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6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Word格式.docx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

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

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

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

(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

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

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

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反馈:

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

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

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何解决?

小组交流探讨。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

方法一:

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

根据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得;

(14+12+11+15)÷

4=52÷

4=13(个)。

(4)小结:

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

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

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

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师生交流后小结:

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

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

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

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

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

(19+15+16+20+15)÷

5

=85÷

=17

女生队:

(18+20+19+19)÷

4

=76÷

=19

(3)全班汇报交流。

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

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

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问题解决了吗?

你有什么收获?

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

(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

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

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平均数。

(五)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1.数据较少:

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

总数÷

份数=平均数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P95——P96

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彩笔、直尺、三角板。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

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教学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统计图来表示。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1980年与2010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

那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并列排放来比较,并思考怎样把它们合并起来。

2、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提出问题:

如何才能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区分两个内容,采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

(4)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结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

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同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3、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怎样绘制?

这个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画出的条形是横向的。

(3)分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比较纵向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

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并回答统计图后的问题。

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

请你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果汁的品牌

一月

二月

三月

120

100

80

90

150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下个月应该怎么进货?

本节课学习并掌握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营养午餐

营养午餐P101——P102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常识,培养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确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你们平时喜欢吃哪些菜?

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营养午餐。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页情境图。

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一份菜谱。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学评判。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

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

“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

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

出示每份菜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3、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量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1、学习合理搭配。

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

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

要求:

在这十种菜中任选三种搭配一起,营养一定要合理。

分组讨论,集体汇报。

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2、小结。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3、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菜谱。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收集数据,教师记录。

(2)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

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