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435264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doc

“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他,身残志坚,学习裁缝,开店做衣服,曾将裁缝铺做到了镇子里最好的一家;他,和弟弟一起从经营大排档到矿业开发,从筹建星级酒店到正式运行,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六弟引导和帮助他成为xx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再到“另起炉灶”——成立运营xx县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他,发展不忘反哺社会,多年来以公司名义或自掏腰包参与各类公益事业,带领残疾象棋选手外出比赛,赞助市、县象棋比赛、蓝球,支持家乡乡村振兴事业,累计投入资金百多万元。

他,就是xx省xx瑶族自治县华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xx瑶族自治县工商联副主席、xx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商会会长、xx瑶族自治县棋类协会会长杜xx。

他说,天道酬勤,自身的成功还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要会感恩,回报社会,才能走得更远”。

一、年少苦难,他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如意

杜xx,1965年出生于xx省xx北的xx瑶族自治县xx镇一个名叫xx的小山村。

他从出生到成长的年代,正处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经济十分困难。

他出生时,大哥10岁,二哥3岁,那个时候,农村人还要考挣工分过日子,父亲下地干活,母亲背着二哥抱着他还要放牛、打猪草,常常因为家中男娃多,家中每年都借粮度日。

“1岁多的时候,同龄的孩子都已经会走路,但我不行。

”杜xx说,后来母亲告诉他,他父母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他得了小儿麻痹症。

缺衣少吃的年代,至于病因也未能查清,直到4岁多,他才会慢慢挪步,因为腿脚不便,他9岁才开始读书,上小学一年级。

杜xx读小学一年级时是和小两岁的四弟一起入学的,那时候他的五弟和六弟都已经会走路了。

“家中6个男孩,日子过得可想而知。

”他回忆说,因为家中实在养不起6个孩子,他读书时19岁大哥已经参军入伍,少了一个大男孩吃饭,但家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善多少。

“饿”是杜xx儿时最深的记忆。

他说,那时候别说吃肉,能吃饱饭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奢望。

好在,他的父亲是头脑灵活的人,在那样特殊的年代,曾带领村中的青壮年到隔壁镇的矿上给人打工,曾创造每人一天两块多钱收入的奇迹,不仅让家里度过了饥饿年代,父亲也带领全村很多人度过了艰难岁月,“我父亲去世多年了,至今村里老一辈人还念叨他老人家的好”。

腿脚不便,读书也是难题。

地处南方,每年4到9月是多雨季节,杜xx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一条河,多雨季节河水勐涨,他无法过河读书,即便小雨四弟可以过河去读书,他也过不了河。

不过,不便行动的他在家也不忘记学习,他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小学、初中时代担任班长。

1981年,16岁的杜xx初中毕业。

二哥还在读高中,家中还有三个弟弟要读书,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家中经济状况,他没有继续读书。

“日子太难了,父母养我们兄弟几个太辛苦。

”他回忆说,初中毕业回家后,自己放了一年牛,“腿脚不好,无法干田里的重活”。

看着家中的生活没有多大起色,杜xx心里也急。

不安分的他在村头借钱开了一家小卖部,经营了三年,后来小卖部多了起来,他就到与xx相邻的连州市区学习裁缝一个多月。

“培训费加生活费一共100多元,是父母到处借来的。

”他回忆说,在学习裁缝时候,自己比谁都认真。

学到裁缝技术后,杜xx在自己家的小卖部兼开裁缝铺,一边经营小卖部,一边帮人做衣服收点工钱。

1989年,手里有了一点积蓄的他,来到镇里继续开裁缝铺,一直开到1996年。

“我腿脚不好,无论是上学还是走向社会,总会听到有人私下叫我瘸子,但我从来不和人争吵。

”如今谈起这些,杜xx说,生活是自己过的,只要自己努力,乐观面对,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我的裁缝铺做到全xx镇最好的一个,诚信经营,每年到春节临近,我要帮人做的衣服做不完,要请人帮忙才行,当然收入也非常可观的”。

二、天道酬勤,一路艰辛伴随企业发展壮大

创业艰辛,一名残疾人创业更艰辛。

杜xx深知这一点。

他说,帮人做衣服时,想他那个样的老手,一天也只能做一条西服,有时候有七八个客户的衣服等着要,他和请来的人要加班加点才能完工,“我们常常是铺子关了门,吃过晚饭后还在裁剪布料,有时候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确保客户在限定的时间内能拿到质量有保证的衣服,每天早上铺子还要准时在7点多开门营业”。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学道酬苦,业道酬精,人道酬诚。

”在杜xx看来,勤能补拙,做生意要讲诚信,做人要厚道,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将生意做好。

他这样认为也是这样的做。

随着成品衣服大量出现在市场,裁缝铺的生意逐渐萧条。

杜xx开始转行。

1997年,他和六弟杜万青在xx县三江河畔开了一家大排档,从六张张桌子干起,杜万青负责到连州购买食材,他负责招呼客人,事无巨细,他和六弟齐心协力,通过几年的时间,将大排档做得红红火火。

“我和六弟的大排档做到当时xx县城最红火的大排档。

”他说,晚上吃宵夜的时候常常需要排队等候,他们的食材不仅新鲜而且物美价廉,客户都赞不绝口,回头客特别多,“做生意就是做人,人做好了,生意也就做好了”。

杜xx和杜万青兄弟俩还有着商人的长远目光,在大排档生意好起来后,他们兄弟二人将大排档周围几十亩地购买了下来,后来盖了宾馆,一遍经营宾馆一遍经营大排档,几年以后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2021年左右,杜xx和杜万青将大排档和宾馆让人承包经营,兄弟俩开始入手矿业开发,并在矿业开发中继续积累财富。

2021年,有了一定的积蓄的杜xx和杜万青,在xx县城团结大道旁利用之前购买的一块地,筹建杜万青创立的如今颇具影响力的中和实业集团旗下的中和国际大酒店,直到2021年底该酒店正式运行。

中和大酒店按照准五星标准打造,杜xx全程管理和跟踪筹建,总投资过亿元。

在酒店筹建过程中,他付出别人多得多的心血。

”从建筑材料购买到施工过程,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他说,那几年是他人生中最累的几年,后来酒店建成、装修、招聘、运行,都是由他主导完成。

“在筹建中和大酒店过程中,中和实业集团同时在外省投资几个亿建设水电站,酒店筹建的资金压力很大。

”杜xx说,为了节省建设费用,他常常在酒店建设工地起早贪黑,尽可能节省每一分钱。

如今,中和大酒店是xx当地最好的星级酒店之一。

2021年,杜xx退出中和国际大酒店的管理和运行,在家中思考了一年的创业转型思路。

“亲兄弟明算账,总在一起搞企业,也有些不便。

”他说,经过一年的思索和市场调研,2021年,他做了两件大事:

在清远市购买房产,利用开设大排档的经验建立一家大酒楼——位于清远市区峡山东路的湘粤楼,总投入超过一千万元,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筹建了xx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xx县华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业务还涵盖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物业管理等,解决几十人就业,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三、终有成就,以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社会

在杜xx的观点中,他认为只有有了自己的企业,才算是创业取得一点点成功。

湘粤楼运行至今平稳发展;华联公司运行以来,业务最好的时候,一次性和客户签订了十几辆汽车共计200多万的购车合同,“这是我诚信经营和勤奋努力换来的,虽然不易,但我知足”。

在杜xx的脑海深处,他认为自己今天取得的一切,不仅是“天道酬勤”,更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才有了现在的他,“我创立公司,就享受了残疾人应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我很感谢所有帮助过的人,也感谢这个时代”。

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和回报。

这是杜xx做人做事的另一面。

他从小爱好象棋,棋艺不错,是xx瑶族自治县棋协会长,作为会长,为了提高xx的象棋水平,他带领xx象棋爱好者尤其是残疾象棋爱好者,奔赴xx多个市参观学习、参加比赛,很多时候费用需要他自己垫付,累计自掏腰包十几万元;他以华联公司的名字多次赞助市、县象棋比赛、篮球赛。

杜xx去年当选xx三江镇商会会长,作为商会会长他多次组织商会成员到位,到中秋、春节等节日里,深入山区看望慰问贫困户、困难群众、留字儿童,自己也自掏腰包捐增给贫困户和困难群众;拥军爱军,组织商会和xx消防官兵进行联谊活动。

今年xxxx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杜xx受邀参加,现场出资支持;对于家乡xx村,他虽然早已经不再那里居住,但仍旧支持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数十万元。

目前,杜xx正在修建家乡的一条长3公里的乡道,年前开始的,他已经垫付了资金200多万元,工程量已经完成80%,今年5月前就能建成通车。

“我在xx开裁缝铺多年,和很多xx的父老乡亲都熟悉,所以这个工程从建设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民事纠纷,县里主管部门和镇里党委政府都非常满意。

”他说,这就是做人的缘故吧。

谈起开裁缝铺的岁月,不得不说,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回报乡亲了。

他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乡亲们没少帮忙,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家各户都不富裕,一些人春节前到他那里做身新衣服,一件衣服才两块多钱,但有时乡亲们也拿不出手,赊账,“有的乡亲手头宽裕了,就会给我,有的乡亲确实困难,我也不能催账,时间久了就没再要,每年下来都有几百元的工钱收不到”。

几百元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

但杜xx却说,这点损失他并不计较,“因为我不要,并不代表那些乡亲们不记得,现在每次回老家,这些乡亲们的日子都好过多了,还会经常提起,路过家门口总会热情邀请到家里吃饭,人家记得咱的好,其实这就够了,被人惦记着好,人生已经赢了”。

对于未来,杜xx这名今年已经53岁的中年汉子说,希望自己的华联公司能够越做越好,希望在公司做好的同时,有更多的能力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也通过商会凝聚更多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篇:

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一)

身残志更坚

每个人的生活道路都不平坦,尤其是残疾人,在创业之路上就更是艰难倍至。

但有一个残疾人,他却身残心不残,身残志更坚,服务老百姓,幸福千万人。

朱东红,男,汉族,1969年11月29日生于平凉市白水镇史家沟村。

三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导致左下肢瘫痪,无法行走,爬行地上两年多,后在父母亲千方百计四处求医后,方能拄双拐行走。

其间中西医药、针灸、理疗等方法用尽,苦头吃了无数。

五岁时,为练习拄双拐行走,常常碰得鼻青脸肿,胳膊腿子到处青伤红印。

为练习站立,常常跌倒在墙壁前,然后又爬起来再练。

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跌倒、爬起,爬起又跌倒的艰难过程后,才终于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眼看着儿时的小伙伴一个个走进了学校,他急得直掉眼泪。

直到九岁那年,他才靠拄着双拐走进了令人神往的学校。

在小学期间,他发奋努力,深知求学来之不易,对自己严格要求,门门功课成绩优异,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四年级时,有一天下雨路滑,右下肢被摔成了骨折。

一月后,在妹妹、弟弟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坐在架子车上来往在学校的路上,完成了小学的所有课程。

当时,张海迪的故事激励着他,坚决要做一个身残志不残,自力自强的人。

初中三年,他更是发愤图强,毫不懈怠,最终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平凉市重点中学平凉二中。

在二中文课班期间,由于酷爱文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发动组织了《万木春》文学社,办起了小报,发表同学们的习作,出版了二十多期,受到广大师生好评,且多次受到学校表彰。

高中毕业后,由于身体的缘故,他选择了医学做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

身为病患者,他深知患者的痛苦,学习期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平凉皇甫谧中医大专班学习期间,报考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取得了甘肃中医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并被甘肃省自考办评为自学成才先进个人。

学成后,他回到家乡史家沟村开办个体诊所,开始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十二年期间,他经常拄着双拐走进老百姓家中,疗疾治病,不分白天黑夜,谁家有病人,只要有家属来叫,立马就走,每次从来不收出诊费,而只收药费。

他觉得自己对父老乡亲无以为报,只有这样,才觉得心安。

原二组有个胃癌晚期患者人称”老队长”,住在半山腰,经常半夜一两点疼痛发作,其儿子一叫,他二话不说,带上止痛针,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到家里去给打针,回到诊所时往往需要两个多小时。

这个打针的工作一直坚持了一个半月之久,后来病人去世了,家属非常感激,说是老人临终前幸亏有他这样尽职尽责的好大夫,才没有被疼痛折磨。

他听到后感到非常欣慰。

还有一位叫朱玉琴的老患者,因儿女都不在身边,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他为了给老人扎针,怕中断耽误了治疗,硬是一步一步从雪窝子里爬上老人门前的那道坡,后来落下了病根,一到冬天气温下降,脚腕部就疼痛不止。

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患病的老百姓就更是雪上加霜,为此,在行医的过程当中,他减免了许多患者的药费,在进城之前,他烧掉了所有欠帐簿。

在回家乡行医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在上班途中不幸罹临车祸,丢下了他们娘四个。

他忍着巨大的悲痛,陪伴母亲走过了最为伤痛和孤独无助的五年,后又协助母亲先后给自己和妹妹、弟弟分别成了家,进了城,使大家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2021年,在区残联和政府的支助和鼓励下,他到市医院又进修了半年。

2021年他把诊所开到了平凉新民花园,扩大了诊疗范围,更加热情的为患者服务。

从此他更忙了,闲余时间,他不停的刻苦钻研《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创办了微信平台,为广大患者答疑解难,引导老百姓走养生健康之路。

这一路走来,还撷取了很多小故事。

青龙乡一位大娘第二次领着孙女前来找他看病时,手里拎着一篮子鸡蛋,非要给他留下,说是孙女的病好多了,要感谢他。

这一篮子鸡蛋是她东家收两个,西家收三个买来的上好的土鸡蛋。

执拗不过,只好收下这点心意,给钱大娘又不要,最后悄悄在药费里把鸡蛋钱减掉了。

他常说。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悬壶济世,一生为民。

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二)

他既不是残人创业之星,更不是残人劳模,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一个靠着自己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肢体残疾人。

他就是两当县西坡镇竹林村中滩组的二级残疾人杨发全同志。

杨发权,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家有5口人,贤良的妻子、两个懂事的儿子和可爱的女儿。

杨发全夫妻二人手脚勤快,两个儿子都在部队服役,女儿上初中且成绩优秀,生活美满而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9月,一场噩梦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那是一个秋收的季节,杨发全带着丰收的喜悦开着翻犁机到自家玉米地里翻地,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忙碌中的失误,翻犁机突然失灵,将杨发全的一条腿卷入犁中,钻心的疼痛使他失去知觉,当杨发全再次清醒时,自己躺在医院且一条腿已高方位截肢,得知这个消息,杨发全曾一度精神奔溃,他想象不到如此勤劳而好强的他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他想过放弃,但看到妻子和儿女忧虑而期待的眼神时,他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倒下。

他积极配合医生,力争早日出院。

回家后,当过修理工,贩卖过蔬菜,小小生意只能盘口,没有钱存。

”一个人肢体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心灵也残缺了。

残月仍旧照乾坤,”我是个残疾人,我要用自己的实力证实自己的存在。

”20213年春天,他主动申请加入竹林农业综合合作社,在他的倡导下,合作社育植白皮松、红豆杉等苗木60余亩,他的举动得到人们的认可,同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

还当上了竹林村党支部委员。

杨发权任职以来,他身残志坚,勇于开拓,积极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献计献策。

2021年,他又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袋料香菇大棚20个、发展蔬菜大棚20亩;发展合作社社员50余人,为提高全体社员的种植技术和政策水平,合作社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共培训800多人次。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杨发全深知自己之所以取得今天的一点成绩,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好的经济环境,全靠社会的支持,他必须报效社会。

杨发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人不能没有梦”.杨发全心中的梦有多少、实现了多少,没有实现的还有多少……他的每一次努力和每一次收获都是常人难以想到和做到的,来之不易,他很感谢社会的关爱,上级领导的扶持。

君子以自强不息为自尊。

杨发全用宽广的心诠释着人生的真谛。

”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不会抱怨社会,虽然不能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但我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不抱怨,不等待,不乞求;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在他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希望他是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敢于挑战生活的强者,在这里我们永远地祝福他……

第三篇: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

前一段时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评选道德模范的热潮。

社会上树立了一批被人民认可的道德典型。

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

他们把平凡谱写成了不平凡,从平民英雄上升到我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

(1)班班主任。

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

”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

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

“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

”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她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

”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她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

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

“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

”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

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

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对同事,殷雪梅也满腔热忱,毫不保留地向年轻教师传授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及班级管理等经验。

新课改开始,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殷雪梅自费订阅多种杂志,将好文章一一摘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

殷雪梅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公认的,每次民意测评,她的得票都很高,学校多次想把她推荐为市里的优秀教师,可她总是一再谦让。

2021年6月,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申报市先进工作者的表格发给了殷雪梅。

三天后,她却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还给了校长,希望学校把这一荣誉给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

2021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

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

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个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被撞出20多米。

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

殷雪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

4月7日,金坛全市举行追悼大会,灵车所到之处,沿途10万多名群众含泪相送。

在这里让我们向所有的道德模范致敬。

所以,让我们紧握住道德,紧握住这最伟大的力量,为明天,为未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小学生,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齐心协力,让道德之光普照我神州大地,愿德耀中华。

第四篇: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王zz,女,汉族,1976年5月出生,z省z市z县z镇z中学教师。

王zz[全国模范教师]-简介

王zz是z省z县第三届、晋城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她幼年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但身残志坚,多年来为教育奉献青春,矢志不渝。

从教14年来,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出“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

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中悟语文,她总结的“阅读写作辅进法”、“阅读中的整析—详析—整析法”、“师批作文三步法”、“自批、互批作文三

步法”等深受学生的喜爱。

她关爱学生,长期担任班主任,是学生信赖的好老师。

在z省第四届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中,她荣获综合一等奖。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z省优秀班主任、“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等荣誉。

王zz[全国模范教师]-成长

王zz的命运是坎坷的,6岁时的那次车祸不仅阴暗了她的童年时代,更夺去了她的整条右腿。

求学途中,她屡遭拒绝屡抗争,屡遇艰辛屡克服,她在爱的海洋中练就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感恩的情怀。

她说,她要接过老师手中的接力棒,将爱的接力进行到底。

1997年她从晋东南会计学校毕业以后,应聘做了z县z镇z中学的临时教师。

王zz[全国模范教师]-登台

初登讲台,摆在她眼前的是站上讲台后如何用拄拐的右手往黑板上写粉笔字的困惑,是如何面对纯真孩子眼中那份惊奇与愕然的无奈,是如何将自己满

腹的知识和理念正确灌输给学生的不解……坚强的她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了自己倔强的练习。

家里的院墙上,她挂上了学校的小黑板,只要是在家的时候,她就尝试着举起右手,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往上面写字。

刚开始,尺度把握不好,还没抬手,拐杖便倒向了地上,好不容易练到拐杖不倒了,手又够不到黑板的高处了。

终于会在抬起右手时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了,才发现,哪里能只站在一个地方写字呢。

只好又想个辙,用她的残下肢把住拐杖的扶手、用右胳肢窝赶紧夹住拐杖的最高处迅速移动身子,实现板书时的连贯书写。

以为习惯了,板书的困惑是消除了,却又发现,教室的黑板比墙上挂的小黑板要宽很多,还得练习如何弯下腰往黑板的下方写粉笔字……整整几个月,她不倦地练习着、发现着、改进着。

当那一天,终于能在黑板上写出一手规

范、连贯的粉笔字时,她心头涌起的,不仅仅是喜悦和激动。

扭过头去,凝视黑板,她忍住了就要喷涌而出的泪水;扭回头来,笑对学生,她用满眼的自信告诉孩子们,一切皆有可能。

工作中,她积极向老教师请教,钻研他们批阅过的作文、作业,吃透他们备的每一节课;她在台灯与星月的争辉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墨香与笔灰的竞赛中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她刻苦锻炼教师素质,勤奋研究教育理论,并积极结合当地的教育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

1998年,她被破格聘为了学校的正式教师,从此,她更是走上了执着探索的教改路。

王zz[全国模范教师]-教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她学理论,探方法,到太原参加专业的理论培训、又自费到扬州参加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的高峰论坛。

每天晚上,她都认真地研究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批改的作业、批

改的作文,每一个符号、每一处修改,她都仔细琢磨。

她订的资料,摞成了案头高高的小山,她做的笔记,汇成了枕旁涓涓的细流……她和学生敞开心扉地交谈,了解他们对课堂的渴求。

语文教学中,她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宰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在阅读中注意发现潜在的写作引导,在佳文欣赏时不忘阅读能力的渗透。

她自创的“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

讨论法+引导法”、“课堂四步四点法”等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她更是注重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思维扩散的启发。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下大雨之前狂风大作的时候,她会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进行现场感受。

他们看地上的小草小花、看空中飞舞的纸片塑料袋、看风中树叶的狂摆方向、看雨线随风变化的情形,他们品味狂风

中行进的艰难、体会风中张口说话时口中含沙的痛苦、联想此刻依然在外面行走、劳作的父母……

她还在作文的批改上大下功夫。

平均一篇作文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遇到写得不错的作文,甚至需要一节课才能判完一本。

而作为班主任的她,白天是根本没有时间能静坐下来批作文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