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案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293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鹭》教案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白鹭》教案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鹭》教案12.docx

《《白鹭》教案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鹭》教案1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鹭》教案12.docx

《白鹭》教案12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1.《白鹭》人教(部编版)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

出示PPT。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北京。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读词

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

四、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五、自学提示

(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

精致、小巧、美妙。

诗:

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

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

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

“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附图比较)

白鹤:

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

大了些,太不寻常.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板书

2、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2、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2、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

空间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

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

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鹭“嗜好”的独特。

反“望哨”一词用在白鹭上,是把它拟人化了。

可是作者却提了一个问题:

白鹭真的在“望哨”吗?

并不作回答,留给咱们想像。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

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相互交流一下。

①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多少次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看到他们,那些默默低头工作是他们的身影;多少次人流穿梭的街巷里,看到汗水和着灰尘流淌,那么闪烁晶莹。

料峭的寒风里,马路上早出现的是他们的身影,当人们还在温暖的梦乡里甜蜜酣睡,他们已经用勤劳开启了城市的黎明。

他们干着平凡的事情,可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和高尚啊!

②教师,园丁――崇高的称号,枝头绽放的鲜花,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

老师整日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是他们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禾苗茁壮成长。

四、精读课文,真深入研究。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

①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它的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

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白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③白鹭不会唱歌,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从文中看,作者认为白鹭在望哨吗?

为什么?

作者不这样认为。

因为“望哨”给人紧张的、“不是安稳”的感觉;而作者却感受到的是白鹭的悠然,这是一种诗意美。

五、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

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与白鹭相关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白鹭觅食图

瞭望图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愿,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鹭绝美的外形,学生借鉴文本语言来对白鹭进行描述的过程,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模仿,将文本语言通过内化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进一出,便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在学习六至九小结时。

先让学生轻声读六至九小节,想一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

并给画面提名。

学生很快就会进入“钓鱼图”,“瞭望图”,“低飞图”所勾勒出的优美意境,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画面品读,在认为值得咀嚼的句子上做上记号。

在欣赏钓鱼图时。

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钓”字去品味,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青山秀水间,一位老翁悠闲自得在垂钓,慢慢地钓鱼人变成了白鹭,体现着白鹭那种悠然自得之美。

此时我在组织学生带着这种感情齐读此段,这时,语言的魅力立刻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将意识到:

品味语言时要抓住关键字词体会。

郭老的文章的确很美,诗一样的语言,在感受美的时候,又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在欣赏“瞭望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想象:

白鹭登高到底是干什么呢?

让学生在欣赏中展开想象,陈述自己的见解,在合理的想象后,学生对白鹭更多了几分了解,就这样,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瞭望图”的回味无穷。

如果说“钓鱼图”让学生感到诗趣横生,“瞭望图”使学生回味无穷,那么“低飞图”则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

欣赏“低飞图”图时,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中体会白鹭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在课堂上,我用精当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一次又一次为学生营造了诗的意境,为学生理解,品味语言做了很好的铺垫。

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殿堂,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语言文字意境。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赞美白鹭。

由于教师语言的诗化,适时的引导,学生灵动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达被引发,因而他们能情不自禁地出口成诗了。

虽然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脱离了我的教案,就有些慌乱,迫不及待地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这说明我没有真正放手,课前预设的不够,在教学机制上,我觉得还是很欠缺的,总之叫无止境,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白鹭》人教(部编版)

1 白 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白 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结合课文内容感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凭借具体的材料,运用电教媒体,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体会白鹭诗画般的意境美。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白鹭和作者的有关资料。

(师生)

3.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4分钟)

1.引导学生复习古诗《绝句》,引出“白鹭”,揭题并板书。

2.课件出示杜牧的《白鹭》,范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白鹭的美好。

3.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梳理问题。

1.

(1)背诵古诗《绝句》。

(2)朗读课题。

读准字音。

2.朗读古诗,简单说说对诗中白鹭的初步印象。

3.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描写白鹭的诗句,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读,进行积累,并不需要对诗句进行讲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18分钟)

1.简介作者。

2.提出初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情况。

(1)出示难读和易错的字词,及时正音。

(2)指导学生交流识字成果。

(3)指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4.指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相机正音。

5.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出作者对白鹭的印象。

1.交流课前自己了解到的作者资料。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2)学习小组交流识字成果。

(3)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纠错。

3.

(1)认读生字词。

①读好“朱”“哨”等翘舌音。

②读一读易错音节或词语。

(2)指名说说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3)交流自己理解的新词。

[嗜好:

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清澄:

清明澄澈。

课文指白鹭的纯洁。

铿锵: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4.朗读喜欢的段落,同桌相互正音。

5.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作者对白鹭的印象。

1.识字、读文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三、自主学习,练习书写(用时:

8分钟)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并组词。

2.强调本课生字的字形,指导学生写字。

(1)①“鹤”“嫌”“韵”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较多。

“嫌”左窄右宽。

“韵”“鹤”左右基本均匀。

在生字笔画多的情况下,注意笔画间的避让。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笔画之间的关系。

(2)范写。

(3)指导学生练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3.反馈,评价。

挑选优秀、一般、较差的几类作业进行投影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点,并提出改正意见。

4.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1.小老师领读字词。

2.观察“鹤”“嫌”“韵”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1)分析字的结构,说出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

在生字笔画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注意笔画间的避让。

(2)观察老师范写,书空。

(3)各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3.交流点评。

根据反馈情况再次练写。

 

4.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生字。

小组合作交流,并练写。

1.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2.教师在教学生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

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

5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示范朗读。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

从文中能明白什么?

4.指导分段。

5.课堂小结。

1.分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听老师朗读。

3.学习老师朗读的节奏、技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自然段。

4.说一说:

作者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

(精巧和富有韵味)

5.小结分段: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自然段):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自然段):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自然段):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散文诗。

1.要注意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2.分段并且概括段落大意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能力之一。

老师可以通过抓关键字、找中心句等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这项能力。

五、作业巩固,读文体会(用时:

5分钟)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立观察字形,认真抄写词语。

2.课后练习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明白读文要渗入感情,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检查,明确目标(用时:

5分钟)

1.听写生字、新词。

2.用文中的话说说作者对白鹭的印象。

1.工整地书写生字、新词。

2.用一句话说说作者对白鹭的印象。

  本环节要简单直接,快速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品悟词句,感受精巧(用时:

15分钟)

指导感受“精巧”。

1.指导学生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

从哪儿能感受到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2.出示白鹭、朱鹭、苍鹭、白鹤的视频资料,图文对照感受白鹭的精巧。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白鹭“增之一分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美。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交流从哪儿能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2.交流:

(1)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颜色的比较,白鹭显得精巧。

(2)欣赏白鹤、朱鹭、苍鹭的视频,通过体型的对比感受白鹭的精巧。

3.

(1)朗读第2、3自然段,体会并背诵句子: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朗读第4、5自然段。

①欣赏白鹭照片。

了解“蓑毛”

“流线型结构”“长喙”。

②用词语形容白鹭。

(和谐完美、完美无缺)

③朗读背诵,并体会句子: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本文语言优美,切忌在教学中进行琐碎的分析。

在这里可通过图文对照,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白鹭的精巧,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三、想象画面,体会韵味(用时:

15分钟)

1.指导学生速读第6~8自然段,小组交流:

写了白鹭的哪些画面?

2.指导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思考:

哪些地方体现了白鹭的韵味?

3.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指导学生联系前文,说说:

为什么作者认为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

 

5.引导小结:

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白鹭的精巧?

1.快速浏览课文第6~8自然段。

用小标题概括三幅画面。

(钓鱼图、望哨图、低飞图)

2.再读课文,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白鹭的韵味,并进行圈画批注。

(完成活动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交流:

(1)钓鱼图。

①想象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什么。

用一个词来形容(合适、和谐等)。

②倾情朗读。

(2)望哨图。

①默读第7自然段。

说说白鹭是怎样栖息的。

②想象:

白鹭还会在看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

(3)低飞图。

①想象画面。

说说想到了那句诗。

②有感情地朗读。

5.小谈收获。

1.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话进行画面描述。

 

2.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白鹭的精巧与韵味。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可以畅谈收获,自己喜欢哪段就工整、漂亮地抄写哪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白鹭人教(部编版)

1白鹭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喙”等7个生字,会写“宜、鹤、嫌”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身段”等18个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抓住语言文字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激发学生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启发学生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5.让学生领悟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在文中的作用及好处。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意思,激发学生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的诗《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

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

现在我们先来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

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

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创立了著名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

郭沫若早期的诗文,感情炽热,语言激昂,而以后的作品则较多的是清新、俊逸。

他极具天赋,在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翻译以及史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人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刻画了白鹭怎样独特的美?

4.配乐朗诵。

三、再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说说你对白鹭的整体印象。

3.课文解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

精致、小巧、美妙。

诗:

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图画之美:

清田独钓图(附图)

悠然之美:

清晨望哨图(附图)

清澄之美:

黄昏低飞图(附图)

白鹭之美——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四、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美吗?

五、课文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

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六、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后识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精彩回顾,激发兴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课文主要写了白鹭的什么?

(精巧韵味无穷)

2.在大作家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浏览课文,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两句话。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

过渡:

这一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精巧和韵味无穷。

体会为什么说白鹭是“精巧的”“韵味无穷的”诗呢?

二、细细品读,感其形,悟其味

带着你的思考,你的理解,走近白鹭,找出你认为能感受到白鹭之精巧和韵味无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味道,可适当加一些批注。

(一)走近白鹭,感悟精巧。

过渡:

白鹭的精巧体现在哪?

随着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

1.“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让学生具体谈谈为什么说颜色、身段都很适宜。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1)让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抓住“颜色”“身段”“……一点儿……”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白鹭的画面,让学生说说眼前的这只白鹭。

你打算用哪些词形容它?

(3)展示朗读,读出精巧的白鹭。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不断地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阅读水平。

(4)这些文字写得如同诗一般优美,改编成诗读一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

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那铁色的长喙,

那青色的脚,

增一点儿则嫌长,

减一点儿则嫌短,

素一点儿则嫌白,

深一点儿则嫌黑。

用诗的语言来读一读这首精巧的诗。

配乐让学生展示朗读。

(5)写法指导。

郭沫若老先生对白鹭的描写是借鉴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的法。

出示下面一段话: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欣赏完这段话再让学生读上面这首小诗以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课文为什么还要拿白鹭和朱鹭、苍鹭等作比较呢?

说说理由。

(对比突出白鹭颜色身段的适宜。

教师小结:

是啊!

所以作者说白鹭颜色的——(生接),身段的——(生接),一切都很适宜,难道白鹭不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二)补白想象,细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