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769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docx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

抗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抗震防震

1、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2、地震有哪些前兆?

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

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反应;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3、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

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

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

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

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防震减

4、怎样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

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

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

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2)逃生原则。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

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在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

“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

”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

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5、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

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因地制宜,就近避震。

“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

1)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4)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5)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6)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7)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

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8)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9)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6、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7、若政府已发布短、临预报,家庭应做哪些震前准备工作?

1)撤离易损易倒老旧房屋;2)选好相对安全的避震空间;3)清除床下、桌下,楼道杂物以利避震和疏散;4)将高大家具与墙体锚固一起,以免震时倾倒伤人;5)取下高架重物和阳台围栏上的花盆杂物以免震时掉下砸人;6)将有毒、易燃、易爆物品搬到室外;7)将卧床移离窗户旁、大梁下;

8)准备防震包;9)开一次家庭防震会讨论和约定避震方案。

8、防震包内备应准备什么物品?

应准备食品、水、常用药品、手电、手机及铁锤等小型工具。

9、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应该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10、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应该避开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11、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是什么?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12、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

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从窗口跳出。

地震后,可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13、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

人要呆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不能跟滚石往下跑,应躲在山坡隆岗背后;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14、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躲在安全处。

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应按地震应急预案中规定的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15、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的分路疏散,防止慌乱、拥挤;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16、住平房遇震如何应急?

住平房避震,要求行动果断,就近躲避。

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障碍,无危房或狭巷,可立即跑到室外,已经冲到室外的人,在短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窄巷、大烟囱、水塔、高压线、变压器,及时转移到空旷安全的场地,也要避开桥梁、陡崖、危岩、滚石地带。

到桥下避震更是错上加错。

来不及跑出时,要迅速贴炕沿趴下,脸朝下,头近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

这样地震时虽房屋倒塌,由于有残墙和家具支撑,亦可免于伤亡或窒息,就能安然无恙。

17、住在大宾馆内的人在地震时如何防护?

发生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空间,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谨防大吊灯摇摆撞破玻璃窗时散落的玻璃碎片的伤害。

居住在高层楼房的人要熟悉安全通道、安全门。

要掌握好楼梯状况,随时作好脱险的准备。

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防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8、在影剧院内遇震如何应急?

地震时如在影剧院内,千万不要乱跑,否则乱挤乱踩,可能酿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一般的影剧院都采用大跨度的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时不易塌,塌下来重量也不大。

因此较好的方法是躲在排椅下。

通常的排椅都是九合板及铸铁架用螺丝联结的,一排排的椅背联合起来,强度是很大的。

位于前排的观众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位于门口的观众可以迅速跑出门外。

19、在商场遇震时如何防护?

在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件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

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然后安全撤离。

20、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21、矿井下的工人应如何避险?

震时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人员伤亡。

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2、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抗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小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乱跑或跳楼。

23、地震时,在街上走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会掉下伤人。

因此地震时在街上走,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方躲避。

24、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

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

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25、地震时遇有毒气体扩散如何躲避?

首先要弄清风向.朝上风处避难。

避难场所尽量选择在高处。

行动时,要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

26、在户外如何避震?

如果在野外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如果在城区应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避开高大建筑物。

27、地震被埋压时应如何自救?

1)尽力活动手脚,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件,以防倒塌;2)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以防烟尘呛闷;3)有条件时,尽量朝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器物出声,或打开手机、手电,向外界传递信息;4)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28、挖掘扒救被埋压人员时,应掌握什么原则?

l)应先易后难;2)先近后远3)先轻伤后重伤;4)先扒活人后挖死者;5)尽可能地先扒轻伤员和青壮年以及医务工作者,以增加帮手;6)对于被压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暂时放置,先急救周围的被埋压者。

总原则是争取时间,扩大战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扒救挖掘的失误造成的伤亡。

29、如何寻找被埋压者的目标?

1)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2)按照当地居住习惯或在门窗附近寻找;3)对话联系以及与被埋压者敲击器物联络;4)俯身趴在废墟上面仔细听寻5)尽可能借助一切有效的工具或手段;6)不要轻易离开寻找目标及环境;7)有组织地分面分片分户包干彻底寻找。

30、在挖掘扒救被埋压者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扒救次序?

1)确定头部位置,先将头部扒出,并设法将呼吸道的堵塞物排除。

2)上肢;3)下肢;4)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绝对禁止强力牵拉四肢;5)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上下左右的环境伤害其他未被挖救者。

31、如何正确挖掘被埋压人员?

挖掘时应保护支撑物,使被埋者免遭履压。

要使伤者先暴露头部,并清除口鼻内异物,使其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32、抢救埋压窒息伤员,有几种人工呼吸方法?

l)口对口吹气法;2)仰卧压胸法3)心脏挤压术;4)针刺疗法。

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

33、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哪几种?

1)指压止血法;2)加压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

34、创伤现场急救技术有哪些?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35、怎样救护脊椎伤员?

1)首先在挖掘伤员时,只要伤员的颈、脊椎、腰剧疼者,均可按脊柱伤员处理。

2)挖掘时,绝不可用力牵拉未完整露出者的上肢或下肢,以免加重骨折错位。

3)搬运时避免脊柱的弯曲或扭转。

用硬板担架搬运,最好将伤员固定,绝对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法。

36、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应如何护理?

正确的护理方法是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二、卫生防疫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

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

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2、把好“病从口入”关

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1)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

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2)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

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

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3)管好厕所和垃圾。

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

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消灭蚊蝇。

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

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

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

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

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

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5、灾区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

地震后常见的疾病有:

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及食源性疾病等。

1)肠道传染病: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

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

注意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

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

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2)虫媒传染病:

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陇南市是亚热带地区,又正值暑期,是疟疾、黑热病、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实行24h值班和疫情网络零报告制度,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

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

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4)预防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6、预防食源性疾病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

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

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搞好饮水安全工作。

灾区预防控制传染病措施,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

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7、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预防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8、震后如何防寒保暖

地震期间,群众一般露宿室外,地面潮湿,遇到刮风下雨,气温变化大,容易着凉感冒,或出现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所以在室外露宿应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着凉。

一般不应整天呆在棚子里,最好出来适当活动,增强体质。

不少中草药如大青叶、贯众、鸭拓草、三颗针等能够预防流感、气管炎等疾病,可以因地制宜采集服用。

如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后,接连几天降大雨,不少人感冒。

当地的医务人员大量采集中草药,一月之内挖了3300公斤,使灾民的疾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冬天露宿室外要特别注意防止被子冻伤。

当环境温度降至零度以下,特别是有风时,若受灾人员衣着单薄,极容易发生冻伤。

过工疲劳饥饿、全身被约束不能运动、鞋袜过紧等无是冻伤的诱发因素。

通常将冻伤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度冻伤在解冻后皮肤由苍白转暗红白,发硬,发痒,轻度水肿,稍觉麻木,灼痛;二度冻伤皮肤青红色,出现水泡,浮肿、麻木、疼痛较厉害;三度冻伤皮肤被坏死,由苍白变成褐色,最后呈黑色,不感觉疼痛;四度冻伤皮下组织坏死,甚至肌肉、骨骼都坏死,冻伤部位失去活动能力和感觉。

预防冻伤最好办法是注意防寒,并做些防冻运动。

在极其寒冷时,要使身体的各部位不停地活动,如抚摸鼻子、耳朵和嘴唇,擦擦脸,蹦蹦跳跳,活动手指和脚尖。

停下来时若无御寒物品可将报纸等物包裹住裸露的皮肤,或者在纸袋上开个观察孔套在头上,也有一定保暖效果。

在袜子外面再套一个塑料袋也可保暖。

膝盖容易受凉,要充分注意保暖。

衣服湿了要脱下来烘干。

万一受冻伤,应渐渐移到暖和的场所。

手和手指冻伤时,可放入口袋和腋下取暖。

脸和耳朵冻伤时,用手按住取暖。

也可以喝一些热的饮料。

靴子和手套被冻住时,不可硬取下来,要一齐浸入温水(水温40℃左右)中,等融化后再取下。

对于冻伤部位,避免剧烈温度变化,利用体温、温水来取暖,或者用干燥的布缠起来,这是最好的方法。

过热反而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既有冻伤又有伤口时,要首先治疗冻伤。

出现水泡时,可用消毒过的空针及出泡内液体,但泡皮不要去掉,然后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或抗菌素软膏,再贴上药布。

不要直接烤火,也不要去摸热的火炉和瓶子等。

另外揉、拍、搓等都不太好,也不可用雪、冰来搓冻伤部位。

深度冻伤应迅速送震区医院治疗。

如果伤员全身冻僵,应把他抬到暖和的室内,用温水擦身和按摩,使其血液循环加快。

能够饮水时,可给些热水、姜汤喝。

要尽量使体温自然恢复。

当身体任何伤面处理好之后,务必注意妥善保养,切勿再次碰伤伤面。

当趋于痊愈时,如有发痒感觉,切忌用手抓挠,以防再次感染。

这里应提醒注意的是,在严寒的室外体力急剧消耗时,一睡着就会被冻死,此刻有同行者可相互鼓励,采用各种措施避免睡魔的袭击。

9、震后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