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027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背景:

(一)ⅩⅩ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现状:

目前,ⅩⅩ县拥有各类中小企业几千家,初步形成也电子产品、矿产资源深加工、农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和玻璃制品、水电等优势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主体。

由于我县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上升期,甚至有许多企业还是新创起步阶段,资金需求量相当大,而自身所能提供的抵押担保相对不足,获取银行贷款有一定的难度。

按目前企业数量粗略计算,除去自身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外,每年仍需要融资至少15亿元以上。

(二)ⅩⅩ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增幅相当大,但对于县域中小企业来说,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无法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银行信贷支持的软肋。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抵押担保体系不适应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中小企业“两证”不全,达不到银行元宝的贷款条件。

据调查,ⅩⅩ县50%以上的中小企业土地证、房产证“两”不全,产权不清晰,不能输产权抵押,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

二是目前担保人机构规模较小,搞风险能力弱,导致银行对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服务认可度普遍偏低。

三是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分别为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标准各有差异,相互不能共享。

2、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经营信息不公开,透明度低,甚至存在以单代账、账外经营、现金结账,甚至“两本账”现象,无法反映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

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不够,信用度较差,有的采取“金蝉脱壳”、“母子裂变”、“撤资逃逸”、“倒闭破产”、“人间蒸发”等方式,恶意逃避金融债务,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恐贷症”、“惧贷症”、“慎贷症”。

3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一是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审批权限没有放松,基层支行无权授信,放贷业务受到限制,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二是县域金融机构扶大弃小。

在强化不良率考核、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谨慎放贷的原那么,贷款投放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许多处于创业期、还没有信誉基础的企业融资更加喜欢困难。

三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影响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货款投放的积极性。

4、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

中小企业要求的贷款额相对较小主,但贷款的审批程序、经办环节都与大企业大额贷款基本相同,耗时耗力相差无几。

金融机构为有效覆盖风险和管理成本,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以上,有的高达80%。

中小企业每次申请抵押贷款都需要支付房屋评估约4‰、土地评估约7‰的费用,如果在两家以上不同金融机构贷款,须按规定重新进行评估。

有的金融机构还要求企业必须到指定机构办理财产保险、公证等业务,造成企业重复办理、重复缴费,进一步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二、融资性担保行业概况分析

(一)融资性担保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

与发达国家担保业的发展历史水平相比,担保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从1992年开始,中国确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有计划转向市场,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国家信用逐步从一般经济活动领域退出。

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信用中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担保体系的建设纳入了国家发展计划,有关政策纷纷出台。

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创办了中国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公司。

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就试点的指导原那么、模式体系、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职责与程序、协作银行、风险控制及责任分担、内外部监管及组织实施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工作初步步入规范阶段,各项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陆续出台。

1999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对商业银行配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做出要求,并明确提出:

“对有市场发展前景、信誉良好、有还本付息能力的小企业,可试办非全额担保货款。

20XX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决定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要求: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

20XX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国税发《2001》37号),对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担保机构,其担保收入免征三年营业税。

20XX3月26日,财政部发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内部组织结构、自主经营管理、项目评估、决策与监管、财务管理办法、担保准备的提取等作了规定。

20XX6月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于20XX1月1日开始实施。

该法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该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信用担保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进行了确定,不但明确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且鼓励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20XX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目的在于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行为,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财务监管,防范和控制担保风险,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更好的发挥信用担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从1993年开始至今,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众多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国专业担保机构从无到有,经过10年来的发展,我国信用担保业务的基本制度和运行规那么,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运行模式和业务操作规范已基本建立和趋于成熟,信用担保已成为法律所规定的经济政策的制度化措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探索出一条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推进货款担保机构建设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以财政资金来源为支持、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在全国各地普遍普遍设立,中外合资、民营股份担保机构也纷纷涌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担保业务品种也从初期的货款担保扩展到履约担保和其他担保,服务领域及工业、商业、流通、个人消费等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

(二)中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

目前涉及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公司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部门规章。

《公司法》未对担保机构作出专门规定,《担保法》也公规范了担保行为,而针对专业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人员从业资格、财务及内控制度、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等问题尚无明确规定,作为《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也尚未出台,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2、经济环境分析

目前全球经济状况总体不佳,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外许多知名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全球的经济学环境变得格外受到关注。

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7月16日由统计局公布的20XX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数据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经济运行数据能够直观、清晰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发展动态,对于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分析这些数据十分必要。

从总体经济形势来看,GDP为139862亿元,较之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GDP第二季度的增速比第一季度有所加快人。

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下降的势头,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

GDP的增速加快、价格指数的不断下降,说明实际GDP的增速会更高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总体经济形势有趋于好转的态势。

但是,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贸易顺差略有减少,这对于依靠对外贸易来带动经济增长的中国而言非常不利。

对外贸易增长的下滑,不仅影响到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经济增长的放缓。

从产业发展来看,农业方面,夏粮产量增加,畜牧业发展良好,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其中,猪肉产量在受到H1N1流感的影响下仍能保持增加,实属不易。

工业方面,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利润的降幅减缓。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增长,工业产销状况良好。

在工业内部,按照行业来看,食品制造业和防治服装制造业仍实现了利润的增长,黑色金属冶炼等金属加工工业更是实现了扭亏为盈。

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经济数据来看,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发展有所好转,但仍缺乏强劲的增长动力。

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1%。

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扩大内需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从投资结构来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这表现在,西部地区投资增长高于东、中部分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增长明显高于基础设施投资等。

从信贷总量来看,为刺激经济复苏,上半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的贷款大幅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曾引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但是数据显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是有效果的,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并未出现明显的通胀迹象。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还是让人振奋的,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

虽然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四)中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担保行业现状

中国担保行业目前发展十分迅速,20XX拥有担保机构数量966家,而到了20XX末,该数量增长为3729家,同比增长15.5%。

20XX担保企业数量仅为4.8万户,而到20XX末,担保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3.6万户,同比增长94.2%。

我国担保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目前中国还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非常难,造就了商业担保公司大规模兴起的局面。

在中小企业成长的早中期,其融资主要通过担保来解决。

而且,担保已经成为银行控制贷款风险的一个选择。

据相关资料,至04年底全国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088家。

包括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及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及担保基金。

业务品种涉及贷款担保、票据担保、履约担保、农业担保和下岗职工小额担保等。

当年担保机构累计实现收入46.2亿元,其中保费收入32.2亿元,投资收入9.5亿元,其他收入4.7亿元。

良好的效益刺激了担保机构不断增资扩股,平均注册资金也达到3000万元。

通过开展担保业务,受保企业新增销售额1905亿元,新增利税150亿元,新增就业103.6万人。

业内人士称: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未来内年内总体良好。

担保的贷款在20XX750亿元的基础上,中短期内可获得最多可达10倍的显著增长。

但是,未来的利润将会下降。

2、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

自1999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迅速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资金来源多元化。

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有政府财政资金、企业会员基金、企业互助基金、民间投资,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与其他来源资金的合作基金。

(2)担保机构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从担保机构组织形式看,有政府管理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国有股份制公司、私营股份制公司和各种基金的管理公司等;从机构性质看,有非营利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也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还有政策与商业性担保业务混业经营的担保机构。

(3)担保品种多样化和机构多功能化。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有单纯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也有集投资与担保功能于一身的投资担保公司;有的仅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也有的同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信用担保等。

3、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分散出资,规模过小。

许多地方政府按县区设立担保基金,有些基金只有几百万元;大部分企业互助基金规模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

(2)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民营担保机构实力较弱。

地方财政担保基金大部分是一次性的,缺少资金补偿机制;民间资本主要是私募,在国内上市比较难。

(3)缺乏专业队伍。

由于过去专业担保机构少,近两年担保机构扩张迅速,担保专业人才短缺。

不少地方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是由政府官员担任,不熟悉担保业务;一些分散的企业互助基金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和运作,难以开展担保业务。

(4)担保基金的运用问题。

现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规定,担保资金的运用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

在目前进入降息周期的情况下,存入银行是为了保证资本金安全性,但不能实现增值。

实际上,由于银行存款不能增值,许多机构已经采取各种方式在资本市场运用资本金,甚至有的机构靠资金运作而不是担保业务来养活队伍。

(5)政府干预。

尽管中小企业担保管理办法中都明确提出要减少行政干预,实行公司化运作,但是,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认识误差。

因此,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领导定项目,担保公司担保的问题,决策失误造成呆坏账,拖垮担保机构。

(6)政府财政资金占比下降。

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而且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仅靠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

因此近几年民营资本进入担保行业的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民间资本和商业担保与政府财政资金互补的效应。

(7)缺少对担保机构的法律规范。

我国1995年颁布了担保法,但是该法是规范担保行为而不是规范担保机构的。

1998年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门分别发布了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但是主要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适用满园比较窄,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因此,迫切需要规范担保机构的法律。

三、项目概况

(一)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意义

为解决办法辖区内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帮助抵押担保不足的企业突破生产发展的资金瓶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担保公司未来业务发展计划

近期目标:

1、担保公司组建后通过银行放大贷款比例,使担保公司年担保规模达到3—5亿元左右,解决大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2、所扶持的规模以上企业在3年左右时间内发展到100户左右。

3、在百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选择有发展潜力,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它们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

远期目标:

努力构建地方融资平台,争取与国内外投资银行建立起直接融资关系,积极参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发起与投资。

积极盘活土地资本,用土地争取银行授信额度,以诚取信金融机构,积累公司信用,用3—5年的时间形成8—10亿元的年担保规模。

四、项目研究

(一)投资效益分析

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培植税源,安置劳动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公司自身的价值。

收取的担保费原那么上不超过银行利息的30%(但最低不能低于2%每月,一般保证除外。

)另外,根据县政府要求,各股东十年内不得要求分配红利,公司利润用于原始积累。

(六)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担保公司对资金的倍数放大也是对风险的放大。

其功能之一就是增加信用,即某些信用等级较差的中小企业只有经过担保公司的担保才能获得银行贷款,这使得担保公司的风险明显高于商业银行。

这种高风险不仅因为担保对象——中小企业,是个复杂而特殊的群体,还因为担保公司的运作受到来自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

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决定了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政府干预风险、制度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等。

担保风险是指担保公司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主观和客观)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担保风险按风险的可控制程度划分,可分为完全不可控风险、部分可控风险和基本可控风险。

因此应当正确认识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信用担保风险具有的特点:

1、风险与收益不对称。

一般而言,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具有对称性和正相关性,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

但担保公司的市场定位和功能定位了风险和收益的表现的特殊性。

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小,是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重要对象,这类企业很少要求担保。

效益差、前景不乐观的企业,却迫切需要担保,而且越是经济财务状况差的需求者越会隐瞒自己的信息。

担保公司的定位决定其面对的相当一部分客户普遍为管理不够规范、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承接了很多高风险项目,相对于银行不通过担保公司直接进行担保营销的其他项目而言,担保公司项目发生风险的概率要大的多,但担保公司所获取的担保收益却一般不超过担保额的3%。

2、风险控制的被动性。

在现阶段,金融担保业务是大部分担保公司的主营业务。

担保债权从属于主债权具有依附性。

主债权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可以根据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决定是否提前解除贷款合同。

主债权人对是否选择担保代偿、何时代偿、代偿多少具有选择权。

担保公司的风险处置具有滞后、被动的特点。

作为保证人,发现债务人在主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经营、财务出现重大危机,丧失商业信益等情形,难以提前中止、解除合同,只能向主债权人反映情况,争取主债权人的支持。

在担保代偿前难以对债务人行使权利,除非出现债务人破产清算及主债务人未申报的情形,否那么,保证人行使预先追偿权利也缺乏充分飞法律依据。

担保公司为债务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债务人能够按照约定的期限归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如果债务人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债权人就会把部分或是全部损失转移给担保公司;如果债务人资不抵债甚至破产,担保公司遭受的损失就更大。

而担保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3、风险的难以转嫁性。

中小企业经营周期普遍较短,抗风险能力较弱,受保的中小企业提供的反担保物往往不足值,存在较大的信用担保风险敞口。

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手段,信用担保产品事实上成为承担风险的最终产品。

4、风险的补偿来源匮乏。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大,发生担保代偿的几率高,以国外成功经验来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属于政策性担保,均以政府财力作为主要资金后盾,外部补偿机制教为完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充分的风险补偿。

但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仍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尽管目前湖南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并进行了有限补偿,但额度仍然偏小。

担保损失补偿的主要来源只能依托担保公司的经营盈余这一内部补偿途径,担保公司的收入主要为担保费收入及资本金投资收益;收益率较低、十分有限的内部补偿来源难以承担客观上较大的担保业务风险,不利于担保公司的持续经营。

担保公司要发展必须进行信用风险管理,识别风险,控制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担保机构发展的第一要务,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了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因此要使担保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

五、项目总结及建议

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联系银行和企业的“金桥”,如果运作成功,既能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又能帮助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自身也可收取担保费,可谓“三赢”。

但担保公司又是个风险极高的行业,加之盈利水平不高,一旦风险控制出现问题,后果往往很严重,因此控制风险是担保公司重中之重。

建议担保公司按以下原那么进行运作:

(一)政府指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那么。

既要避免行政干预,又要借助政府力量惩治不守信守者;

(二)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原那么。

地方政府应当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担保公司进行资本扩充和风险补偿;

(三)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原那么。

信用担保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提升信用,从而提升整个社会信用;

(四)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原那么。

担保公司应当明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激励机制,防范道德风险,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