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56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水古蔺郎酒故乡供参习文档格式.docx

元属四川行省永宁路。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永宁长官司,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为永宁安抚司。

洪武七年(公元1372年)置永宁宣抚司,属四川行省。

古蔺属永宁宣抚司。

崇祯三年(公元1614年),改土归流废永宁宣抚司,置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叙永军粮厅,古蔺属叙永军粮厅。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置永宁县,古蔺地域属永宁县管辖。

清光绪34年正月二十五日(公元1908年2月26日),永宁县治所从叙永迁至古蔺场(相传境内蔺草丛生,便以“古蔺”为名,古蔺场名称起于何时,史无记载。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永宁县名为古蔺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2月10日,古蔺县和平解放,隶属川南行政区泸县专员公署。

1952年古蔺县属四川省隆昌专员公署。

1960年,古蔺县随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

1985年,省辖泸州市成立,古蔺县属泸州市。

古蔺人文荟萃据史载,最初生活在古蔺这片土地上的是僰、濮、羿、苗等民族。

东汉末年,贵州西北部彝族北上,向赤水河上游地区发展,史称彝族“址勒”部落,逐步发展为古蔺地域的主体民族。

到明代,其实力范围已遍及古蔺全境,建立土司制度,彝族奢氏世袭首领职务,统治古蔺地域。

明末清初,汉民族开始进入古蔺地域,逐步发展成为古蔺地域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土司治所(永宁安抚司、宣抚司)形式在永宁(叙永),实在古蔺场,世代相袭,使古蔺场成为古蔺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蔺积淀了多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文化,传承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奢香,彝名舍兹,永宁落洪坝(今古蔺镇)人,彝族恒部扯勒部祖先穆阿卧的后裔彝族君长奢氏之女。

生于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奢香自幼聪明,习汉学,才貌双全,能文能武。

奢香14岁远嫁贵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县)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霭翠病逝,由于子年幼不能承袭父职,奢香代袭贵州宣慰使职。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贵州都指挥使马晔为了独霸贵州,制造事端,“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侮辱奢香,激起彝族人民反叛朝廷的情绪。

奢香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忍辱负恨,平息了彝族人民反叛朝廷的情绪。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奢香到南京告状,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了奢香。

明太祖朱元璋说:

“吾固知此奴妄。

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汝何以报我?

”奢香回答:

“贵州东北有间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险,世给驿使往来。

”奢香回贵州后,开辟驿道、兴办汉学,努力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统一,对增进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赞:

“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奢香病逝,朱元璋遣使祭奠,赐“顺德夫人”称号,葬于贵州大方雾笼坡。

彝族土司奢崇明从元朝开始,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实行土司制度进行统治,设置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封授少数民族部族首领为土司。

古蔺地域属彝族土司统治,最著名的土司是奢崇明。

奢崇明是落洪坝彝族奢氏后裔,为人刚正,弓马娴熟,人称奢王。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奢崇明正式任永宁宣抚使。

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奢崇明奉朝廷之命,派部将樊龙、张彤率领步兵2万前往东北边境,兵到重庆后,因巡抚徐可求扣发粮饷,樊龙、张彤率兵杀死徐可求等官员20余人,占据重庆。

十月,奢崇明率兵将成都围困。

当时成都城里明军空虚,明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朱燮元率兵固守待援。

奢崇明部将罗乾象暗降明军,薛敷政以牙将周斯盛出城诈降、以罗乾象为内应,奢崇明出营受降时,伏兵出击,两相夹击,奢军大败,奢崇明率兵退守古蔺场。

罗乾象率明军追至古蔺,火烧奢王府。

奢崇明逃至贵州水西投奔土司安邦彦,与安邦彦结盟,自称大梁王。

明崇祯二年(1629年)四月起兵反明,占领贵州赤水,震动川南黔北。

朱燮元领兵讨伐,奢崇明、安邦彦联军兵敗永宁(叙永)被俘杀。

这场长达九年的奢崇明与明朝的战争,史称“奢安之乱”。

川滇边务大臣付华封在古蔺县护家乡境内的野人洞口石壁上有一副石刻对联:

“营成世外桃源,独善何如兼善乐;

吩咐此间泉水,出山须似在山清。

”据说这副对联是付华封晚年闲居在家时所作。

付华封,名传山,1869年生于锅厂坝(现护家乡),1895年,付华封试补学官弟子员,辛亥革命前夕,官至清朝代理川滇边务大臣,是封建社会官位最高的古蔺人。

付华封从一个县学的生员步入仕途,官至二品,是与赵尔丰分不开的。

1904年,叙永厅永宁道台赵尔丰率部平定反清“平会”,在今古蔺金星乡一带设立行辕,付华封带民团协助,为赵尔丰出谋划策,深得赵尔丰的赏试。

1905年,赵尔丰任建昌道、川滇边务大臣,率兵进入西康地区平定土司叛乱,邀傅华封作幕僚同往。

傅华封跟随赵尔丰到巴塘地区,协助赵尔丰平定了西康地区土司叛乱,并随赵尔丰率兵进入西藏昌都地区与英军作战,屡立战功,改任知府二品衔。

1907年,赵尔丰任四川总督,傅华封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在康巴地区加快改土归流的步伐,废除土司世制度,收缴各地土司印信,改任流官,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1911年,付华封奏请清政府在川边地区建省,并为这个拟议的行省取名西康,此后这个名称被沿用下来。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四川宣布独立,赵尔丰反对新政,煽动兵变,被尹昌衡软圈在成都督院街总督衙门。

付华封为报赵尔丰的知遇之恩,率驻打箭炉(泸定)军驰援成都,在雅安被新军彭光烈部击溃,傅华封被俘押解成都。

付华封在狱中写成《西康建省记》一书,当局重其才,免予加罪,释放回乡。

《西康建省记》共八万余字,记载了清末西康各地改土归流经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史实较详,成为后来研究川边历史,民情,以及清末川边经略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华民国成立后,付华封在家乡锅厂坝开办碗厂、油房等实业,1929年在家中病逝。

清醇诗人邓均吾邓均吾(1898—1969),名成均,笔名默声、微中,生于古蔺县镇龙山(今龙山镇)一个书香人家,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喜欢古典诗词。

1921年春,邓均吾经吴芳吉推荐,由重庆到上海泰东图书局工作,同年冬天加入新文学社团——创造社,并结识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文化名人和四川青年作家林如稷、陈翔鹤,参与编辑《创造》季刊和《创造日》日刊,后又与林如稷等人组织青年文学社团——浅草社,创办《浅草》季刊。

从此步入文坛,开始写作新诗,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

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到:

“在编辑所里有一位四川人邓均吾,这要算是我在马霍路上遇着的一颗砂金。

”1934年,邓均吾回到家乡,在古蔺县立初级中学任教员、校长。

1937年去成都,从事抗敌文协工作,任《兴中日报》、《建国时报》主笔,参与车耀先主办的《大声周刊》编辑工作。

1938年经周文、赵其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返回家乡,任中共古蔺县委书记,以教育工作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解放后,先后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化局文艺科长,重庆市文联秘书长和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副主席,四川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红岩》、《奔腾》文艺月刊主编,并长期兼任重庆文史馆馆长,被选为重庆市历界人民代表和政协常委。

邓均吾一生淡泊名利,朴质谦谨,生前从未向人提及自己早年的文学成就,更未写过有关文学活动的回忆文章和自编诗选,但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是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

邓均吾早年写了很多诗,诗稿大多毁于家中的一场大火。

著有《邓均吾诗词选》、《白鸥——邓均吾早期诗选》,译有《人类悟性论》、《科学概论》等作品。

红军长征转战古蔺

1935年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四渡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之间,灵活机动,敌变我变,声东击西,长途奔袭,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

中央红军以3万之师,冲破了国民党40万军队的重重包围,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粉粹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歼灭红军于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企图。

四渡赤水战役期间,红军三进古蔺,在古蔺转战22天。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的两代领导核心;

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届国防部长;

解放军七大元帅及数百名将军三万多红军将士的足迹踏遍古蔺的山山水水。

红军在古蔺地域进行了镇龙山奔袭战,太平渡阻击战,二郎滩背水战等战斗。

古蔺人民支援红军作战,救护红军伤病员,800余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为四渡赤水战役以及长征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变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一渡赤水进军川南遵义会议后,蒋介石调集约40万人的兵力,企图把红军消灭在黔北地区。

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打算从四川泸州、宜宾之间渡过长江同红4方面军会合。

27日,红军在土城青杠坡与尾追的川军发生激战,未能消灭敌人。

中共中央认为红军原定由赤水北上,北渡长江的计划不能实现,决定从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寻找北渡长江的机会。

1月29日拂晓前,红1军团及右路纵队从猿猴场(今元厚)渡过赤水河经店子坝进入古蔺黄荆老林、中央纵队及3、5军团从土城渡过赤水河沿赤水河而上经孙家坝进入古蔺。

1月29日黎明时分,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跨过贵州省与四川省交界的孙家坝大石碑,进入四川地域。

毛泽东踏上四川这片热土,此时此刻,思绪万千。

1927年,中央有意派毛泽东到四川任省委书记,毛泽东说服了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没有来四川。

因此,在8年之后踏上四川土地的毛泽东,感慨万千。

二渡赤水重占遵义中央红军渡过赤水河后,进入古蔺地区。

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古蔺境后,经鱼化、丫叉、马蹄等地于2月3日(除夕)下午6时抵达石箱子。

当晚,党中央在石箱子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暂缓执行渡江计划,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中央负总的责任,博古交出了权力。

2月9日-10日,红军进驻云南扎西,完成集结并进行了整编。

蒋介石认为红军有北渡长江或西渡金沙江的意向,立即调动主力向扎西分进合击,妄图将红军歼灭于长江南岸及永宁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毛泽东认为敌人对红军的包围最薄弱的部分是贵州军阀王家烈部,提议再渡赤水回师遵义。

2月11日,中央红军出敌不意,从扎西回师东进,2月15日进驻古蔺白沙场在崔家祠堂召开军事会议,拟定了东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

其间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在白沙生下一个女孩。

2月15日,红3军团派出两个连将云庄包围。

16日傍晚,红军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向云庄发起攻击,击毙女管家杜二娘,曾氏兄弟跳墙逃走。

17日,红军在云庄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大管家王显章,把云庄的粮食财物分给群众,深受群众拥戴。

2月18日,红3军团先头部队13团赶到二郎滩后,迅速找来三只小木船,一个营抢先渡河,占领滩头阵地,猛攻麻坪大山黔军阵地,黔军溃败,红军夺取了二郎滩背水战的胜利。

同时红军打开了二郎滩黔军侯之担的“四公”盐号,将60万斤盐巴全部分给了穷人。

2月18-21日,红军从四川古蔺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

三渡赤水调动敌人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胜利,再次攻占桐梓和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地打击了“追剿”的国民党各路军队。

3月2日,蒋介石亲自到重庆督战,企图在遵义、鸭溪地区将红军包围消灭。

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红军将计就计,当敌人重新逼近时,突然转兵西进,于3月16日、17日在贵州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兵分两路再次进入四川古蔺。

红军派出一个团佯装主力,向镇龙山发起猛攻,摆出北渡长江的态势。

敌军闻风丧胆,落荒而逃,红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古蔺县城附近的蒋家田一带,取得了镇龙山奔袭战的胜利。

红军三渡赤水再进古蔺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敌人。

四渡赤水突出重围红军的行动,使蒋介石不明意图,认为红军将从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江,立即部署“在赤水河以西歼灭共军”。

蒋介石调动大军到赤水河两岸,赤水河以西扑来,正中了红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在蒋介石的包围圈还未形成之际,3月21、22日,红军分别从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调头南下,突破乌江天险,佯攻贵阳,进军云南,5月1日--7日,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40万军队的包围,取得了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

资源富足物产丰饶

山上林木葱茏古蔺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

有各类林木品种56科118种。

各类药用植物167科977种。

现有宜林地212万亩,有林面积1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9万立方米。

1983年以来,引进“联合国粮援工程”,“中林部工程”,“世行贷款工程”等营造速生丰产人工林近40万亩。

山中矿藏无数古蔺物华天宝,蕴奇藏珍,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有无烟煤、烟煤、天然气、硫铁矿、铁矿、铜、大理石、高岭土、磷、钾、石膏、白云石、方解石等矿产资源。

无烟煤和硫铁矿储藏量大,所在的古叙矿区是列入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是四川省目前唯一尚未规模开发的低硫、特低磷、中高热量的大型优质无烟煤矿区,现已探明储量为69亿吨。

古蔺境内优质无烟煤储量达4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的29%;

煤层气储量达1001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8%;

硫铁矿储量32亿吨,占全省的41%。

煤炭设计年生产能力1500万吨。

除了富足的煤炭资源,古蔺还有12亿立方米石灰岩、2亿多立方米大理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利用项目上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川南煤业、天津宁发、成都地奥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古蔺,以现代化大型煤炭开采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煤化产业正在形成。

山谷春兰幽香古蔺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山高谷深,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兰花生长,特别是在海拔800--1000米的高山地区的松树林、青杠树林里,随眼可见野生兰花,时至春暖花开,春兰绽放,幽香遍野。

时光流转,时至80年代初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野生兰花进入了人工养植,县城里也出现了养兰专业户,养兰专业户在野生兰花中选其所谓“奇花”陪植,参加全国兰花展,屡获殊荣。

古蔺兰花品种繁多,奇花异草辈出,尤以春兰著名。

春兰、春剑、宋春、惠兰等品系珍品云集。

“锦绣中华”、“中华巨龙”、“神州麒麟”、“牛郎织女”、“红孩儿”等名品兰花在兰界享有盛誉。

兰花是古蔺县花。

古蔺县城最大的街道名为金兰大道,县城中心的音乐广场名为金兰广场。

山间良田万顷古蔺地域地处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地域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

在一定范围内,山顶和山脚相差一个季节,所以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古蔺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和薯类,“蔺州香米”、“蔺春牌牛皮茶”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赤水河沿岸出产的甜橙获中国四川西部博览会金奖。

出产的烤烟具有清香、淳厚的特色,年种植烤烟10万亩,生产烟叶10万担。

世界著名的英美公司、广州中烟集团、成都烟厂、徐州烟厂等在古蔺都建有烤烟生产基地,是全国烟草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古蔺的天然草山草坡面积大,发展草食牲畜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猪、牛、羊存栏达300万头(只),是国家商品牛羊基地县之一。

美酒香飘九州古蔺酿酒历史悠久,据史载,早在宋代赤水河一带土著人就开始酿酒,史称“凤曲法酒”,到明代已有了较成熟的“回沙”酿酒工艺。

在赤水河中游一带,气候温和,水质优良,广产高粱,这里历来盛产美酒,人们把这一段赤水河称为美酒河,国酒贵州茅台酒、国家名酒郎酒就出产于赤水河中游的贵州茅台镇和四川二郎镇。

郎酒以“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的独特香型和风味而闻名全国。

郎酒有四宝:

美境、郎泉、宝洞、工艺巧。

二郎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风光秀丽,环境优美。

“山中借得郎泉水,云间酿出琼浆美”。

二郎镇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甘甜,人们称它为“郎泉”,郎酒取郎泉之水酿制。

郎酒贮存于天然岩洞天宝洞、地宝洞中,洞内常年气温在摄氏18度——22度,可促进酒体柔软、香化、老熟,因而其酒酱香、焦香、酯香、醇香协调。

郎酒的酿制工艺复杂:

“高温制曲、两次投粮、凉堂堆积、回沙发酵、九次蒸酿、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2007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郎酒历史悠久,1903年,荣昌籍商人邓惠川在二郎滩建立“惠川糟坊”,聘请贵州茅台“荣利酒房”酒师张子兴为酒师,按照茅台酒的酿造方法,并在酒曲中加入多种中草药,酿造出了一种“开坛喷香,入口呈酱”,风格与茅台相近的酒,用复陶村烧制的朱墨色陶罐包装,名为“回沙郎酒”。

1933年,商人雷在二郎滩中街建造了新酒窖6个,创办“集义新糟坊”,聘请“成义糟坊(茅台镇较早的酒坊)”的郑银安、“惠川糟坊”的莫绍成为酒师,酿出一种既有焦香、酯香、醇香,又有浓香的酱香酒,取名为“郎酒”。

郎酒行销省内外,远及东南亚。

以后,由于战乱,郎酒一度停产。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成立国营古蔺郎酒厂,恢复郎酒生产。

到21世纪初,古蔺郎酒厂已发展为国家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2003年,国营古蔺郎酒厂改制为民营企业。

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推出了青花郎、红花郎等品牌,2008年销售收入达20亿。

除了郎酒,古蔺还出产潭酒、仙潭酒、红赤渡、乐芳茅酒等酱香型白酒。

民族众多文化丰富

古蔺花灯古蔺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一门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扭扭灯)、花灯戏(折子)、说唱、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并以打击乐器(锣、鼓、钹)、琴弦乐器(二胡)为伴奏的民间综合艺术。

花灯,顾名思义,有花也有灯。

灯用竹篾扎,清明纸糊,着彩画,贴金边,挂彩带,分为四、六、八方形,动物、植物、人物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古蔺花灯的演员主要有一男一女,男演员称为“唐二”,女演员称为“幺妹”,一般“幺妹”由男子扮演,男扮女装。

“打岔老者”在演出中穿插逗趣。

古蔺花灯演唱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历史典故、爱情故事,歌颂高尚情操,讽刺丑恶行为。

古蔺花灯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融入民歌、山歌、小调、戏曲等元素,曲调优美动听,粗犷豪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台上领唱,台下帮腔,演员与观众互相交流,融为一体,形成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热闹场面。

古蔺花灯主要表演花灯歌舞,有时也演出有故事情节的剧目,称为“折子”,如《双拜堂》、《姜太公钓鱼》等。

古蔺花灯的演出组织是灯班,灯班由民间艺人和爱好花灯表演的人组成。

组织者称为“灯首”、“副灯首”,其余的人称为“灯师”。

古蔺花灯表演场地不限,院坝、堂屋、街头巷尾,只要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

古蔺花灯的传统表演主要在春节期间进行,村村寨寨出灯,家家户户迎灯,男女老少唱灯,热热闹闹过新春。

演出的主要程序有起灯、跳灯、插灯、罢灯。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古蔺的土著居民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古蔺花灯是明末清初随着汉族的大量迁入而传入古蔺的,是高度文明的中原文化与古蔺土著文化相融并吸收古蔺的本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所以,古蔺花灯带有浓厚的秧歌、二人转的色彩,并同贵州花灯、重庆秀山花灯相似之处甚多。

古蔺花灯兴盛于清代和中华民国时期。

在兴盛时期,全县几乎每个乡村都有花灯班子。

古蔺花灯以古蔺为中心,流传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中游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对古蔺花灯的素材进行收集整理,艺术加工,搬上现代舞台。

古蔺花灯已由传统的唐二(男演员)、幺妹子(女演员)、打岔老者(丑角)三人表演的形式,发展成四人、八人、以至几十人表演的群体歌舞。

改编后的古蔺花灯群舞主要有《闹元宵》、《开门调》等,多次参加省市文艺调演获得好评。

1996年,古蔺花灯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2007年被列入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踩山节苗族是古蔺人数比较多的少数民族,踩山节是苗族同胞春节期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踩山节苗语称“哦岛”,有的地方叫“扎山”。

苗族同胞在自己聚居的村寨附近选定一座山,每年逢农历正月上中旬按习定的日期,兴高采烈,身着盛装,背酒捧笙,集聚山头欢度自己的节日。

踩山节活动丰富多彩,有斗画眉、吹芦笙、爬花杆等爬花杆苗族人特有的娱乐活动。

未婚男女青年则在山上寻觅僻静的地方,交换彩色腰带定情,称为“笙歌定情”,“换腰带”。

踩山节的来历,传说始于宋元时期,苗族先民迁来川黔边界的崇山峻岭间居住,由于地方人稀,山阻水隔,交通不便,苗族同胞为了团聚,选定地点,约定时间,相约聚会,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为节。

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苗族先民蚩尤,沿袭而成节。

古蔺苗族的踩山节主要在大寨苗族乡宝佤山。

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扶老携幼,相牵相伴,吹着芦笙,唱着苗歌,从四面八方涌向宝佤山。

宝佤山上人山人海,卖小吃的、卖小百货的,各种摊点点缀在人流之中,一派节日景象。

乡里都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在踩山节表演,近两年县上的文艺工作者也来助兴。

苗族爬花杆爬花杆是苗族一项古老的具有杂技和歌舞表演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

花杆一般用剥皮的杉树制成,高约十米,表演时竖立于平地之中。

爬花杆可一人表演,也可几人表演。

表演时,一男青年双足紧缠花杆而上,头朝下吹芦笙,接着上身猛腾,翻一百八十度,头朝上吹笙。

如此反复循环,直达杆顶。

双足伸出杆外亮相,然后双脚夹住花杆的倒挂,吹着芦笙下滑。

表演者上杆时一般都是头朝上,下杆时头朝下。

表演者上杆下杆都要吹着芦笙,不系保险绳,非常惊险。

花杆原是苗族人祈祷生儿育女的供物,后来渐渐地成为踩山活动中最吸引人的活动。

传说爬花杆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孟子右而举行的活动。

孟子右在率众反抗残暴统治者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坟前竖起了一根又高又滑的木杆,顶上挂有酒肉,以示悼念。

在古蔺的苗族中,爬花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一位苗族首领的女儿金娥被山中妖怪的精气缠身,一个名叫郎男的苗族青年猎手从远方闻讯赶来,除掉金娥的精气后不辞而别。

金娥从此害上相思病,整日茶饭不思。

为了找回郎男,新年的第一天苗族首领在山上立了一根花杆,杆顶上放着“利实”,然后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