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965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docx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弗洛姆)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美]E.弗洛姆

前言本书所附的马克思的主要哲学著作的英译本,

是首次在美国出版。

这个英译本的出版显然具有重大意义,因为,

即使不谈别的理由,它至少使美国公众了解到黑格尔之后的一部

主要哲学著作,在此以前英语世界对这部著作是一无所知的。

与许多存在主义者的思想一样,马克思的哲学也代表一种抗

议,抗议人的异化,抗议人失去他自身,抗议人变成为物。

这是

一股反对西方工业化过程中人失去人性而变成自动机器这种现

象的潮流。

有些人试图用否认或者掩饰人的存在所固有的分裂现

象的办法,来解决人的存在问题;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对这一切“解

决办法”的无情批判。

马克思的哲学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获得最清楚的表述,

它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问题,人就是他实际上呈现

出的那个样子,人的“本性”展现在历史之中。

可是,与克尔凯郭

尔等人的看法相反,马克思是从人的极其具体的形态中去观察人

的,他把人看作是特定社会和特定阶级的成员,认为人的发展受

到社会的推动,同时又受到社会的制约。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人

性得到充分实现,人从禁锢着他的社会力量中解脱出来,这是与

对这些社会力量的承认密切相联的,也是与在这种承认的基础上

发生的社会变化密切相联的。

这种

信念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特征;从中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的西方

思想也具有这个特征,可是现在却很少看到了。

正是由于这个缘

故,在许多受到现代精神感染的读者看来(用尼布尔和弗洛伊德

的话来说,现代精神起初抛弃了原罪概念,后来又使这个概念复

活起来),马克思的哲学已经过时了,它是老式的和不切实际的。

由于这个缘故(即使不是由于其他原因),这些读者拒绝这样的

信念,即相信人具有使自己得到解放的可能性,相信人有能力成

为他根据自己的潜在才能能够成为的那种人。

可是,在另一些读

者看来,马克思的哲学则是新的见识和新的希望的源泉。

我认为,如果西方要在这个受到考验的世纪中保存下来,它

就需要一种超出当前社会科学的实证主义的和机械的思想方法

的狭隘领域之外的新的见识和新的希望。

虽然从十三世纪到十九

世纪——或者,确切一点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

时——的西方思想,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思想(这种希望来自先知

者的思想和希腊罗马的思想),可是最近四十年来,悲观主义和

绝望情绪却是与日俱增。

普通老百姓们都纷纷寻找藏身之所;他

们不要自由,而到大国和大公司的庇护之下寻求安乐。

如果我们

不能够摆脱这种绝望情绪,那么即使我们依靠自己的物质力量还

能够支撑一段时期,可是,从长远的历史发展观点看来,西方将来注定要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遭到毁灭。

马克思的哲学作为一种哲学见解的泉源,作为目前流行的—

—隐蔽的或公开的——自暴自弃情绪的解毒剂,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于他的这部著作目前在美国出版,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理由。

当今的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

在美国,“社会主义”是一个遭到诅咒的词,它是不受欢迎的,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情况恰恰相反。

不仅俄国和中国利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来标榜它们的制度,而且亚洲和非洲大多数国家也深深地被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所吸引。

在这些国家看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号召力,不仅由于俄国和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就,而且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包含有正义、平等和普遍性这样一些精神因素(而这些因素正是来自西方的思想传统)。

尽管真实的情况是:

但是,俄国和中国都利用马克思主义

思想的吸引力,来博取亚非人民的好感。

美国的舆论和官方的政策对此作何反应呢?

我们由于宣布俄国和中国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并且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的极权主义混为一谈,因而的确大力支持了俄国和中国的主张。

由于我们要求世界上那些尚未决定自己前途的群众,在“马

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方面)和“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之间进行

选择(或者,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在“奴役”和“自由”或自由

企业之间进行选择),我们就在一场争夺民心的战斗中竭力帮助

了苏联和中国的共产党人。

在今后一百年内,不发达国家在政治上的发展是一个决定性

的因素;这些国家不是要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作出抉择,

而是要在极权主义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社会

主义之间作出抉择;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目前在波兰,南斯拉夫、埃及、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各种不

同的形式发展着。

西方国家作为这样一种发展的倡导者,应当对

从前的殖民地国家作出许多贡献,这不仅包括提供资金和技术援

助,而且在于西方具有人道主义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就是这个传统的产物。

可是,为了了解俄国和中国的论断,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而且必须抛弃目前在美国思想界流行

的那种对马克思主义无知而又歪曲的看法。

我希望本书将是朝着

这个方向迈出的一步。

我试图在我的导论中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我相信这不是过分

简单的方式)表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因为他的文风使他的著

作往往不太好懂,我希望这篇导论有助于大多数读者理解马克思

的著作。

我避免谈到我对马克思的思想的一些不同看法,因为,

就他的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而言,我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就他

的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而言,我的确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我在

以前发表的著作中已经表明其中某些不同见解。

这些不同见解主

要涉及这样一个事实:

不过,既然这本书仅仅

论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思想,因此不宜在这里讨论他的经

济理论和政治理论中的一些值得争议的论点。

无论如何,马克思的批判与目前有关马克思的论述中常常出现的那种狂热的或谦虚的论断大不相同。

我相信,我们只有理解

了马克思的思想的真正含义,从而把它与俄国和中国的假马克思

主义区别开来,我们才能理解当前世界上的真实情况,才能为现

实主义地和建设性地对付这些真实情况的挑战作好准备。

我希望

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哲学,而且也将

有助于纠正那种不合理的和偏颇的态度,即把马克思看作是魔

鬼,把社会主义看作魔鬼的王国。

《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本书的主要部分,但为了提供一个完整的资料,我也收入了马克思的其他哲学著作的一些简短的段

落。

此外,我收入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评述马克思这个人的章节,

这些章节从来没有在美国发表过。

我之所以补充这些章节,是因

为马克思这个人,也如他的思想一样,受到许多作者的诽谤和中

伤。

我相信对马克思这个人作一个比较确切的评述,将有助于消

除对他的思想的某些偏见。

我最后要向伦敦经济学院T.B.博脱莫尔先生表示热忱的

谢意,感谢他允许我采用他新近完成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

卓越译本,还要感谢他在读过这篇导论的手稿之后提出了一些重

要的批评性意见。

历史上特有的讽刺之一就是:

使在一个对于接触某些理论的泉源来说不受任何限制的时代里,

有些人仍然对这些理论横加曲解,达到没有止境的地步。

最近几

十年来马克思的理论所遭遇的情况,可以说是这种现象中的一个

最突出的例子。

在报刊上,在政治家的演说中,在有名望的社会

科学家和哲学家所写的书籍和文章中,经常提到马克思和马克思

主义;可是,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似乎政治家们和新闻记者从来

没有浏览一下马克思的著作,某些社会科学家也满足于对马克思

的一知半解。

他们在这个领域内扮演专家的角色显然是没有危险

的,因为在社会研究的这个领域内没有一个具有权势和地位的人

会对他们的无知言论提出挑战。

在形形色色的误解中间,也许没有什么观念比马克思的“唯

物主义”观念传播得更为广泛了。

在有些人看来,仿佛马克思认

为人的最主要的心理动机是希望获得金钱与享受,这种为获得最

大利润而作出的努力,构成个人生活和人类生活中的主要动力。

作为对这种观念的补充的是下述这个同样广泛流传的看法:

马克

思没有看到个人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对人的精神需要既不重视,

也不了解;马克思的“理想人物”是那种吃得好、穿得好然而“没有

灵魂的”人。

他们把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看作是马克思否认一切

精神价值;在那些把宗教信仰看作精神生活的基本条件的人们身

上,这种看法表现得似乎尤其明显。

对马克思的这种看法进一步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天堂描绘

成这样一种情景:

成千上万的人听命于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

国家官僚机构,这些人即使可能争取到平等地位,可是牺牲了他

们的自由;这些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的“个人”失去了他们的个性,

而被变为成千上万个同一规格的机器人和自动机器,领导他们的

则是一小撮吃得更好的上层人物。

在本书的开头,只需要指出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这种流

行的看法(即认为马克思具有反精神的倾向,希望人们变得单调

划一和俯首听命)是完全错误的,那就够了。

用世俗的、无神论的语言来说,马克思的哲学是朝着预言式的救世主义传统重新迈出一大步;它的目标是使个人

主义得到充分体现,正是这个目标指引着西方的.吾想,从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一直到十九世纪。

这一段阐述无疑会使许多读者感到震惊,因为它与过去一直

流传的对于马克思的看法是相抵触的。

不过,在对这种阐述进行

论证之前,我想强调指出下面这个有讽刺意味的事实:

某些人对

马克思的目标以及对他的社会主义观念的内容所作的那种描述,

几乎完全适合于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在那里,大多数

人都是被力图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得舒适而又新奇的什物这

样一种愿望所推动,这种愿望只受到一种限制,即希望安全稳妥,

不要冒风险。

他们日益满足于一种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由国家、

大公司以及它们各自的官僚机构加以调节和操纵的生活;他们已

经达到一致顺从的程度,这就使他们大大失去其个性。

用马克思

的术语来说,他们成了为有生殖能力的机器服务的、自己却没有

生殖能力的“商品—人”。

二十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这种情

景,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反对者给这种社会主义描绘的那

幅漫画,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那些极其尖锐地谴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人们,同时又攻击社会主义是不现实的,因为社会主义不

承认人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是唯一的一个有力地激励人去工作

的动力。

这种情况极其清楚地表明,人具有通过自圆其说的办法

去否认明显的矛盾这样一种无限的能力,只要这么作适合于他的

话。

有一些人根据同样的理由,既用以证明马克思的思想与我们

的宗教传统和精神传统不相容,从而捍卫我们现存的制度,免受

马克思的攻击,同时又用以证明资本主义符合人的本性,因而大

大优越于那种“不现实的”社会主义。

我将试图证明,对马克思的这种解释是完全错误的;

;用世俗的语言来说,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精神的

存在主义,它由于具有这种精神的特质,因而反对当代的唯物主

义实践和那种伪装得不巧妙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目标就是

社会主义,它是建立在他关于人的学说之上的;用十九世纪的语

言来说,这种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种预言式的救世主义。

那么,马克思的哲学怎么会遭到如此严重的误解而被歪曲得

面貌全非呢?

有好几个原因。

头一个最明显的原因就是无知。

们似乎是一些没有在大学里讲授过、因而没有受到考核的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思考、谈论和描述它们,而不必对它们

有所认识。

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众所公认的、要求尊重事实和尊

重真理的权威。

因此,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谈论马克思,而

不需要阅读马克思的著作,至少不需要阅读足够多的著作,以便

对马克思的非常错综复杂而又精细微妙的思想体系有所了解。

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部论述他关于人、异化、解放

等等概念的主要哲学著作,直到最近才译成英文,因而英语世界

的读者不了解他的某些思想,这个事实也起了一定作用。

可是,

这个事实并不能充分说明为何目前出现这种普遍存在的无知状

况,这首先是因为马克思的这部著作在此以前从来没有被译成英

文这个事实本身,既是无知的征兆,也是无知的原因;其次因为

从以前用英语出版的马克思的其他著作中,已经可以充分清楚地

看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而不应出现目前这样的曲

解。

另一个原因是:

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的学说据为己有,并且试图使全世界相信他们的实践和理论都是以马克思的思想为

准绳的。

尽管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仍然接受了他们的宣传,

把马克思的观点跟俄国人的观点和行动等同起来。

虽然俄国人对

个人尊严和人类价值所采取的那种野蛮的蔑视态度,的确是他们

所特有的,可是,许多反共产主义的和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者,

同样也把马克思看作是经济主义的和享乐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倡

导者。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难看出的。

虽然马克思的学说是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他的许多信徒如此地深受资本主义精神

的感染,以致他们用目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流行的经济主义范畴和

唯物主义范畴来解释马克思的思想。

;正如恩格斯曾经用讽刺的口吻指出的,这是“一个没有现存缺点的现存社会”。

以上,我们已经分析了马克思的学说之所以遭到曲解的一些

符合理性的、现实的原因。

但是,毫无疑问,造成这种曲解的还

有一些不符合理性的原因。

苏联一直被看作是一切罪恶的化身,

因此它的思想也具有恶魔的性质。

正如1917年,在一个较短的

时期内,帝王和“匈奴人”被看作是罪恶的化身,甚至莫扎特的乐

曲也被看作是魔鬼的领土的一部分,同样地,现在共产党人也被

看成是魔鬼,对他们的学说也不作客观的考察。

通常认为人们之

所以如此憎恨共产党人,那是由许多年来斯大林主义者的暴政所

引起的。

但是,我们有充分理由怀疑这种解释的合理性。

法国人

在阿尔及利亚,特鲁纪洛在圣多明各,弗朗哥在西班牙,也干了

许多同样恐怖的、不人道的勾当,但他们的行动并未激起任何类

似的义愤;事实上,人们对此几乎无动于衷。

不仅如此,从斯大

林的不受任何约束的恐怖制度改变为赫鲁晓夫的反动的警察国

家,这件事并未引起人们充分注意,尽管我们认为任何一个认真

关怀人类自由的人都会留心这种改变,并为之而高兴,即使这种

改变并不是彻底的,但它比斯大林的那种赤裸裸的暴政来说却是

一个巨大的改进。

所有这一切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对俄国的这种愤

慨是否真正出于一种道德的和人道主义的感情,或者毋宁说这是

由于人们认为一种没有私有财产的制度是不人道的和危险的。

很难说上述因素中哪一个是造成对马克思哲学的歪曲和误解的最主要的原因。

也许,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政治集团来说,

它们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其中任何一个大概都不是唯一应负责任

的因素。

必须承认,这种理论并不认为观念或理想是不真实的或没有

效力的。

马克思说的是意识,而不是理想。

只有当虚假的意识转变为真实的意

识,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意识到现实,而不是通过理性活动和

虚构去曲解现实,我们才能意识到我们的现实的和真正的人类需

要。

还应当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本身以及人所固有的一切

力量,都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而生产力是与自然力相互作用的。

甚至就观念对人类进化的影响而言,马克思也决没有忘记观念的

力量,像对他的著作的通俗解释所说的那样。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些观念不是“真实的可能性”。

有人解释说,像启蒙运动时期的许多哲学家和当今的许多社会学家一样,仿佛马克思也认为人在历史进程中起着被

动的作用,仿佛马克思也把人看作环境的消极对象。

从下面两段

话中可以看出这种解释是多么错误: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

环境正是由人来

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

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

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最后这个概念、即“革命的实践”这个概念,把我们引向马克

思的哲学中一个争论最多的概念——“暴力”概念。

首先必须指出,

;最近三百

年来资产阶级社会中,一直有这样的看法。

西方的民主政治是伟

大的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产儿;1917年俄国二月

革命和1918年德国革命,都受到西方的热烈祝贺,尽管这些革

命大大使用了暴力。

显而易见,对使用暴力的愤懑,像今天西方

世界里表现出的那样,取决于谁使用暴力和对谁使用暴力。

每次

战争都是依靠暴力的;甚至民主政府也是建立在暴力原则之上,

这一原则允许多数人使用暴力去反对少数人,如果为了维持现状

有必要这么作的话。

仅仅从和平主义的观点看来,对暴力的愤懑

才是有根据的,因为这种观点认为,暴力或者是绝对错误的,或

者除非在极其紧迫地需要暴力的情况下,暴力的使用决不会使事

情变得更好一些。

无论如何,仅仅指出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的观念(他认为英

国和美国有可能不需要进行暴力革命)属于中产阶级的传统,那

是不够的。

还必须强调指出,马克思的学说是对中产阶级观念的

一个重大改进,这个改进是从他的整个历史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说: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马克思超越了中产阶级的传统观念,他并不

认为暴力具有创造的能力,并不相信暴力本身能够创造出新的社

会制度。

这恰恰是马克思的伟大见识之一。

由于这个缘故,马克

思认为,暴力至多只具有暂时的意义,它绝不能在社会的变革中

起永恒因素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