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294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docx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精选模板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

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激发了兴趣:

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

(学生自由背诵)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克服困难用功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后来他到京城去当了大官。

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他回到村口会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

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就知道了。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

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随便写的诗。

偶:

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

写,偶书:

随便写的诗。

)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

(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

你真能干!

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师:

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

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

好了是吗?

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

(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

(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4、师:

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这回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5、师:

把掌声送给这列小火车。

接下来生字宝宝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6、师:

生字宝宝真想请它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而我们今天学的古诗里正有这个“客”字,你找到了吗?

(生: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紧扣“客”字读诗

  1、师:

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客”是谁?

贺知章。

“客”从哪里来?

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2、师: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

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

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

(板书“客?

”)(生交流:

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

)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师:

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

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

  (生: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指名背)

  2、揭示课题:

《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认读生字:

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

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

“_____________。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

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

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

第二句:

“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第三、四句:

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

  五、指导写字:

音客何

  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3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

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

(生:

请客。

)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

做客。

)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

“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

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二、读诗悟诗:

  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

  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

  2、检查自读:

  ①(课件出示词语):

偶然、鬓毛、衰老、客人、何处来、乡音

  ②解释:

“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

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

  ③解释“何处来”(换种说法:

哪里来、什么地方来。

  ④解释“鬓毛”。

  3、开火车读词语。

  4、分小组朗读诗。

  3、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

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

  师:

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

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设想:

生提问:

客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的客?

为什么要来?

  师:

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

何来?

  师:

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老师再来问你们一个问题:

这个“客”是“客”吗?

(师在田字格中的“客”下加一个实心圆点,旁打一个问号。

)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

(生自读诗歌,勾画。

  4、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生:

从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来看,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他当作“客”了。

  师:

你在诗歌中找到了答案,真会动脑筋!

那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

  (生:

在插图中也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客”。

  师:

真了不起,你能结合诗歌和插图找答案,学习就应该这样!

聪明的孩子,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

不对不对!

他不是客。

你们看第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说他很小离家。

  师:

真棒!

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生:

我还从第二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还说着这里的话,几十年了都没改变乡音。

  师:

乡音的“乡”就是――(生:

故乡、家乡的“乡”)我们的家乡是――龙泉市。

如果将来你离开了家乡,你会想念家乡吗?

(会!

  师: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你们明白了吗?

  (设想:

生:

因为他思念家乡;

  生:

想回来看一看家乡的人;

  生:

他想吃一吃家乡口味的饭菜;)

  师:

真应了那句“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呀!

(随机板书:

思念家乡!

)带着这种心情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生读。

  师小结:

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生:

并不是客!

)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

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生:

“回”到这里了!

)不是“来”而是――(生:

“回”呀!

)师:

不是“来”――(生:

而是“回”呀!

)再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归全诗:

五十年了,许多的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我当做客人,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诗中哪两句说的是这个意思。

  生: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

我们也来学学儿童,“笑问”?

(表演)

  师:

看到儿童可爱的模样,听到他们天真的笑问,诗人的心情?

(生说,让他读一读这两句诗,男女生分读。

  5、师:

那么怎样读好诗呢?

老师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

(课件出示)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①学生自由朗读。

  ②指名朗读。

  ③同桌朗读。

  三、拓展练笔:

  对诗歌进行故事续编:

贺知章回乡后感受如何?

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

  五、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客?

何来?

  思念家乡!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客,何,赠,汪,舟,欲,踏,潭"8个生字,会写"舟,乘,音,客,何,汪"6个生字。

  2、情感目标:

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力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悲喜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生平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会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相信大家课前都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有哪位小朋友能来理解下课题中"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自由读,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检查反馈(课件)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全班齐读。

  

(2)出示诗文,指名读。

  (有谁能读得更好,读书节奏,读书感情。

  (3)出示节奏,指名读,小组读。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细读品位,感悟体会。

  1、学习第一句。

  

(1)联系重点字词看插图,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自己试讲,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2)师归纳,生质疑。

  师:

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

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

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生自由回答,师引导,归纳。

  (3)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

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

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钩出重点字词,出示插图,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自由回答,师补充提问:

"客"在这里指谁"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

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师:

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3)指导朗读古诗(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三、活动品位,体会情感。

  1、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诗文说一说。

(学生组织语言,全班交流)

  2、教师归纳总结,演一演这个故事。

  3、看了这段演出,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体会:

思乡)

  4、教师小结:

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5、齐读,试背。

  四、联系内容,丰富情感。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

)我们刚才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生品位)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五、示范指导,掌握基础。

  1、观察生字,课件出示书写顺序,师讲解。

  2、生描红试写,师巡视指导。

  六、选择作业,巩固知识。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今天我们来个新鲜的做法,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去认真完成。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写一写,说一说《回乡偶书》的故事。

  3、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设计意图:

一直都想不到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次选择作业去完成,让学生在乐趣中自觉自愿地完成,同时又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巩固知识的方法,各取所需。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

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

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介绍背景。

(出示课件插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瞧。

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些什么?

  2、揭示题目:

  此时贺知章十分激动,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读题《回乡偶书》。

  3、据题质疑: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1、师:

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

(课件)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师:

小朋友,刚才在老师的介绍中已经了解到贺知章在10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直到82岁才回到家乡,古诗中哪个诗句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内容?

  2、引出并学习诗句一:

(课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吗?

  师: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这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

那么,第一个诗句的后半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理解:

  乡音:

①小朋友,咱们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话一样吗?

  ②老师给大家一句话,请你们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说。

  ③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要多穿点衣服。

指名用家乡话说,理解“乡音“一词。

  鬓毛:

头发

  衰:

白了

  师:

小朋友们,贺知章在回到家乡时头发都白了,可见模样发生了改变,可是什么没有改变呢?

(乡音)

  指名说说诗句一的意思: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知道感情朗读诗句一。

  3、引出并学习诗句二:

(课件图片)

  师: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时的情景。

请你读读诗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联系图片,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并小结: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

“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指导感情朗读。

  4、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5、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四、故事续编。

  1、小朋友们,82岁的贺知章老爷爷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那么多年,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激动)孩子们遇到这位老爷爷,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高兴)

  2、看图进行想象,孩子们和诗人贺知章还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

  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

这时,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

“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

  ——贺知章也笑着激动的说:

“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人,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了,你们欢迎我回来吗?

”孩子们听了,高兴的说:

“欢迎您回来,老爷爷去我家做客吧!

”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孩子们那么热情,就更加激动了,激动得流着眼泪说:

“谢谢你们,家乡真好啊!

”(等等)

  3、师:

小朋友们,这么动人的你会忘记吗?

你愿意把它讲给家长听吗?

(要求学生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

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

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教学反思:

  古诗《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这首诗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在教学中孩子们显得有点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

在这首古诗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手段,使孩子们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诗引出贺知章,并且让孩子们知道李白与贺知章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很有名的诗人,以及简单介绍贺知章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知道贺知章的一些生活经历,从而对贺知章产生一种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这种情感来学习对于理解诗句很有帮助。

其次,在课堂上我不再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把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儿童身份把学生融入之中,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

除此,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使得那种回乡之情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因为学生爱表演,这是他们的天性。

在深入理解古诗的语言之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编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

但遗憾的是,对于贺知章的那种回乡之情领悟得还不是很深刻。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6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思如泉涌,想象万千,再通过品读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读诗、悟诗中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体验,激趣引入。

  刚才有个小朋友一脸兴奋地告诉我,本周六是他的生日,他想邀请几个小朋友到他家和他一起过生日。

看来,这个小朋友是想干什么呀?

(生:

请客。

)他想邀请小朋友到他家去――(生:

做客。

)小朋友就是他的客人。

“请客”、“做客”、“客人”都有一个――“客”字。

对,现在我们就一起把这个“客”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来。

(师范写,提醒“横撇”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才好看,生书空。

)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客”字,然后生根据同学的发言再写写、记记“客”。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谈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读全诗,巡视指导:

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中恰恰也有一个“客”字,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不认得的字借助下面的小精灵的帮助来读准。

也可以留心一下“客”字在哪里。

开始!

  2.生划出生字,师小黑板出示(偶、鬓、衰、客、何、音)。

“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读准了没有?

  3.指名读字;师: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同桌互相读全诗:

听一听字音读准了没有?

  5.指名读,生评议。

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的目的,让学生读有所获并且懂得读的方法。

  三、找准切入,读诗悟诗。

  1.紧扣““客”字”,启发思考:

  师:

老师刚才说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客”字,发现它了吗?

生:

“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

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一下:

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提问:

客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的客?

为什么要来?

师:

我们一起写“何来”,在“客”后板书:

何来?

)师:

孩子们都很会动脑,提出了几个很好的问题。

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读诗或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

(生自读诗歌,勾画。

  2.品读诗句,分享感受:

  预设一:

从诗中“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来看,他是客,那些不认识他的孩子把他当作“客”了。

师:

你在诗歌中找到了答案,真会动脑筋!

那你来读一读后两句诗吧!

  预设二:

在插图中也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客”,因为他骑着马,马驮了一大包行李,这也是那些小孩认为他是“客”的原因。

  预设三:

不对不对!

他不是客。

我查过资料,这首诗是贺知章写自己的回乡经历,他三十六岁外出做官,到八十五岁才告老还乡,你们看第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就是这个意思。

师:

真棒!

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预设四:

我还从第二句诗“乡音无改鬓毛衰”也知道了他不是“客”,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人,还说着这里的话,几十年了都没改变乡音。

  师:

乡音的“乡”就是――(生:

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