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658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作素材专辑155.docx

写作素材专辑155

写作素材专辑(155)

  1、袖扣的来历袖扣的起源与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作战。

  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由于气候寒冷,衣服又很单薄,许多士兵被冻得流稀鼻涕,因而经常用袖口擦,把袖口部位弄得很脏。

  治军严格的拿破仑觉得这样有损军威,便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在士兵袖沿向上的一边钉3颗铜钮扣。

  这样一来,当士兵再流鼻涕时,他们没法用袖口去擦,从而保持了衣袖的整洁。

  一位军官由此受到启发,认为把钮扣钉到袖沿向下的一边,可以减轻袖口接触桌面时的磨损。

  于是,军官袖口向下一边又都钉上了3颗钮扣。

  这个办法传到民间后沿用至今。

  这就是西服袖口部位有3颗钮扣的来历。

  2、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体系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著名的明星级大学。

  荣誉体系,是弗大校政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项目。

  建立荣誉体系,使学生们生活在一个信任和被信任的团体中,是学校创始人,曾任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最大的梦想之一,如今一代又一代弗大人正在将它变为现实。

  弗大荣誉体系的主体执行者是全体学生,每个学院定期选出两名代表成为学生法官,一旦发现同学中有违反荣誉体系的行为(即说谎、欺骗和偷窃),学生法官将会立即做出法律制裁。

  荣誉法庭铁面无私,毫无情面,一旦案情确凿,则该生无论背景、家境、对学校的贡献大小及以往成绩如何,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离开学校。

  举个小小的例子。

  平时的每份作业、每篇论文或每张试卷,每个同学都要在首页上部工工整整地抄上下面这段文字并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姓名:

我以一个学生的荣誉起誓,我没有为了这份作业/这场考试给予或接受任何的帮助。

  弗大平时的大考小考从来没有监考老师,而我到了弗大的整整一年中,从来没有见过听过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教授们给予了学生们誓死捍卫的荣誉以极大的尊重和信任。

  上个学期的期末,有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生在社会学的期末考试那一天回家奔丧,临行前教授将试卷交给她说:

回去吧,在飞机上把它做完。

  教授并没有要求她提供任何人的监督。

  这位女生真的在飞机上把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了,然后将试卷封好交给了一位空姐求其代为寄出。

  空姐在信封一角写下两行字:

林西·柏德小姐在旅程中用三个小时独立完成了这场考试,美国国家联合航空公司第1433号民航客机的全体服务人员可以作证。

  我们可以以我们的名誉担保并祝贺弗吉尼亚大学拥有如此卓有成效的荣誉体系和信誉卓著的学生。

  这个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3、中国人的根这是雅思培训课程的最后一天,中国籍英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首最简单的中国古诗,让我们译成英文。

  一位同学站起来,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Ifyouwanttowatchmore,pleasegoupstairs时,老师笑了,说:

把你的句子再直译成中文就是‘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请上楼’。

  听着名诗变成这种味道,教室里一片爆笑。

  我们换了各种表达方法翻译,可仍然感觉到总有什么东西不到位。

  为什么呢?

你们想过没有?

这就是文化差异。

  这些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是永远无法用任何一种东西替代的。

  将来无论你们出国走到哪里,一定要记得,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根。

  4、爱的退让他祖孙八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是那么聪明,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城里人,让他过上比自己好的日子。

  一大家子人,只靠他和妻子种那二十来亩薄田维持,收入仅够糊口。

  但他四处举债,硬是把儿子送到了城里的重点中学读书。

  2000年,儿子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

  这时,他已欠下了近10万元的债务。

  儿子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他都全力支持,只是儿子提出要登山时,他犹豫了,但是也只是犹豫,最后他还是答应了儿子,借钱寄给儿子作为登山的费用。

  可是,儿子这一去就没有回来,当学校把他和妻子招到北京后,告诉他们,孩子们遭遇了雪崩……几位遇难学生的家属向校方提出了一些要求,家属们商量:

学校是有责任的,我们要盯住校方,让他们满足我们的要求。

  遇难学生的家长代表与大家商定:

不满足我们的要求,绝不离开。

  可是,当学校宣布一切后事处理完毕后的第二天,他领着妻子,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便悄悄地离开了北京。

  刚到家,北京的电话就打来了,是家属代表的声音:

你怎么能走呢?

……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坚持下去,他们就会答应我们的条件,你那些欠款一下子就可以还清了……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电话里的声音吼叫着,他哽咽着说:

正是因为我太爱儿子了,我才这么做的。

  因为,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得那么优秀,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上上下下对儿子印象那么好,我担心我们这样与学校僵下去,对儿子影响不好……不久,那些家长们也离开了北京。

  遇难者家属与校方的冲突就这样解决了。

  这位家长就是北京大学山鹰社在希夏邦玛西峰遇难的学生之一张兴柏的父亲张清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腰店村的一位普通农民。

  5、狐假虎威新编狐狸漫步于森林,众兽避之。

  为什么?

因为它后面跟着老虎。

  这是古老的故事。

  新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家医院到学校为孩子免费测试血铅。

  家长自然欢迎。

  测试结果大量的孩子据说都需要服药排铅。

  家长纷纷解囊掏钱。

  如果家长们知道测试的仪器是由某厂家提供的,掏钱买的药也是此厂家生产的,会怎样?

如果家长们还知道那仪器是不准确的,测试方法是错误的,会怎样?

如果他们又知道,科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儿童血铅超标的比例虽然在三分之一左右,但多数只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铅接触,就可解决问题,需要服药排铅的不到百分之二三,又会怎样?

如果他们还知道,推销的这些保健品,疗效是可疑的,对儿童身体是否有害是没有可靠保证的,他们是否会像林中众兽,避之惟恐不及?

我想,会的。

  他们害怕的不是科学,而是跟在科学后面的东西,因为那后面的往往可以使科学成为非科学。

  科学的结果当然可能带来商业的利益。

  但科学如果尾随于商业的利益,进而牺牲科学的尊严,那它就变成了老虎的同伙。

  社会科学也一样。

  要保持科学的价值与尊严,就要保持独立不迁的品格,不能成为形式上走在前面而实际上跟在商业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什么利益后面、证明那利益合理性的一种工具。

  6、美丽的互助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中年人,由于儿子的亡故他终日忧郁烦闷,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一天,他正独自在家里睹物思人,忽然镇上年龄最大的老妇人来找他,对他说:

你在城里认识的人多,我闲着没事时写了一部自传,你给看看能不能出版。

  他接过那沓打印纸匆匆看了一遍,看着眼前已经耳聋眼花年近百岁的老妇,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老人已那么大的年龄还在做着自己的事,而自己刚刚中年却万念俱灰,他心里产生了浓浓的愧疚感。

  他附在老人的耳边大声说:

您放心吧!

我会想办法的。

  老妇人满怀希望地离开了。

  她的一生都很清贫,她拒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自己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后来年岁渐大,她的眼睛几乎看不见,耳朵也几乎听不见,便开始用一台老式打字机写自己一生的经历,想出版后卖些钱补贴小儿子一家。

  几天后,老妇人得到好消息,城里有人愿意出版她的书稿,让她继续写下去,而且每月给她200美元的费用。

  镇上的人惊奇地发现,那个中年人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每天在城里忙他的事,又恢复了以往正常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老妇人与世长辞,留下了一大堆手稿。

  人们曾经看过她的自传手稿,字迹重叠,不仅看不清晰,有的甚至是一纸厚厚的油墨,她的自传根本不可能出版,人们忽然明白了那位中年人为何整日劳作而生活却日趋贫困!

7、被非洲蜂改变的生活在南美洲的巴西,1956年,科学家从非洲引进了几十只杀人蜂,这些蜂被人不慎从蜂箱里放了出来,一场灾难降临到整个巴西。

  蜂群无可阻挡地飞进巴西的丛林,与当地的蜜蜂交配,生产出比非洲杀人蜂更凶猛的新一代蜂种,并迅速繁衍到十亿只。

  四十年来,杀人蜂制造的灾难仍频繁发生。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杀人蜂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巴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杀人蜂有惊人的产蜜能力,巴西的养蜂人因此而摆脱了贫困,巴西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四大产蜜大国之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杀人蜂授粉的咖啡,格外的香浓可口。

  巴西咖啡的品质也随之大大得以提升。

  非洲蜂的到来让巴西人长久地处在幸福和不安之中。

  从人类生存的普遍景况来说,生活总处在变动之中,新的潘多拉魔盒在一个又一个地被打开,福祸相倚,如一把双刃剑。

  倘若灾难无法预测也无法回避,惟一的应对只有:

好好把握现在的福祉。

  8、细化的特长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

  去年,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个自称会做苹果饼的女学生。

  学生都感到奇怪,耶鲁不乏多才多艺之人,为何推荐一个仅仅擅长做苹果饼的学生呢?

最后校长自己揭开了谜底。

  耶鲁大学每年的新生都要填写自己的特长,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填写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为特长,从来没有人填过自己擅做苹果饼。

  因此,这个女学生便脱颖而出。

  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如果她在履历表上填上擅长厨艺,结果会怎样?

肯定不如擅做苹果饼打动人心。

  那些填写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可能也就是会踢两脚足球、吹吹口哨或者画几笔素描之类。

  但是,他们没有具体写明,非要写上一个笼统而堂皇的概念。

  细细想来,这背后更多的是心虚。

  而细化自己的特长,则显示出一种天真的可爱和拙朴,同时也是一种自信。

  9、时间有一个女孩,她在一大片瓜田边玩耍,看到了许多大大的西瓜。

  她很想吃那些西瓜。

  瓜农问她:

小女孩,你想买西瓜吗?

小女孩点点头。

  瓜农准备摘一个又大又熟的西瓜给她。

  小女孩说:

对不起,我现在只有三毛钱。

  瓜农看着小女孩可爱,便说:

那我摘一个最小的西瓜给你。

  小女孩却不同意。

  不,我想要一个大的,我就挑那个小西瓜,不过,我要过一个月来取。

  她把三毛钱交给瓜农。

  小女孩真的很聪明,懂得用时间转换成长。

  在时间的刻度上,生命可以得到经营,可以提升,可以改变一些天定的命数。

  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曾经为时间出了这样一个谜面:

世界上哪种东西最长又是最短,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可以用时间,交换自己想得到的。

  马克·吐温的传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14岁的时候,觉得父亲愚蠢无知,和他在一起,简直让人受不了。

  不过,到了21岁的时候,我发现这7年来,父亲大有进步,不由得大为惊讶。

  马克·吐温的父亲仍是原先的样子。

  仍是酗酒,粗暴……其实,这不是父亲进步了,而是时间改变了自己的心灵素质,在一切美好没有来临之前,心灵首先美好起来了。

  10、每桶四元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

  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大感惊讶地说:

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实在是一件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可在偌大的公司里,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愉快地坚持着去做了。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才华、能力在他之上的人,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