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124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比较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马说比较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说比较阅读.docx

《马说比较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比较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说比较阅读.docx

马说比较阅读

大庆市(09黑龙江省)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

  答:

  9.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

A项,在/项。

C项,的/助词。

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马说》节选和《论马》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文)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介:

披上战甲。

褫:

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

(2)常马

(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

(5)奋迅示骏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

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

(1)能吃下一石粮食

(2)普通的马

(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经常以之为奇

(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

2、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镇江市·201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

(共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

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

“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

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

’尔何笑?

’鳖曰:

‘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

’夔曰:

‘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

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

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

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

’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

’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以班见:

按照等级依次拜见。

②夔:

kÚ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

③跷跃:

用一只脚跳跃。

④跂:

踮起脚尖。

⑤曳:

拖,牵引。

⑥大夫种:

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

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

⑦走范蠡:

逼走范蠡。

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7.解释下列短语。

(4分)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延颈而笑:

(5)所行几许: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19.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

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4分)

答案:

17.

(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

(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8.

(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19.答案示例:

1.这要辩证分析。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2.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3.不属于同一类。

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

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