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191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docx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练习思考题

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9.主张人的所有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10.在觉醒状态下,人们所感觉到、意识到、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   )。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状态  C.心理过程  D.心理特征

11.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12.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

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

A.情感过程  B.心理状态  C.意志过程  D.心理特征

13.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二、多项选择

1.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观点主要有(   )(   )(   )(   )(   )。

A.生物学的观点  B.行为的观点  C.认知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E.现象学的观点

2.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   )(   )(   )(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潜意识  D.心理特征  E.意识

3.心理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   )(   )(   )(   )。

A.认知过程  B.个性倾向性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E.意志过程

4.从觉知性的维度,可以把个体的心理现象分为(   )(   )(   )(   )(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潜意识  D.心理特征  E.意识

5.认知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   )(   )(   )(   )。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E.言语

三、填空

1.个体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称为           过程。

2.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实验两种。

3.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           的心理活动。

4.以提问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此种方法称为           。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心理的事实、规律、机制和           。

6.心理现象产生的源泉是           。

7.心理是           的机能。

四、判断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     )

2.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

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     )

3.行为能表现心理,这种表现是完全可以觉知到的。

(     )

4.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     )

5.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     )

五、解释名词

1.心理学

2.认知过程

3.情绪过程

4.个案研究法

六、简述

1.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复杂性?

2.个体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七、论述分析

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第二章 人格与学校教育

 

一、单项选择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

A.社会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2.我们划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主要是个体的(   )。

A.血型  B.体液比例  C.内分泌腺类型  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心理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称之为(   )。

A.气质  B.能力  C.动机  D.性格

7.具有“对时间有紧迫感,做事快,争强好胜,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性格特点的人,属于典型的(   )。

A.内倾性格  B.外倾性格  C.A型性格  D.B型性格

二、多项选择

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   )(   )(   )(   )(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社会性  E.生物性

2.不同个体之间最主要的个性差异表现在(   )(   )(   )(   )(   )几方面。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E.动机

3.下列动机中属于人格动机的有(   )(   )(   )(   )(   )。

A.亲和动机  B.觅食动机  C.求知动机  D.成就动机  E.权力动机

4.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按人生追求目标的不同把人格动机划分为下述类型:

(   )(   )(   )(   )(   )。

A.理论型  B.审美型  C.权力型  D.社会型  E.宗教型

5.意志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   )(   )(   )(   )。

A.独立性  B.自信心  C.坚定性  D.果断性  E.自制力

6.以生活适应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有(   )(   )(   )(   )(   )。

A.内倾型  B.外倾型  C.A型性格  D.B型性格  E.C型性格

7.A型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   )(   )(   )(   )。

A.对时间有较强的紧迫感  B.争强好胜  C.有耐心,能容忍  

D.遇到挫折易产生攻击性  E.生活和工作中缺乏主意和目标

8.以认知方式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有(   )(   )(   )(   )(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内倾型性格  D.外倾型性格  

E.冲动型性格

三、填空

1.从性格结构来看,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个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和       的性格特征。

2.文化人类学家把同一种文化陶冶出来的共同的人格特征称为       。

3.狼孩的例子说明,对婴儿的       剥夺会使人丧失人性,不能形成人格。

4.我们把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各不相同的现象称为       。

5.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是       。

6.个体确定并追求的对其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是       。

7.我们把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8.在性格类型的划分中,冲动型和思索型是以       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四、判断

1.气质与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     )

2.人格的稳定性意味着人格一经形成,终生不变。

(     )

3.“秉性难移”是说一个人的气质难以改变。

(     )

4.学生的学业成就是由其智力水平高低决定的。

(     )

5.气质特征依赖于个体的遗传因素,主要是由个体的内分泌腺决定的。

(     )

6.从一个人主动选择的职业活动,我们可以判断其人格动机的类型。

(     )

7.小明做事一贯认真仔细,但昨天下午为了赶时间看球赛,竟然做错了三道很容易的题,这说明他还是有马虎的性格特点。

(     )

五、解释名词

1.人格

2.社会化

3.人格动机

4.气质

六、简述

1.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涵义是什么?

2.个体通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3.人格动机差异的教育涵义是什么?

七、论述分析

1.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在情感、动作、学习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是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获得良好发展?

2.有些学生受到表扬,学习积极性就高,受到批评,学习积极性就差;还有些学生考了高分,就有学习兴趣,考了低分,就没有了兴趣。

试从人格动机培养的角度,谈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第三章 人格的毕生发展

一、单项选择

1.作为一种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着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是(   )。

A.家庭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教育  

2.在个体的人格发展中,班杜拉认为,发挥着组织者、推动者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与自我意识

3.埃里克森强调在人格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因素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成长  C.目标导向  D.自我关注  

4.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3-6岁幼儿的发展危机是(   )。

A.信任对不信任的冲突  B.主动性对退缩愧疚的冲突  

C.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的冲突  D.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的冲突  

5.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所面对的发展危机主要是(   )。

A.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的冲突  B.主动性对退缩愧疚的冲突  

C.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的冲突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淆的冲突  

6.某大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其生活和学习的目标都较为明确,从马西亚对青年自我统一性发展的分类来看,该生的心理状态属于(   )。

A.定向型  B.未定型  C.迷失型  D.早闭合型  

7.据塞尔曼的研究,“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了解,但仍具有一定的功利特点”。

这是儿童友谊发展到哪一阶段的特点?

A.游戏伙伴阶段  B.单向帮助阶段  C.双向帮助阶段  

D.亲密的共享阶段

8.我们把一个人总结过去的生活经验,形成一个内在相同的、连续的自我形象的这种个人自我一致的感受,称之为(   )。

A.自我教育  B.自我体验  C.自我统合  D.人生价值观

二、多项选择

1.人格的毕生发展包括人格特质、心理机能的下述方面的变化过程:

(   )(   )(   )(   )(   )。

A.量的变化过程  B.质的变化过程  C.向前推进的过程  

D.衰退消亡的过程  E.相互作用的过程

2.“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中指出了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是:

(   )(   )(   )(   )(   )。

A.性格  B.习惯  C.先天因素  D.后天经验  E.性情

3.青少年期人格发展中所经历的心理冲突或矛盾包括下述方面:

(   )(   )(   )(   )(   )。

A.身心失衡带来的困境  B.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C.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D.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  

E.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4.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下述方面:

(   )(   )(   )(   )(   )。

A.教育者的个性特征  B.师生关系  C.同伴关系  

D.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风格  E.班级气氛

5.儿童期的人格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   )(   )(   )(   )(   )。

A.依恋  B.生活适应  C.社会性  D.性别角色获得  E.同一性探寻

6.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其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   )(   )(   )(   )(   )。

A.主动选择外界影响  B.改变教育环境  C.决定人格的发展方向  

D.接受学校与教育影响  E.自觉塑造自己的人格

7.根据包姆玲德的研究,父母管教子女的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从下述维度加以归纳:

(   )(   )(   )(   )(   )。

A.控制  B.期望  C.沟通  D.宽容  E.关爱

8.人格整体特征的发展在人生全程中不是等速的。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有两个加速期,即(   )(   )(   )(   )(   )。

A.幼儿期以前一段  B.儿童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三、填空

1.遗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通过          表现出来。

2.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对自我一致感的探索、反省、评价的过程称为      。

3.心理社会论把个体出生后与社会环境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心理上的矛盾称之为      。

4.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格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个体          的过程。

5.我们把个人在对待人生的追求和怎样实现此种追求等问题上的态度、观念和行为称为            。

6.家庭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把父母为实施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接受的自我教育称之为            。

四、判断

1.心理学中把个体在童年早期寻求并力图保持与特定人物的情感联系、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称之为归属感。

(     )

2.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量的变化过程。

(     )

3.亲职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     )

4.研究发现,在遵守性别角色模式方面,女孩不如男孩那么严格。

(     )

5.对个体来说,性别角色的获得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     )

6.人格发展的实际过程是在连续变化中呈现出阶段性。

(     )

7.人格发展到成年期就停滞了。

(     )

五、解释名词

1.人格毕生发展

2.自我同一性

3.依恋

六、简述

1.人格发展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在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3.儿童友谊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七、论述分析

“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技能,至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主要应由家庭等其他环境因素去完成。

”请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第四章 行为的动力机制

一、单项选择

1.从根本上说,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   )。

A.动机  B.需要  C.信念  D.世界观

2.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   )。

A.兴趣  B.价值观  C.信念  D.需要

3.关于需要种类的划分,影响最大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哈洛  B.马斯洛  C.班杜拉  D.奥苏伯尔

4.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   )。

A.愿望  B.内驱力  C.动机  D.意向

5.对于饥饿的个体来说,他所见到的食物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诱因  D.负诱因

6.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   )。

A.需求的作用  B.内驱力的作用  C.诱因的作用  D.强化的作用

7.为掌握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动机  B.远景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8.“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1.在韦纳归因理论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中,下述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2.认知内驱力在个体身上最初表现为(   )。

A.理解事物的需要  B.掌握知识的需要  C.探究的需要  

D.解决问题的需要

13.个体由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所产生的内推力是一种(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亲和内驱力  

D.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二、多项选择

1.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可划分为(   )(   )(   )(   )(   )。

A.维持功能  B.调节功能  C.指向功能  D.计划功能  E.激发功能

2.下列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有(   )(   )(   )(   )(   )。

A.依恋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运动需要  E.交往需要

3.下列属于基本社会性需要的是(   )(   )(   )(   )(   )。

A.依恋需要  B.探究需要  C.交往需要  D.朴素的美的需要  

E.成就需要

4.下列属于高级社会性需要的有(   )(   )(   )(   )(   )。

A.求美需要  B.求知需要  C.交往需要  D.成就需要  E.贡献需要

5.影响行为动力的价值观因素主要有(   )(   )(   )(   )(   )。

A.兴趣  B.归因  C.目标意识  D.理想  E.信念

6.影响行为动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   )(   )(   )(   )(   )。

A.归因作用  B.效价和期望评价  C.自我效能感  D.信念  

E.目标意识

7.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有(   )(   )(   )(   )(   )。

A.适当性  B.平衡性  C.原因源  D.稳定性  E.控制性

8.依据奥苏伯尔的看法,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应包括的内驱力成分至少有(   )(   )(   )(   )(   )。

A.自我提高内驱力  B.亲和内驱力  C.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D.认知内驱力  E.学习目的内驱力

三、填空

1.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         。

2.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叫         。

3.体内食物缺乏会导致个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由此而引起的旨在恢复平衡的内在推动力称为         。

4.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叫做         。

5.能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为         。

6.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         。

7.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和不平衡,这种现象称为         。

8.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活动的胜任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

9.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称为         。

10.由于其呈现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         。

11.由于其撤除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         。

12.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一个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这属于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         内驱力成分。

四、判断

1.在现实生活中,决定个体的比较重要的行为的,常常不是一个单一的动机,而是一个动机系统。

(   )

2.高级社会性需要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   )

3.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

4.自我效能与自信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

(   )

5.行为动机与行为结果是相互影响的。

(   )

五、解释名词

1.动机

2.需要

3.价值观

4.兴趣

5.双重趋避冲突

六、简述

1.强化物与诱因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不同标准可把动机区分为哪些类型?

3.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4.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5.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七、论述分析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在水平相当的双方进行比赛中,一方由于想赢的愿望过分强烈反而遭到失败。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第五章 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

1.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称为(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2.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组中属于“尖子学生”,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称为(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3.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   )。

A.自主  B.自立  C.自制  D.自信  

4.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   )。

A.自信  B.自立  C.自尊  D.自豪  

5.在生活中,有的人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地提高其自身水平。

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称为(   )。

A.自我认识  B.自我监督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6.“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   )。

A.自我认识  B.自我监督  C.自我评价  D.自我体验

二、多项选择

1.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   )(   )(   )(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觉知  D.自我表现  E.自我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