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097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docx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最新精品

福建省安溪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

教学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

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实关注提升中国电影品质

赵卫防

国产电影已经走过了粗犷式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提升艺术质量的时期。

“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影片以丰富的类型、扎实的叙事、充沛的人文含量、多样的艺术探索获得了较高的艺术质量,为提升当下国产电影艺术质量提供了重要启示。

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的“新主流大片”,是近年来国产现实题材影片中的重要构成,也是最能显现其艺术成就的作品。

“新主流大片”中有历史题材影片,但更多作品如《湄公河行动》《救火英雄》《空天猎》《中国推销员》《拆弹专家》《红海行动》《战狼》系列等为现实题材。

这些影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了丰盈的艺术成就。

首先,这些影片延续了主旋律电影中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主流价值观,更对其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如《红海行动》用三个层次诠释了爱国主义.探究其多元性和深刻性。

第一个层次表现的是蛟龙突击队对集体同胞的解救。

这与大量同类题材影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并无区别。

第二个层次的表现则突出了对个体同胞(邓梅)的解救。

影片以这种表现,凸显了国家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对每位同胞个体生命的尊重,其以人文厚度获得的国家层面价值远远超过表层的人员损失,是至高无上的。

而影片的爱国主义表现也因此被赋予了人文的高度,超越了第一个层面的普通爱国主义。

在第三个层次中,蛟龙突击队的任务是和恐怖分子抢夺制造脏弹的原料,把蛟龙行动升级到反恐、反战争和拯救人类的高度。

影片的爱国主义表现,在这个层次中也超越了前面两个层次,获得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

其次,这些影片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人物。

影片中的人物,摒弃了之前平面化的塑造,被赋予了具体、生动、可感的立体性格,比起以往有了较强的创新意识。

如《战狼2》中的冷峰绝非“高大全”,《红海行动》中的众多人物,并未被淹没在“爱国主义”的海洋中,也未被淹没在群像和类型之中。

片中大部分人物都有较为鲜活的个性和立体的人性,影片也以此再塑了中国当代军人所拥有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再次,这些影片将主流价值观表现和商业类型充分对接,在提升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确保了其传播价值.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均营造出了战争、动作、悬疑等类型元素。

在营造类型L时,影片也努力避开常规,求变求新。

如《湄公河行动》中的商场突袭、《战狼2》的水下打斗以及坦克大战、《红海行动》中的狙击手对决等都体现出了类型新意?

当下现实题材影片创作,弥补了国产电影的短板,使中国影坛出现多元化创作格局,特别是在国产电影价值观迷失问题广受诟病的当下,这些影片展现主流价值观、宣扬正能量、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特别具有启示意义。

这是电影人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也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要。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3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系列等现实题材电影是“新主流大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B.“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电影延续了主旋律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对其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C.《红海行动》以较为个性鲜活和人性立体的人物,再塑了我国当代军人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D.《湄公河行动》《战狼2)等影片在营造类型时求变求新,故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前两段肯定了“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影片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并例举其中的优秀作品。

B.文章大量篇幅使用举例论证的方式阐述观点,深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和说服力。

C.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影片品质较高的原因,层次清晰。

D.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影片因对中国当下现实的关注,提升了电影质量。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主流大片”由主旋律电影升级而成,关注现实,提升影片品质,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敕益:

B.如果《红海行动》中没有对个人同胞解救的叙事,影片中的爱国主义只能在第一个普通的层面停留。

C.不少的国产电影在类型、叙事、创新意识和价值观迷失等方面的短板,制约了其艺术质量的提高。

D.“新主流大片”等现实题材影片展现的时代和民族精神是电影人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新时代的需要。

【答案】1.C2.D3.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朗读与呐喊

莫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

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

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

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

叫你莫言?

呸!

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

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

“他呀,根本不行!

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

”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

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

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

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

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

呱!

呱!

呱!

……”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

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

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

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

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

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

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

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

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

“好好好!

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

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

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

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

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

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

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

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

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

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

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

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

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

我也颇为得意。

三十多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

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我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

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

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

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

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5.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6.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4.D5.

(1)朗读内容画面逼真,饶有趣味。

富有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映衬出童心的天真可爱。

(2)朗读内容与(朗读)情境构成重合,意韵丰富。

老青蛙带满塘的蛙鸣唱,象征语文老师带动学生、方快带动其他人朗读,意蕴丰富。

(3)朗读情境与现实情境形成反差。

一本正经的朗读与后文教室里的混乱相映照,使文章有了波澜。

(4)运用拟人修辞和拟声词,描摹池塘黄昏时分青蛙齐鸣的充满生机的景象,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6.

(1)为了深化文章主题。

“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

“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

(3)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

“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2003年至今,我国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

但古村落的抢教和保护进度,远远赶不上古村落逐渐消失的速度。

“如果这些古村落都没有了,都消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乡愁?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冯骥才曾忧虑地说道。

而在消失的村落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

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问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

(摘编自《濒临消失的中国古村落》,2017年12月11日“央广网”)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村落遗产保护体系的统计分析及分布概况》)

【注】中国村落遗产保护现有体系包括:

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

从区位上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除开东北地区的空缺区,大致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增多的特点,且分布不均匀。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力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消亡速度。

但由于经验和法制等不足,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仍‘道阻且长’。

”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说。

“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到今天还鲜活地存在?

看看古村落就可以找到答案。

”多年来,胡彬彬调查研究的足遍及中国5000多个乡村,被称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

“古村落拥有丰富内涵,包括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观念、精神道德情操等。

”胡彬彬直言,当前中国古村落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孤立地保护建筑形态,“有方向性错误”。

2017年,胡彬彬主持撰写的中国首部关于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与保护的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强调对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

对于古村古镇的“旅游开发热”,胡彬彬也有冷静的思考。

他认为,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无序的商业开发导致“千村一面”,最大限度保护文化的特质性。

(摘编自《古村落保护要注重活态和人文》,2018年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从农村考上北大研究生的“85后”青年汤敏,出于对古村落文化的思考,他放弃工作专心于做公益。

如今,他创立了“古村之友”,在全国率先发起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并邀请爱好古村落的人一同参与。

目前,他的团队已覆盖全国30个省1000支志愿者队伍,聚拢成规模可达四五万人的古村保护志愿者团队。

汤敏通过实地调查大量走访,写下一篇“救救梅州”的万字长文,引起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

最终,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300多座古屋免于拆毁。

梅州还因此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的保护条例》。

汤敏认为,一个地方的文明,是一个地方人的乡愁。

文明的美,是地方不断涌现人才的“密码”,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更应该保护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摘编自《渠县青年汤敏辞职保护古村落》,2018年1月31日《成都商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已经或濒临消失的村落中,有不少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抢救和保护的进度远远赶不上村落消失的速度,对此有关专家十分忧虑。

B.从2003年2014年,我国公布了六批历史文化名村,从公布数量来看,一直呈递升态势,其中第六次公布数据已破百,比第一批多95个。

C.胡彬彬和汤敏都做了大量保护古村落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第一人,胡彬彬认为建立科学高效保护体系的道路仍很漫长。

D.梅州将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了《梅州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条例》,此地的300多座古屋没被拆,这些都与汤敏的努力密切相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列举了不少数字,意在说明我国古村落濒临消失的态势,以夸张的形式来唤醒民众,突显人们加强对古村落保护的急迫感。

B.我国有数以千计的传统村落、数以百计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但分布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减少的趋势,东北地区甚至出现了空缺区。

C.胡彬彬认为,当前我国古村落保护存在“方向性错误”,其突出表现是孤立保护建筑形态,而忽略了古村落自然与人文的丰富内涵。

D.因为我国古村落今天还鲜活地存在,所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的文明没有断裂,这是胡彬彬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E.冯骥才、胡彬彬和汤敏都是古村落保护的功臣,汤敏对其保护的触角最敏锐,他创立了“古村之友”,在全国率先发起对古村落的保护。

9.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说明胡彬彬与汤敏在古村落保护工作方式上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7.B8.BC

9.①汤敏更注重实践,做古村保护公益活动,创立“古村之友”,拥有庞大志愿者团队;②胡彬彬更重研究,提出“古村落的保护要活态、整体、多维”的观点,以及古村落开发要以“全面保护,有度利用”为原则,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

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

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

“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

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辨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年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B.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C.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D.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在明清时期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在本文中指参加科举考试,与《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中“举”的意思一样。

B.在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乡试”不是一个乡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考试;明清时候一般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

C.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份日期时辰等,本文中“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里面的“辛丑”是用来纪日的。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精通天文历法,又精通军事,后来练兵打仗,攻破了辽阳,受到皇帝的赏识。

B.徐光启铸造西洋大炮的建议未被熹宗采纳,后又遭受御史丘兆麟弹劾而称病回家了。

C.在钦天监台官预报日食发生了错误后,徐光启负责起改历的工作,并卓有成效。

D.徐光启入参机务时年巳老,他廉洁终生,家无余财,谥号“文定”,功德余荫子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答案】10.C11.A12.A

13.

(1)徐光启多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

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破格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求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到羞愧。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

由庶吉士做到赞善。

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

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

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

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

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

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

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

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

接着因病请假回乡。

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

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

熹宗同意他的看法。

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意见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

他又称病请假回家。

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

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

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

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

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

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

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

徐光启说:

“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

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

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

”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

徐光启任监督。

崇祯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呈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

随即加太子太保衔,进文渊阁。

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

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

第二年十月去世。

赐诰封少保。

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

崇祯帝采纳御史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

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

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

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衔,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各题。

宿台城山绝顶【注】

【元】萨都剌

江白潮已来,山黑月未出。

树杪一灯明,云房人独宿。

近水星动摇,河汉下垂屋。

四月夜寒深,繁露在修竹。

【注】此诗作于元至顺三年(1332),即萨都剌在江南任职期间。

台城山在江宁府上元县(今属江苏南京)东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写景,描述了诗人在台城山绝顶远眺,看到江面上潮水涌来、月亮还未升起的景象。

B.首联对仗工整,“白”与“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深夜里水光之明和山影之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树梢上看到一盏灯火,高可入云的房子里有人独宿,点明诗人借宿的地点地势高而险峻。

D.四月的山中,寒气仍然很重,层层露珠凝结在竹叶上,烘托出诗人对深山村民的深深敬意。

E.诗人以不同的视角把景物摄入诗中,有动有静,有远有近,体现出诗人精于捕捉瞬间景象的才华。

15.本诗的颈联“近水星动摇,河汉下垂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14.BD15.因为太靠近江水,星星随着水波轻轻摇荡;银河仿佛要垂到台城山项的小屋上。

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俯仰结合,营造出一个天空星光与江面波光交相辉映绮丽绚烂的世界;描绘出高山之巅仰望所见开阔恢宏的星空画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诗经·氓》中也有“一句形容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