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5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docx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

工程量计算基本方法

工程量快速计算的基本方法练好"三个基本功"

  练好"三个基本功"包括:

提高看图技能;熟悉常用标准图做法;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等三个方面。

 一、提高看图技能

工程量计算前的看图,要先从头到尾浏览整套图纸,待对其设计意图大概了解后,再选择重点详细看图。

在看图过程中要着重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筑图部分

 1、了解建筑物的层数和高度(包括层高和总高)、室内外高差、结构形式、纵向总长及跨度等。

 2、了解工程的用料及作法,包括楼地面、屋面、门窗、墙柱面装饰的用料及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厚、楼地面面层、门窗、天棚、内墙饰面等在不同的楼层上有无变化(包括材料做法、尺寸、数量等变化),以便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二)结构图部分

 1、了解基础形式、深度、土壤类别、开挖方式(按施工方案确定)以及基础、墙体的材料及做法。

 2、了解结构设计说明中涉及工程量计算的相关内容,包括砌筑砂浆类别、强度等级,现浇和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锚固和搭接规定等,以便全面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避免重算或漏算。

 3、了解构件的平面布置及节点图的索引位置,以免在计算时乱翻图纸查找,浪费时间。

 4、砖混结构要弄清圈梁有几种截面高度,具体分布在墙体的那些部位,圈梁在阳台及门窗洞口处截面有何变化,内外墙圈梁宽度是否一致,以便在计算圈梁体积时,按不同宽度进行分段计算。

 5、带有挑檐、阳台、雨篷的建筑物,要弄清悬挑构件与相交的连梁或圈梁的连结关系,以便在计算时做到心中有数。

 目前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主要是围绕工程招投标进行的,工程发标后按照惯例,建设单位一般在三天以内要组织有关方面对图纸进行答凝,因此,预算(或清单)编制人员在此阶段应抓紧时间看图,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作好记录整理。

在看图过程中不要急于计算,避免盲目计算后又有所变化造成来回调整。

但是对"门窗表"、"构件索引表"、"钢筋明细表"中的构件以及钢筋的规格型号、数量、尺寸,要进行复核,待图纸答凝后,根据"图纸答凝纪要"对图纸进行全面修正,然后再进行计算。

 计算工程量时,图中有些部位的尺寸和标高不清楚的地方,应该用建筑图和结构图对照着看,比如装饰工程在计算天棚抹灰时,要计算梁侧的抹灰面积,由于建筑图中不标注梁的截面尺寸,因此,要对照结构图中梁的节点大样计算。

再如计算框架间砌体时,要扣除墙体上部的梁高度,其方法是按结构图中的梁编号,查出大样图的梁截面尺寸,标注在梁所在轴线的墙体部位上,然后进行计算。

 从事概预算工作时间不长,而又渴望提高看图技能的初学人员,在必要时应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分阶段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用图纸与各分项工程实体相对照,以便加深对图纸的理解,扩展空间思维,从而快速提高看图技能。

 二、熟悉常用标准图做法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时常需要查阅各种标准图集,实在繁琐,如果能把常用标准图中的一些常用节点及做法,留在记忆里,在工程量计算时,不需要查阅图集就知道其工程内容和做法,这将节省不少时间,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中常用标准图集基本上为各省编制的民用建筑及结构标准图集,而国标图集以采用04G329-3《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为最多。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经常用到某些标准图中的常用节点及工程做法,就应该留心记下来,诸如标准图中的门窗代号代表的项目名称,预制过梁及预应力空心板代号表示的构件尺寸及荷载等级,楼地面工程中的水泥砂浆楼地面、水磨石楼地面、块料楼地面及踢脚线包括的工程内容及做法,墙柱面一般抹灰的砂浆配合比及厚度,屋面保温及卷材防水的一般做法,墙体拉结筋的节点做法,圈梁、构造柱的节点构造等,只要记住了这些常用节点做法及相应编号,以后在其他工程中再次遇到选用该图集中相同的节点及编号时,勿须查阅图集就可以直接计算。

 标准图中的节点及工程做法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都记住,但是为了节省计算时间,必须牢记一部分最常用的节点和工程做法,以便加快工程量计算速度。

 三、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及项目划分

 计算工程量是通过"计算规则"这个平台来进行的,不同的计算规则其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包括的工程内容及计算规定有所不同。

计算工程量,根据不同的计价方式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编制施工图预算,应按预算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应按《计价规范》附录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应按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

"消耗量定额"是从"预算定额"的工、料、机消耗量中移植出来的,因此,二者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基本相同的(以下二者简称为:

定额),但是与《计价规范》附录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不同,其特点区别如下:

 1、项目的设置不同

 定额中的项目一般是按施工工序设置的,包括的工程内容一般是单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一般是以一个"综合实体"考虑的,项目中一般包括多项工程内容。

比如陕02J01图集中,楼地面工程中的水泥砂浆楼地面"地4"一项,工程做法包括五项内容,按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要计算三项(其中两项包括在分项子目中),即:

20厚1:

2.5水泥砂浆面层(计量单位:

m2);60厚C15混凝土(计量单位:

m3);150厚3:

7灰土垫层(计量单位:

m3)。

但是,在清单项目计算规则中,这三项只用一个项目表示,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面积计算。

 2、项目特征划分不同

 定额中的项目划分只考虑简单的特征,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划分较细,一般来说,同一分项工程中有多少不同的特征就应该划分多少项目。

比如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矩形梁"按定额的计算规定,梁截面只要符合"矩形"这一特征,工程量就可以合并计算,但是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划分,要区分梁的不同截面和梁底标高计算。

 3、部分构件的计量单位不同。

 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是综合单价法,项目的综合单价具有明了、直观的特点,因而《计价规范》将部分构件的计量单位按自然计量单位设置;而同一项目,定额为了便于分析工、料、机的消耗量,计量单位一般按物理计量单位设置。

比如工程量清单项目中,门窗以"樘"为单位计算,而在定额中则是以"m2"为单位计算。

  计算工程量,必须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及项目划分,要正确区分《计价规范》附录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二者在项目划分上的不同之处,对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规定,计量单位,计算范围,包括的工程内容,应扣除什么,不扣除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

以勉在工程量计算时,频繁查阅"计算规则"而耽误时间。

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

  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是工程量快速计算的基本前提。

一个单位工程按工程量计算规则可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但每个分部工程谁先计算谁后计算,如果不作合理的统筹安排计算起来就非常麻烦,甚至还会造成一定混乱。

比如说,在计算墙体之前如果不先计算门窗工程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那么墙体中应扣除的洞口面积及构件所占的体积是多少就无法知道,这时只有将墙体计算暂停,又回过头来计算洞口的扣除面积和嵌墙构件体积,这种顾此失彼前后交叉的计算方法,不但会降低功效而且极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工程量计算不准确。

 工程量的计算顺序,应考虑将前一个分部工程中计算的工程量数据,能够被后边其他分部工程在计算时有所利用。

有的分部工程是独立的(如基础工程),不需要利用其他分部工程的数据来计算,而有的分部工程前后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后算的分部工程要依懒前面已计算的分部工程量的某些数据来计算,比如,"门窗分部"计算完后,接下来计算"钢筋混凝土分部",那么在计算圈梁洞口处的圈过梁长度和洞口加筋时,就可以利用"门窗分部"中的洞口长度来计算(见第四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而"钢筋混凝土分部"计算完后,在计算墙体工程量时,就可以利用前两个分部工程提供的洞口面积和嵌墙构件体积来计算(见第三章、第四章相关内容)。

 每个分部工程中,包括了若干分项工程,分项工程之间也要合理组排计算顺序。

比如基础工程分部中包括了土方工程、桩基工程、混凝土基础、砖基础等四项,虽然土方工程按施工顺序和定额章节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工程量计算时,必须要依序将桩基、混凝土基础和砖基础计算完后,才能计算土方工程,其原因是,土方工程中的回填土计算,要扣除室外地坪以下埋设的各项基础体积。

如果先计算土方工程,当挖基础土方计算完后,由于不知道埋设的基础体积是多少,那么计算回填土和余土外运(或取土)两项时就会造成"卡壳"。

  综合上述:

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就是在计算工程量时,将有关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前后依懒关系有序的排列在一起,然后进行计算(见图2-1),其目的是为了计算流畅,避免错算、漏算和重复计算,从而加快工程量计算速度。

 ①基础工程→②门窗工程→③钢筋混凝土工程→④砌筑工程→⑤楼地面工程→⑥屋面工程→⑦装饰工程→⑧其他工程

灵活运用"统筹法"计算原理

 "统筹法"计算的核心是"三线一面",即外墙中心线长L中,外墙外边线长L外,内墙净长线长L内和底层建筑面积S底。

其基本原理是:

通过将"三线一面"中具有共性的四个基数,分别连续用于多个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从而使计算工作做到简便、快捷、准确。

 灵活运用"三线一面"是"统筹法"计算原理的关键。

针对不同建筑物的形体和构造特点,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对"三线一面"或其中的某个基数,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不能将一个基数用到底。

例如某砖混楼房,底层为370墙,二层及以上设计为240墙,那么底层的L中和L内肯定不等于二层的L中和L内,此时,底层的L中和L内必须要在二层的L中和L内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计算(见第三章第一节)。

 在计算L内时必须注意:

内墙墙体净长度并非等于内墙圈梁的净长度,其原因是,砖混房屋室内过道圈梁下是没有墙的(见附录二,结施-07,②轴、⑥轴/BC段),但是,为了便于在计算墙体工程量时扣除嵌墙圈梁体积,因此,L内计算时必须统一按结构平面的圈梁净长度计算,而室内过道圈梁下没有墙的部分则按空圈洞口计算。

 "三线一面"中的四个基数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引起一连串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错误,最后导致不得不重新调整"基数",重新计算工程量。

在这四个基数中,如果L中和L内计算错误的话,就会影响到圈梁钢筋、混凝土,墙体和内墙装饰工程量的计算;如果L外计算错误的话,就会影响到外墙裙和外墙装饰工程量的计算;如果S底计算错误的话就会影响到楼地面、屋面和天棚工程量的计算。

因此,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务必准确计算"三线一面",而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则要灵活运用"三线一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量的快速、准确计算。

                     第四节 充分利用"工程量计算手册"

 "工程量计算手册"(以下简称:

手册)是快速计算工程量的工具和助手,必须要熟练掌握,充分利用。

  本"手册"(见附录三)为作者精心设计编制,其中包括"工程量数表(A类表)"、"工程量计算专用表(B类表)"、"工程量计算公式"三个部分。

  一、工程量数表(A类表)

  工程量数表是根据常用的国标和陕标结构图集,将其中的构件或节点标准做法经计算整理,列出单体构件(或构件延长米)所含的混凝土体积和钢筋用量,填入表格中,工程量计算时勿需翻阅图集,直接按施工图中列出的构件型号,查取表中相应型号的混凝土体积和钢筋用量,然后乘以构件数量计算。

工程量数表中包括了15种A表,内容如下:

 1、挖基础土方计算公式表(表A1)

 2、人工挖孔灌注桩混凝土工程量表(表A2)

 3、砖基大放脚折加高度表(表A3)

 4、钢筋理论质量及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表(表A4)

 5、井桩承台网片钢筋每块量表(表A5)

 6、箍筋长度表(表A6)

 7、墙体拉结筋标准量表(表A7)

 8、构造柱延米柱高钢筋量表(表A8)

 9、圈梁延米长钢筋量表(表A9)

 10、过梁混凝土、钢筋量表(表A10)

 11、预应力空心板混凝土、钢筋量表(表A11)

 12、雨篷混凝土、钢筋量表(表A12)

 13、住宅楼梯混凝土、钢筋量表(表A13)

 14、挑檐混凝土、钢筋量表(表A14)

 15、住宅阳台混凝土、钢筋量表(表A15)

 其中表A1~表A9是依据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04G329-3国标图集,以及构件的常用节点编制的,主要用于挖基础土方、砖基础工程量,以及圈梁、构造柱、墙体拉结筋等非定型构件的钢筋工程量计算。

表A10~表A15为定型构件的混凝土、钢筋量表,该表是根据陕西省《02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以下简称:

02系列图集)编制的。

凡是采用"02系列图集"设计的相应构件均可使用该表计算。

 二、工程量计算专用表格(B类表)

B类表共分六种表式七种表格,每种表格都是针对不同构件的计算特点精心设计的,分别用于相应基础及不同构件的工程量计算。

 

(一)表格内容

 1、井桩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表(表B1)

 2、杯形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表(表B2)

 3、门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积计算表(表B3)

 4、现浇(  )钢筋工程量计算表

(一)(表B4-01)

 5、现浇(  )钢筋工程量计算表

(二)(表B4-02)

 6、定型构件混凝土、钢筋计算表(表B5)

 7、混凝土、钢筋(铁件)工程量汇总表(表B6)

 

(二)表格的使用特点

 1、井桩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表(表B1)

 井桩体积计算,其难度主要在于桩体下部圆台体及底部球缺体计算,如遇井桩型号较多,计算时相当繁琐。

如果用B1表格加群体井桩公式计算,不但轻而易举,而且快速、准确(见第三章第三节,混凝土井桩计算)。

 2、杯形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表(表B2)

 杯形基础计算是比较繁琐的,一个单体基础按传统方法要分解为三个部分计算,还要从中减去杯口内的虚空体积,如遇杯基单体型号较多,计算起来就更加费事。

如果用B2表格加群体杯基公式计算,就可以将繁琐的逐项列式变为简单的列表计算(见第三章第五节,杯形基础计算)。

 3、门窗工程量及洞口面积计算表(表B3)

 该表的特点是:

在计算门窗工程量的同时,再根据墙体和装饰工程的计算需要,提前算出相应ゲ愕亩纯诿婊?

,以便在计算以上相关工程量时,用表中所列的洞口面积作直接扣除,从而避免了一边计算工程量,一边又要计算洞口面积所带来的不便(见第三章?

?

-8,第四章表4-1)。

 4、现浇( )钢筋工程量计算表(表B4)

 该表分两种形式,即表B4-01和表B4-02,虽然二表都为现浇构件钢筋工程量计算表,但作用不同:

表B4-01,专用于现浇构件钢筋按查表方式计算,与A类表中的表A8、表A9配合使用,而表B4-02则专用于现浇构件钢筋按筋号及图示长度计算时使用(见第三章第六节,构造柱、圈梁、框架柱、有梁板钢筋计算,及第四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5、定型构件混凝土、钢筋工程量计算表(表B5)

  此表与A类表中的表A10~表A15配合,用于楼梯、挑檐、阳台、雨篷、过梁、预应力空心板等定型构件的混凝土、钢筋工程量计算。

在使用此表时,如果该构件混凝土工程量是以立方米体积计算的(如过梁、预应力空心板),就在表中"混凝土体积m3"一行作"√"选择;如果该构件混凝土工程量是以平方米投影面积计算的(如楼梯)就在表中"投影面积m2"一行作"√"选择。

然后,将A类表中相应构件的混凝土、钢筋含量填入表B5中乘以构件数量计算(见第三章第七节,及第四章第一节相关内容)。

 6、混凝土、钢筋(铁件)工程量汇总表(表B6)

 钢筋混凝土分部计算完后,将其各分项工程量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钢筋的规格型号填入表B6中进行分项汇总,以方便下一步定额子目或工程量清单列项以及材料明细表的编制(见第三章表3-29,第四章表4-10)。

 三、工程量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作中,时常遇到有些难算的项目,有时会花很多时间去琢磨如何计算,甚至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如果有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工程量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计算出来。

 "手册"中的计算公式很多,现选择部分公式加以说明:

 

(一)基础公式

  基础公式中包括桩基、独基、杯基、有梁式带形基础和砖基础公式。

桩基、独基、杯基,分一般单体公式和群体公式,一般单体公式计算,就是基础以单体为对象,将每个型号分别计算最后将单个体积汇总。

而群体公式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单体基础在计算时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用(表B1或表B2)表格统计出所有单体基础相关部位的水平面积之和(台体的上底面积和下底面积)后,再套群体公式算出该基础的总体积。

用群体公式计算,要优于用一般单体公式计算,其特点是简单、快捷、准确(见第三章第三节,群体井桩公式3-38~3-41;第五节,群体独基公式3-43、群体杯基公式3-46)。

 砖基础工程量一般是采用查表方式计算,所谓的"表"是指"砖基础大放脚折加高度表",但就其表中的错台层数而言,使用时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假若砖基的实际错台层数大于表中的层数,就无法计算,再者,假若身边没有"表",而又必须立即计算某砖基工程量时,就可用大放脚截面面积公式计算。

 大放脚截面面积公式,由三个独立公式组成:

 1、间隔式大放脚,奇数错台公式:

3-81

 2、间隔式大放脚,偶数错台公式:

3-82

 3、等高式错台大放脚公式:

3-83

 这三个公式,使用非常简单,又便于记忆,在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并不比查表计算时慢,因此可大力采用(见第三章第八节,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二)墙体计算公式

 墙体计算有三个公式,公式3-84和3-85是专用于墙体分别内外墙厚度计算的公式,公式3-86为内外墙厚度相同时,将二者合并计算的墙体公式。

这三个公式在运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墙体分层计算,也可以将墙体按整体计算。

墙体分层计算就是将层高不同,洞口面积不同,墙体长度不同,嵌墙构件体积不同,砌筑砂浆等级不同的墙体,分别按不同楼层计算工程量。

墙体整体计算就是将墙体按总高度一次列式计算。

 实际上一栋建筑物中,要想各层墙体同时满足以上相同条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只要各层"墙长"和"墙厚"一致,就可以利用其公式将墙体按整体计算。

墙体按整体计算之后,不同砂浆等级的墙体分项工程量划分,可按不同砂浆等级的楼层高度与墙体总高之比乘以墙体总体积计算。

如果需要将内、外墙体分别列项,则外墙墙体按外墙净长与内外墙合长之比,内墙墙体按内墙净长与内外墙合长之比,分别乘以墙体总体积计算(见第四章第一节,砖砌体工程量计算)。

墙体分层计算与整体计算虽然方法不同,但其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前者计算较为繁琐,耗用时间长,用后者计算既简单而又快捷。

因此,在工程满足"墙长"和"墙厚"一致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整体方法计算。

(三)三个整体面积公式

 三个整体面积公式,包括楼地面整体面积公式3-87(见第三章第九节),外墙面整体面积公式3-90,和内墙面整体面积公式3-94(见第三章第十一节)。

整体面积中一般包括了多项不同饰面做法的局部面积。

例如楼地面整体面积中就包括了楼梯、卫生间、盥洗间、厨房等局部面积,外墙和内墙抹灰整体面积中就分别包括了外墙裙和内墙裙以及其他局部装饰面积。

 楼地面整体面积公式是利用各相应楼层的建筑面积,减去该层内外主墙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的。

该公式主要用于楼地面和天棚相关工程量的计算。

内外墙面整体面积公式,是利用墙面垂直投影面积减去相应门窗洞口面积计算的。

这三个公式在通常情况下,其计算结果并不是最终的工程量,而只能当作三个不同的基数来看待,但是该基数又是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特点是:

可以避免由于复杂列式造成的计算错误;便于计算复核;方便其他分部工程计算时利用。

因此,在计算楼地面和装饰工程量时应首先计算其整体面积,然后再计算其他各分项工程量。

@@@@@@@@@@@@@@@@@@@@@@@@@@@@@@@@@@@@@@@@@@@@@@@@@@@@@@@@@@@@@@@@@@@@@@@

土建资料员基础知识一、施工现场管理与资料收集一、前言 现场施工管理的概念现场施工管理的组成,施工管理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即1、施工准备 2、施工阶段 3、竣工验收

(一)、施工准备:

  1、技木准备   承包合同,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

 2、现场准备   三通一平、工程定位放线及复核、施工许可证申报、质监申报、临时占用道路申报、现场文明施工围蔽、临施建造、材料、机具组织进场。

  3:

组织准备  组织劳动力进场, 

(1):

确定施工及各工作工序,搭接次序。

  

(2):

组织分段平衡流水,交叉作业计划。

  (3);组织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及考核。

(二)、施工阶段:

 1、质量控制  贯彻施工组织设计、制度措施、监督执行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贯彻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切实执行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做好工序交接捡查验收,隐蔽工程检查验收,防渗漏试水检查验收,变更工程签证,控制材料进场质量,加强施工复核,组织工程质量定期及不定期的质量检查。

 2、安全控制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控制五个安全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其中包括:

施工作业安排、用电与防火安全,落实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措施,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学习。

3、进度控制 根据合同工期及施工组织设计,分阶段编制施工进度作业计划,及时检查计划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协调土建与专业施工的协作配合。

4、成本控制 及时做好经济签证,贯彻降低成本措施,优化进度计划,优化劳动力,严格控制材料进场数量及质量,材料发放实行限额领料,加强施工放线复核,做到事前控制质量,减少事后返工损失,掌握经济索赔技巧,及签证索赔,减少经济损失。

5、文明施工 施工现场场容管理6、现场料具管理

 包括:

生产工具﹙做好发放与回收﹚、现场材料﹙施工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并加标色﹚,周转料﹙分类堆放﹚。

(三):

竣工验收阶段1、技术资料整理组编 包括:

施工日志、变更工程、施工验收及检查记录,材料试验报告,质量检查验收记录,资料应及时记录及时签证,及时积累,及时整理。

﹙技术资料是甲方用作核对结算的依据,不容忽视﹚。

  2、竣工工程予验收捡查 组织竣工工程予检验收,检查验收前工程遗留未完善的工程手尾,及时处理,为竣工验收创造条件。

3、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提交以下材料:

 

(1):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2):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规划、公交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

 (4):

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5):

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6):

商品住宅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4、竣工工程验收 二、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笫一节 总则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1:

是反映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2:

是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3:

是单位工程日后维修、扩建、更新的重要档案材料4:

统一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工程质量检查和归档。

 第二节   施工技术资料内容分类------P1施工技术资料按其性质分为七类:

第一类:

建筑工程法定建设程序必备文件;第二类:

综合管理资料;

第三类: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包括:

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施工记录及检测报告)。

第四类:

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第五类:

检验批质量验收纪录;第六类:

施工日志;第七类:

竣工图;工程技术资料的组卷要求:

1、组卷原则:

"施工技术资料的组卷应遵循工程文件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内容之间的系统联系,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组卷时按先文件、后图纸排列。

施工技术资料目录:

⑴总目录⑵工程建设前期法定建设程序文件;⑶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