箱梁(30片)→鳌江特大桥20m箱梁(5片)→鳌江特大桥20mT梁(7片)→鳌江特大桥30mT梁(84片)→鳌江特大桥50mT梁(98片)→龙港高架1号桥30m箱梁(80片)。

北岸基本施工顺序为鳌江特大桥30mT梁(168片)→鳌江特大桥50mT梁(98片)。

表2.3.1-1本标段预制梁段分布统计表

部位

梁长(m)

截面形式

数量(片)

小计

规划区域

鳌江特大桥

北引桥

30

T梁

168

455

490

266

266

北岸预制场

50

T梁

98

南引桥

20

T梁

7

394

189

南岸预制场

30

T梁

84

50

T梁

98

20

箱梁

5

205

35

30

箱梁

30

龙港高架1号桥

25

箱梁

40

170

170

30

箱梁

130

2.3.2梁体构造

本工程涉及梁体的桥梁为整体式路基宽度为33.5m的桥梁。

其中所有箱梁中心梁高均为1.6m,腹板厚度0.25m~0.18m,梁底水平、宽度为1.0m,梁顶横坡2%,中梁顶板宽度为2.4m,边梁顶板宽度为2.85m(外边梁悬臂预制时预留7.5cm,预制箱梁悬钢筋露出,待施工护栏时与其同时浇筑,即实际预制宽度为2.775m),湿接缝宽度83.8cm,厚度18cm,湿接头顺桥向最大长度96cm。

20m、30mT梁中心梁高2.0m,跨中腹板厚度0.2m,梁底水平、宽度为0.5m,梁顶横坡2%,中梁顶板宽度1.7m,边梁顶板宽度为1.925m(外边梁悬臂预制时预留7.5cm,预制T梁悬钢筋露出,待施工护栏时与其同时浇筑,即实际预制宽度为1.85m),湿接缝宽度65cm,湿接头顺桥向最大长度110cm。

50mT梁中心梁高3.0m,跨中腹板厚度0.2m,梁底水平、跨中宽度为0.8m、连续梁梁端宽1.0m,梁顶横坡2%,中梁顶板宽度1.7m,边顶板梁宽度为1.925m(外边梁悬臂预制时预留7.5cm,预制T梁悬钢筋露出,待施工护栏时与其同时浇筑,即实际预制宽度为1.85m),湿接缝宽度65cm,湿接头顺桥向最大长度90cm。

图2.3.2-1上部结构整体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220m箱梁(边跨中梁连续端)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320m箱梁(边跨边梁连续端)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420m箱梁(边跨中梁非连续端)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520m箱梁(边跨边梁非连续端)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620mT梁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730mT梁构造图(单位:

cm)

图2.3.2-850mT梁构造图(单位:

cm)

2.3.3主要工程数量

鳌江特大桥引桥及龙港高架1号桥梁体预制工程数量表如下列各表。

表2.3.3-1鳌江特大桥北引桥梁体预制工程数量表

项目

梁型

φs15.2钢绞线(T)

RB300光圆钢筋(T)

HRB400带肋钢筋(T)

混凝土(m3)

Q235钢(kg)

C50

C55

C35海工

T梁预制

20m、30m

T梁

480180

547678

2070002

5442

8001

14

13678

T梁现浇

115098

5508

26756

529

172

/

24726

合计(kg)

595278

553186

2096758

5971

8173

14

38404

表2.3.3-2鳌江特大桥北引桥梁体预制钢筋型号及数量表

项目

HPB300光圆钢筋(kg)

HRB400带肋钢筋(kg)

小计(kg)

φ8

φ10

φ12

φ16

φ20

T梁预制

1560

546118

1320764

620084

129154

2617680

T梁现浇

2340

3168

26286

470

/

32264

合计(kg)

3900

549286

1347050

620554

129154

2649944

表2.3.3-3鳌江特大桥北引桥支座、锚具、波纹管型号及数量表

锚具型号

数量(套)

支座型号

数量(块)

波纹管型号

数量(m)

BM15-5

1848

GPZ(2009)1.5DX

24

φ60

53270

YM15-4

168

GPZ(2009)1.5SX

60

φ77

1740

YM15-5

980

GPZ(2009)2.5DX

70

φ87

5568

YM15-6

1008

GPZ(2009)2.5SX

100

70×25

2088

YM15-7

120

GPZ(2009)2.5GD

12

90×25

19696

YM15-8

360

GPZ(2009)5DX

32

/

/

YM15-9

384

GPZ(2009)5SX

30

/

/

YM15-10

144

GPZ(2009)5GD

8

/

/

合计

5012

合计

336

合计

82362

表2.3.3-4鳌江特大桥南引桥梁体预制工程数量表

项目

HPB300光圆钢筋(kg)

HRB400带肋钢筋(kg)

小计(kg)

φ8

φ10

φ12

φ16

φ20

T梁预制

1560

546118

1320764

620084

129154

2617680

T梁现浇

2340

3168

26286

470

/

32264

合计(kg)

3900

549286

1347050

620554

129154

2649944

表2.3.3-5鳌江特大桥南引桥梁体预制钢筋型号及数量表

项目

HPB300光圆钢筋(kg)

HRB400带肋钢筋(kg)

小计(kg)

φ8

φ10

φ12

φ16

φ20

φ22

φ25

φ28

T梁预制

130

425798

953708

620010

148917

13455

249504

53913

2465435

T梁现浇

1040

1584

17335

470

/

/

18961

/

39390

合计(kg)

1170

427382

971043

620480

148917

13455

268465

53913

2504825

表2.3.3-6鳌江特大桥南引桥支座、锚具、波纹管型号及数量表

锚具型号

数量(套)

支座型号

数量(块)

波纹管型号

数量(m)

BM15-5

1344

GPZ(2009)1.5DX

23

φ60

53270

YM15-4

168

GPZ(2009)1.5SX

45

φ77

1132

YM15-5

980

GPZ(2009)1.5GD

2

φ87

2320

YM15-6

1036

GPZ(2009)2.5DX

16

70×25

1218

YM15-7

64

GPZ(2009)2.5SX

68

90×25

15448

YM15-8

170

GPZ(2009)2.5GD

20

/

/

YM15-9

200

GPZ(2009)5DX

40

/

/

YM15-10

84

GPZ(2009)5SX

30

/

/

/

/

GPZ(2009)5GD

8

/

/

合计

4046

合计

252

合计

73388

表2.3.3-7龙港高架1号桥梁体预制工程数量表

项目

梁型

φs15.2钢绞线(T)

RB300光圆钢筋(T)

HRB400带肋钢筋(T)

混凝土(m3)

Q235钢(kg)

C50

C50钢纤维砼

现浇C35

C30

箱梁预制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